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夷自愛而不愛中原,所以掠奪中原,最終導致中原的復仇。由此往複,中原和蠻夷的仇恨因為一場場戰爭愈演愈烈,最終定然導致兩敗俱傷。
“薑小友不知,我墨家巨子已經前往匈奴,試圖說服匈奴勿犯我邊境,只要薑小友能去說服大王,蠻夷和中原之人亦可和平共處,只要加以教化定能使兩家親如兄弟啊。”
爐仲眼神中帶有些許懇切,試圖通過描繪未來美好的願景說服薑諾言。
“唉。”薑諾言歎了口氣,這說法太過理想了,“我不認為巨子能成功。”
“仇恨從來不是憑空產生的,趙國和匈奴兩個相隔數百裡的人不會無緣無故地仇恨對方。”
“雙方上位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而相互敵視,最終在國家意志的推動下才導致雙方民眾相互敵視。”
“只要雙方在利益上有衝突,雙方的戰爭永遠不會停止。”
“就算匈奴義渠答應不進犯中原,也只是害怕中原軍隊罷了。等到草原冰封,牛羊成群凍死之時,或是他們自認為能有實力進軍中原沃土之時,他們依舊會拿起彎刀進犯中原。”
要想在生產力低下的戰國靠道理化解仇恨是不現實的,還不如揮刀落下來得痛快。
這可是薑諾言親身經歷帶給他的感受,管你有什麽智慧計謀,我拳頭大,我就是道理。
爐仲眉頭緊皺,事實確實像薑諾言說的那樣,每年寒冬之時,便是匈奴和義渠進犯之時:“薑小兄弟,難道這上天注定了蠻夷和中原是死敵嗎?真的沒有補救的方法嗎。”
爐仲原先見薑諾言年輕,自認為可以輕易拿捏他,可如今看來對方的見識不在他之下。
這不怪他,薑諾言畢竟是穿越者,能接受到的信息太多了。
薑諾言聞言,搖了搖頭:“短時間內是不可改變這種局面了,除非……”
“除非什麽……”爐仲激動地說道。
薑諾言指了指自己腰間的佩劍,爐仲立刻心領神會,連忙擺手道:“萬萬不可,萬萬不可,此乃逆天行事也!兼相愛,交相利,好生避戰才是天道所歸。”
“所以在可看到的未來,蠻夷和中原之人還是相互敵對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一戰打服他們,讓他們俯首稱臣,這樣也許能換來幾十年的和平,往複個幾代人,說不定他們也能被同化。”薑諾言歎氣道,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爐仲聞言,渾濁的眼神明亮了幾分:“也就是,也許將來能看到天下一家親的場面?”
“也許吧。”
薑諾言答道,不想太過打擊爐仲,有些事情不是一代人能做成的。
所謂蠻夷其實和他們一樣,有自己的親人,信仰,文化。同化一詞聽起來是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但遊牧和農耕兩個文明碰撞之下勢必會產生劇烈的碰撞。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可能就是滅頂之災,對於一個家族而言,可能就是滅族之禍,甚至一個國家都只是文明碰撞的犧牲品罷了。
他薑諾言做不了幾代人的事,只能竭盡所能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
回到當下,薑諾言還需要解決自己的一些疑問,他將陷入沉思的爐仲喚醒道:“爐前輩,在下有一事不明,墨家是從何時開始關注在下的。”
最近發生的事情太過撲朔迷離,讓薑諾言不得不懷疑墨家是否在背後起了推動作用。
爐仲聞言,啞然失笑:“薑兄弟是在懷疑墨家嗎。”
“情況特殊,還望爐先生如實相告。”
爐仲頓了頓,解釋道:“自從趙王興兵開始,我墨家中負責大小職務的人就開始竭盡全力阻止這場戰爭。即使在朝廷中,也不缺有墨家之人,自然而然就查到了薑兄弟頭上,於是我便以櫝梓為橋梁設計見你。薑小兄弟放心,我墨家對薑兄弟絕無惡意。”
“沒想到我進入了別人的計謀中都還不自知啊。”薑諾言感歎道,他和櫝梓比拚肯定是爐仲計劃中的一環,“敢問先生,如果我比拚失敗了墨家會怎麽樣。”
爐仲尷尬地撓了撓頭:“如果薑兄弟輸了,我們就能借此機會向趙王闡明你不過是沽名釣譽之徒,到那時候也就沒薑兄弟的事了。”
“可惜的是,我愛說實話。”薑諾言大笑道,對方既然能說出真相那他也無需太過拘謹。uukanshu
薑諾言又問道:“爐先生,恕在下冒昧,墨家上位是巨子的事情天下皆知,可墨家總事又是怎麽一回事。”
“薑兄弟對我墨家感興趣嗎?正好,我便向薑兄弟介紹一二。”爐仲細細地解釋起來。
原來墨家與其他學派不同,成員們不是簡單的師徒關系,而是來自社會上的各個階層的有志之士。
為了方便管理,墨家建立起了層層劃分,井然有序的職務系統,巨子則是墨家這個龐大學派的總領導人。
薑諾言聽後爐仲的介紹後,對墨家有了個大致的了解後歎了口氣。
墨家這種管理有利有弊。
利則是墨家調動起成員們更加方便,弊則在於墨家的這種劃分太過依賴巨子一人,一旦巨子在遊說諸國時遭到了意外,整個墨家便群龍無首。
最重要的一點是,墨家這種劃分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傳承體系,巨子因為要去阻止戰爭和負責墨家事務而無法致力於將自己的思想傳承下去。
再加上墨家思想注重於平民百姓,對立的儒家思想注重於貴族王權,相比之下王侯們更加喜歡儒家的人,這就導致墨家在傳播中總是被儒家壓過一頭。
最為重要的是,一旦墨家發展壯大,可能威脅到王侯統治,王侯們當然不喜歡這樣的刺頭。
以我們現在的目光看來,墨家的思想無疑更加正確——重視實際,提倡輕禮,並且還有些許科學思想的啟蒙。
“如果墨家思想中的精華得到傳承,是否會是另一番局面呢。”薑諾言暗道,暗中對墨家留了個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