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88章 此乃机密不可问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88章 此乃机密不可问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济宁州,汶上县,南旺镇。

七月初四凌晨,南旺闸官徐仲升如往常一样,雄鸡一叫便起身漱洗,然后赶往镇子北口的十里闸查看漕情、水情。

因为,京杭大运河并非天然河流,而是历朝历代不断开凿人工河道,建立分水河闸,才逐渐联通的。

其中,元世祖忽必烈征发百万民夫,修通了临清至济宁的河道,命名为会通河。

明成祖朱棣深感元代会通河的不足,命工部尚书宋礼为总管,征发山东、徐州、应天、镇江等地30万民夫,完成济宁河段的疏浚、整顿坝闸、增建水柜等各项水利工程。

其中最关键的部分,便是南旺分水工程。

原来,忽必烈开凿会通河时,错误地认为运河的最高点在济宁城内,导致济宁段运河水量严重不足。

在整个元代,因会通河的河道浅窄,超过150料的船只均不得通航。到了永乐年间,甚至淤积到堵塞的地步。

宋礼来到济宁后,深知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亦无济于事,于是布衣微服,拜访彩山之阳的老纤夫白英,请教治水良策。

白英见其态度虔诚,便根据自己拉纤几十年所掌握的地形水势,提出了“借水行舟、引汶济运、挖诸泉、修水柜”的建议。

他还创造性地提出,整个济宁河段的最高点并不在济宁城内,而是城西北二十余里的南旺镇。

要让运河水量充足,杜绝泥沙淤积,必须将汶水引至南旺一带,再向南北河段补水。

宋礼欣然采纳,邀请白英共建南旺分水工程。

白英利用南旺附近的自然湖泊和洼地,建起蜀山湖、马踏湖和南旺湖三个大“水柜”,汛期时最大限度蓄水。

到了旱季水少时,再通过分水口左右宽窄的差别,控制分水比例,三分流向南,七分流向北,补给更缺水的北方。

因济宁以北河段落差很大,又在济宁与临清之间修筑了45道闸,控制水流的速度和增减。

一旦汛期水量过多,还要利用运河两侧的减水闸,将水量分流到其他河道。

至此,京杭大运河终于解决了河沙淤积、河道浅窄的问题,通航漕船比元代大了数倍。

而闸官的职责就是根据水情,“掌潴泄启闭事”。

七月乃汛期,汶河水量大涨,蜀山湖等几个大水柜已经快满了。徐仲升作为管闸官,必须时刻关注来水量,控制闸口开闭的大小。

然而,徐仲升这天早上巡视,却遇到了一点麻烦。

因总河黄希宪将十三万两分散保管,整条大运河的十余万闸夫,已经大半年没领到钱粮了。

如果在承平年间,船只过闸要孝敬一些过路费,大家还能勉强支撑。最近一个月,非但没有南船北上,连南下的北船都绝迹了。

闸夫们围着徐仲升质问,到底什么时候发钱粮。大家都要养家糊口,没有钱粮,婆姨孩子可怎么活?

徐仲升被质问得很难堪,便祭出画饼战术:“太子殿下在临清击败了董学礼,很快便来济宁了。大家再忍一忍,殿下会给大家补发欠饷的。”

“殿下真会来济宁吗?”

“胡扯,真是胡扯。听说朝廷已通令州衙,废黜殿下的太子身份。殿下现在已经不是太子了。”

“对呀,我也听说了。殿下搞不好要北上燕京,向鞑子投降,怎会再来济宁?”

闸夫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几个还表态,若再不发粮饷,就撂挑子不干了。拖家带口去江南乞讨,也总比饿死强。

“谁敢擅离职守,谁敢?”徐仲升厉声发问,“如果没有人启闭河闸,河道便垮了,你们担当得起吗?谁敢跑,便是天下的罪人,莫怪本官翻脸无情。”

闸夫们面面相觑,均无言以对。

会通河的45道闸口,是大运河保持贯通的关键所在,万万不能出问题。特别是汛期,拦河闸、减水闸、分水口等地,都要有闸夫时刻盯着。

无论情况有多危急,闸夫都要坚守位置,不能让各闸少了人。

还好鞑子、顺贼虽然野蛮,却也知道闸夫的重要性,即便外面杀得人头滚滚,闸夫也不会遭到屠戮。

这两年兵荒马乱的,闸夫是一个保命的差事,挺不错的了。若因逃跑被处死,是有点不太划算。

沉默一阵,又有闸夫叫道:“徐头儿,主事贪了那么多钱,却还没等贼人来,自己先跑了。咱们这些苦哈哈,凭什么不能走?”

“不能走,就是不能走。”徐仲升拔出身上的配刀,厉声道:“谁想走,先问问本官这柄钢刀。”

“徐头儿……”一个闸夫刚想辩驳,却顿了下来。

因为在西北方向,忽然出现了一小队马军。因为隔得太远,看不出是什么人。

徐仲升连忙让闸夫们关好围栏大门,回闸舍拿武器严加防备。

尽管清军和顺军都不会杀闸夫,但不代表河闸绝对安全,土匪还是要防的。

最近十几年,经常有饿急的土匪响马,占据河闸勒索“过闸费”。为了不耽误期限,漕船不得不捏着鼻子,向土匪缴纳高额过闸费。

崇祯十四年,土匪李青山领数万人占闸截漕,控制八座船闸,要求每艘漕船缴纳十分之三的漕粮。

连宰辅周延儒的座船途径闸口,李青山都不让过,可见他有多嚣张。

小股土匪没法闹得这么大,但截漕十天八天,便能勒索几百两银子,常常有人铤而走险。

等徐仲升带着闸夫关好栅栏,摆好阵势,十余骑已抢先赶到。

领头军官向里面喝道:“南旺分司管闸主事栗应祖何在?朝廷有令,出来回话。”

徐仲升探出个头答道:“栗主事去江南了,现下暂由下官代管。敢问将军是何人,奉谁的命。”

领头军官似乎见怪不怪,宁阳、北河分司的主事官也都跑了,下面的闸官、闸夫反倒兢兢业业,一直坚守岗位。

领头军官道:“吾乃哨总宋策,奉太子殿下之命来而来,接管南旺分司及十里、柳林二闸。”

徐仲升一听,顿感为难。

南京邸报已经传到济宁州,里面说得明明白白,太子因“通顺”被废黜,现在是敌非友了。按道理,不能向贼匪移交船闸。

可是……宋策后面还有数百人,旋即可至,小小的十里闸,怎么可能抵挡得住。

徐仲升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宋将军,接管南旺分司所为何事?”

宋策道:“此乃机密,尔等不得过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