就在此時的燕州刺史李進府中,突厥可汗命使者送來胡姬數名,金銀綢緞無數。
李進道:“你們可汗派如此貴重之禮所謂何事”?
突厥使者道:“這對李大人來說只是小事而已,我聞李大人與幽州薛訥向來不合,我家可汗派我來,隻為讓李大人參薛訥一本,罷了他幽州都督一職”。
李進道:“我雖與薛大人有怨,但薛大人鎮守邊關有功,怎可因私怨誤國?”
突厥使者道:“大汗有意歸附大唐,可薛訥屢屢犯境,破壞兩國情誼。”
李進道:“竟有此事,我這就伴奏皇上”。
李進上有一諫彈劾道:
臣李進啟奏陛下!
“臣聞幽州大都督薛訥擁兵自重,屢次犯境突厥,突厥可汗本有歸附之意,皆因薛訥阻礙,已至兩國關系惡化,請大人明察!”
李旦看了奏折,便詢問李隆基有何意見。
李隆基道:“薛訥在幽州二十余年,傳言他在幽州治理條條是道,百姓安居樂業,隻恐其中有詐!”
李旦道:“那便先撤掉薛訥幽州大都督一職,任他做並州刺史,另派一長安將領前去幽州,待查明後在行定奪。
李旦隨即召來了左羽林將軍孫佺
李旦道:“孫將軍,今詔你入宮,朕任你為幽州大都督,即可前往幽州赴任。
李隆基回了太子府中,楚臨風正與亭中觀日,李隆基遂至身旁,問道;“先生今日如此雅興,亭中觀日”。
楚臨風道:“今日天象異常,天現白虹貫日,正值巳時,恐東北邊境有戰爭之禍,如今幽薊一帶可有消息。
李隆基道:“先生果真是神機妙算,父皇昨日收到燕州刺史彈劾原幽州都督薛訥的奏折,遂將薛訥貶至並州刺史,又命左羽林將軍孫佺去接任了。”
楚臨風道:“孫佺此人好大喜功,剛愎自用,實際膽小如鼠,並無實才,如此之人何能守好邊境,實在是糊塗啊!”
李隆基道:“事已至此,當下如何”?
楚臨風道:“此戰雖敗,突厥勢力自保有余,尚不敢佔我州郡,只是哪孫將軍怕是回不來了。”
孫佺初至幽州,便立馬駐兵至突厥境內,遭遇奚族酋長李大酺上前阻攔,奚族自身實力較弱,為求自保,便臣屬於突厥。
“孫將軍初任便犯我境,是何用意”?
“哪裡來的雜毛小子,竟敢攔我,聽說你們家可汗欲臣附我大唐,何來犯境之說”。
李大酺道:“一派胡言,還不快滾回去”。
孫佺見對方人多,便撤回了接壤的自家屬地,心中自是不服氣,便急於收復被前契丹攻佔的營州,用來證明自己來幽州的功績。
次日孫佺即率左驍衛將軍李楷洛、左威衛將軍周以悌發步兵兩萬、騎兵八千,分為三路進攻奚與契丹。
將軍烏可利諫阻:道險而天熱,孤軍遠襲,前往必敗。
孫佺道:“區區契丹小族,有何可拒?早在太宗之時,就被打得臣附我大唐,如今又敢如何造次?”
李楷洛聽令,率騎兵四千為前鋒,我率主力繼後,向北開進。
“大都督,前方來報,李楷洛所率前鋒與奚族酋長李大酺所率八千騎兵相遇,初戰失利,請求支援”。
孫佺不敢救援, 引兵欲退,奚軍乘機反擊,唐軍大敗。孫佺依山結為方陣,以求自固。
李大酺用計,欲讓孫佺退兵,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遂派使臣來到孫佺營中,使臣道:“朝廷既然與我們和親,您為什麽還要率領大軍到這裡來呢?
孫佺謊稱道:“我我等奉皇命來招慰各位,李楷洛不服從我的調遣,與你們交戰,請允許我將他斬首,向你們謝罪。
又對軍士道:“去,將軍中詔慰諸位的金帶,紫袍,布帛萬匹獻上”。
李將軍請孫將軍還師,勿在互相驚憂。
唐軍撤退時,將士恐懼,部伍不整。
李大酺乘勢揮軍追擊,唐軍潰敗。孫佺與以悌被俘,獻於東突厥被斬。僅李楷洛、烏可利脫險而歸。
戰敗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長安,李旦自感罪責,便查處了李進,將薛訥詔回了長安待命。
兵部尚書傳喚李楷洛與烏可利二人,問道:“孫佺戰死,你二人皆當領罪”!
烏可利道:“孫大人常年在宮中,不知燕薊之地艱苦,以前薛大人在幽州任大都督時從不輕易冒進,孫大人初至幽州,不明地勢,不知蠻族凶悍,貿然進軍,我曾苦勸孫大人,孫大人急功近利,不聽小人勸阻,才致使中了那李大酺之計啊”。
兵部尚書聽完二人陳辭,封賞了二人,並未獲罪。
又向皇上進諫道:
“孫大佺以身殉國,雖作戰失利,致使我軍損失,鑒於孫佺一時立功心切,欲為我大唐收復失地,本是一片忠心,當不治他冒進之罪,將起家屬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