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92章 压着大明龙脉了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92章 压着大明龙脉了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陈子龙是崇祯十年的三甲进士,因功被擢升为兵科给事中。在此之前,曾出任浙江绍兴府推官,兼任诸暨知县。

在他任职地方官期间,诸暨连年水患成灾,饥民蜂起,很不太平。

陈子龙刚柔并用,剿抚兼施,“力行保甲,设互首之法,申连坐之令”,平定饥民暴乱;

又亲自筹划赈灾,立粥厂、设药局、养老幼、医病疾、收死骨,活全县十几万人。

崇祯十五年,陈子龙督抚标兵丁千余人,追随浙江巡抚董象恒会剿浙、赣、闽三省的山民暴动。

后来,他又受董象恒所托,在余杭等地筑关建台,整修城池,铸炮储硝,督运军粮入南京。

短短四年时间里,无论牧民,还是治军,陈子龙皆很有成绩,可不是普通的书呆子。

在他看来,百姓闹得这么凶,的确是宋阜的过错。

要知道,张秋镇是一座人口过万的大型市镇,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全镇那么多通天之人,怎会平白无故听从一个哨总的号召呢。

况且,这个哨总还讲不出一个靠谱的理由,不群情汹涌才怪了。

幸好没有见血,情况比灾民暴乱好很多,他有好几套方略可以平息民愤。

然而,他需要了解太子的真实意图,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太子为何要迁徙张秋及周围村庄的百姓呢?

难道因鞑子进犯,提前腾出城池,引兵布防吗?不对呀!

因运河和永济渠的便利,张秋才商业繁荣,仅此而已。土城的地势太低,很容易被水淹,绝无成为军事要塞的可能。

难道为了预防水灾?更不可能了。

大运河上有十几座减水闸,现在又有义勇左营的兵丁驻守,十分稳妥。即便今年雨水充沛,大不了漫过几条街罢了,无需迁徙全镇百姓。

除非……

忽然,陈子龙想到另一种可能,脸色一下变得很难看。

他小声向宋阜问道:“你刚才说,节之兄赶去济宁了对吧?是去济宁城里,还是去南旺?”

“这是机密……唉!”

宋阜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长叹一声,答道:“陈大人猜得没错,他们确实去了南旺。本来刘帅也不对大家说的,我弟弟怕我不放心,偷偷告诉我的。”

“你弟弟是?”

“他叫宋策,刘帅座下亲兵队哨总。”

陈子龙确认之后,将夏完淳和马宝拉到一边,讲出了心中猜测。

夏、马二人听得目瞪口呆,均不禁暗想:“我滴个乖乖,太子殿下怕不是疯了吧。”

夏完淳年纪尚小,声音不由自主地有些颤抖:“陈叔之前说过,张秋乃山东第一名镇,人口过万。再加上沿途四百里的村镇,怕要淹没二三十万百姓?殿下怎会如此……”

他没有说完后面的四个字,但大家都能猜到,那是“丧心病狂”。

马宝沉吟了一会儿,沉声道:“巴哈纳、石廷柱都是鞑子的名将,他们亲自率领八旗大军来袭,殿下……也是迫不得已。

若换了马某,多半也只能这样干。殿下不惜提前暴露意图,也要吩咐士兵疏散百姓,这份仁德之心,又远胜马某了。”

陈子龙想了一会儿,艰涩地点了点头,又去问了宋阜几句,终于得窥事情全貌。

原来,义勇左营一路过来,发现很多水闸都没有闸夫驻守,或者只留了一两个人,根本不够用。

为了保证每个闸门都有人操作,需要不断留下小分队,耗费了大量人力。

刘孔和没当过地方官,不知道民情之复杂,没有意识到区区一个哨总,一百个大头兵,根本镇不住万余人。

否则,他应该派一个副将和上千兵马来张秋强制疏散。

陈子龙闭起眼睛,努力回忆《皇明经世文编》中关于水利水情的文章。

《皇明经世文编》是陈子龙与好友徐孚远、宋徵璧主编的一部文献汇编。

此书收录了大明各类名家的文章,包括军事边防、灾荒农事、水利海运、漕运财政等内容,都是治国有关的实用之学。

全书共五百零四卷,补遗四卷,总计超过四百万万字。作为三大主编之一,陈子龙全部阅读过。

过了一会儿,陈子龙终于睁开眼睛,叹道:“济宁是丘陵,地势高,河道很陡峭。湖水奔腾而下,流得很快,应该不那么容易漫堤。

唯张秋一带是运河的转角处,地势又低洼,可能会被淹没。把此镇百姓疏散,就差不太多了。”

夏完淳听后,长舒了一口气,将“丧心病狂”的想法从脑中排除。太子殿下还是做了周密的安排,只是手下能力不足,没把事情办好。

既然三人恰逢其会,当然不能置之不理,这件事管定了。

陈子龙道:“端哥,陈叔考考你,此事该怎么办?张秋乃重镇,或许有鞑子细作,不可直说缘由。”

夏完淳歪着头想了一下,答道:“老百姓敢闹事,是举人、秀才们在后面撑腰,咱们来个擒贼先擒王。嗯,咱们再随便编个理由,就说张秋刚好压了大明龙脉,妨着殿下迎击鞑子了。打了胜仗,便放他们回来。”

陈子龙哈哈大笑,对“压龙脉”这条胡编理由很满意。

普通老百姓是很愚昧的,越是荒唐迷信的东西,越是深信不疑。正经的东西,反倒疑神疑鬼,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

张秋压龙脉这个理由好,不肯出城就是大逆不道,罪名都是现成的。

陈子龙笑了一会儿,又肃然道:“还有一条。殿下麾下的兵,当然要守军规。而陈叔是朝廷的官,对刁民明正典刑,是份内事。宋阜不敢杀的刺头,我可以杀。”

夏完淳疑惑道:“陈叔,你不是已经被罢官了,如何能摆官威?”

陈子龙不屑一顾道:“我的官职是先帝授的,南京没资格罢黜。”

说着,他大步走向宋阜,接过了现场的指挥权。

然后站上高台,朗声道:“吾乃大明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奉命节制张秋三城。全镇凡身负童生以上功名者,上前听读殿下令旨……”

就在张秋镇忙着编瞎话的时候,刚刚抵达武城的巴哈纳,被一条消息惊掉了下巴。

金玉和派出的一队使者突破重重拦截,终于找到主力所在,通报了馆陶县的战情。

听说伪明太子精锐尽出,远离临清八十里伏击偏师,巴哈纳气得哇哇大叫,在营中发出嘶吼:“竖子岂敢如此猖狂!气煞我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