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王莽攆劉秀 > 第38章 權重望崇

王莽攆劉秀 第38章 權重望崇

簡繁轉換
作者:醒了就微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8:10 来源:搜书1

傅皇后望著眼前的一切,這飛閣之上,目光所及,都覺得超乎異常的眷戀和親切。那鳴蟬被老鴰叼走的瞬間,她鼻子一酸便紅了眼睛,這何嘗不是伶仃人家的哀哀縮影呢?潺潺紆洄,落花流逝,至熱是夏,卻心若鏤冰。俯看足上那一對金縫玉嵌的鳳頭雙履,不敢想像,明日還能否穿在腳上!

拂曉時趙太后曾傳過話來,言說今日大斂之前,何武、公孫祿二位將軍必能於大汾與盧龍塞快馬趕回。傅皇后正在軒閣翹首觀望,就聽得黃門丞趨前稟報,說二將軍已於闕門恭候多時了。

待前將軍何武、後將軍公孫祿二人一前一後上得複道,傅皇后便在紫房之內等候多時,見二人白幘白服重孝在身,就訝然試問道:“二位將軍是剛進京還是自前殿來?”何武二人皆內披重甲外套成服,隻行了一個軍禮,遂低頭曳袖拭淚道:“自是從前殿而來……”

傅皇后一聽忙賜坐兩廂,酒水斟上。見將軍如同親人面,惹得雙眉一擰,眼圈一紅,就悲慽慽痛哭流涕道:“二位將軍有所不知,天家崩殂迅急,西宮禍起蕭牆……先有那衛尉王崇違抗懿詔,在東闕斬殺了成陽侯趙?;又有東朝逼死董賢,夫婦橫死,如今連屍首都杳無所蹤。文武公卿皆騎牆兩用,余等金紫已盡歸東宮了……”訴罷已是泣不成聲。

何武聞聽皇后受屈,便氣急生惱,執劍錚錚。公孫祿見此情忙拂他手臂,且向皇后揖禮勸慰道:“後將軍臣祿誠啟皇后娘娘:此番我等回朝服喪,定隨娘娘馬頭是瞻!成陽侯本就戴罪之身,馳蕩放縱;董公更甚,身在其位,不謀其政,萬寵一身而不知進退。這二人,一隻老鼠壞鍋湯,棄之也罷!望之彌殷,失之彌切呀!”

傅皇后拎巾拭了把淚,回頭又著內侍調茶漱口,末了躬身自省道:“也是哀家平日的錯,怠慢了那些金紫將軍。既如此,二將軍為避羑裡之難,也便逝水東去罷!”何武二人異口同呼:“娘娘——”“當今之勢,以弱斃強!將軍無憂我自無憂,也算為諸宮後主尋了條活路……”

何武聽罷忙伏拜於地,嚶嚶泣訴道:“大位之爭乃仇讎濫觴,萬萬不可行婦人之仁!中山王雖為東宮倚重,然其年幼無知,又體弱多病,不足慮也!淮陽王身為四服宗親,體貌偉岸,文韜武略,可得四方來朝之勢。然東朝苦盡皇帝母族,猶驚弓之鳥。娘娘若舉,則互為倚仗!”

“老將軍之言句句在理,我與北宮自會主旨。”傅皇后說罷舉卮啖飲,放下杯卮又喃喃私語道:“聽聞少府卿治下傳言,大斂後舉可大司馬。這大司馬印綬花落誰家,承祧大位便呼之欲出了……”

“哎——只怕是又忘了覆車之戒罷!”何武長歎一聲道:“往時惠帝、昭帝之世,外戚呂氏、霍氏、上官氏持權不法,幾近傾危我大漢社稷。後孝成帝、大行皇帝接連兩代比世無嗣,愚臣之見,應甄選那持重臣子來輔佐幼主,不宜再令王氏外戚執掌大權了。親疏交錯,方是為國之計哇!”二人聽罷皆點頭稱是。

淺秋的風,裹挾了幾分夏之余韻,在匆忙的縞素中恣意穿行。赤墀無語,落花無情,水中蓮蓬,被風吟成了一首五言絕句的樣子。

有太卜令將皇帝大斂吉時圈定,典喪令王莽便命宗親百官在大殿哭臨。自前殿省中至宣室殿前,文武百官似白蟻行雨,一個個俱著白單衣、免冠白幘,王公諸侯又加披衰絰重孝,一行行面目凝重地趨步重行……大鴻臚設九賓在殿外傳哭,一時間殿內殿外嘈雜一片,蛙鼓蟬鳴……

