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511章 达摩大师少林寺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511章 达摩大师少林寺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佛教犹如一粒从西方飘来的种子,首先在嵩洛之间扎下了根。东汉末年,大乘佛教传入嵩洛。“乘”是乘载,小乘佛教说的是自我解脱,大乘佛教讲的是普渡众生。除了目的有差异,修行的方式上,大乘也比较简便。随着大乘佛经传入,佛教的影响开始波及民间。嵩洛间出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正式受戒出家的汉族僧人,他就是朱士行。

出生于嵩山南麓颍川的朱士行,在嵩洛出家之后,以弘传佛教**为己任,专心于佛教理论的研究。当时风行的大乘经典尚质简约,很多观点实际上没有讲清楚。因此,他“誓志捐身,远求大本”,于魏甘露五年从嵩洛出发,开始他的西行壮举。

在于阗,朱士行抄取了九十品《般若经》梵文本,于西晋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护送经卷回洛阳。十年之后,由精通梵汉两语的天竺僧人竺叔兰和学识渊博的西域僧人无罗叉两人译出,称《放光般若经》,共二十卷。

张洪德教授说:“当《放光般若经》在汉地大为风行之时,朱士行仍在于阗,最后,以八十岁高龄为求法而客死他乡。《梁高僧传》说他死时有异相,火化后,‘薪尽火灭,尸犹能全’,后念诵咒语,骨架才散碎,其弟子们聚骨造塔以供养。”

刘傻说:“北魏太和二十年,即公元496年,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寂静的山林中矗立起一座寺院,这便是日后声名显赫的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但少林寺名扬天下,却缘于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与他的弟子神光。”

张洪德问:“刘傻子教授,你好像对嵩山一带非常熟悉。”刘傻子说:“我的祖先是河南人,我爷爷、父亲以后到了武汉,于是,我就落户武汉了。我再给你们讲神光拜师达摩吧。田幻想、龙小宏、王丽君、方艳红、杨扬、黄梅,你们几个可以打开梦幻开关。”

——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后,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达摩不辞艰辛,从南天竺国渡海来到东土,在中华大地上开始了禅宗的传播。人们说起禅宗时,佛教文化,源于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而禅宗,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文化渊源在嵩山,少林寺故被誉为“禅宗祖庭”。

王丽君看见,达摩首先到达金陵,一月之后,来到永宁寺。九级浮屠,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杨扬说:“达摩周游列国,见多识广。”

龙小宏说:“达摩口唱南无,合掌赞美不停。”田幻想说:“这达摩已经将心许与嵩洛。”

王丽君说:“离开永宁寺,达摩来到几十里外的嵩山少林寺,落迹于此,终日面壁。追根溯源,漫长等待。”

田幻想说:“名僧神光,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前往拜谒。”方艳红说:“神光当时一时狂妄,现在追悔莫及了。”达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没有气馁,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

时置寒冬,夜幕降临,漫天大雪,纷纷扬扬,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动。天明积雪,没过双膝。达摩这时才开口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泪流满面说道:“只愿师父慈悲,为我传道。”方艳红说:“我估计达摩不会轻易认这徒弟。”

田幻想说:“是啊,达摩听过神光讲经,为其所长点头,为其所短摇头,神光曾经有所恼怒。现在,他担心神光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

黄梅说:“神光明白达摩心思,右手拿出刀子,砍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为神光的决心所感动,于是收留了他,并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

杨扬说:“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后禅宗在东土的第二代祖师,自此,禅宗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禅宗在其诞生地印度没有成宗,却在传入嵩洛后,成为中国佛教延绵不断的主流宗派。”

黄梅自从婚姻受到打击后,热心佛教,她对佛教有所研究,她说:“禅宗流传久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简易性。教内传法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教条化、形式化的弊端,只重考据文字,而不重把握精神,会丧失教义的灵魂。针对这种偏颇的倾向,禅宗提出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所谓‘教外别传’,是指在教典以外,别有一种教义的传授方法。禅宗的简易性,便体现在‘见性成佛’的主张上。”

