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529章 共工祝融的故事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529章 共工祝融的故事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刘傻子说,祝融这时才知道,这就是黄帝说的“委以重任”。黄帝带着大部队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

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

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鸡鸭成群了,五谷丰登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我们要尊你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

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田幻想、龙小宏、王丽君、方艳红等也跟着人们一起鼓掌。火神很高兴地对龙小宏、王丽君说:“你们问我山海经藏宝图是吗?”

龙小宏说:“是啊,我们问过您的。”祝融说:“你们可以去中山方向寻找。”火神祝融的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但它反映了人类同火灾作斗争的一种希冀,寄希望于火神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驱除邪恶,消灾免祸。

然而,要真正预防火灾,避免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祭神求佛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依靠科学,依靠人类的智慧战胜火灾。今天,人类对火已有了科学的认识,再不用祈求火神保护了,但火种祝融以火造福人类的形象,却将作为美好的传说继续流传下去。

刘傻子教授与张洪德教授几个也来了,他们讨论起来,沈教授说:“《山海经·海内经》一书中关于祝融的出生作了以下叙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由此可见,祝融系炎帝的第五代玄玄孙。怎么成了黄帝的部下呢。”

刘傻子教授说:“另据《海内经》中又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大荒西经》则补叙为:‘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这样一说祝融又成了黄帝之后了。”

张洪德教授说:“不过,上古时期黄帝、炎帝本是同根同族,所以传说中的祝融时而是炎帝之孙,时而又是黄帝的后代也就不奇怪了。”

刘傻子教授说:“那么,祝融又是一副什么模样呢?《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黄梅导游发话了:“《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屈原的《天问》中就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的句子。这则故事可能反映的正是祝融氏开创人类在房内用火的事实。

程萍编辑说:“‘烛’字与‘祝’同音,‘龙’字读音则与‘融’相近,‘烛龙’可以视为‘祝融’的谐音词,或同名异写之词。在抹布看来,烛龙的形象就是黑夜里亮着火光的房子。”

杨扬说:“远古时期,人口稀少,人们的住房也比较分散,每当黑夜降临,人类的居住区完全隐藏在黑暗之中,只有一个个透着闪闪火光的房门凝视着行人,背后是无边无际的黑夜,如长龙一般。只要把这个形象放大,就变成了‘其瞑乃晦,其视乃明’的烛龙了。”

黄梅说:“传说祝融是中国帝王。他以火施化,号为赤帝。相传祝融是音乐家,经常在高山上弹奏,乐曲悠扬动听,感人肺腑,黎民百姓听了,精神振奋,情绪高昂。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

杨扬说:“我听到的传说是:黄帝时期,黄帝南巡,不辨方向,于是请‘祝融辨乎南方’,据说衡阳的南岳,最先是由祝融辨出来的,他因此担任了司徒的职务。后来,祝融被封楚地,成为楚国人的始祖。今衡阳南岳祝融峰顶还有一座祝融殿,殿后岩石上建有石栏杆,可以凭栏眺望北山的风光。”

张洪德教授说:“我听到的传说是:尧帝时期,洪水滔天,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尧帝下令大禹的父亲鳏去治理洪水,可是9年过去了,毫无成效。后来,鳏知道天上有一种称为‘息壤’的宝物,只要用一点投向大地,马上就会生长起来,积成山,堆成堤,于是鳏想办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间。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终于渐渐看不见洪水踪迹了。”

刘傻子说:“但是,天帝知道息壤被窃,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鳏杀死,并夺回余下的息壤。天帝还命祝融监视人间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权。由于祝融属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还有一说,应该是传说五: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被祝融打败。从此,祝融成为水火之神。”

田幻想说:“是啊,祝融因为教会人类使用火,人们对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过眼,心想,世界万物离不开水,为什么人类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他越想越气,于是集四湖五海之水冲向昆仑山,把昆仑山上的圣火浇灭,顿时全世界漆黑一片。”

刘傻子说:“祝融得知,非常愤怒,骑上火龙,与共工大战起来。水此终是往低处流,洪水从昆仑山下落下来,祝融乘机发起进攻,把共工烧得焦头烂额。共公输得不顺气,一气之下撞向不周山。谁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给撞断了,天也塌下来,给世界万物带来灾难。于是就引来女娲补天的故事。按今天的话来说,这是女娲补天的前传。”

考古教授张洪德说:“关于祝融与共工的矛盾,还有一种说法。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后裔,与黄帝家族矛盾重重。帝颛顼接掌天下统治权后,毫不顾惜人类,同时也用强权压制天神。以至天上人间,怨声载道。阴险的共工见时机成熟,纠集心怀不满的天神,决心推翻帝颛顼的统治,夺取主宰天下的神位。”

刘傻子说:“诸神反叛,拥戴共工,组建军队,突袭京都。帝颛顼闻变,一面点燃72座烽火台,召四方诸侯,疾速支援;一面,亲自挂帅,带着兵马前去迎战。”

张洪德说:“战斗十分酷烈,两股人马,上天入地,激烈厮杀。帝颛顼的部众越杀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驾万道祥光,龙头人身的计蒙挟疾风骤雨,两个蜂窝脑袋的骄虫领毒蜂毒蝎;共工的部众,越杀越少,柜比的脖子被砍得只剩一层皮,王子夜的双手双脚全被砍断。”

刘傻子说:“共工辗转杀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13骑。他举目望去,奇崛突兀的不周山,顶天立地,挡住了去路,他知道,此山其实是一根撑天的巨柱,是帝颛顼维持宇宙统治的主要凭藉之一。身后,喊杀声、劝降声接连传来,天罗地网已经布成。”

张洪德说:“共工在绝望中发出了愤怒的呐喊,他一个狮子甩头,朝不周山拼命撞去,只听得轰隆隆、泼喇喇一阵巨响,那撑天拄地的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断,横塌下来。”

刘傻子说:“天柱折断,整个宇宙随之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身不由己地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解除了当时人们所遭受的白昼永是白昼,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另一方面,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江河东流、百川归海的情景。”

打开梦幻背心的沈聪明吓得脸色苍白,他看见,南岳衡山这块天眼看也要垮下来了,这块地也一晃一晃的就要翻过去了。老百姓一个个抱着大树,攀着岩石,痛哭流涕,沈聪明也叫唤着:“傻子梦石教授,快来救我。”刘傻子现身,与祝融一起,使出浑身力气,象个大柱子一样撑住这个地方的天,天才没有垮,山才没有塌。

沈聪明说:“刚才太逼真了,我以为自己会被山压死。”于张喜说:“沈聪明,你吓得很厉害呀,你的裤子已经尿湿了。”

刘傻子说,不要嘲笑沈聪明,刚才确实太吓人了。唐朝有个诗人,特意写了这件事:“东南地益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后来,还有一个诗人也写道:“地涌一峰秀,高撑南楚天。”

李任惠说,祝融在南岳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南岳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刘傻子教授这时若有所思地说:“祝融氏是神农氏时代,或者早在伏羲氏时代出现的一个以善于取火管火用火而闻名的部落,并逐渐迁移到南方生活,对中华先民用火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到五帝时代,“祝融”又因此被用作官职名称,其实更准确地讲应该是一个行业名称。”

张洪德教授说:“在现代人自来,用火是一项很简单的技术,但在远古时期,用火并不简单。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发现,在一期文化(距今约8000年)的4座房址内出土有红烧土块、陶器及最早的彩陶制品,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取火用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