哀樂再起,有謁者引兩千石以上文武百官入殿吊祭,王莽便在陛前挺胸高呼:“跪——三叩首——”文武百官勢若潮起潮落,一浪浪拍伏在金磚之上,人人涕泗橫流,個個鬼哭神愁。

臨禮已畢,有明堂丞率有司搭成大斂喪棚。大斂設於宣室殿丹墀東階之上,有素麻圍幔,白幕罩頂。聽典喪令王莽宣喝吉時已到,方有十二名東園武士抬棺上墀,入得奠棚。隨之大行皇帝入棺起靈,由六名金紫將軍及四校尉扣手托出,至棺前孝子賢孫們趕忙哭踴上前,撕扯不休……

哀樂四起,王莽領大司徒孔光與大司空彭宣俯身趨於梓宮兩戧,與執事祝人、禦府令等揖禮互敬,方將黃綿、緹繒一一撫平,又把各色珠寶及珪璋諸物依禮小心放置在梓棺各處。隨之由東園武士攜金斧欲要蓋棺,便見那宗親眾臣,哀慟幾絕地擗踴上前不予斧定……

大斂奠後已臨晝饌,宗親百官及郎官內侍綜上千人,又簇擁著將大行皇帝的滇楸梓宮,一步步移到清涼殿,於兩楹梁間作停靈殯宮後,一個個瘁累至極,就蹲臥在省廬各處兀自挖飯進食起來。

晝饌過後,太皇太后詔公卿在前殿商議大朝之事。王莽身為典喪令官,卻無實職,見公卿諸人都具官服悉數前去,便找了一身還算體面的常服穿戴齊整,外掛斬衰就踽踽隨行。

眾公卿自內朝沿前殿環廊,繞到殿前墀台之上,便依文武具服分列兩行。王莽身著常服佇在那裡,正不知如何站位時,便被孔光一把拽過,將王莽引向了西列首位。

鼓磬山響,殿門洞開,但見東朝在趙太后及傅皇后的攙扶下上得金墀。太常卿丙昌就在玉階前奉宣高喝:“吉時到,太皇太后臨朝——”便見文武百官忙聞“趨”進殿,伏地稽首“嵩呼萬歲”!有中謁者引東朝及兒媳趙太后、孫媳傅皇后升禦座,降玉簾。鍾鼓之聲驟停,掌禮郎於墀側禮請平身,文武百官方依秩俸大小跽坐兩廂。

也是於幾年前,也是踡於這禦座之上,太皇太后親將大漢的九重璽寶,由大司馬王莽鄭重交與明光宮過繼太子——劉欣之手。然日月如梭,時光如欺,短短六年,新帝便猝然撒手人寰,闔目長眠在那幽冥異域……斯人已乘黃鶴去,笑貌依存花不語。白發嫗送黑發首,此恨杳杳絕無期……

東朝顫巍巍抬目前探,但見那富麗堂皇的金鑾池內,四列臣子皆白幘白衣,舉孝撲地,心中不禁好一陣蒼涼。東朝遂鼻頭一酸,拎巾拭淚道:“杖國之年,重染親痛。老而無夫謂之寡,老而無子謂之獨哇!一生倥傯,半世伶俜,身無繞膝之幸,難聚兒孫之福……今以耄耋之年匍前朝,形銷骨立這廟堂之上,一身清冷,與那晚秋的寒蟬有何異同?嗚呼……”訴罷已是涕淚俱下,泣不成聲。

眾大臣見狀哀戚一片,都掩面嚶嚶抽泣道:“陛下節哀——”東朝又側身與皇后傾訴:“一后宮行將就木之人,本頤養天年,卻於這爐火之上苟延殘喘……”說罷揮帕拭盡面上的淚痕,鳳眸一擰,只見那乾癟的老唇又抖動幾下,方囁嚅道:“何謂陛下?五帝精生,河雒著名,國不可一日無君哇!然承祧新君授璽禮事,故事皆由三公大司馬親傳。今司馬一職掛印多時,諸位卿家,有誰舉可大司馬者?盡可薦來!”

眾所周知,新皇登基,大司馬位都是倚重臣子,上教新君,下馭萬民,金衣玉饌,獨享殊榮。金殿內一時交頭接耳,蜂聲四起。

東朝瞥見兒媳趙飛燕神精機敏,欲言又止,就側身嗔目問上一句:“北宮可有未盡之言?”趙太后一聽東朝發問,忙靈眸一收,喜笑盈盈道:“母后如是說,倒趁得兒臣唐突了。三公之首,自是那武班裡心性耿直、德高望重之人了。只怕母后早有安置,故托兒媳之口道出而已。”

東朝聞聽,便生出不解來:“兒媳倒是多慮了,老嫗怎生如此心機?莫繞舌,你就直說吧!”趙太后聞聽東朝放話,心中的石頭方落了地,遂揚眉輕點了武班的何武一指,嬌癡道:“氾鄉為人,鯁固清明,進賢為國,自是非君公莫屬了。這裡若用了二家旁人,只怕母后還不放心哩!”

