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36章 潜伏敌后新想法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36章 潜伏敌后新想法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就在多尔衮调兵遣将,忙着进取大同的时候,近卫营将士也离开了饶阳,奔赴百里开外的武强县。

尽管刚刚缴获一百多匹战马,可以把部分劣马当成挽马来拉大车。不过,长途行军仍比想象中困难。

新兵挑着几十斤东西行军,第一天还意气风发,脚下得快。可从第二天开始,便有了叫苦的声音,行军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轻伤士兵虽说不用负担辎重,但每天都强行军,也大呼吃不消。

重伤士兵躺在大板车上赶路,腿脚倒是不累,然而一路颠簸,又不能及时服用汤药,伤势隐隐有加重的迹象。

总而言之,带着一百多号伤兵急行军,困难总比办法多一些。

这些困难朱慈烺看在眼里,心里也很着急。

不过,饶阳之战很快便会传开,清军的反应不可预料。为了避免再次被赶上,他只能强令全军每天至少走40里,不走完不许扎营休息。

一路上,近卫营侦骑四出,前往各个方向打探消息。

和孙二弟带回的情报一样,沿途的村庄和市镇态度暧昧。好一点的,差人秘密送来一些银两,哀求近卫营不要进庄驻扎。

差一点的,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紧闭寨门拒绝提供物资补给。任凭毕长喜怎么叫骂,他们都不予回应,连花银两买些疗伤草药都不行。

这个情况让军官们非常愤怒,也非常气馁。

明明近卫营刚在饶阳打了胜仗,怎么反倒像打了败仗似的,不招人待见呢?

朱慈烺不勉强行事:愿意报效银子的,默默记在心里;闭门不见的,也不去打击报复。

第三天,近卫营终于抵达武强城外。

郑君锡带着十几个衙役,送来几大车粮草,又报效了二千两银子作为军资。

拜见太子的时候,他一脸羞愧,欲言又止。

朱慈烺道:“没猜错的话,你希望本宫不要率部进城休整,对吧?”

“殿下,”郑君锡扑通一声再次跪倒在地,“并非微臣不愿,实在是满城百姓都不愿啊……”

接着,他说起武强城内情形。

近卫营离开饶阳后,百姓害怕清军报复,纷纷拖家带口回乡下躲避。有能耐一些的大户,则去相邻府县投靠亲戚。

唯有一些老人,或者连盘缠都出不起的穷人,才不得不留在饶阳等死。

太子路过一趟,便搞得全城鸡飞狗跳,武强的缙绅大户当然不想重蹈覆辙。

郑君锡筹集粮草银钱时,费尽唇舌,晓以大义,均收效甚微。最后,不得已许诺劝说太子不进城,才终于筹到2000两银子。

方以智在旁听得勃然大怒,厉声呵斥道:“如此无君无父,真是岂有此理。你自作主张答应下来,这不是让殿下为难吗?”

郑君锡再次拜倒:“微臣无能,微臣有罪呀!”

朱慈烺摆摆手,示意对方平身回话。

经过三天急行军,他心里有数,也摸清畿南一带缙绅的态度——害怕引火烧身。

这是弃守饶阳带来的坏影响。

大家都知道太子不会留下来坚守,更不会号召天下明军北上勤王,所以,整个北直隶注定沦陷,讨好太子也失去了意义。

反之,清军迟早会来遵迹追来,清算那些忠于明廷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郑君锡还能筹到2000两银子,算是尽心尽力了。

只是,近卫营真的非常需要进城休整。

因为,二三十个重伤员的情况又恶化了,再得不到大夫的精心医治,恐怕活不下来。

很多轻伤士兵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急需更换身上的伤药,在一间干净的营房里休息一到两天。

屏退郑君锡后,朱慈烺把几个军官叫来,询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不影响行军速度的情况下,保住这些伤员。

赵大勇道:“既要火速行军,伤兵必然九死一生,这是没法子的事。殿下腾出十几辆板车带他们赶路,已经仁至义尽了。”

陈富贵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死就死了,谁也不敢有所怨言。”

说着,他露出了胳膊上的伤口,又道:“殿下,属下也没有骑马,咬着牙用两条腿赶路哩,底下的士兵没什么可说的。”

言下之意,行军速度与士兵健康不可兼得。为了尽快脱离险境,必须按原定计划行军,最好不要进武强休整。

至于损失大部分伤者,那是必然的事,没有办法可以避免。

朱慈烺转过头去问道:“程都尉,你说呢?”

自从打赢饶阳之战后,程虎等三十多名军官没有要求晋升,一直独立于近卫营之外,也不敢过问营内事务。

听到太子询问,他才答道:“乱世之中,人命低贱。丁志标他们几个已有必死之心,不敢拖殿下的后腿。”

“那怎么行。”

朱慈烺在营帐内来回踱步,反复权衡着利弊。

在他看来,一个士兵之所以会受伤,多半是因为冲在了前面。不说勇冠全军,起码是超出了平均水平。

比如丁志标,本来受命指挥全营步兵,可阵线动摇之际,却身先士卒顶上,可谓忠心耿耿了。

若这些伤兵能康复,无论之前是新兵还是老兵,都会成为营内的骨干力量。

一百多个骨干,他可不舍得说弃就弃。

再说了,若大家都认为受伤多半会死,下一次战斗,必然有所犹豫,就做不到死战不退了。

就在两头为难的时候,方以智忽然提出一个建议:“殿下,不如让伤势较重的人,留在武强算了。”

“那怎么行,”众军官齐声反对,“那不是死定了吗?”

“未必,他们隐姓埋名,再加上郑知县照拂,或能躲过贼人搜捕。”

方以智细细说了一些隐匿的方法,比如说藏在义庄、破庙一类人烟罕至的地方。只要有地方官愿意掩护,他们还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此去南京几千里,就算他们把伤养好,恐怕也没法归营了。”

“没法归营,也总比死在路上强。”

赵大勇拨浪鼓似的摇头。

大家追随太子,既为了不剃头留辫,也为了搏一个前程。

留在北直隶当一个亡国奴有什么意思,不如跟着大部队一起走算了,兴许能扛过去呢。

朱慈烺思索一阵,忽然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如,就委任他们留守京畿,怎么样?潜伏敌后,也算为国效力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