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83 > 第五十二章 花香飘到了橄榄绿

文豪1983 第五十二章 花香飘到了橄榄绿

簡繁轉換
作者:小时光恋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2 22:22:0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十二月初,骆一禾给余切带来了《人民文学》的新一期,上面的最后一页,就写上了获奖名单。

骆一禾所说的那些小说全在里面,但余切更关心的是小说背后的首发杂志:《昆仑》、《青春》、《沪城文学》、《花城》、《十月》……

首都和沪市的刊物,竟然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把《军文艺》、《丑小鸭》等也算进去,首都又占了其中的大半部分。

看来,中国的文坛在首都啊,当一个作家怎么能不在首都呢?

在首都,提前一周就知道内幕消息,在外地,光是寄信通知就得一周多,前后就是半个月。

这边已经喝上庆祝的小酒,那边还在怀疑自己是否落选……

余切问骆一禾:“这个通知一定得那么麻烦吗?咱用电视机……哦不,收音机通知不行吗?”

电视确实太贵了,一台熊猫牌的黑白电视卖六七百,普通人得攒两年。大家买不起。

骆一禾却说,“不是每个作家,都像余老师你一样写得快的,有些人创作十分困难,过的也窘迫,连生活也不能自理。”

“所以,还是得寄信?”

“当然了,寄信是最稳妥的。余社长,咱新现实社团还开不开会了?”骆一禾忽然话锋一转。

余切说:“开个屁,人都跑完了。”

现在燕大已经到了考试季,大家都不玩了,宿舍走廊有学生靠着墙壁抱着书本,低声默念;食堂也很安静,大家边吃边翻书,笔夹在碗沿上。

教学楼因为灯光彻夜通明,每间教室都被占满,有些学生干脆带着垫子坐在走廊里复习。

就连五四文学社的诗人们,现在也不搞行为艺术了嘛,不及格是要被劝退的。

余切也忙着写课程论文,他有个“双轨制”影响的课程论文要写,这事儿现在是热门话题。燕大一些教师,本身也是社科院的智囊,他们当然会把自己研究的当做考题。

啥是“双轨制”?

简单说,就是社会上一个价(高),国营厂一个价(低)。

改开后,国内很快开始搞“双轨制”,但是84年之前是农村和生产资料的双轨制,它没有剧烈的传达到城市居民,也没有大规模在消费品上面搞双轨制。

因为当时本来没有考虑在城市和消费品上搞双轨制,但是时局逼迫下,发觉不得不搞。

这么说吧,燕大经济系下面的政治经济学系,有个叫林一夫的人,他是宝岛人,原先已经在那边拿了硕士学位了。

然后,某天林一夫游过海峡跑来这边投诚,燕大学院这边火速给了他学籍,然后一年就让他硕士毕业,送去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西奥多·舒尔茨(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门搞农村改革的研究,写的论文全是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显然对他委以重任。

他是首位接受完整现代经济学教育返回国内工作的学者,等他回来就会傻眼了,因为城市竟然也放开了,而且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农村。

还记得万县首富吗?

牟期中的好日子就快要来了,倒爷的春天即将到来。

所以,余切就在自己的论文中大概描述了一下后果:会迎来暂时的阵痛,但长久看是好的。

为啥呢?

余切在自己的论文中用大白话写道:

原先的经济就是单轨制,国家来定价格和生产,这一套已经执行不下去了,但如果立刻的彻底放开,那就是等同于“休克疗法”,会有极其猛烈的通货膨胀,这会引起城市居民丧失对政策的信心,也执行不下去。

而双轨制产生的疼痛,痛的久,痛的慢,但不至于一下痛死人,它是当前不体面但最务实的选择。

至于怎么缓解这些疼痛呢?

余切是真不知道,历史没有答案给他抄。

接下来一周,余切到处搜罗资料,支撑自己的观点。这篇论文是他本学期最大的活儿,传言中是下一届经济系主任来批改论文,评定成绩。所以必须要体现自己的水平。

但是,又不能过于精确,只可做模糊预测,否则是解释不清的。

有天生的作家,可没有天生的经济学家啊。

两周后,这篇论文写完了,连带着其他作业全完成了,余切开始搞自己的《大撒把》小说。

同时,继续回来自于前线战士的信件——《天若有情》入选优秀中篇小说选后,更多杂志开始转载和评论这部小说,它还在给余切带来稿酬。

而在前线,因为很多战士们渴望看到女性的闪光点,渴望回来后,会有一段美好的感情,不要被辜负……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了。

《天若有情》已流传遍整个前线。政委们常常说:

“如果华弟这种走了错路的人,也能得到爱情,我们是真正的英雄,更会得到姑娘们的喜爱。”

它已给人带来了真切的精神力量。

余切知道,这部小说在战士们那里流行,是比较偶然的,由看过小说的人口口相传,而且故事本身引发过争议。

但《未婚妻的信》于明年刊登之后,恐怕会真正引发巨大的震动,岂不是与余切彻底成为军旅文学代表作家?

这真是未曾预想过的道路。

12月的《军文艺》上刊登了作家刘兆麟对《天若有情》的赏析和评鉴:

“它确实不是一个军旅故事,但它的花香飘到了橄榄绿。”

“《天若有情》作为一个反应时事的文章,意外的在前线受到热捧,显示出其本身故事上的优秀。作家余切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宿命式的悲剧张力,真正切中了时代中每一个人对真挚感情的渴望……”

“华弟是一个边缘性质的人物,桀骜不驯,生于底层,对社会充满抗争;而乔乔则是家庭的‘叛逃者’,她纯真而勇敢,生于富豪家庭,身份与性格的对比构成了极大的叙事张力,加之浪漫和暴力的结合……然而,这并非是我们在军旅文学上想要讨论的。”

“笔者想要说的是,它为何在前线流行?”

“论暴力,有什么比得上战争?”

“论浪漫,有什么比得上忠诚与等待?”

“论正义,有什么比得上保家卫国?”

“答案呼之欲出,因为他给予了特殊身份的读者,超越现实的合理想象,以‘英雄人物’的身份回来,去匹配自己的真挚感情。这恐怕是作者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

余切看到这一篇赏析后惊呆了。说实话,小说发了之后不少人写评价恰烂钱,但都没聊到点子上。

偏偏这个人是写对了的,他简直是比我还知道这个小说。

于是,余切拿着小说问做编辑的骆一禾,“刘兆麟是谁?”

“写军旅题材作品的创作者,他原先也是一名士兵,因为有写小说的天赋,退伍后专职在军区政治部门搞创作,《啊,索伦河谷的枪声》就是他写的,上半年他的小说和李存宝的小说在前线最受欢迎。”

余切说:“《啊,索伦河谷的枪声》不也是优秀中篇小说吗?他也是那个二十分之一。”

骆一禾却说,“你不是写军旅题材,却超越了他,这不正是新现实主义的胜利吗?用真情实感来打动人,战士们也是普通人,渴望爱情,所以喜欢你的小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