“就是就是。”椒房殿長禦一聽皇太后舉薦何武,忙點頭稱意,惹得東朝側目朝她藹藹一笑,嚇得長禦忙潛下頭去。東朝又側目試問孫媳:“皇后是否也有此意?”傅皇后一見祖宗發問,忙輕施一禮道:“大母容稟,我后宮女流,從不輕染前朝之事,母后既然舉了何武,想必定有過人之處。何武不以裙帶入仕,初以射策甲科為郎官,歷任揚州刺史、丞相司直、清河太守、袞州刺史,綏和元年又破格拔擢為禦史大夫,爵封氾鄉,位列三公。三朝開濟老臣心,無怪乎大母熊夢之人呢!”

傅皇后這番溫婉之語,面似鏡湖波瀾不驚,卻暗藏蓄謀的渦流,水下洶湧。細看浪花輕濺之處,皆為對方羸弱命門,臣僚們聽後不禁駭然。傅皇后劍鋒所向皆為王莽,東朝自是心知肚明,然王莽身為母族家侄,尤怕任人唯親落人口實,便把藹藹目光落在了西廂的何武身上。“氾鄉為人嫉惡比周,直鞅安行,歷朝皆為天家倚重。今日重又推至廟堂,諸位卿家,可有異議?”

何武實為性情中人,見東朝大義,便持笏出班,羞愧無地道:“前將軍臣武謹奏我太皇太后:皇恩深似海,愚臣淚沾襟!不敢聞達於諸侯,隻應揮纛於狼煙。何武不才,願於金殿之上保舉一人!”

眾臣一聽皆點頭盛讚。東朝自是心生歡喜,“哪家大臣能媲得君公?細細說來。”何武便再揖上一禮,恭謹回稟:“臣薦後將軍公孫祿是也。中子為中土潁川人氏,初為五官中郎將,又執金吾遷右將軍,後為左、後將軍互調,主張以威信懷伏匈奴,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眾臣一聽皆歎氣唉聲,義憤填膺。公孫祿雖常年駐守邊塞,治軍有方,莫說遷了這三公之首,即便拔擢京畿將軍都是難事。公孫祿也有自知之明,聞廟堂之上噓聲一片,趕忙持笏出班道:“後將軍臣祿謹奏我太皇太后: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愚臣前掌五鋒精兵尚屬吃力,這三公之首麽——末將是萬萬不敢當哇!”

東朝聽罷和悅笑道:“中子過謙了。那依將軍之意,何人可擔承這萬石之秩?”公孫祿忙揖禮回稟道:“愚臣鬥膽,舉前將軍何武為大司馬,斯人德高望重,萬人折服,若三元開泰,定不辱使命,重望攸歸……”

哪知公孫祿話音未落,這便氣壞了武班一側的長樂衛尉老王惲。但見鐵筆王惲拽笏而出,忙不迭揖禮金玉陛前,且橫指怒斥公孫祿道:“反了反了,金殿之上,竟互誇互舉,置文武臣僚為無物,這還了得!此大逆不道、禍國之人竟不顧羞恥,互吹互擂,愚臣伏惟天下母,理應將妖人交廷尉議處!”

金墀之上的趙太后見王惲口出狂悖之語,就再也按捺不住這火爆脾氣,不顧王惲是東朝近臣,便曳裙而起,揮指怒罵王惲道:“堂堂長樂衛尉,竟不顧常朝禮儀大鬧金鑾,放蕩不羈!來人,將這狂妄之徒叉出殿去,永不錄用!”眾臣一聽忙伏拜在地,大氣都未敢呼出一聲。

東朝朝她白了一眼,趙太后忙依偎上去,撒手嬌嗔道:“母后你看,老王惲都傲成什麽了,你都不管?”東朝尤嫌愁悶地兩眼一闔,喃喃自語道:“我一行將吃土之人,自命不暇,哪有功夫管這廟堂之爭?”說罷輕輕咳上兩聲,方將皓首戰戰往前一傾,兩眸探向西首的王莽,道:“巨君可有頓腹之言?且說說看,老嫗可真就不管了。”

王莽也洞悉姑母之意,近水不得,必行旁支。若是何武得了勢,那嬌縱淫欲的淮陽王就會邪日東出,與那趙太后與傅皇后沆瀣一氣,禍亂朝綱,大漢子民生靈塗炭的日子就真不遠了……

念於此,王莽便肅然捧笏出班,揖禮當前道:“新都臣莽謹奏我太皇太后:臣本代詔,無緣立足於當朝。今以裙帶之資,忝居大行皇帝典喪令官,方擠身這煌煌金鑾之上。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實愧天怍人矣……”王莽訴罷已兩眼昏花,一把濁淚揮灑階前。末了,又曳衰拭淚道:“今薦舉大司馬,臣莽本無權置喙,蒙天下母恩——敢不陳情?然這金印紫綬之賢者,禮德資質當聰無不聞,明無不見,睿無不通,智無不知,賢過普天生靈,高過一世之人,方可居上而臨下矣!”

