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藤原物語 > 第2章 傳道授業

藤原物語 第2章 傳道授業

簡繁轉換
作者:西海居士77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6:51 来源:搜书1

先生以《實語教》為教材,讓信子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學習信心。繼而,又以《千字文》為教材,讓信子提高識字量。這一天,先生又拿出《詩經》,說:“怡情養性,以此為要。”

先生剛念出開篇首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信子便問:“先生,何謂雎鳩?”

“雎鳩是一種鳥,生長在遠國,僅存於古代,文獻沒有記載,也沒有與之相關的圖畫。”先生見信子皺眉,隻好形諸筆墨。

“噢,”信子點頭道,“原來雎鳩也叫麻雀呀。”

“不……為師尚未畫完。”先生說著,塗了幾筆。

“噢,烏鴉原是雎鳩的別名。”

“嗯……”先生抖筆不下,“這種鳥嘛,既像麻雀,又像烏鴉,又像八哥……”

“請問先生,‘關關’是何意也?”

“關關嘛,鳥鳴之聲。”先生嘬動雙唇,叫了幾聲。

“哼,又難看,又難聽,這個破鳥!”

先生聽了,無地自容,不辭而別。家老決定親自教授信子,以《論語》為教材。

開講前,家老問信子:“你長大後,可願服侍丈夫,侍弄孩子?”

“不,我不,我絕不!”

“那麽,你長大後,可願輔佐為父治國理政,拾遺補闕,手援天下,存亡繼絕?”

“我願!”

“我兒果然不是凡常女子!”家老點點頭,“古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何況一整部?說來,讀書再多,也是記問之學,而記問之學,何足為奇,又何足為貴?古人有言:‘習訓詁,傳記誦,沒溺於淺聞小見,以塗天下之耳目。’”

接下來,家老縷述孔子生平,概括為:逐於魯,敗於齊,伐樹於宋,削跡於衛,畏於匡,扣於蒲;困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生死相與鄰;轍環天下,不能容於遠近。

信子聽罷,問:“天下為何那麽多小人?”

“沒有那麽多小人,如何成就一位聖人?有道是,玉不琢,不成器。那些小人,相當於玉匠,他們的事務是切磋與琢磨。”

“我把所有人當壞人,當好的壞人,當壞的好人。”

“我兒有此心機,不愧為父之女!”

信子過了女兒節,家老為她在議事堂後面建了一所小院,又從水戶移來六株古梅,取名為香雪館。家老又送給信子四名侍女,分別取名為阿愚、阿昧、阿佳、阿麗。

次年的初冬時節,大名去江戶參勤交代,栗原家老率義男兄弟護送。大名到達江戶,咳喘不息,大有心力衰竭之象。栗原家老與狩野家老日夜陪侍,延醫診治,親嘗湯藥。春來天暖,大名病情轉輕,栗原家老也不得回國,煩躁不安。信子的回信,篇幅漸少,如:“每日自學,日影又長一寸。不一一,安。”

一天中午,家老父子正在吃飯,接到一封家書,信末附有信子的一句話:“園中草木深,春又去也。”

家老看罷,不覺歎道:“可以看到,信子氣若遊絲,殘喘待終哪。下生以來,她從沒離為父這般長。昨夜剛合眼,聽得有人叫‘父親’,當即醒來,冷汗如澆。哎,信子若有個長短,為父何以續命?”

“小妹沒病沒災,父親偏來咒她!”義男苦起臉。

“世上本無事,盡可向前看!”勇男笑道,“自來江戶,我時有新發現:近郊的庭園是各地大名的,最大的是彥根藩井伊家的,其次是加賀藩前田家的,再次是尾張德川家的、水戶德川家的……”

“幕府規定,各藩在江戶至少要有三處庭園,而我藩只有一處。”家老說,“我曾向幕府申情:越西立國最晚,好地段、好地塊讓別的藩佔了。”

“構建庭園要用錢,養護庭園也要用錢,所以父親大人一下沒錢了。”勇男一笑,“可是,幕府跟我藩借錢,父親敢說沒有嗎?”

