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89章 太子秒变关战神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89章 太子秒变关战神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闸夫漕工名义上是“兵”,实则从未受过训练,战斗力很弱。

面对小股土匪山贼,或许还能凭借栅栏坚持一下,面对正规军……朝廷也没想过他们能起什么作用。

况且宋策自称是太子的手下,是自己人,徐仲升没犹豫多久,便让闸夫打开栅栏投降。

不一会儿,数百个明军骑士陆续赶到,为首者自称东宫禁卫军枢密参议,义勇左营参将刘孔和。

刘孔和一到,便让麾下将士接管了南北两个船闸,同时宣布全镇戒严,只许进不许出。

南旺整个镇都被马踏湖、南旺湖和蜀山湖所包围,运河从中间穿过,只有两岸狭长的土地可以住人。

南旺都水分司衙门、闸夫漕工的房舍,还有做买卖的商铺、客栈都坐落在一条长街上。南北街口一堵,确实也没有其他路可以出去了。

刘孔和屁股还没坐热,又在徐仲升的引领下,爬上湖堤巡视三大湖。

只见眼前一片碧波荡漾,湖面宽阔得惊人,比一天前经过的安山湖,还要大上数倍。

从立在湖边的石刻水则(即水尺)上看,三大湖的水量已经快到警戒线了。

刘孔和忍不住道:“都说会通河缺水,每攒够200船,才开一次闸。南旺这里,怎会有这么多水。”

“将军明鉴,这些水要用一年的啊。到了秋冬,汶水便慢慢枯竭。湖水只出不进了,开一次闸就少一分,哪里够用呢。”

徐仲升还提到,汶河的源头在莱芜,今年夏天雨水较多,算是丰水年。

若几天后汶河还有来水,便会打开戴村坝,让水沿汶河的旧河道,流到东平州的安山湖去,继续蓄起来。

等到安山湖也满溢之后,河水才是真正“多余”的,再导入会通河排出。

不过,今年汶河水量这么大,卫河多半也小不了。届时,运河两侧的十几座减水闸要打开,以免两河之水在临清汇流后过多,影响北运河通航。

说到酣处,徐仲升忍不住在沙地画了起来,用一副水势流向图,将汶河、会通河、卫河的关系说清楚。

简而言之,南旺分水工程的高明之处,就是将汶河汛期的河水储存起来,供会通河全年使用。

如果汶河汛期水量太大,就利用会通河上的减水闸泄洪,以免临清以北水流太急,影响漕船通航。

刘孔和点了点头,默默将沙地上的草图,与枢密会议上看到的河道图纸,相互一一印证。

没错,太子手上的“天书”,并不是皇家兵书,而是存档在临清都水分司的运河工程图。

在几天前的枢密会议上,朱慈烺信誓旦旦地保证,他向好几个老漕工请教过,可以利用南旺三湖的蓄水,人为地制造一次洪峰。

当南旺分水闸大开,再关闭南面的柳林闸,湖水的流向便从南三北七,变成南零北十。

只要义勇左营控制好沿途45道水闸——拦河闸开启,减水闸关闭——大量湖水便只能沿会通河一路向北,全部流到临清。

与卫河合流后,北运河的水量将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奔腾咆哮的河水,将冲翻运河上的运兵船和运粮船。届时,明军趁势掩杀过去,必能击溃惊慌失措的天津清军。

效仿关二爷水淹七军,这就是太子的克敌方略,这就是明军以弱胜强的底气。

这,就是王牌。

刘孔和沉浸在太子的奇思妙想之中,胸中激情回荡,久久不能平复。

良久,他才向徐仲升再次确认:“如果将柳林闸关闭,再将三个湖的分水闸全部打开,水便只能流向临清了,对吧。”

徐仲升道:“回刘将军的话,那是自然的。南旺的地势最高,水不南流济宁,便……等等……将军是说,这个时节便敞开放水吗?要放多久?”

“嗯,”刘孔和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提出下一个问题:“如果水流得很急的话,从这里流到临清,大概要流多久”

“大概要十三四个时辰。”

“嗯,那就放足三天。今夜……子时就开始放,一刻钟也不得拖延。”

徐仲升瞪大了眼睛,失声叫道:“不可,不可啊!湖水会全部流光的,今年会通河就无水可用了。”

刘孔和长叹一声,苦涩道:“没有就没有吧。鞑子占了燕京、天津,还要运河做啥子嘛?难道,南京那边,还想运漕粮给鞑子吃吗?”

徐仲升张大了嘴巴,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忽然想到,天下格局已经变了,流淌数百年,自己也坚守十几年的大运河,就快没用了。

-----------------

临清州,馆陶县。

七月初四,清晨。

从两军相遇开始算,明清两军已陆陆续续打了将近十个时辰。

最初的半个时辰,金玉和觉得对面的战斗力很一般,于是让刚下船的士兵集结,准备来个反突击。

哪知,敌袭的规模远超他的想象。

东南西北,除了沿河那一面之外,每个方向都有明军的踪影。

为了避免被包围,金玉和只好将预备队派去迎击,就这样,遭遇战打成了持久战。

在被围攻的十个时辰里,他两次立起简易营地,希望部分士兵能轮换休息,却两次被明军的土大炮轰开。

前后几次反击,副将常鼎、守备佘国谏、白忠顺等将领相继阵亡。

所谓战果,只不过捣毁十几个大铁桶而已。

现在,怀庆镇仅剩三千余名士兵还能站起来,又累,又困,又饿,且被压缩至河边的一块空地,失去了回旋的空间。

支撑全军信念的,唯有对“投降便会死”的恐惧而已。入了旗的汉军,罪孽太深重,回不了头了。

随着战鼓隆隆,刚刚消停一会儿的明军再次压上,看起来,准备对清军的简易营地发起下一轮进攻。

金玉和刚刚眯了一小会儿,被鼓声惊醒时,眼睛都差点睁不开。

他指着远处的太子旌旗,忍不住骂娘:“该死的朱慈烺,他从哪里找来的这些疯子。白天进攻,晚上夜袭,都不用睡觉吗?”

另一边,朱慈烺的双眼同样布满了血丝,却不得不打起精神继续督战。

因为,距离洪峰抵达临清,只剩下两天了。

他向左右的郭升、王桢二将道:“大意,大意了呀,想不到八旗汉军这么能打……一个时辰之内,必须击溃金玉和部,然后赶回临清备战。”

PS:因为不是全职写手,又要查很多资料,更新没有那么快。

如果大家书荒,可以去看作者的上一本完本历史书《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题材也是明末,主角是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在云南、安南、广东和四川暴打清军。

个人觉得,还挺好看的,算是粮草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