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741章 傻子是个风筝迷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741章 傻子是个风筝迷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夏青教授讲话后,问:“小梦石,你除了气球外,还喜欢什么?”小梦石说:“我喜欢风筝。”小聪也说:“我也喜欢风筝。”梦弟说:“我们都喜欢风筝。”小波说:“我喜欢自己做风筝,可是,自己做的风筝总是飞不起来。”

小燕子说:“我很会做风筝,因为我爷爷是个画家,他在风筝上画画,顺便教我做风筝。”小明说:“我不喜欢做风筝,因为总是做不好,但是,我喜欢在海滩,或者在广场,看人们放风筝。”

计算机姐姐沈琳说:“这也好理解,有的人嗓子不好,不喜欢唱歌,但是喜欢听歌。”刘媛媛也说:“喜欢做风筝的不多,但是我相信喜欢放风筝的人很多。好比喜欢打足球的人有限,但是,我相信,几乎人人都喜欢看足球。”

黄梅导游也是画家说:“我喜欢放风筝,喜欢欣赏风筝的美,风筝上的龙凤造型,就能够给人带来审美感受。”

大家正在议论,突然听到穿越号机器人手机说话了——

我是刘傻子,向大家问好。我从小就喜欢放风筝,可是,风筝需要钱买,也不好买,于是,我们在家做风筝。我做的风筝,总是飞不起来,或者是飞不高。

奇怪的是,青少年时期,我喜欢风筝,老了,还是喜欢风筝。我生在江城,52岁才从江城武汉来到海南高校工作。大概是家乡情结,我在海南的梦中常听见武汉的乡音,我在海南梦中常在品尝武汉的美食,风筝也时常在我的梦中凌空飞翔。

每年寒暑假,海口经济学院放假,我都要从海口回到武汉。回到武汉后,我会经常去武汉江滩公园,干什么,我是看人们放风筝。蓝天白云下的风筝,自由自在,像小鸟一样飞翔。天空的风筝丰富多彩,有的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有的像龙一样摇头摆尾,令人叹为观止。

记得一年寒假,我约文友李任惠、于张喜一起聚会。我们都在硚口区长大,年龄相仿,很是谈得来。我们看见餐厅挂着风筝实物,还有几幅放风筝的图片,我们聊天的话题便围绕风筝转,你一言我一语,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海阔天空,滔滔不绝。

于张喜说:“我住在汉正街上一个巷子里,离汉水河不远,同学们制作好风筝后,举起风筝又蹦又跳,又喊又叫:‘我们到汉水河边放风筝去。我们像一群出笼的鸡子,从屋子里跑到街上,然后穿过巷子来到汉水河边的河滩上,牵着风筝的线一个劲地奔跑,风筝一个个地从地面上飞了起来。”

李仁惠说:“现在,我常到武汉沿江大道的江滩公园去看人们放风筝,我望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蓝天下飘飞,禁不住浮想联翩。想当年,我们一群同学约在一起放风筝,有的风筝飞起后,忽然在空中摇摇晃晃,像折了翅膀的小鸟一样,最后坠落在地上。有的同学的风筝顺利地越飞越高,我们仰起脖子观望,实在是羡慕。有的同学的风筝高飞在空中,因为线断了,风筝便在空中像没有舵的船一样漂泊,最后无影无踪,令人遗憾地叹息。”

刘梦石说:“我读小学时,学校要学生做手工课,做风筝蔚然成风,学校的美术老师还让我们在自己做的风筝上画上水彩画。为了做风筝,有些同学本来就是街坊邻居,便集中在我家里的房间里,买来大白纸,找来竹片与细铁丝,拿来浆糊,将纸片用剪刀裁剪成各式各样,或做成蝴蝶风筝,或做成燕子风筝。我怪自己笨手笨脚,做的蝴蝶风筝四不像,反复拆反复做,终于做好了,我小跑着,风筝贴在地上跑,跌跌撞撞,终于飞了上去。”

这个时候,沈明贵出现在背后,喊:“刘傻子,吹什么牛,你的风筝根本就没有飞起来。”沈明贵的话,让刘傻子脸上白一阵红一阵。于张喜说:“沈聪明,你这个人说话刻薄,我们聊天我为了回忆童年时期的快乐,即使吹牛也正常。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何必专门揭人的短。”