“你不說正好,一說就多!”家老喝道。

“對商家而言,不賺錢等於丟錢。”勇男歎道,“據我所知,江戶人熱衷園藝,以武士階層為最,而風尚由德川家康引領,由後幾任大將軍推進。當年,家康把大將軍職位讓給秀忠,在江戶市區開辟苗圃,培植花木,持續移種。八代大將軍吉宗培植出數千株染井吉野櫻苗木,命人移植到隅田川堤岸、小金井堤岸。每年櫻花大開,市民總是傾城出觀。各大街的行道樹,也多為古櫻,堪比京都的古柳。即此,我向父親建議,仿照江戶、京都兩城式樣,在鐵甲城打造幾條花街柳巷——以點代線,以線代面,形成縱橫交錯的八街九陌,名為樂遊園——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人在畫中遊,花柳更無私……”

“逸遊之風,斷不可長!”家老喝道。

“是啊,我藩以農立國,民風純樸。”義男說,“我國人民堪稱勞苦大眾——起來不乾別的,倒下不想別的。”

“說來,園藝也歸農業門類。”勇男說,“江戶每年秋天舉行一次菊展,關東一帶的園藝家到期前來參展,品種多達上百個。在去年的菊展上,有一盆值價白銀二千兩,是大阪一位名家栽培的。我想以構建庭園為名,向幕府申請一塊土地,雇人養菊。至於種苗嘛,最好選用大阪的那一盆,哪怕一苗一千兩……”

“不為信子,栗原府連花園也不建!”家老冷笑道。

“那樣的也叫花園?”勇男怪笑道,“鳳仙花,桔梗,牽牛花,雞冠花,貓尾花,狗尾草,不外乎土花與野草。我每次走進花園,都恍如來到鄉下。當然了,鳳仙花可染指甲,也可染趾甲,桔梗可當菜吃,也可當藥用……”

“世間諸事,有我不知的?”

“父親出城一觀,觀念或將有所改變。”

“也好,我正想松松筋骨。”

飯後,父子三人各騎大馬,駛出西城門。

此時正值暮春,晴空萬裡,白雲朵朵。家老一馬當先,義男兄弟並馬相隨。越過幾道丘陵,經過幾處茶園,家老也沒有駐馬停歇的意思。

“父親呀,”勇男大聲問,“你到底欲往何處?”

“何處?”家老愣了愣,“關西,越西,鐵甲城!”

“不持關防文書,你是走不了的!”

“哎……”家老勒住馬頭,望空興歎,“遙聞芳烈,望斷白雲!”

“剛才路過一個小町,見町外有家旅店,我們不妨找杯茶喝。”

“胸喘膚汗,人極馬倦,也罷。”

這家旅店,矮牆爬紫藤,花穗垂掛,饒有情致。院中有一棵古柳,長條細葉,綠意似染。樹上有兩隻布谷鳥,一遞一答,悅耳動心。家老駐馬傾聽,歎息連聲,幾欲淚下。

“號喪鳥!”勇男甩出一個鞭花,驚走布谷鳥,引來店主。

店主見來客儀容不俗,連忙請進店內,又沏上一壺新茶。

“老板,”勇男問,“春來生意怎麽樣呀?”

“回大人,還行吧——說不行又有什麽用呢?”

“我看哪,此處真堪避世……”家老抬眼看到兩隻描金軋花的大箱子,驚訝道,“這不是宮中之物嗎?”

“老大人果有眼力!”店主歎道,“這兩隻箱子的主人,本是皇宮的兩位老女官,一位姓鳩山,一位姓服部。她們是本地人,又是親表姐妹,去年夏初一同退職回籍。鳩山的侄子把她們接到家中,半月後又推給服部的侄子。服部的侄子拒而不納,又隔門說了一通絕情話。小人得知此事,大為不忍,於是請兩位老女官到小店一歇,可這一歇快有一年了。”

“人呢?”

“小人別處有所空房,讓她們聊以庇身。她們采食田間的野菜,打稗子,拾遺穗。鳩山膚白,自稱白兔;服部膚黑,自稱黑兔。每次聽到子規啼,服部便叫:‘子規啊,你呀,那壞東西呀!只因你叫了,我們才下田的呀!’”

