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420章 寻海洋文物文化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420章 寻海洋文物文化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什么是季风?”小波问。“季风是信风吗?”梦弟问。

刘傻子教授说:“人们在利用信风航行的同时,已能正确地归纳和总结出信风的来去规律。”

科学博士说:“唐代天文、地理导航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对潮汐也能进一步正确解释。天文定位术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利用仰测两地北极星的高度,确定南北距离变化的大地测量术。”

刘傻子教授说,开元年间,天文学家僧一行,利用“复矩”仪器,测量北极星距离地面的高度,虽与实际数字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是世界首次对子午线的实测,而且这种测量术很可能已经在航行中使用。唐代航行者,已掌握利用北极星的高度来进行定位导航的技术。

海洋爷爷说:“与天文定位术一样,隋唐地文导航技术也有一定提高。航海方向、距离、时间已相对具体,对某些地区的地理位置,或地形特征,已有明确的地文定位描述,并且,对远洋航行中的人工航标也有记录。随着数学的发展,航海家已经能在勾股定律相似关系的原理基础上,运用两次观测计算的‘重差法’来测量陆标,大大提高了海岸测量术的水平。”

科学博士说:“在《海涛志》中,作者窦叔蒙深入研究了潮汐运动与月亮运动的同步规律,对潮汐运动的形成原因、大小潮出现的时间、计算方式、潮汐循环的周期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唐代的封演指出,海水与月亮“潜相感致,体于盈缩”,宋代的燕肃认为,海潮“随日而应月”。而至迟到了唐代,人们已经认识到,海潮实质上是一种波动现象。

刘傻子教授说:“国外,牛顿早就认识到海洋潮汐是月、日引潮力所导致的一种强迫振动。牛顿为简单起见,把大洋潮汐这一动力学问题,作为静力学处理,提出了平衡潮学说。拉普拉斯却首创潮汐动力学理论,提出拉氏潮汐方程。”

小明说:“航海科技文化的内容太丰富了,说到航海,我想到了南海一号沉船,我们什么时候去参观?”科学博士说:“我们明天动身去广州参观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文化探寻。海洋奥秘探索行动组来到广州,进行南海一号文化探寻。

“海洋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李二和《舟船的起源》一文中,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

“人类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计算机姐姐说。

“根据‘南海一号’上打捞出的钱币中年代最晚的南宋钱币,可以判断这是一条南宋沉船。船舱内保存了6~8万件文物,初步判定其性质为远洋贸易商船。这条商船,从发现到打捞出水,带给中国乃至世界巨大的震撼。”科学博士补充说。

宋代虽然在军事上孱弱,在贸易方面却十分发达。这艘巨大的商船,满载着瓷器、金器、货币等从中国驶出,赴东南亚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但不幸沉没于南海。直到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在上下川岛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时,无意中发现了“南海一号”,当时命名“川山群岛海域宋元沉船”。

“首先是‘南海一号’沉没于海底800多年,船体却保存得相当完好,关于造船的原料,有学者认为是马尾松。”海洋爷爷说。

小燕子感叹:“整艘船,没有翻、没有侧,而是端坐在海底,船体的木质,相对比较坚硬。这样的例子,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科学博士说:“光阴似箭,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南海一号’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今生从海底搬迁到大地,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安居。这是一座修建在海陵岛十里银滩上的现代建筑,被称为‘水晶宫’,整体打捞出水的‘南海一号’,依然浸泡在水晶宫的海水里。虽然,游客并不能马上见其真颜,但船上的部分珍宝,已经被陈列出来,购买一张门票,就能走进水晶宫,与这艘古老而神秘的八百年南宋沉船亲密接触,了解它的前世与今生。”

海洋科普探险小分队来到风光旖旎的海陵岛,这里拥有无敌海景的十里银滩,广东海洋博物馆位于沙滩之上。2007年,“南海一号”宋代沉船被整体打捞出水后,直接从海底搬迁,住进了沙滩上的水晶宫中。海洋科普探险小分队组织队员参观“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呢?”小波、小明一齐问。科学博士:“1987年发现,2007年打捞,整整等待了20年。”

“为什么要等20年才打捞,不怕有文物盗窃犯先打捞吗?不怕渔民捕鱼破坏了沉船吗?”梦弟好奇地问。

“问得好,我给你们讲述是怎样保护‘南海一号’的故事吧。‘南海一号’是在1987年夏天发现的,但在2003年之前,国家一直未向外界披露有关信息。”海洋爷爷回答。

梦弟梦见自己坐上机器人骄子变成的飞艇,穿越时空,飞到1987年的阳江一带,他看见一群渔民在边防队战士面前争辩:“为什么不让我们在这里打鱼?”

梦弟问骄子:“是啊,为什么不让渔民打鱼呢?”骄子说:“刚刚组建的阳江边防支队,接到上级下达的警戒任务,保卫沉睡海底的‘南海一号’的安全。”梦弟问:“‘南海一号’在什么地方呀?”

战士刚将一艘渔船劝走,固执的船主不停地追问:“凭什么不让我们打鱼?”“我听说过这个故事,一名战士急中生智,突然说这里有炸弹,渔船上的人一听,拦都拦不住,马上开船溜之大吉。”骄子说。

果然,一位战士听到了梦弟与骄子的议论,随口说了一句“这里有炸弹”。渔民们面色惊慌,立即开船撤离。梦弟见状,笑醒了,他继续听海洋爷爷讲故事。

从那以后,东平一带的渔民驾船靠近这片海域时,边防官兵就会赶过来很有礼貌地说:“海底有二战时期留下的炸弹,捕鱼很危险,请马上离开。”

16年里,守护官兵们不断重复这个善意的谎言,劝说不知情的渔民离开,防止渔船拖网、抛锚,对“南海一号”造成损害。“这艘船在海底躺了多久呢?”梦弟问。

“这是一艘南宋沉船,通过海路向外运送瓷器,不幸沉没,在海底躺了800多年。”海洋爷爷说。“‘南海一号’这么大的船为什么会沉没呢?”梦弟问。

刘傻子说:“可能与海上风浪有关,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认为,对于这艘船沉没的原因,现在还缺少确切证据。”

“是啊,在这个海域附近,没有礁石,船体也没有发生大规模断裂,不大可能是因触礁而沉没。”小聪说。

“有专家认为,南海海域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沉船有可能是受海况影响。潜水员亦证实,古船首尾均有断裂,桅杆亦折断,很可能是因为被台风摧毁,船体入水沉没。”小燕子说。

海洋爷爷说:“也有学者提出,如果是遇到台风而沉没,‘南海一号’沉没海底的状态应该是翻倾。但是,从‘南海一号’沉没的状态看,甲板几乎与海平面平行,‘南海一号’端坐在海底,说明不是受风浪的影响。”

科学博士说:“阳江自古以来,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补给站,因而,可判断“南海一号”是在阳江补给后沉没的。到底因何沉没,也许要等待专家考证完古船后,再做事故原因鉴定。”

计算机姐姐说:“‘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整艘商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

小波说:“奇怪,木船躺在海底800多年,难道没有腐烂吗?”

刘傻子教授说:“令人惊奇的是,这艘古船,沉没海底多年,居然没有被海水腐蚀,船体木质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响。”

“专家从船头朝向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计算机姐姐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