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83 > 第三十二章 新现实主义(二)

文豪1983 第三十二章 新现实主义(二)

簡繁轉換
作者:小时光恋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2 22:2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这天,余切收到了两封信,又是同一个地方的。

他本来以为是牟期中从牢里提前放出来了,找他要花牌代号,没想到是《红岩》杂志。

该杂志的主编黄兴邦催促余切:“余老师,你的战争小说什么时候才能写完?请按照约定,在《红岩》杂志上发表!”

“我寄信的有些迟,到燕大的时候,《红岩》新一期已经发了有些日子。”

黄兴邦的意思是,余切拿到十月样刊的时候,市面上已经开始卖《红岩》十月刊了。

随信附带的还有六百来块钱,以及《红岩》十月刊的样刊。

确实,《阵地来了未婚妻的信》还没写完,余切刚上学校,实在是分身乏术。

但是考虑到这个时代作者们的创作效率,余切这也不算是很摸鱼。

然后,余切仔细看起《红岩》刊。

自1979年复刊以来,余切是第一个发两篇小说在同一期的,《高考1979》已经是过去时,黄兴邦从来最看好的都是《天若有情》。

《天若有情》被安排在杂志的中间,并且在封面标明了页码。

这一期的封面设计同样考究,是一条不知道方向的高架桥,它被线条组成的高楼大厦裹住。

这正对应了故事结尾里面,女主角有预感男主华弟要死了,提着自己裙子在桥上狂奔,其实她无论是往哪个方向,都不会拿到美好的结局。

不知道是不是杂志安排的一种巧思……

应该不至于为了一篇小说来设计封面吧。

俞敏宏吹嘘自己上大学以来每天至少看两本书,他成为燕大第二个看《天若有情》的人,看完之后哭的七零八落。

余切问他好看吗?

“不是好看不好看的事情,余切,我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悲痛,就好像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人,一个本来能好好的人,最终没有得到好的结局!”

“华弟被活活的打死了!”

“他本来是可以上大学的,他本来该去上大学!”

俞敏宏说:“还好我去读了书,还好,我没有去当农民,我甚至不会打架,我只能挨打。”

“那你很喜欢这本小说?”

“余切,没有人不渴望一个像乔乔那样的恋人,她和我身份差别巨大,却义无反顾的看到我的灵魂。我简直是……爱上了乔乔,她是真正的中国女人!”

俞敏宏的眼泪止不住的掉,《天若有情》成为他今天开始最喜欢的小说。

俞敏宏看小说的时候是星期二。

星期四的下午,有几个女生来“新现实”社团。

余切问:“你们找谁?”

“找华弟。”

哦,这几个女同学看了《天若有情》。

“这里没有华弟。”

“我们是来找余切的,我们听说余切是小说的作者。”

“好,我帮你打听一下,但是要找余切,得先加入我们社团……余切是社长,他也不是谁都来接待的。”

女生们左右张望,最后全都同意了:“那我们加入社团。”

填表、看资料,写备注。

余切鼓掌说:“你们加入‘现实主义’学派了,我们社团每周二、四有活动,主要是文学性质的活动。”

女生们松了一口气,但是又焦急起来:

“我们要找余切,你带我们去找余切,余切在哪里呢?”

“我就是余切。”

同样的事情,第二周的星期四又发生了,这次来了几十个人,他们都是看小说来的。

余切意识到,《天若有情》这篇小说的发表,似乎有一种要成为余切成名作的趋势。

余切本来就能够想到它的传播效应,所以很多事情都放在了《天若有情》发表之后来做,但实际发生的时候,还是远远出乎了他的预料。

《高考1977》是一篇优秀水平的知青文,但无论是当时余切的写作水平,还是这个故事题材本身,不足以支撑它成为有传播度的大众作品。

今天还有几个人知道刘芯武写的《班主任》?

还有几个人知道《凯旋在子夜》?

《天若有情》就截然相反。

标志性的作品需要和标志性的历史事件相结合,一部小说是因为看它的人才伟大的,读者赋予了它超然的地位。

没有传播,就没有文学。

83年的治安形势尤其严峻,而且从九月份起,事情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燕大是一处宁静地,博雅塔下,未名湖的湖面荡漾,越过它荡漾的边缘,一场狂风暴雨其实已经席卷全国!

实际上,在1983年的最后几个月,几乎一切事情都不能和严抓治安相比,这是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

无数群众出来举报,为相关部门提供线索。

一些分子到处流窜、不断作案,机关则针对性的制定抓捕计划,数万干警进入深山老林进行围剿,就连最可爱的人也被出动,用以防止更恶**件。

仅仅是两个月,一共缴获了两万余把枪支,子弹50万发,其余的菜刀、撬棍等武器更是数不胜数。

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也是空前绝后的一场行动。

“组织一次、二次、三次严厉打击的活动……每个大、中城市,都要在三年内组织几次。一次打击他一大批,就这么干下去!”

发动群众不是一个简单的话,它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几乎每一个人,而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接触到《天若有情》这一部,关系到了他们密切生活的小说。

《天若有情》的传播度,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扩散开。要求转载这一篇小说的文学期刊数不胜数,然而他们最早也要到下个月才能刊印出来,于是引发了《红岩》杂志前所未有的抢购。

当余切为了加入“新现实主义”社团的人数太多,而焦头烂额的时候,黄兴邦的信再一次寄过来:

“我正在经历了不得的争论,所有人都告诉我,是我选中了在十月份发表《天若有情》,是我从作家中发掘出了你……”

“但是我知道,我只是坐在那里,然后我看到了这一篇文章,那一刻我知道一定要发表它!”

“我们印了五万份,比平时要多……因为《红岩》杂志是地区性刊物,然后,现在我们加印,再加印……”

“有没有可能十万份?我看会有二十万份!”

“我听说,读者寄了无数封信件,要求下一期的《人民文学》上刊登你的《天若有情》。”

“余老师,无论是谁联系您,请你把战争文学的新作寄给《红岩》,最多还加上《川省文学》,你是我们本土走出来的作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