“采薇之歎,性命之憂。”家老臉色一沉,“據說,此地農民看重莊稼,過於人命。有個窮人偷了一把稻穗,被田主砸殘,用那帶尖的石頭……”

“父親大人,”勇男說,“何不請兩位女官到家,與小妹做伴?”

“不是做伴,而是教導,但未知對方肯與不肯。”

“豈有不肯之理?”店主躬身道,“老大人出的是活人之路,小人替她們答應了,替她們致謝了。”

“話雖這樣說,聘書還是要送的。”家老想了想,對義男說,“你留下來,事畢即返鐵甲城。”

“父親大人還有什麽吩咐?”

“沒了。”

“哎,你老人家跟我說話,從不超過三句……”

“父親所行的,乃是不言之教。”勇男說,“我勸你,為促成此事,收起莊戶性!”

鳩山曾在皇后居住的北殿擔任女嬬,退職前升任命婦。服部曾在天皇居住的清涼殿打掃廁所,退職前升任女嬬,依舊打掃廁所。鳩山升任命婦時,犬抱掌侍問她有何要求,她說:“卑職早年與表妹服部同時入宮,可至今沒有同舟共命之幸,正所謂: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犬抱掌侍頭一點,轉身離去。兩天后,新命下達:鳩山名任命婦,實任典廁。這下,服部成了她的屬下,兩人朝夕與共了。早春時節,鳩山聽到杜鵑啼叫,對服部說:“妹妹呀,子規呼喚我們了。”服部說:“《枕草子》有一首和歌,道是:‘以前見過的人哪,現在隔著山,漠不相關了。’這首和歌,表達的是對家鄉人的思念,可家鄉哪有我們思念的人了呀?”“小時見過的野菜,想是有的。”“啊,我想起家鄉的蕨菜了,很想探手摘到呀!《枕草子》另有一首和歌,道是:‘嫩蕨菜煞是可懷念啊,勝過尋訪子規,去聽它的叫聲。’”“那麽,我們一同退職。”“現寫申請書!”當下,犬抱掌侍在兩人的退職申請書上簽過字,又說:“古代皇后遺下一件佳作,我十襲珍藏,如今當面轉贈二位。”服部聽了,連忙張開大檜扇。犬抱掌侍飽蘸濃墨,題寫扇面:“向著光明的朝日,也要時常記得,在京城是有不曾晴的長雨呢!”鳩山苦笑道:“果然是古代皇后遺作,而且一字不遺,我們全收了。”犬抱掌侍查驗過兩人的衣箱,詫異道:“二位難道沒有一點私房錢?”鳩山苦笑道:“我忘記一事:走出宮門,處處用錢。”服部怪笑道:“我的私房錢,送給情人們了。那些人在殿上,稱作殿上人,可我無從追討。因為,我不知他們的名字,也不知他們的長相,他們只是我的夢中情人。”“我的情史,跟妹妹大致相同。”鳩山笑道,“我們離宮後,照常與情人相會,萬重山也阻隔不斷。”兩人離開皇宮,是笑著走的。

兩人回到江戶,受人白眼,糠菜度日,苦況可知。這天,她們接到栗原家老的聘書,當即應允,隨即分工:鳩山為信子闡釋“四書”大義,服部為信子傳授宮廷禮儀。

義男護送兩位先生前往鐵甲城,家老和勇男陪著大名又在江戶住了一年半。

初次相見,兩位先生便認定信子是女道學——對人對己同樣苛刻:“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食不言!”

飯後,大少太太請兩位先生來到議事堂,講起信子小時的事:信子過女兒節,義男向她講解種田妙訣,信子說:“別講了,我不如老圃。”勇男送她一杆銀製的小稱,信子說:“拿開吧,我不能貨殖。”

當下,鳩山欠身道:“信子小姐這樣的學生,我們只怕教不了。”

“自我嫁來後,沒見她笑過。”大少太太歎道,“她掃我一眼,我感到一陣寒風來襲。她瞪我一眼,我感覺一條皮鞭抽起。有時,她打量我,讓我自疑有失檢點——眼屎、口沫、飯粒,或是粉塗不勻,發盤過松,外衣有褶皺。有時,我走到哪邊,她的目光跟到哪邊,讓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那是怎麽的?”服部笑道,“我一見信子小姐,如同見到公主殿下,猶如回到宮中。”

睡前,鳩山對服部說:“信子這樣的,不該有先生。”

“你等著,看我的。”服部昂起頭,“今後,我將逐步展示宮廷禮儀,講述宮中見聞!”

