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91章 张秋古镇遇子龙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91章 张秋古镇遇子龙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在长山县做响马时,宋阜尽管是一个小头目而已,但十里八乡,还没有人敢指着他的鼻子骂的。

他怎么也想不到,当上太子座下官兵,反倒要受这等窝囊气。

听完哨副的建议,他也有了大开杀戒的想法,然而一瞬间,他想起了十几年前的孔有德叛乱。

崇祯四年八月,祖大寿受困大凌河城。孙元化急令孔有德,由海路抄袭后金占据的耀州,恰逢渤海风高浪急,未能成功。

孙元化大怒,复令八百骑由陆路赶赴前线增援。

孔部行至沧州市,因士兵偷了一只鸡,受到当地缙绅的百般刁难。

孔有德气不过,又受李九成父子的蛊惑,终于起兵造反,史称吴桥兵变。

吴桥兵变是一场影响很坏的大叛乱,登、莱两府被彻底打烂,临近十几个县也惨遭到蹂躏。

最后,孔有德带着一批经验丰富的炮手、火炮和铸炮技术逃回辽东,投靠了后金。

经此一役,朝廷丧失良将十多员,精兵数万,战舰、大炮、粮钱无算。

虽然最后还是赶走了孔有德,到登莱一片白地,无法再对辽东形成海上压制。

宋阜自诩东宫嫡系,当然不会纵兵叛乱,更不会降清。但他深知一旦惹怒缙绅,激起民变,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就在他打算放弃迁徙百姓,退出张秋土城的时候,忽有三四十个壮汉挤开围观百姓,向圈内移动过来。

宋阜见那几十个壮汉孔武有力,一看就是行伍中人,不禁大吃一惊。

身边才一个哨队,可别被这几十个贼人偷袭了。

他连忙让手下加强戒备,大声问道:“停下,停下。你们是什么人?”

一个三十多岁,儒生模样的人朗声答道:“吾乃兵部给事中陈子龙,是友非敌……老乡借过,借过……大家先让本官进去。”

陈子龙的官位虽不高,但论文名远播,比卢世可强太多了。

周围百姓听说是陈大人,纷纷侧身让开道路——先别论有没有名,光兵部给事中这几个字,一般人就惹不起。

磕着碰着,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宋阜虽大字不识一个,却也从刘孔和口中,听说过“几社六子”的名号。

刘孔和还曾在营中提过,几社六子都是当世人杰,又是方翰林的至交,不在太子麾下办事,实在太可惜了。

此儒生自称陈子龙,当然是友非敌。

宋阜连忙将人迎进来,只见儒生身边还跟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硕壮汉。

那儒生道:“在下松江陈子龙,还有……”

还没等陈子龙接着介绍,半大小伙子便抢先道:“我是松江夏完淳,字存古。咱们都是方翰林的至交,自己人。敢问将军尊姓台甫?”

宋阜泥腿子出身,不熟悉读书人初次见面的礼节。但他从“尊姓”二字,猜测“台甫”应该是“表字”的意思。

他小心翼翼地答道:“我叫宋阜,长山刘孔和将军麾下哨总……刘将军是宰相的儿子。”

陈子龙肃然起敬,拱手道:“原来宋将军是节之兄麾下大将,失敬失敬。我们一行欲北上投奔殿下,刚好路过张秋……敢问将军,为何赶百姓出城?”

宋阜听对方能叫出刘孔和的表字,更无怀疑,便将前因后果和盘托出。

原来,刘孔和率轻骑出临清后,便沿运河官道一路向南急行军。

每路过一个河闸,均派出一支小队控制,无论拦河闸还是减水闸,均是如此。

路过一些市镇村庄时,还派出小队,驱赶百姓到附近的山坡或高地上。

张秋镇是运河边有名的繁华大镇,拥有三个土城,百姓万余人,比一般的县城还大。

所以,特地派来了一整个哨队。

没想到,张秋镇繁华了两百多年,缙绅和读书人很多。

比普通小镇能出一个秀才,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而张秋非但出秀才,还出了两个举人,比普通小村小镇更不惧怕官兵。

再加上宋阜不敢动粗,才被搞得灰头土脸的,差点出事。

至于驱赶百姓的缘由,刘孔和说是机密,不能透露。只说这是太子殿下的命令,各队官奉命行事即可,不要问。

健硕壮汉在旁默默听完,忽然开口道:“既然真是殿下的命令,那就好办了。先将带头闹事的抓起来,其余强行驱赶便是。

张秋三城那么多户,再婆婆妈妈下去,入夜前肯定走不完。”

宋阜哭丧着脸道:“将军你不知道,带头闹事的人里,有好几个举人、秀才。按军中的规矩,无辜诛杀百姓一人即论斩,更别提读书人……”

听说举人带头闹事,健硕壮汉亦皱起眉头,开始觉得不好办。

不过,他带来的几十个壮汉却十分彪悍,在四人谈话这会儿,便以一身杀气,镇得老百姓不敢再挤上前。

这是经历上百次战场搏杀,才能练出来的杀气,不是义勇左营可以比的。

宋阜忍不住问道:“敢问将军高姓大名?”

“固原马宝,是……”

马宝支支吾吾了一下,陈子龙连忙在旁补充。

“马将军听说太子殿下在临清抗清,特率部与我们一起北上投奔,是自己人。”

马宝看了陈子龙一眼,眼中露出感激神色。

原来,他是顺营威武将军陈德麾下威武将军,奉命驻守归德府。

本来隔着黄河,清军兵锋还未抵达。

怎料归德、开封、河南(洛阳)三府的土寨趁袁宗第率主力北上之际,忽然一起叛乱。

顺军寡不敌众,被土寇刘洪起击败,马宝只好带着几十个残部下东进,投奔高杰。

路上偶遇陈子龙北上,就一起来投奔太子了。

这段纠葛很尴尬,因为陈德是陈永福的儿子,以前朝廷官兵,现在是顺贼。

而高杰呢,以前是顺贼,后来给李自成戴了绿帽子,反倒成了官兵。

马宝不确定太子到底是不是李自成的义子,所以介绍起来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

宋阜“哦”了一声,暗想:“看来和我一样,原是响马之流。”

又道:“陈大人,您是读书人,有主意。咱们现下该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