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742章 梦石采访风筝王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742章 梦石采访风筝王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这个时候,小梦石说:“沈明贵爷爷,我质问你,刘傻子爷爷买风筝送给你,你挨打时他护着你,可是你呢,为什么你总喜欢讽刺刘傻子爷爷,与他对着干。”

沈明贵笑嘻嘻地回答:“小家伙,我说不过刘傻子,写不过刘傻子,打不过刘傻子,而且,我追求程萍、林燕子,他横刀夺爱,小家伙懂吗,为了爱情,我不讽刺他行吗。”

于张喜说:“沈明贵,你与小孩子谈爱情,真是脸厚,别打耽误刘梦石采访风筝王的介绍。”

刘傻子说:“我与姚钟镇的谈话围绕着风筝文化,姚钟镇说,某出版社约他写《风筝文化》。风筝是中华民族的发明之一,中国风筝在世界享有盛誉,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飞机、滑翔机、避雷针的发明,都曾受到风筝原理的某些启示。虽然老人谈了这些,我还是认为,当过小学美术老师的姚钟镇,收入号称风筝王,对风筝有所研究,但要写好风筝书可不容易。”

于张喜对大家说:“刘梦石,我当时看出你的疑惑,便告诉你,姚钟镇之所人称‘风筝王’,可不是浪得虚名,他放了六十年风筝,他家是风筝世家,四代人都善于‘玩’风筝。他们一家人在节假日里聚会,以做风筝比赛为乐,连十岁的小孙子也不甘示弱。姚钟镇每年均做二百多个风筝,按六十年计算,大约做了一万多个。姚钟镇设计的风筝有一百多种,飞龙、蜈蚣、老虎、蝴蝶、宝石花,五花八门。”

沈明贵说:“我记得《长江日报》上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新闻,有一年,中外足球队正在新华路体育场激战时,一个‘女少先队员’型风筝飘到了球场上空,全场四万球迷为之倾倒,其中,有的外国球迷欢呼着给风筝拍照。后来我才知道,这风筝就是姚钟镇的杰作之一。”

小梦石插嘴说:“是啊,刘梦石爷爷听了于张喜爷爷的介绍,看了《江城日报》对姚钟镇风筝的报道,作为一个风筝爱好者,对风筝王姚钟镇顿时敬佩得五体投地。”

沈明贵调侃说:“小傻子,什么叫五体投地。”小梦石做了一个趴在地上的动作,程萍、刘媛媛、林燕子忍不住笑起来。

刘傻子继续说,我万分惊讶,姚钟镇做的风筝,最大者为“飞天蜈蚣”,长达二百五十米!能在天空中平卧,也能够摇头摆尾,节节蠕动,如活的一般。这巨大的风筝早晨放上天,晚上才收回来,可谓“飞得高、飞得稳、飞得久”。

于张喜说,姚钟镇做小型风筝,尺把长的,居然也能自由自在地飞翔。行家们评议说:“姚钟镇做的风筝结构合理,布局平衡,斗线适中,式样新颖。姚钟镇做的风筝,若是抗风的,在五、六级大风中都不倒栽空。轻爽的,微风也能上天。”

刘傻子说,我记得,我问姚钟镇:“风筝为什么能够飞起来。”姚钟镇说:“风筝在空中飞,需要几个要素,一是风力;二是牵引力,三是扬力。空气可以分成上下流层,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减低;扬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而产生,这正是风筝能够上升的原因。风筝在风力、牵引力和由此产生的扬力的作用下,在空中基本达到受力平衡。风力的方向基本上是水平方向,而风筝受风的角度和上扬力的大小,可以由提线方便地控制。”

我记得,我对姚钟镇说:“我有体会,几次练习后,我渐渐掌握控制风筝的技巧。放风筝的时候,一般是一抽一放。抽的时候,因为风筝提线一般放在风筝面靠上的位置,加大牵引力可以控制风筝角度变小,上扬力增加,风筝稳步上升。”姚钟镇说:“放的时候,即平衡的风筝牵引力变小,在风力和扬力的合力作用下,风筝会飞高飞远,但是必须很快又抽,以保持风筝的角度稳定。风力正盛的时候可以多放线,当风力稍有下降,就收一些线。”

