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83 > 第四十九章 中国阿甘

文豪1983 第四十九章 中国阿甘

簡繁轉換
作者:小时光恋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2 22:2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话不多说,到了办公室之后,王世民开门见山:

“余切,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你的新现实三部曲,我们全刊上下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在这里,我想先讲一个故事,告诉你我们《十月》刊的编辑是有水平的……”

“82年春天,小说组的编辑张守任去参加军旅文学座谈会,有个叫李存宝的作家,知道他是《十月》杂志的编辑,主动找来。李存宝有几个小说题材,征求张守任的意见……分别是一个关于自卫反击战,但写的脸谱化;一个关于军营里的爱情,还有一个关于红军英雄的一生,你猜张守任怎么说?”

“他什么都没选择?”

王世民有点惊讶,“你说对了!张守任说,我们的军事文学是没有出息的,常常是拿地方上一个坏人作为对立面,这绝对没有艺术力量。军事文学要想激动人心,是要真实地描写军队,以及战争的残酷及争议性等等。原子弹为什么有力量?是原子核内部破裂,发出极大的能量,那么艺术作品也是这样!”

“所以,我们不要那些样板戏,要真正的有价值的作品。李存宝最后写出《高山下的花环》,发表后,全国有一百多家刊物,都争着抢着和我们交换刊物。1981年全国中篇小说评奖,一共十五篇,《十月》一家就得了五个,而且第一名也是《十月》的。”

“83年,也就是今年的中篇小说评奖,是我们作协来评的,参考大众的投票,我已经知道,至少能拿几个。”

“但是,《高山下的花环》只是一个中篇小说,李存宝后来写不出来了,而我们希望的是引起一个时代的潮流的作品,比如伤痕文,我们没能够开创,要么,这个作者自己写了一二三四部,由他个人来引发潮流,你正可能是这样的人……”

这个《十月》刊,对自己是寄予厚望啊。

看来,引起王世民注意的,不光是余切某一篇小说,而是他后来的几部小说。这种宏伟构思打动了王世民。

余切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道:

“我把这几部小说称之为新现实三部曲,当然,模仿的是巴老的激流三部曲,我想从不同方面,不同关系,反应我们改开后的这第一个十年。”

王世民听得很认真,让骆一禾去倒茶,支开了骆一禾,让骆一禾把门关上,然后才说:“怎么个不同法呢?”

“头一部,讲的是留学生们。有这么两对高知情侣,他们的对象都决心出国去了,留下的正好是女的和男的,他们叫林周云和顾颜,这两人一直等不到自己对象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怀疑自己的对象已经在美国有了新欢……”

“所以,你让这个顾颜和林周云,顺理成章的,互相又凑在一起了?”

余切摇头,“在一起,又没在一起。因为顾颜一直对自己原来的对象存在感情,不相信自己对象要抛弃自己,于是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

王世民问:“那实际呢?”

“实际确实抛弃了他,不久后,剩下的林周云被国外的男友打电话,也要去国外了,林周云此时已经喜欢上顾颜,她给了许多机会,渴望顾颜能留下自己,以教导顾颜英语的名义,两个人逐渐越走越进。”

王世民逐渐被吸引住了,他身体情不自禁地往前倾,“所以,顾颜留下林周云了吗?”

“没有,天下要雨,娘要嫁人,别人要走的,总是会走的。”

王世民说:“就这样结束了?这个男的失去了自己女朋友,又失去了另一个?”

“没有,我不是说,他们全都是高知吗?只剩下顾颜留在了国内,他继续自己的学业,练得好口语,后来进了外事部门;三年后,德国汽车公司来中国商谈组建合资公司的事情,顾颜作为翻译,参与了谈判。”

“然后呢?”

“谈判是在美国进行的,有了进展之后,大家都很开心,一起聚餐、喝酒……在小酒吧中,顾颜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爱人,她正在小酒吧做服务员,过的并不顺利。”

“失去了的爱人!经典剧情啊!”王世民急不可耐:“面对自己昔日的爱人,顾颜怎么做的?”

“顾颜什么也没有做,也没和爱人相认,而是留下了两美元的小费——这个小费,也被酒吧的韩国老板夺走了,因为中国人没有当地身份,不配有小费。”

“啊!”王世民深深叹了口气,两只手摩挲自己的脸,缓了一会儿。“那林周云呢?”

“林周云做了家庭主妇,不苦也不快乐,在电视上,她看到了顾颜登上当地新闻:中国和通用合作破裂,转而和大众合作……”

“她看到了,顾颜翻译商务部官员的话,用抑扬顿挫的英文道,‘我们将会和德国大众进行谈判’,‘中国市场’暂时不允许通用进入……而这家当地电视台,正在嘲讽和奚落中国的谈判团队。”

王世民:“林周云说什么了?”

“林周云什么也没有说,她要去接自己的孩子,她住在华裔社区,在洗衣店工作。曾经林周云教了顾颜英语,而现在她一句英语也不需要说,她的粤语更加熟练,她已经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来到了美国,并稳定了下来。”

“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最后去了洗衣店带孩子?”

“是的。只有留在国内的顾颜,是最幸运的,他没有扔下任何东西,但一切都给他了。”

王世民敏锐的察觉到,余切所写的“顾颜”,其实在反应一代中国男性:

在这样的时代变化中,以顾颜为代表的人没有任何别的办法,只能走最艰难的道路,保持对生活的希望。

当他们吃足了苦头熬出来的时候,作为旁人,就只看到了顾颜这个留在中国的十足幸运儿,感慨他真是做了个好选择。

这真的是选择的原因吗?

顾颜代表了最传统的男性,吃苦耐劳,对家庭忠诚,对集体怀有热爱——所以,他必须得到好的结果。

将来一堆吃到了八十年代红利的知识分子,会越来越感同身受这篇小说:伟大的余切啊,你简直就是在写我们!

顾颜就是中国的阿甘——等等,原版阿甘还没在美国写出来呢!

以后,阿甘得是美国顾颜!

“我喜欢你的故事,但为什么要这么写呢?”王世民问。

“因为一切命运赋予的礼物,都在背后标注了价格,所有的选择,都要付出代价。”余切道。

“好,好,好!”王世民连说了三个好字,不仅仅是因为小说,也因为余切的回答。

这个时候,骆一禾恰巧回来,正看到王世民眼睛发亮,半撑在茶几上,显然已经非常激动,骆一禾欣喜道:“王主编,我就说余老师的小说,是有想法的吧!”

王世民笑道:“我已经等不及要看到这个小说,发表在《十月》刊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