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64章 敌人两个变三个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64章 敌人两个变三个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因为二两银子,耿文忠对当时情形记得很清楚。细想一想,那户人家果然有点不对。

说是破落户嘛,一出手就是二两银子;说是富户嘛,影壁墙前的大水缸都是破的,地上满是没人打扫的落叶。

他越想越觉得有古怪,不敢擅作主张,立即向队总报告。

队总向哨总报告,哨总向中军守备赵大勇报告,不到半个时辰,消息便传到主帅的耳朵里。

当耿文忠再次敲开大门,精兵随即冲了进去,将两个神秘人士擒获。

方以智细细审问之后,带着口供回禀前因后果:

那栋旧宅院是锦衣卫的产业,德州向顺军投降后,小旗王奎和几个校尉就藏在里面。卢世反正之后,王奎本应出来重新署理公务,却不知为何一直鬼鬼祟祟,行踪隐秘。

昨天早上,两个京城来客到访,其中一个似乎是王奎的上官。

耿文忠上门派发布料时,几个人正在商议大事,故一出手就是二两银子打赏,免得官兵继续叨扰。

“京城来客,”朱慈烺皱了皱眉头,“叫什么名?他们南下所为何事?”

方以智道:“昨天晚上,这伙人就全部出城了,留下看家的二人都是新手,所知不多……”

原来,被俘的二人都不是锦衣校尉,没资格参与密会。

只知道其中一个来客叫‘危大人’,乃奉‘骆大人’之命而来。密会之后几人分头南下,目的地是临清、济宁和南京。

“危大人?骆大人?”

危是一个小姓,一般不会忘记。

可危列宿只是一个小小的百户,靠积极为满清鞍前马后,才被洪承畴所知。

清军进京时太子已经逃出,自然没听说过姓危的官员。

不过,姓骆的京官也不多,再和锦衣卫联系起来,很容易联想到前掌印骆养性。

朱慈烺深知,以骆养性的资历,到了满清那边不会是小角色。能惊动此人出马,亦不会是小事。

顺着骆养性的名号,他还想到一个问题,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锦衣校尉,现在听谁指挥?

在京城,锦衣卫是一个庞然大物,共计十几个千户所,人数以十万计。

既掌宫廷卫戍、监察百官、执掌诏狱,又巡查街道,维持治安,要做的事非常多。就连拆除房屋,疏通沟渠,也有一个专职的街道房署理。

所以,想找到锦衣卫是很简单的,御街边上就是卫所衙门。

可到了地方,锦衣卫就变成一个神秘组织。

小一点的地方,普通人根本不知道,本州府有没有锦衣校尉存在,管事的人是谁。

至于锦衣卫的秘密产业,便是知府、知州,亦全然不知。比如说在德州,小旗王奎藏匿不出,卢世便不知道有这么一队人马。

弘光朝在南京重建了锦衣卫总署,很多人重新去挂名,情况还好一些。

在北方,很多百户、总旗、校尉要么降清,要么隐姓埋名,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朱慈烺有想过,能不能把这些密探重新利用起来。

可密探就是要行事隐密,一个省或许只有十几人,几十人,顺军一来,全都藏了起来。

具体哪个府哪个州有锦衣校尉,唯有京城的卷宗里才有记录,唯有几位堂官才清楚。

专门发布告去找,太费劲了,得不偿失。

在大汉奸李永芳的主持下,满清的密探神通广大,早就把京畿掺成了筛子。

如今,又有“危大人”南下收拢锦衣校尉,朱慈烺觉得往后的一举一动,不免受到监视,浑身不自在。

更令他疑惑的是,“危大人”此行的主要目的到底是什么?

打探自己的行踪?出使南京?纠集更多人对付自己?

还是单纯为了招降一批密探?

方以智道:“殿下明鉴,他们应该不是使团。如今清军势大,各地无不惊惧恐慌。若伪廷光明正大派出使团,各地是不会有人胆敢阻拦的。他们此番南下,恐怕是为了策反。”

“策反?这不是王鳌永要干的活吗?怎么又扯到锦衣卫去了。”

方以智摇着头,表示参悟不透。不过,他觉得口供里提到的临清、济宁,很值得关注。

这两座城池都在大运河边上,是太子南下的必经之地,若提前被清廷策反,恐怕会有大麻烦。

方以智道:“微臣隐隐听过传闻,临清有降清的迹象,凌駉到底可不可靠,还未可知。”

朱慈烺点点头,表示自己早有防备。

凌駉这个人他是知道的,李建泰座下学生,崇祯十六年癸未科进士,也就是“朱之佐”的同年。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攻山西,大学士李建泰奉旨出师御敌,凌駉为兵部职方司主事随军督师。

这是京畿最后的一支部队,崇祯把周皇后的首饰都拿出来当了,才凑集到一笔开拔军费。临行前,还下敕令:“代朕亲征”。

结果怎么样呢?

大军才到京南涿州,全军便逃散三千多人。走到广宗县,守城知县不准李建泰入城。

李建泰恼羞成怒,便下令官兵攻城。城攻破后,杀死乡绅,鞭笞知县。

堂堂宰辅重臣兼督师的李建泰,出京第一仗,竟然攻打自家县城,竟然屠杀庶民、鞭笞知县,多么荒唐。

凌駉身为李建泰的座下弟子,又是随军监军,均未奉劝一二,可见不是一个正派君子。

朱慈烺早就在想,凌駉这样的人,怎会短短几个月内,便在临清经营出近万精兵,这不是很奇怪吗?

如今“危大人”前往临清联络,更让人疑窦丛生。

思虑良久,朱慈烺叹道:“现在,咱们的敌人或许变成了三个,一个比一个厉害呀。这趟若不小心一些,恐怕走不到黄河边上。”

方以智惊道:“殿下,咱们还走临清吗?不如绕道南下,更为稳妥。”

“就算咱们肯绕,又能绕到哪里去呢?”朱慈烺指着一副简单的山东地图,叹道:“别忘了,咱们还要过黄河。不打出赫赫威名,刘泽清是不会放我们过去的。”

六月初九,军需官终于收到了三千多只布鞋,几乎每一双的鞋底,都衲得厚厚的,质量上乘。

朱慈烺将之发到每一个战兵的手上,然后挥师南下,剑指南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