沈明贵看见大家都指责自己,说:“我先上厕所再来。”沈明贵正要扬长而去。小梦石这个时候现身拦住沈明贵说:“沈聪明,我看见你刚从厕所出来就来到这里,怎么又要上厕所。我记得,你与刘梦石请几个邻居去餐厅吃饭,说好了你结账,结果你说要上厕所,让刘梦石给你买单。”沈聪明说:“你是哪里来的小孩,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小梦石说:“我认识你们,我是从2024年穿越到2000年的。”小梦石说的话,让沈明贵无地自容。李任惠私下对于张喜说:“张喜,这个小孩是不是看穿越的电影看多了,居然这么说。”于张喜说:“虽然好像是看穿越电影看多了,说的很神奇,但是,他说的却是事实。”李任惠说:“沈聪明总认为刘梦石有点傻,总是欺负他。”

这个时候,沈明贵干脆不去厕所,说:“李任惠,于张喜,你们两个非议我不对,你们说我把刘梦石当傻子,一对夫妻在江滩,为放风筝在吵架,女人怪自己的丈夫,将线扯断了,风筝飞不见了。丈夫怪自己的妻子,啰里啰嗦,弄得自己心烦意乱,才把线扯断。吵架导致打架,刘梦石将男人推倒在地,那个男人的妻子,骂他说:‘我们夫妻之间吵架是亲,打架是爱,你凭什么打我丈夫。’女人说完,打了刘梦石一耳光。”

于张喜说:“沈聪明,你记得吗,你去看风筝比赛,钱包被小偷偷了,你去要,挨了小偷一耳光,结果,刘傻子拼命将你的钱包夺回来,挨了几个流氓一拳一脚一耳光,你怎么不讲呢。”李任惠说:“我可以作证,刘梦石之所以被称为傻子,就是经常在朋友同学同事遇到歹徒时,能够见义勇为,伸张正义,难免挨打。”

刘傻子看见沈明贵尴尬的样子,笑道:“我以为是应该的,过去的事情不提了,你们记得风筝是怎样发明的故事吗?”李任惠说:“据说与与斗笠有关。古代的斗笠,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人们的防雨防暑器具。斗笠制作简便,系绳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传说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一阵狂风卷飞了他头上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斗笠便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飘飞。这农夫觉得十分有趣,便当着一群村民的面,表演放斗笠,激起大家的兴趣,放斗笠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放斗笠演变成放风筝。”

小梦石居然插嘴说:“还有人说,风筝的发明与树叶相关。古时候,人们看见风卷树叶满天飞,觉得十分新奇,便用麻丝拴着树叶放飞,制作风筝放风筝的活动逐渐应运而生。”

于张喜对文史颇有研究,他说:“小家伙,你还懂得这些。东周春秋时期,风筝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距今已2000多年。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民间开始以纸做风筝,古籍记载的‘纸鸢’就是风筝。”

李任惠写过风筝的科普文章,他说:“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随着造纸业的兴起,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渐渐发展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文体活动。中国风筝文化源远流长,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可以看见寓意吉祥的各种图案,留下中国风筝文化的印记。”

张喜说:“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之所以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反映人们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刘梦石说:“后来,想不到看起来很普通的风筝,引起世界上对中华风筝文化的关注,世界上有些国家的博物馆中,展示各种各样的中国风筝。美国国家博物馆一块牌子醒目题写:‘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博物馆,则将中国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于张喜问:“荆洪,你记得你写过一篇《武汉有个风筝王》吗?”刘梦石说:“记得,这篇文章发表在《江城日报》上。”刘梦石翻出手机中存放的剪报图片,记忆的闸门打开了。

那是一年初春的一天,张喜邀请我去他家中见识一位老人,说他会制作风筝,爱放风筝,是风筝王姚钟镇,希望当记者的我能够采访他。姚钟镇满面红光,衣着整洁,一点也看不出他已年届七旬。姚钟镇告诉我们,放风筝是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宋李石《续博物志》载:“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內热。”清代人富察敦崇《燕京发时记》中说:“风筝在天,以能清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