王莽一言,卑如草芥,燦若辰星,哀先帝之頑劣,展新朝之光明。文武百官皆頷首稱意間,便見大司徒孔光揚袖出班,朗聲奏道:“大司徒臣光謹奏我太皇太后:三公之首,可謂之聖人,聖人禮德齋焉而極其純一;莊焉而極其莊重;中焉而無少偏倚;正焉而無少邪僻。但凡處己行事,足以有敬而無一毫之慢。”

太皇太后聽聞孔光忠懇之言,不禁擰眉長歎道:“金無足赤,白璧微瑕。丞相所言,這凡間哪有如此完品高人哪!”

孔光一聽便胸有成竹道:“天下母可知我泛泛民間,人人稱頌賢德公麽?可知我官寺中享稱‘明公’之人麽?”孔光見東朝唇角微微抖起,眼瞼下搭不置一詞,便又和顏悅色道:“王莽之賢,為天下信。昔為大司馬言出法隨,事事躬親,新帝一出,去國讓位以避丁、傅二貴,承續我三皇禪讓之美名。任人唯賢,不私於故;誅不避貴,賞不避賤;法不阿貴,舉不避親。今誠舉賢德公王莽為大司馬,定滿朝轟動,舉國同慶!糞土臣光揖禮再三,誠乞天下母降恩成全!”

大司空彭宣聞聽大司徒孔光的烈烈薦言,忙奉笏出班揖禮附議。隨之,執金吾馬宮出班附議,光祿勳甄豐出班附議,太常卿丙昌出班附議,廷尉梁相、大鴻臚左鹹、太仆正王舜、衛尉王崇及長樂衛尉王惲、光祿大夫韓容等,文武百官皆跟奏附議,兩廂頓時席榻成空……

王莽戰戰兢兢折過身來,放眼望去,濟濟一堂。看著這一個個熟識的面孔,這分明是一掬掬滾燙的心靈!是信任,是責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擔承哇!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那憂鬱的模糊的眼神裡,一點一滴,漸漸匯滿了愁苦和堅定;那縱橫的灰褐的褶皺裡,一泉一泓,逐步沁滿了滄桑與希望……王莽不由鼻頭一酸,雙唇緊閉,艱難地撩開一身衰絰,“撲通”一聲,拜倒在地,遂聲色俱厲嚎啕道:“莽——何德何能,擔承諸君如此厚愛,叫我王某——何以為報哇……”

趙太后一見文武臣子都應者如雲,額頭、手心不禁汩汩沁出了汗珠。又窺見太皇太后頷首不止,那自得傲驕之相令人作嘔……趙太后隻覺得兩腮兩頰火燒火燎地疼痛,這種灼痛若一記耳光,可掌地摑來,那聲脆響,無音無形,卻不由叫人肝腸寸斷,刻骨銘心。大司馬之爭勝負已分,顫顫立於這廟堂之上又有何益?趙飛燕遂陪著小心傾向東朝,玉音如蠅嗡嗡道:“身有不適,兒臣這廂告退了……”

“去吧,宣個太醫,別再著涼了。”東朝見飛燕稱喏而去,便轉向西側傅皇后道:“你母后哇,是心病!心病還需心藥治,戾氣太重,會毀了身子的。”傅皇后聽罷忙伏拜於地,小心翼翼道:“祖宗教訓得是,孫媳這便記下了。”

有太常卿宣百官分坐兩廂,太皇太后就拄杖起身,趨到陛前道:“這練棺之期,諸事繁冗,老嫗這裡有勞三公了。至於新王策命,龍興登庸為天下主,便介於小祥之前,由在京諸王與三公內定,不外於朝了。”眾臣聽罷都俯首聽命。

有中常侍王閎捧詔進上,太皇太后便命他陛前奉宣。王閎在陛前大聲唱道:“新都侯王莽殿前聽宣!”王莽忙不迭整冠束帶,出班伏拜。

王閎宣道:“惟元壽二年六月庚申,著新都侯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太皇太后策曰:新都侯有管晏之治能,范熊之仁善,曾舜之孝悌,伯者之佐殆不及也。累積殊異之跡,勞身苦體,契闊勤思,野居不墮其志,富貴不易其素,庶幾德讓君子之遺風矣!……”

待王莽恭謹奉過策簡,便又重重伏拜於地,兩眼一花,遂感念落淚道:“愚臣——接旨,伏惟天下母托孤之重,有臣僚之請,萬民之念,臣莽敢不嘔心瀝血,死而後已!”訴罷便以額頭磕地,仰首已是滿面涕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