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督率中原部眾的驃騎將軍曹洪也隨著吳質,田豫的回撤而無力回天,大軍只能退至南邊的河內郡固守,保衛京都的安危。
並州守住,戰局也不斷向漢軍傾斜。
關中戰場,曹真與天子劉備對峙於渭南。
張合與張飛相持於涇河防線。
全國各方都將目光聚焦而來!
先前於曹丕南征之時守住疆土不失的大魏吳王孫權也瞅見魏國如今這十分窘迫的局面也決議分一杯羹。
他隨即聽信了呂蒙臨終遺言,依舊力排眾議啟用了陸遜敕封其為右護軍,鎮西將軍至陸口大營坐鎮,都督朱然等西線將領與荊州戰區的關羽軍團對峙。
孫權則集結兵將約十余萬眾再度沿渡口渡江至江北防線濡須塢,意圖再攻合肥。
只不過,早在與蜀軍大戰之前,天子曹丕就下詔書命曹休督統居巢屯駐的東線軍團。
兩軍圍繞合肥展開攻防戰,互有勝負。
華夏大地再度戰火頻發。
魏國東,西兩線又面臨兩線作戰,所面臨的壓力極大。
不過相比起合肥一線,天子曹丕也知曉反而是駐守雍州的曹真更大。
故而,隨著並州未能奪取,河北數州的防禦穩固下來以後,決定禦駕親征的主張再度提上了日程。
縱然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反對。
可已經心有決定的曹丕又豈會輕易改變心意,執意要禦駕親征至長安監督前線戰局。
時值今日,位列三公且高齡的賈詡已然逝世。
定下奔西都坐鎮之事後,天子曹丕亦是命侍中,尚書右仆射司馬懿留守京都統領文武官員處理國政,負責後勤軍需的籌措調度。
並命侍中辛毗協助處理政事。
安排完諸事,曹丕於萬歲亭侯,武衛將軍許褚率禁衛軍的護佑下以侍中劉曄為首席謀臣,身著金盔禦甲西進徑出函谷關沿河谷奔往潼關以西。
隨著天子曹丕半月抵達長安,雍州各線的魏軍將士聞訊都無疑是紛紛軍心大漲,鬥志昂揚!
只是就在他催促麾下各部發起反攻時,大將曹真親自還京身著朝服上表道:
“啟稟陛下,現今之間,沿鶥城為支點進駐於五丈原上的蜀軍正在偽帝劉備的率領下深溝高壘構建防線,並不主動與我軍接戰。”
“這是為何?難道蜀軍的糧道還能比大魏更勝,欲持久戰乎?”
此言落下,曹丕面上也不由浮現著滿臉狐疑,沉聲相問道。
“據近日來臣多差遣斥候深入的探聽下,蜀軍竟是接連從涼州諸郡或是漢中之地遷徙民眾至渭南平原開墾荒地,耕者更是與渭濱之間百姓雜居。”
“又聞蜀相諸葛亮調集兵馬守護斜谷口,將此地列為糧草囤積所在。”
“臣雖不知蜀方的打算,但看此行事來看,必是打定主意與我方持久相持了。”
一番話重重落地,曹真神情嚴肅,亦是快速將目前的時局變化娓娓道來。
上首間的天子曹丕聽罷,頓時便神色凝重,思索起來。
思慮良久,他掃視兩側隨後將目光定格於一側身著官服的謀臣劉曄身間,相問道:“不知子揚對眼下時局可有良策乎?”
“陛下,此番蜀軍並不求戰反是遷民而來開荒屯田,欲與我軍久持,既如此,我軍何不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呢?”
沉吟半響,劉曄神色自若,手持笏板拱手提議道。
“子揚之意是?我軍也予以屯田否?”
“此正是臣的意思。”話落,劉揚神情也陡然嚴肅起來道:“雖然渭南以西最精華的平原受蜀軍所掌控遷民屯田,以為久駐之基。”
“可咱們依舊掌控美陽,長安等渭南以東的大片土地,我軍也可效仿蜀軍那般遷民而來設立屯田區域來久持。”
“要不屯田,我方的糧道就得從關東千裡運糧勞師動眾,長久過後,勢必將入不敷出!”
“還望陛下深思~”
一語落的,劉揚語氣輕松又不失嚴謹的勸進著。
這話也的確猶如震耳欲聾般,令曹丕久久不語!
良久過後,曹丕高聲下旨道,“差人回返京都征詢仲達的建議。”
“遵旨,”
聖旨傳下,迅速便有內侍記錄下來,然後差人往東送返。
當留鎮京城的司馬懿收到欲在雍州效仿蜀軍設屯田區域相持的計劃時,他稍作沉吟就快速提筆予以回復。
等曹丕再度收到回信時,信上內容“陛下聖明,劉侍中之屯田策略頗為高見,懿附議!”
“陛下當設美陽、長安等地為軍屯,與蜀軍分庭抗禮。”
“臣會於後方鼎力協助,並穩定各州郡,陛下勿憂!”
隨著得到了司馬懿的親筆書信後,也讓天子曹丕徹底定計了下來。
他立即便令長安府尹動員雍州地方兵沿渭河一線設美陽,長安等東面的肥沃土地為屯田區域建立軍屯。
又命征西大將軍曹真返回武功前線繼續主導大軍與蜀軍主力相持對峙。
隨著雙方都采取屯田久持的戰術,關中戰事自是陷入了平靜之中。
而與此同時的荊州一方,自上一次水淹七軍大破曹仁並取襄陽後,荊州的防線便完全得到鞏固。
襄陽拱衛漢水北岸的曹軍,保障了江陵北部的安全。
東面夏口城亦有關平坐鎮,既監視北邊的豫州郡,又威脅著下遊的江東柴桑等重地,同時還與公安一起承擔著監視陸口大營的任務。
州府,江陵城中。
大將軍府。
關羽丹鳳眼微睜,手持著近日來分別從北邊、東面傳回的軍報,不自覺的摸了摸下顎的胡須,紅彤彤的臉頰上無疑是流露著由衷的喜悅之色。
等待著龐統,馬良等官員的到來。
關羽滿懷喜色的與眾人分享著喜悅,說道:
“士元,季常,目前北方時局十分有利於我軍呀?”
“據消息稱,陛下親提主力已經破了關中西部的重鎮陳倉現已然逼近至渭南平原之上與魏軍攻防。”
“翼德也於涇河防線的拉鋸戰中逐漸佔得上風。”
“而更值得驚喜的是,子龍長子趙統攜精騎沿邊塞深入了並州令刺史梁習舉州投降,又抵擋住了魏軍集結大部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