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90章 假传圣旨的士兵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90章 假传圣旨的士兵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馆陶之战第一天,尽管伏击被识破,但朱慈烺出奇不意地拉来三个营,近九千兵马,仍打了金玉和一个措手不及。

在一片混乱中,怀庆清军损失惨重,一天之内便阵亡数百人,重伤千余人。

遭受这样惨重的损失,一般军队早就崩了。

然而,怀庆镇非常坚韧,战斗意志比蓟镇顽强了不止五倍。

他们渡过混乱期之后,很快站稳脚跟。面对两倍之敌,非但能维持阵线,还能不断发起反击;

即便明军反复强调“投降不杀”,他们也无动于衷,就好像不怕死似的。

如果不是人数太少,没法轮换休息恢复体力,今天说不定还要突围呢。

朱慈烺本以为,这是主帅金玉和能力强,威望高,统兵有方之故。还赞叹一个金玉和,抵得上五个孔希贵。

后来抓了几个俘虏来一审,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金玉和原为明军千总,奉命驻守开原,驻地距离清军(当时还是后金)的老巢赫图阿拉很近。

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打赢萨尔浒之战,趁势直取开原。那时,金玉和便已经带着部下做了汉奸。

又因清军胜多败少,金玉和的部众从没遭受过重创,军官大多是当年的老班底,或者是老班底的子侄。

这支部队看似全是汉人,实则经过二十多年的熏陶,早就和满洲八旗差不多了。

八旗汉军也是八旗,待遇虽然不如真正的满洲人,但比起普通汉人,或者包衣奴才,又好太多了。

在怀庆镇里,就连普通士兵在辽东都有妻小,家里拥有一块不小的土地,一两头牛,还有几个奴隶帮忙干农活。

按大明的标准,即便最低级的士兵,都算得上小地主。

军官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尊贵的人上人,每次入关劫掠,都能分到大量金银珠宝、壮丁和女人。

按清军的军法,八旗汉军战死有抚恤,投降则没收财富,妻小发配给披甲人为奴。

两者待遇天差地别,所以八旗汉军甚至比真鞑子更加忠诚,绝不可能投降。

朱慈烺刚听到时,真是怒火中烧。

什么牛马、壮丁和女人,全都一次次入关抢去的。这群强盗的罪恶,必须以鲜血来洗清。

他放弃了劝降的幻想,决定毕其功于一役,全歼怀庆镇于卫河之南。

唯有这样,才能沉重打击罗绣锦的实力,为南渡黄河提前打开道路。

河水滔滔,战鼓隆隆。

卫河边长达二里的战线上,数千明军缓缓向清军逼近。

近卫营坐营都司赵大勇、马军都司陈富贵、火器都司毕长喜等人摩拳擦掌,誓要在这一仗好好表现。

他们从无品级的大头兵,到正四品的都司,才过了三个月而已,算是神速中的神速。

可和那些手握几百兵,便领游击、参将衔的人相比,还不太够。

就在他们等待总攻号角的时候,传令参赞孙二弟挥舞着旗帜,在阵前疾驰而过。

一边跑一边喊着:“殿下有令,诸军奋勇向前,将贼寇全部赶到河里喂鱼,不得有误!”

众将齐声高呼:“杀!杀!杀!”

-----------------

七月初四,东昌府,张秋镇。

张秋镇坐落在济宁与临清之间,聊城、东阿、谷阳三县的边界,因会通河与永济渠在此交汇,两百多年来,逐渐发展成漕湟要津。

又因商业极其繁盛,与青州的颜神镇、青莱的景德镇,并称山东三镇。

相传,张秋镇地势低洼,秋季常涨水成灾,故名涨秋。后因水患频繁,当地百姓禁忌水字,将“涨”字水偏旁省去改成“张秋”。

这日临近中午,义勇左营的一支百人哨队赶来,通知全镇万余百姓全部出城,向附近的山上迁移。

张秋本有三个县的主簿常驻,然而最近几个月兵荒马乱,官员全跑了,竟没留下一个有威望的地方官。

任由哨总宋阜如何扯着嗓子喊,镇内老百姓都无动于衷。即便士兵们拿着刀剑威逼,那些人仍拖拖拉拉,一个时辰也赶不了几人出城。

老者们赖在地上嚎啕大哭,称宁愿死也不离开家;乡绅则围着宋阜等军官,反复询问为何要赶老百姓出城。

有一些生员、秀才见士兵们不敢动粗,还蹬鼻子上脸,指着士兵们的鼻子“子曰”,变着法子谩骂他们是乱兵。

还有人认出,宋阜曾是长山县一带的响马,将老百姓全部赶出城,就是要趁机掠夺老百姓的财物。

总而言之,既然宋阜说不出一个正当理由,全镇百姓都不愿意走。

宋阜被骂得牙都要咬出血了,很想拿一批人开刀,见见血。只要在一个里坊大开杀戒,哪怕只砍杀几十个人,全镇上万百姓,肯定有多快走多快,连赶都不用赶。

可太子定下的军规很严格,连吃一碗面不付账,都要受一顿鞭刑,更不要说杀人了。

更何况,宋阜只接到了命令,并不知道赶老百姓上山的缘由。他只知道,这是军中机密,除了主帅刘孔和之外,谁都不清楚。

同时,还有很多同袍在沿岸的小镇、大村子赶人。至于其他小队干得怎么样,他也不清楚。

如果大家都用大开杀戒的方法赶老百姓,这对太子的名声损害就太大了。

而玷污了太子的名声,宋阜觉得自己离死也不远了。

随着士绅和年轻读书人不断质疑,普通老百姓的胆子也壮了起来。

在士绅们的怂恿下,近千人将明军小队堵在街口,扬言一定要个说法。

如果不给大家一个说法,大家非但不会走,还要去临清告状,告宋阜一个趁乱抢劫之罪。

还有人大叫,什么狗屁官兵,连顺贼都不如。

顺贼来了,都只拷掠贪官和富商,没有拷掠普通老百姓的说法。

“乱兵,贼寇!”

在人潮当中,不知谁喊了一句。

“乱兵,贼寇!”

“乱兵,贼寇!”

群情汹涌间,老百姓不断向前挤,就快要怼到士兵们的长矛尖上了。

宋阜站在一个高台上,打开了手里的令旨,不断面向众人。同时口中大声疾呼:“老乡们,这真是殿下的命令啊,殿下也是为了大家好呀。”

“胡扯,殿下为什么要赶我们走,你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要不然,你就是乱兵贼寇,假传圣旨!”

“假传圣旨!”

“假传圣旨!”

眼见阵型有被冲垮的危险,哨副在宋阜的耳边急道:“头儿,杀人吧。杀他十个八个,就都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