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63章 铁律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63章 铁律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在物资匮乏的明代,布料是比较昂贵的一种物资。

购买一匹普通的松江三梭布,大概需要1.5两银子。而一匹布,仅可以做五件短打,或者两件长袍。

人是必须穿衣的,所以整匹的绢、棉布或者麻布,都是硬货,可以当成银子来使用。朝廷经常拿布料发给官员充当俸禄,或者给军队充当军饷。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即便零零碎碎的烂布头,亦是一笔财富。

大一点的,质地比较好的,可以拿来做鞋子;小一点的,可以用于缝缝补补,永远不会浪费。

明军在沧州之战斩杀上千清兵,光军服就扒了一千多件,之后端掉大营,又捞到一百多匹布料,拿来做一千五百双鞋子足够了。

而这次朱慈烺先发布料再收鞋子,是老百姓没见过的奇怪创举。很多人都在怀疑,这里面有没有猫腻。

基本每户人家都有两三个女眷,在布料够用的情况下,两天赶做一只鞋并不难。难就难在,交鞋时官兵会不会刁难。

尺码大了不收,尺码小了不收,鞋底衲得不够好,反正手工做的东西一定会有毛病,即便没毛病,也能挑出点毛病。

当官兵敲开大门说明来意,很多人家立即会意,一面拿出一双新鞋,一面往士兵手里塞铜版,哀求着不要把自家记到收鞋名册里。

不就是找借口罚钱吗?给就是了。

没备新鞋的人家,主妇们在做鞋时也拼命加料,力求做到舒服、坚固,又好穿,一只鞋花两倍的力气。

一时间,城中闹得沸沸扬扬,本地缙绅大户均目瞪口呆,搞不清楚太子的意图。

一些人主动送钱到临时行宫,另一些人则当面劝谏太子,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搞得天怨人怨。

如果实在缺钱,可以抓几个商人来抄家。抄一户就足够买一万双鞋子了,何必为难平民小户呢。

朱慈烺哭笑不得,回到营中一查,发现在派发布料时,果然有不少士兵耍小聪明。

其中一个小队,总计向几十户人家收了“买鞋钱”,每户一百文,三四千枚铜钱叮叮当当装了一大麻袋。

那几个人朱慈烺认识,什长耿文忠,作战英勇,很有干劲。沧州之战,耿文忠带着麾下十人,光首级就砍了十二级,每人至少有十两银子赏赐傍身。

如今,这个小队居然沦落到勒索一百几十文,真是没出息。十个人一分,每人也就分到几百文钱。

他感慨之余,也对“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维持军纪,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士兵到了军纪官看不到的角落,多半会利用手里的武器,给自己捞一点好处。

胆子小的,敲诈勒索一点小钱;性急而又胆子大的,便威逼民妇。

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军纪严明的部队进城后,一般严格限制士兵出营,不允许在城内随意走动。

如果放士兵出营,等于默认士兵搞小动作,只要不闹到士绅的头上,一般不予严惩。

这次派出十个小队,上百名士兵到城中派发布料,所收的贿赂还不到二十两,很不错了。

耿文忠跪在地上叫屈道:“殿下,不是咱们勒索,是老乡硬塞过来的呀。不收,他们还不让咱们走……咱们想着一块布料也值个二三十几文,才给他们行了方便……”

赵大勇等军官也在旁边劝谏,说是为了几两银子,严惩一队忠诚的士兵不值当。

朱慈烺怒而呵斥:“要是他们手里没有拿着刀,没有打着本宫的名头,傻子会花一百文换一块破布。他们这是在搞钱吗?他们这是在丢本宫的脸。”

听到这话,二三十个士兵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揩油问题上升到皇家脸面问题,性质就变了呀。

他们纷纷跪在地上大磕其头,哀求殿下宽恕。为了几十文,几百文钱丢命,也太不值当了。

“殿下息怒啊!”

“殿下,小的再也不敢了!”

“殿下……”

朱慈烺转了一大圈,刚想让军纪官给每个人打上二十军棍。

又想到,之前并没有强调过军纪问题,此时重罚,稍微有点过份了。

于是,他将高高抬起的手放下,正色道:“念你们乃初犯,本宫先饶了你们的死罪。从哪一户人家收的钱,立即加两倍送回去,再给人家磕一个响头道歉……你们可服气?”

士兵们本来每人分到的钱就不多,最多的四五百文,少的才一两百文而已,翻上三倍也没多少。

四舍五入也就少拿一两个月军饷,保一条命太划算了。于是个个高呼心服口服,谢殿下仁德。

朱慈烺又道:“这次轻罚,是不想不教而诛。今天本宫提几点,翰林你记一下,下次再有犯者,一定严惩。”

说着,他背书似的强调几条。

其一,无论是不是打仗,都要听从指挥,不得擅自主张;

其二,不白拿老百姓的东西,吃饭,买东西都要付钱;

其三,打了胜仗,缴获要归公上缴,不可以私藏;

这几点,朱慈烺提得理直气壮,因为到目前为止,他从没有拖欠过军饷,打胜仗也没有拖欠过赏赐。

既然士兵们手里有钱,当然不能白吃白拿;既然缴获要分给全军,当然不允许士兵私藏。

满营士兵也理解这一点,均高呼身为官兵,自当如此。

……

六月初八,几十个队总亲自带着揩油士兵登门退钱,盯着士兵道歉,并向每一个遇到的老百姓反复强调,殿下真的只想要军鞋而已,绝不会为难大家。

大家有心报效太子,把鞋子做好就行,不必送钱贿赂。

见士兵们居然三倍退还,每一个收到银钱的老百姓都唏嘘不已,大赞近卫营军纪严明。

当耿文忠向其中一户人家磕头时,意外收到一条情报。

那个家主将耿文忠拉到一边,神神秘秘道:“军爷如此客气,小的再瞒你,就有点不识好歹了。斜对面那户人家,就是军爷敲门送布料时,给军爷塞了二两银子那家,鬼鬼祟祟的,恐怕是细作。”

耿文忠大吃一惊,问道:“何以见得?”

那家主道:“那栋房子以前没人住,最近经常有人半夜三更出入。每次进出,他们都要在门口来回看好几次,你说怪不怪?”

耿文忠奇道:“他们如此警觉,就没发现你?”

那家主道:“军爷有所不知,小的半夜睡不着时,就喜欢上房顶乘凉。小人一躺就是两三个时辰,又不掌灯,他们哪能看到小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