“那時你長在廁所,有什麽見聞?”

“我有枕中秘笈!”服部取出一本《枕草子》,“有它作參考,料也謅不到天邊去!”

“這本書講的,是一千年前的事。”

“豈不聞古為今用?何況我在宮中確有見聞。童女們受了屈,見到我的面,往往淚比尿多。我問一名童女:‘又罰跪了?’她掀開裙子,現出青紫的膝頭。我說:‘等你熬些資歷,就能接我的班了。無論什麽人,只要來見我,一定會下蹲,好像參見我。’她想了想,便笑了,說做錯了哪件事……”

“歇了吧,歇了你的吧!”

“再說一句:不協作,都沒戲!”

鳩山講解“四書”,以朱子《四書集注》為基準,信子歎為“發微闡幽”。一次,鳩山講解“格物致志”,談到朱子的觀點,又乘興列舉周程、陸王、司馬等理學派的觀點。信子聽了,歎道:“這些觀點各各相左,至多有一個對的,也可能一個都不對。”鳩山笑道:“言之有理,讀書要的是判斷力。”信子想了想,說:“我國學者伊藤仁齋認為,理學背離孔孟,而獨尊孔孟方為正道,所以我想讀孔孟原著,暫時不勞先生講解了。”

對服部傳授的宮廷禮儀,信子時常起疑。

這一次,信子說:“先生是否有仕宮經歷,我至今未能釋疑。”

“我言有不周之處,隻怪當初事繁任重。”服部苦苦臉,“當初,我隨侍仁孝天皇。天皇寫信,我磨朱墨;天皇出汗,我打團扇;天皇咳唾,我捧痰盂;天皇大便,我遞草紙……有時,我一邊為天皇磨朱墨,一邊為天皇打團扇。那圓逗逗的小風,落到天皇的脖頸處,而紙張紋絲不動。此外,我為天皇傳話,揭簾,擺坐墊,放食案,鋪筵道……”

“請問,天皇身邊只有先生一人?”

“男女藏人有多位,可哪一位可替代我?我磨朱墨,也分快慢,視情形而定。比方說,天皇寫急信,我用那吃墨的硯台。皇后派人送來歌詞,使者跪在一邊,急待返歌。這時,我選用的硯台,是那種滑不受墨的。有一天,一位男藏人站在新的油單上注燈油,襪子讓油單黏住了,走時帶倒了燈台。可是,他並沒發覺,帶著油單走出去,引人發笑。從此以後,注燈油的事也歸我了……”

“可歎,天皇身邊有女人,也有男人,兩**雜……”

“小姐,”服部抬起臉,“你看我們是不潔之人嗎?”

“那倒看不出,又沒寫在臉上。”

“下面,講講宮中舊事吧。”鳩山笑指服部,“這位先生,從前可稱妙人。”

