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65章 临清军情很复杂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65章 临清军情很复杂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在京杭运河山东段,有几个很关键的城市。

其中,德州是山东门户,水陆要冲;

临清是卫河与大运河的交汇口,因而设立钞关,商业繁盛;

济宁地处丘陵地带,是山东段地势最高的地方,设有大量水闸控制水位,也尤为重要。

也正因济宁地势高,所以济宁至天津河段,水自南向北流,即北上是顺流,南下是逆流。

在狭窄的运河上,船帆无法利用逆风,逆流航行,殊为不易。

每当刮西北、正北或东北风时,船舶才能利用风力徐徐南行;没风或逆风时,则需要纤夫在岸边拉纤。

为了尽快赶到战场,朱慈烺下令船舶仅用于运送粮草辎重,士兵全部自己用腿走。

尽管沿途城池都挂着大明的旗帜,但军情不明确,敌友分不清,内线行军和外线行军差不多,朱慈烺不敢有丝毫大意。

全军以两列纵队行军,每日仅走四十里,以保持体力应付突发情况。

同时,沿途派出大量探马侦骑警戒,确保绝对安全。

还好,沿河官道是常年有商旅通行的主干道,十分宽阔好走。

士兵们一边警戒一边行军,倒也不太累。

两日后,大军经过故城,河面上北上的船只渐渐多了起来。

这个情况引起了朱慈烺的注意。

因顺军、清军相继占领北直隶,漕运早已断绝。

战火纷飞之下,已没有几个商人还敢北上做生意,更不敢运送大宗货物前往京畿。所以,最近三个月南下船只络绎不绝,却很少有向北走的。

如今,竟出现大量船只北上的奇景,确实很奇怪。

朱慈烺让快船去截停了几艘,仔细一问,才得知其中缘由。

大运河被称为大动脉,就是因为这是唯一贯穿南北的河道,而且足够长。承平年间,运河上行走的大小船只超过两万艘。

尽管顺军进入山东后,大量船只往南京方向跑,但毕竟船闸通过能力有限,很多船舶滞留在临清、济宁等地的闸口外。

五月初,董学礼率军占据济宁,禁止船只继续南逃。同时,护送伪防御使武愫继续南下,终于在宿迁一带与明军发生激战。

漕运总督、淮扬巡抚路振飞早有准备,金声桓等人亦奋勇向前,将董学礼击败。

董学礼返回济宁后,大肆拉壮丁补充兵力,船夫们惊惧万分,又纷纷闯关北逃回临清。

六月初,金玉和、孟乔芳所统领的清军南下,占领了卫河上游的彰德、怀庆、卫辉三府,河南船只好沿卫河往大运河走,使得临清河道的拥堵情况加剧。

前几天,临清州城一带的河面上,密密麻麻全是船只,恐怕有三四千艘。

随着董学礼率部北上,这些船的处境就尴尬了。

沿卫河往西,是清军的地盘,当然不能去;沿运河往南,是董学礼控制的聊城(东昌府治),也不能去。如此,出路便只剩下北面的德州。

老百姓的嗅觉比官军还要敏锐,听说郭升带着数千精兵从济南方向杀来,攻下了高唐州,便继续北上,希望到德州躲避战火。

至此,朱慈烺终于搞清楚整个山东的军情态势。

其一、董学礼被路振飞击败后,自知南下无望,便想夺回临清,沿卫河回河南,目前大概在临清以南一百里的聊城。

其二、郭升受凌駉的“邀请”,亦从济南、临淄一带向临清一带移动,目前大概临清以东一百里的高唐州。

两支兵马不知道有没有联络,不过目标显而易见都是临清城。

这个消息很快得到证实。

凌駉的家仆临润生再次快马前来报信:

六月十一,郭升率部进入临清州。凌駉在城外的油坊集设伏,小胜一场,歼敌200余人。

凌润生出发时,两军正在城南的油坊集附近扎营对峙,酝酿新的大战。

朱慈烺问道:“郭升麾下大概有多少兵马?战斗力怎么样?”

凌润生道:“回禀殿下,大约有四五千,都是百战精兵,不好对付。”

凌润生不想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郭升部中伏之后,竟很快稳住了阵脚,让临清军无法扩大战果。可见,郭部兵马战斗力十分强劲。

如果不如实报来,殿下若遇上此贼,难免一时大意。如果损兵折将,那罪过就大了。

朱慈烺听完点点头:“嗯,告诉凌駉。坚持住,我军三天内必到。小心董学礼随时北上,必要时撤入城中固守,务必守住城池。”

“谢殿下,小的去了。”

凌润生一刻也不得歇,拍马返回临清复命。

虽然朱慈烺不知道凌駉是忠是奸,但他深知,临清城的位置至关重要,绝不可为顺军所夺。

于是他催促士兵加快脚步,希望尽早赶抵战场。

然而,事与愿违。

北上的船只越来越多,很快和南下的明军船队撞到一起,阻塞了河道。

明军士兵和船夫们纷纷咒骂,呼叫那些船只停靠岸边躲避。

可大运河是有名的名不副实,长而不大,北上船只源源不断,很快将河道彻底堵死。

朱慈朗眼见重新疏通起码要好几天,便让士兵们卸下部分辎重,用骡马拉着板车继续往前走。

这一耽误又是一天,等大军终于进入临清州境内时,已是三天之后。

哪知越接近战场,情报越真切,坏消息也就越多。

也许郭升知道友军正在赶来的路上,他很快调整心态,率部发起反攻。

凌駉麾下要么是七凑八凑的杂军,要么是新招募的新兵,哪里抵挡的住这般攻势,只好且战且退,躲进城内坚守。

一番交战下来,临清明军损失兵马近千,第一战打出来的气势就这样输了回去。

崇祯十七年,六月十五,午后。

朱慈烺率部紧赶慢赶,终于遥遥看到临清城的城墙。看到一队举着明军旗帜的马队迎来,他长松了一口气。

这代表临清还掌握在明军手中,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来者是一位年轻的战将,一见到近卫营前哨,便大声发出吆喝:“吾乃临清参将凌岳,奉命前来迎接殿下,是自己人,自己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