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83 > 第三章 上头条

文豪1983 第三章 上头条

簡繁轉換
作者:小时光恋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2 22:2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余切的报告引起轩然大波,不仅在县城小报得到报道,还在两天后被引入《渝市日报》,这是本地的头等大报,《红岩》杂志也是渝市日报旗下的文学刊物,该报纸留出一个版面,详细报道了这位小镇做题家。

“红色血脉代代传,儿孙接力向前赶!”

祥瑞啊,祥瑞。

余切只需要复读两年考上燕大就完了,而记者们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像余切这样根正苗红又能力出众的典型,很难再有了。

余切的家底情况被翻了个底朝天,他父亲那辈人有三兄弟,其中大伯参加了抗美援朝做了军医,转业归家后因积劳成疾,六十年代就不在了。

二伯走得更早,参加过西北两弹计划,是一个科研人员,七十年代患癌,没了。

留下家里一独苗余跃进,也就是余切的老爹,这位除了当中学教师外,人生并不如他的兄弟们那般精彩,但是,他养育了本地恢复高考以来,头一个考进燕大的孩子。

希望放在余家身上。

可以预见的是,余切继承了他家族的无限期望,将会做出对国家和群众有益的贡献,奋战在新时代的一线。

大众如痴如醉的摘抄他那些金句,在学校里,余切开始接到不知道怎么来的情书。

换句话说,他做的鸡汤太妙,开始火了。

一个作家,他还没有发布出道作品,先因为“小镇做题家”这样一个人设,在这个年代博到了可观的版面。

四面八方而来的报告邀请如雪花纷飞,余切努力推脱,但还是不得不去当地最大的生丝厂,以及另一所中学复述了一遍自己的报告,又受到万县日报的邀请,创作一篇有关于高考的短篇小说,将分批刊登在日报的生活栏目。

这算是一种正式约稿,要给钱的,朋友们。

余切正有此意,提前占个坑,把小镇做题家的人设做牢做足。

许多年以后,当有人想到有关于高考文学的巨匠时,希望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人是余切。

以余切的身份而言,创作这种小说,并不引人怀疑。他要是写不出来,那才是稀奇了。

余切闭门谢客,专心创作文章。

他选定的题材是《高考1977》,原本是一部同名电影,大概内容是一堆在农场无所事事的知青得到消息,中央将要重新开放高考,于是,这些人原本认命的、麻木的知青生涯将有机会结束,重新回到大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原先有的恋人可能分开,原先团结的朋友会有疑心,原先阻拦知青进城上学不给进修名额的革委会主任,戏剧的成为赶考知青最坚强的后盾。

所谓远去英雄不自由,时来天地皆同力,余切的笔落在了这几位知青填满考卷即将交卷的时刻……他没有给出答案,其实,在这种故事中,应该说大部分人难以赢得这次高考竞赛的胜利,但是余切在此停笔,让读者去想象,这些知青随后都获得了不错的人生。

1977年12月10日,改变一代人命运的高考在这一天复苏,沉睡了十一年的民族苏醒了。

枷锁已经打破,自由正在前方!

他的笔触是温情的,他的故事基调是积极的。

这篇《高考1977》原本的背景是东北农场,被余切改成了西南地区,原有的一些人物安排也不得不做出改变,为此,余切逐字逐句的斟酌,也许写这样一篇文章都用不了那么久,但更改它却花了更长时间。

因为余切在小说中加了一些个人经验,其中包括后世的应试技巧,如果有读者能仔细看这篇文,对他们的高考将大有用处。

小说还没写完,万县日报社对本地名人的报道又开始了,题为“本土的力量”,为了选取素材,对受报道者集中进行了采访、对话。

在场的人包括近年来在某些领域做出突出事迹的人物典型。

余切是教育系统的代表人物,作为复读两年莽上燕大的考生,某种程度上,他代表了一部分中国早期家里蹲的最中幻想。

一同接受采访的,还有七十多岁的赤脚医生、生丝厂女工、以及个体户牟期中。

牟期中一见到余切就问:“没想到你是燕大的?了不得!”

余切回:“祝老板生意兴隆。”

这给牟期中吃了一惊,但他很受用。因为眼下人不愿意提钱,也耻于提钱,大陆人这会儿拜年肯定不会讲“恭喜发财”,那当然也不会有生意兴隆了。

前年,某地炒瓜子的哥们因投机倒把被逮进去,而后放出来,其他人不长记性,也去炒瓜子卖瓜子,然后也被逮进去、放出来。

你说,在这种情况下,做生意要不要兴隆?

牟期中脸涨得通红,他兴奋许诺:“等你毕业了,我生意肯定也做大了……到时候小兄弟你来我这干,我保你一个总经理当当!”

余切忍不住笑了。

大学生太金贵了,何况是燕大的。

浙省萧山的厂长,发觉整个厂最高学历为高中,文化水平过低,于是找到大学招生办想要个大学生来,招生办直接拒绝了。

你一个民企,也想要大学生?你配吗。

在本次采访中,余切又爆了金句,他聊到“接下来的二三十年是读书的最好时候,以后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同志们珍惜时光……”,用一句“猪站在风口上也能起飞”总结自己的思想。

猪站在风口上也能起飞?!

现场的人被这番话惊住了,这不像是一个年轻人能说出来的话,倒像是那些创业先锋们会说的,像是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华、像是之前跑到招生办要大学生的鲁厂长。

牟期中也震撼了,他苦苦思索这句话的妙处,怎么能这么妙?

简单、朴实,有力!

我有可能是一只“猪”,但我是一只猪不太可能。

得知余切是燕大的经济系学生,记者问了他一个超纲的问题:“你对未来国营企业的转制,有没有什么见解?”

余切觉得不要做出头鸟,摇头道,“我才疏学浅,并不知道。”

牟期中呢?

他好出风头,主动接过话茬,“中国经济将要走向何方呢?我想过一些方案,希望能分享给更多的人……”

不久,采访结束。

“余切!余同学!”

刚迈出门,蹬上车,余切被本地首富拦住,牟期中的神色是很急切的,他的眼神是很期望的。他说的,是这样一句话:

“余同学,你那句话说的太好了,我给你五块钱,以后这句话,让我来说,行不行?”

“不行!”

“五十块钱也不行吗?”

“不行!”

牟期中失望道:“这次你要上头条了,但是早晚有一天,我也要上头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