“此話一箭穿心!”服部歎道,“兒時離開江戶老家,來到皇宮當童女,以為一步踏上天王堂,哪知給撥在宮外的一所染坊。那所染坊,一圍大院子,幾間小屋子,十幾個女人染衣染布,蜂勞蝶嚷。剛到時,我跟那個管帳的女人捧帳簿。那女人叫阿隱,面如瘟神,衣裾搴得高高的,腦袋後仰,也不怕折斷脖子。別人暗笑她,可又真怕她,一怕她挑錯,二怕她扣錢。冬天的夜晚,值夜的女人圍著炭爐烤手,爐口留給阿隱。阿隱烤手,也烤腳,那是一雙奇臭的腳。別人托困走了,我不能走,我得為她添炭,倒茶,燎黃豆。我動手稍遲,她就拿起火筷子,燎我的頭髮。一冬沒過,我腦門上的頭髮讓她燎光了,露出焦糊的頭皮。有人說我:‘你這鬼樣子,該發配到鬼界島。’有人問:‘一名小童女,怎麽會發配到那裡呀?’有人說:‘她是阿隱的小狗,隻可發配到犬島。’有時,我望著大內那峭聳的簷脊,心中熱熱的:‘姐姐在那裡,多麽榮耀呀,我也想去呀。’一次,阿隱帶我去收帳,路過宜秋門。當時,大門正開,我想看到姐姐,不覺停下來。阿隱踢我一腳:‘你長在地上了?’每到一處,她隨手一指,我就要原地直立,真跟長在地上的,不然她會擰我的鼻,我的長鼻子本是她擰出來的。一天傍晚,她扮成人燈,走在我前面,三晃兩晃地鑽進一所小院,反手關上門。我站在門外,不敢稍動,有如一根人釘。天黑了,一個男人走出門,對我說:‘阿隱在此過夜,你回去吧。’我沒回去,跟那男人借了一件大蓑衣,原地蹲了一夜。天明時,那男人見我從蓑衣裡露出頭,笑道:‘清晨開門第一眼,見到一條蓑衣蟲!’據說,蓑衣蟲是鬼的兒子。當母親的怕它長大變鬼,才給它裝上破弊的衣裳……”

“先生的身世,令人同情。”信子歎道。

“一年後,我到常禦殿當采女,侍奉仁孝天皇。開春的一天,天皇說:‘朕身邊無有才士,有事須谘詢博士。先皇在日,這裡人人好風流的呀。’左大臣尚忠聽說後,從宮外請來一位老夫人,讓她在便殿教我們采女習字。這位老夫人,乃是光格天皇時代的女官,一度削發為尼,此時梨眉艾發,自稱石竹老人。她在東牆掛上一幅她的正楷絹帖,上面錄有一首古詩:‘一自幽山別,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葉,深淺不分叢。野蝶難爭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按書法,這叫館閣體,講的是烏、光、方、大,或稱黑、密、方、緊。她命我們臨寫,每天一個時辰。臨成後,她命我們抄寫《法華經》,裝成冊頁,收進檜木格,寄往外地。有人說:‘我們抄寫的《法華經》,讓老太婆發賣了。’有人說:‘那些紙張,可是檀香紙哪。’一天,石竹老人又讓我們分抄《大藏經》,限當天完成。這時,一位女藏人在門外問:‘插石竹花的瓶子怎麽空了?’一名采女跑出去,答道:‘現在是春天,石竹花沒開。’女藏人說:‘花瓶沒花,還叫花瓶?’采女問:‘折兩枝櫻花,插上去可以嗎?’女藏人說:‘櫻花跟石竹花花形相似,也更為嬌豔。’我們聽了,爭相說:‘我去洗瓶子!’‘我去折櫻花!’‘我會爬樹,能折到高枝。’這時,石竹老人用那絞出來的苦聲說:‘一日的虛懈,足以毀掉百日千日的進益……精進之法,概有七事,一為求其放心,二為發憤展布……’次日,她跟皇后借來《研山銘》手卷真跡,親手臨摹,又說:‘這幅手卷,為上國書家米襄陽名作,不知何以流入我國。此事,在彼國是大不幸之事,在我國是大幸之事。若把臨摹當作與作者相會,那我與米襄陽自有跨越千年相會之緣。原因在於,經過反覆臨摹,能夠把握大師手勢,感到大師全身運動,進而探知大師當時心境。’這話可謂談言微中,但我們不願深解,最終把她氣走了。”服部松口氣,“那年中秋,天皇宴罷群臣,到禦池庭的蓬萊島上吹笛。我們聚在岸邊,靜靜觀聽,隔著一叢蘆荻。一時,天皇登上天台,風拂衣袂,風送笛聲。每當聽到熟曲,我們便追效皇后供應五節時的舞女,邊舞邊唱:‘日月雖有變遷,三室山的離宮,卻是永遠不變……’此等讓人歡欣的日子,還有一些,比如元日、正月十五、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節日來臨前,我們自備應景的服飾,大致有領巾、裙帶、香球、紅垂紐,最重要的是唐衣。有人把唐衣熨平,用桁架撐起,懸在陰涼處;有人用沉香熏過唐衣,又罩以紙袋,吊在房梁下。節日當天,大家穿戴出來,爭奇鬥妍哪。哎,一晃幾十年,天真少女成了皤然一婆!”