杨扬虽然是社会学硕士,由于担任导游工作,经常接触宗教旅游,对佛教也比较熟悉。她说:“禅是‘静虑’,佛教称安静地深思为禅定。达摩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否定了印度佛教那一套修行的阶梯层次和累世修行。认为,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还认为,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也就是‘菩提’。主张,人人都能够通过觉悟佛性而成为佛,尽管何时豁然大悟难以料定。众生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为对自身的本性没有觉悟。一旦‘拨开迷雾见青天’,明心见性,自性就是佛,把佛变为举目常见的平常人。”

黄梅说:“禅宗传到唐代,六祖惠能提出顿悟的主张,连坐禅也免了,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提水斫柴无非妙道’,在日常劳动生活中都可以顿悟成佛。”

田幻想最羡慕少林功夫,他说:“少林功夫起源于僧人的日常生活。相传跋陀的弟子慧光12岁时,能在井栏上反踢毽子500下。在井栏上踢毽子是很危险的,功夫不到家就可能跌落井中。少林功夫的许多招式,都是僧人们根据日常劳作——挑水、扫地、打柴、烧火等动作,加工提炼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实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刘傻子发现田幻想、龙小宏等从梦幻中觉醒过来,开始顺着田幻想的话题谈少林寺功夫。他说,被誉为少林功夫之源的《易筋经》,记载的就是一种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的功夫。菩提达摩采用壁观的方法参禅,长期静坐,困倦是难免的,要时常起来活动筋骨。相传达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盒上没有锁,却打不开。聪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铁盒便开了,原来铁盒被蜡封住,以防水汽侵蚀。铁盒中有两部书,一本是《易筋经》,另一本叫《洗髓经》,都是用梵文写的。

张洪德教授还说:“当时,少林寺里真正懂梵文的只有二祖慧可。慧可把《易筋经》留在少林,自己拿着《洗髓经》去云游天下。寺中也有一些对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译,依法修炼,以致后来少林功夫多如牛毛。后来,有位僧人带着《易筋经》去峨眉山,见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谛。

黄梅说:“在般剌密谛的帮助下,《易筋经》才有了中文版。慧可云游归来,带回了他自己翻译的《洗髓经》。大家两相比较,才发现《易筋经》和《洗髓经》原来是一体的。自《易筋经》问世,少林僧人坐禅与习武已是密不可分了。”

刘傻子说:“唐初,少林寺已拥有一支勇猛善战的僧兵队伍武德年间,少林寺僧因助唐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李唐立国后,特许少林寺演练僧兵,可自立营盘。还规定,少林寺和尚不戒酒肉。”

张洪德说:“我们可以去少林寺高僧那里受点启发,也许对我们进行‘山海经奥秘探索游’有所帮助。”

——少林寺和尚不戒酒肉,俗称“五荦和尚”。以后各朝代相沿成习。元朝初年,少林寺方丈富裕曾被武功盖世的元世祖忽必烈封为晋国公。

嵩岳山林天生与佛有缘。隋文帝开皇20年,即公元600年,一代高僧玄奘于嵩山北麓缑氏镇陈河村悄然出生。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宗派纷纷创立,标新立异。玄奘遍学佛教传入中国的各家经论,发现了诸家之间的意见。这种分歧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玄奘要来决断。他选择的也是朱士行西行求法的道路,想到印度求取《瑜伽师地论》来统一诸家异说。

玄奘长途跋涉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印度的佛学中心摩揭陀国王舍城的那烂陀寺,从主持人戒贤学习五年,成为精通五十部经论的10大德之一。唐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夹道相迎者数十万,争相目睹唐僧风采。此后,玄奘历时19年,共翻译佛经75部,1331卷。并完成地理学巨著《大唐西域记》。嵩山的少林寺敬重玄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