想到这里,我对任惠、张喜与沈聪明说:“风筝王姚钟镇介绍了风筝的类型。一是软翅风筝,二是硬翅风筝。软翅风筝的特点是它的升力片(翅)是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布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主体身架多数做成浮雕式。它的造型多数是禽鸟或昆虫。鹰、蝴蝶、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等皆属此类风筝。姚钟镇还说:‘潍坊还有一种可拆装的软翅风筝,把传统的上下分开的蝴蝶翅膀,改为活翅膀,固定骨架,便于折叠,放飞效果逼真,或顶的翅膀一张一弛,保证了风筝的稳定性。’”

于张喜说:“我当时在场,风筝王姚钟镇谈到硬翅风筝的特点,是升力片(翅)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从两翅端部逸出,平着看像元宝形。如有的城市流行的米字风筝、花篮、鸳鸯、喜鹊、鹦鹉等,这种风筝的硬翅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与骨架结构,则随内容题材的不同而变化。”

刘梦石感慨地对张喜、任惠与沈明贵说:“姚钟镇先生告诉我说,他在一个中学看完风筝比赛后,又给青少年风筝迷上风筝课。熬到很晚,他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车,只得步行回家。数公里路对一个累了一天的老人太漫长了。姚钟镇走走歇歌,边走边打磕睡,回到家里已是深夜。老伴埋怨他,但他却笑道:‘我今天最快乐!’”

任惠说:“当时我是硚口区委宣传部负责人,我听说过,武钢风筝协会及一些小学、幼儿园请姚钟镇去讲授风筝课,他认认真真地作准备。有个企业拨一千元作为讲课费。姚钟镇把钱转交给体委。他说:‘我有义务普及风筝知识。’”

刘梦石颇有感触地说,记得我采访“风筝王”时,翻开了他别致的《风筝日记》,上面写着做风筝的经验体会,还画着千姿万态的风筝。翻着翻着,一行文字跃入我的眼帘:“一位西方学者感叹地称,风筝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华儿女有责任弘扬风筝文化!”,我想,“风筝王”姚钟镇的精神动力就在于此吧。姚钟镇关于风筝的知识渊博,关于做风筝的实践经验特别丰富,对风筝文化的追求十分执着,所以才能在风筝文化的开发上硕果累累。

于张喜文史作家说,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贾宝玉、林黛玉及众姐妹丫鬟在大观园里放风筝,这一场景不仅是对春天欢乐时光的描绘,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物命运暗示。

李任惠科普作家说,在这一回中,众人因为捡到一只蝴蝶风筝而兴起放风筝的念头。贾宝玉放的是美人风筝,林黛玉的丫头放了黛玉的风筝,而其他人物如薛宝琴、探春等也都放了自己的风筝。放风筝的过程中,探春的凤凰风筝与其他风筝搅在一起,预示着探春未来的命运。

沈明贵编辑说,放风筝的场景在《红楼梦》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风筝的放飞和断线,常常被用来隐喻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例如,探春的凤凰风筝与其他风筝绞在一起,暗示了她将被迫远嫁的命运。此外,黛玉放掉风筝不忍心,可能暗示了她不愿意离开贾府的心境。

刘梦石作家说,在古代中国,放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被认为可以放走晦气。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黛玉剪断风筝线,希望把病根都带了去,这也反映了当时的一种风俗习惯。在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虽然原著中有放风筝的情节,但由于篇幅限制,这一场景并没有被完整地呈现。而在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中,放风筝的场景有所展现,但具体细节可能与原著有所不同。

小梦石说:我是小刘梦石,我有电脑搜素功能,让我来说吧,《红楼梦》第七十回的放风筝场景不仅是对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更是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特点的深刻揭示。通过风筝的放飞和断线,作者曹雪芹巧妙地预示了主要人物的未来走向,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深度和悲剧色彩。

文史作家于张喜最后说,放风筝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风筝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木鸢,由著名的工匠鲁班所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纸鸢起源于汉初,与韩信有关。风筝在古代不仅是一种娱乐工具,也曾被用作通讯求救的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放风筝逐渐成为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象征着放飞烦恼,迎接新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