“你終身沒嫁,也後悔了吧?”鳩山笑問。

“也許吧,跟你類似。”服部一笑,“我在常禦殿,接待那些朝貴,有的厚重端偉,有的閎豁明敏,可我自恃是侍奉天皇的,所以一概無視他們。一天的午後,一名外任官求見天皇,操著遠地的方言。我讓他跪在階前,然後提著下擺走上殿。當時,天皇正在禦簾內觀書,心凝形釋的神態,我也只有靜候了。一個時辰過後,見天皇合上書本,我才問:‘遠臣求見,見不見呢?’天皇問:‘何處來的?’我說:‘一口的鳥語,想來是從巢裡來的。’天皇笑說:‘天色向晚,讓他歸巢吧。’那人臨走,拿出一封奏章,托我轉呈天皇。見我用檜扇承接,那人忙在衣襟上揩手。我說:‘用檜扇承接物什,乃是宮中禮儀。’那人憨憨一笑,又哇哩哇啦地講開了。我心裡說:‘遠鄉的人哪,學會官話再來吧。不然哪,你的官也只能在原地當當了……’總之,我想表達的是,禮儀不可荒疏,婚姻不可輕議。”

“婚姻成與敗,也在運與命。”鳩山歎道。

“那是呀!姐姐鑽研《易經》,並非一知半解,因而人稱半仙……”

“嗬,獠牙露出來了!”鳩山喝了一聲,歎道,“初進宮,我分在內膳司,為掌侍以上的女官送膳,一乾就是五年。有一次,我不慎把湯水濺到犬抱掌侍的袖口上,隨即給發到冷宮,陪伴一位幽禁多年的尚侍。尚侍教我讀《易經》,又說:‘我能為人算命,也能為人改運。’即此,我認定她是妖人,隻想盡快脫身……”

“不用《易經》敲門,你能走進皇后所在的北殿?不用《易經》鋪路,你能進入皇后那樣的法眼?”服部緊緊眉頭,“那年四月,皇后到大和的長谷寺還願。當日,天氣和暖,楊柳風吹面不寒,你卻勸大家帶傘。那些沒聽你勸的,在澱川的渡頭淋了雨。一次,大納言與右大臣結親,皇后派人祝賀,你說再等三天。三天后,親事告吹,原來左大臣尚忠說過右大臣的短話,剛剛讓人學給右大臣。說來,你不教我讀書,我到老還是一名采女。那天傍晚,你輕步跑來,對我說了一聲‘《易經》離卦’,又輕步跑走了。我的感覺是,你好像一陣輕風,那一聲又像是輕風送來的。第二日的正午,皇后來到常禦殿,陪天皇進膳。皇后說:‘昨日,妾讀大清國雜記,得知該國皇帝有一處避暑山莊,正門叫做麗正門。妾思之至晚,也未知其所由來。’天皇說:‘朕也不知,可問大學寮的博士。’我上前說:‘陛下,《易經》的離卦講:“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接著,我又按原注陳說一通。皇后說:‘這名采女,明敏好學。’天皇聞言大喜,賜我女嬬之大位……”

“失陪了。”信子起身便走。

信子走後,鳩山歎道:“信子為人,律己嚴,待人苛,可她畢竟是一位小姐。家老愛女情深,但不該假師傅之手,施以禮法之桎梏,困於道德之囹圄。家老那樣做,有如讓一名小侍女穿十二層單衣。”

春節前,兩位先生送給信子兩件玩具,一件是技巧玉,一件是押繪羽子板,可信子不收。

“今上天皇登基後,宮禁逐漸放開。”服部說,“那一年的冬天,幾名童女做押繪羽子板遊戲。一名童女輸了幾次,臉上塗了幾塊油彩。這一次,她又輸了,光著腳丫跑出門,可巧撞進皇太后懷裡。皇太后笑說:‘看你瘋成這樣,老婦才知自己也是年輕過的呀。’”

“這種玩具,巧手製作,遷想妙得。”鳩山對信子說,“據典籍可知,聖賢也不遠此樂,有似下棋,所謂耽道樂術。”

“然而,聖人有言:‘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古人又言:‘本圖適性忘慮,反苦思勞神,不如且已。’”

“若不其然,何以格物致知?”鳩山笑問。

“我隻知,巧者勞而智者憂。”

“這話又該怎麽講呢?”

“先生,你是在提問,是在請教?”

“我是在追問,以免讓你背離聖教,出此入彼。古人雲:‘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厘,人品直差天淵矣。’”

“這位古人,以道士自居,有《菜根譚》之作,所記不過佛老二家故事——不對嗎?”

鳩山聽了,無詞以對。

信子年近二十,依舊小姑獨處。

鳩山對家老說:“兩位少爺均已婚配,可信子小姐女蘿無托。據我觀察,信子小姐並無思春之意,吟詩作文皆未出於正思之外,好比似二十四番花信風也吹不開她的心。”

“先生所言極是,而唯此可憂。”家老歎道,“下官中年喪偶,內無閫助,外無親援……”

“無母之女,內心至苦。”

“下官內心之苦,在於擇婿之難。”

原來,大名沒有子嗣,在江戶認下七個養子,又一同寄養在本丸禦殿,受老中堀田正睦指導。只是,這七個人,八條心,雖然拉幫結夥,黨同伐異,但始終沒能形成一個多數派,更沒有一個人勝出。大名在擇選世子上朝三暮四,家老在擇選女婿上暮四朝三。事實上,在栗原家老眼中,這些人沒有一個堪配信子。

這話,栗原家老沒明說,但鳩山聽出話音。她又提起信子,歎道:“此人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家老擇婿,不必限於本國,京都方可放眼量。”家老聽了,欠身道:“先生之言,一釋下官之惑——園中選瓜,越選越差。”

夏日的黃昏,師徒三人來到花園,但見綠漆籬笆上開有幾朵淡紅的小花。

服部對信子說:“記住,這便叫牽牛花。”

“這本是葫蘆花。”信子款款道,“牽牛花與葫蘆花, 花形相似,習性有別。牽牛花白天開,晚上合;葫蘆花黃昏開,黎明謝。葫蘆花又名夕顏,是本國的情人花。有詩雲:‘夕顏凝露容光豔,定是伊人駐馬來。’”

“小姐讀過《源氏物語》?”鳩山驚問。

“《源氏物語》系我家舊藏,歷來存放在暖閣。去年冬天,我打開一冊,竟收不住。我攜至香雪館,放於枕邊,每晚讀上二三十頁。書中情節並不曲折,幸有一個‘情’做骨架,又把‘情’字說透了。壁櫥內另有幾個鈔本的《遊仙窟》,如京都醍醐寺三寶院藏康永三年的,名古屋真福寺寶生院藏文和二年的,概為古本,只是紙張發脆,不堪展讀。另有一本書,不新也不舊,是下女找來的,名為《枕草子》。書中不乏隱晦之語,比如,男人跑到女人臥室睡覺,又賴著不走。我記得那段原話:‘大抵是男的總是遲遲不願意起來,這時女的勉強催促,說:“天已經大亮了,給人看見了怪不好看的。”男的卻是歎口氣,覺得很是不滿足的樣子,似乎起來回去也是很勉強的樣子……’”

“這些閑書呀,不看也罷了。”鳩山苦笑道。

“一晌貪歡,有玷門風。”信子歎道,“劬勞顧複之恩,豈可以是為報?虛推古人,偏信偏識,反不如一無知識。我嫁人,不嫁小男人,也不嫁大男人。夫妻緣盡,一拍兩散,何必擦眼抹淚,盼東盼西?有那等女子,為了一個男子,至於生魂祟人,實為下賤!”

“小姐此言,大長我女子志氣!”服部歎道,“我姐妹兩人跟你想法一致,我們師徒三人相聚有緣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