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過欲往探視,賀突道:“薩滿營帳,部落禁地,非薩滿親允,他人不得進入,當戶居次也不行。”
衛過無奈,遂率伏羅、休利策馬回營,向元稚匯報丘林部決定。
元稚聞報,即修書一封,使人送於校尉,另一邊令眾人收拾行裝,準備往投丘林部。
三日後午時,校尉親率換防軍馬,與東部都尉一起來到隘口。東部都尉道:“某已調撥糧食五百石、耕牛十頭、糧種若乾,以撫恤之名,令人送往丘林部,稍助元先生。”
元稚大喜,揖首以謝,隨即與新駐軍司馬交接防務。有校尉、都尉在側,新駐軍司馬並無多言,交接快速完成。辭別校尉、東部都尉,元稚率部往投丘林部。
昔洛率賀突、苟隆相迎,按原定計劃,安排元稚部眾入駐部落。
次日午時,丘林居次攜衛猛,招集部落親貴和元稚部眾各頭領,設筵相慶。正飲間,人報薩滿要升天了。遂罷筵。
丘林居次攜衛猛,率部落親貴來到薩滿帳外。得薩滿親允後,眾人進入帳內,見薩滿盛裝坐於首座,滿臉紅光。丘林居次知是回光返照,遂與衛猛跪於首座下,昔洛等人均依次跪倒在地,靜聽薩滿遺言。
薩滿起手指了指衛猛,並不言語。薩滿唯一的徒弟扶沈,俯首跪於衛猛跟前。薩滿道:“扶沈,跟隨我二十年,未得神通,不可繼我衣缽。”眾人大驚,若扶沈不能繼任薩滿,薩滿死後,丘林部即再無薩滿巫師。
薩滿又道:“念在扶沈追隨我多年的情分,請當戶、居次收入帳下,做個伴當、門戶奴隸都行。”
丘林居次道:“扶沈是我們的客人,既不做伴當,也不做門戶奴隸,來做當戶的老師。”
薩滿笑道:“預言應真,該走了。”言畢,脖子一低,升天西去。
眾人大哭,如天塌地陷一般。扶沈扶起衛猛、丘林居次,對其余眾人道:“哭什麽,薩滿英魂不遠,我等恭送他老人家升天。”
此時,在眾人眼中,扶沈不是薩滿,勝似薩滿,遂言聽計從,按班就序,依俗送別薩滿,擇地安葬。數日之後,丘林部眾提及薩滿,心頭仍似刀割,足見薩滿在丘林部落中聲望之重。
隨後元稚聞得薩滿臨終遺言,默坐一個多時辰,唬得帳內部屬不知所措。童山聞知,進來探視。元稚起身,一把拉住童山,道:“義阜,置辦祭品,隨我來。”
高休趕緊辦來祭品,交給童山。元稚拉著童山,尋到薩滿安葬處,隆重地祭拜一番,然後坐在墳前,一言不發,直至太陽西沉。
元稚長出一口氣,道:“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夢遊客,眼前一切,當不得真,戲耍而已。這老薩滿,以讖為真,真心為族人著想,偽中存真,真正幫衛猛謀劃。”
童山聽得一知半解,附和道:“薩滿確實仁德、勇敢、執著。”
元稚道:“他是一位智者。走,咱們回去吧。”
及元稚回帳,見丘林居次、衛猛攜賀突、扶沈在帳中等候。元稚急忙施禮,道:“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丘林居次笑道:“先生是我部首領之師,學生唐突來見老師,失禮的是我們。”
然後賓主敘座。丘林居次道:“我們匈奴人不同於漢人,放牧種田很重要,興兵打仗更重要。這邊郡爭戰之地,更不能懈怠兵事。衛猛既為我部之主,當戶一職非他莫屬。新年將至,我部親貴議定,元旦之日,為衛猛舉行升帳就職之禮。請先生參加。”
元稚道:“榮幸之至!”
丘林居次指了一下扶沈,道:“扶沈也是衛猛之師,如此衛猛有兩個老師,那就請先生為左師,扶沈為右師,如何?”
元稚、扶沈道:“謹遵居次吩咐!”
說話到了新春元旦,衛猛升帳典禮如期舉行。帥帳之內,衛猛首座,丘林居次副座。首座下是元稚,副座下是扶沈。帳內左側,賀突為首,昔洛等人依次列座。帳內右側,衛過為首,童山等人依次列座。
升帳禮畢,衛猛在元稚、扶沈簇擁下,巡視漢匈兩支軍隊,之後漢匈兩軍演武三天。演武畢,元稚大帳內,眾部屬討論演武心得。
休利突然道:“沒想到阿狗這小子,這麽小就成當戶啦,跟先生的軍司馬差不多一樣了。”
普根道:“阿狗不但治軍,還有三千部眾,還治民呢!”
高休道:“不止,如今人家有漢匈兩支軍隊,咱們軍司馬大人還得聽人家調遣,人家應該算校尉啦,不對,加上治理部眾,怎麽著也算都尉啦!”
童山道:“什麽阿狗人家的,他叫衛猛,表字濟威,是丘林部的首領,是丘林當戶。以後大家遇著,要麽叫當戶,要麽叫衛猛或者濟威,不得造次!”
眾人大笑,不少人亦把童山之語,牢牢記在了心裡。
說話兩月過去,丘林部落中,種田的開始準備春耕農事。孰知刺史府派來一個李都尉,以防范鮮卑春季南侵為由,到丘林部勒要人馬糧草。時至春荒,丘林部落支應不足,李都尉就百般羞辱恐嚇,作勢緝拿衛猛到陰館縣問罪。丘林部眾大怒,擁兵對峙,李都尉亦不示弱,集結兵馬,列陣於谷口當道處。元稚等人明白,這是董刺史的報復又來了。
元稚聚眾正在商議對付李都尉之時,有驛兵送來一封信,元稚打開一看,喜憂參半,遂辭別眾部屬,持信去找丘林居次和衛猛。丘林居次看過信,與元稚、扶沈商量一番後,升帳議事。
信是匈奴中郎將臧旻寫的,信中寫道其正設計彈劾董刺史,但一時難以了結,擔憂董刺史仗勢欺壓,元稚力不能支。其與北地郡太守夏育有誼,現夏育因去冬大敗鮮卑之功,被朝廷任命為護烏桓校尉,已赴幽州薊城上任。現幽州刺史劉虞仁德,對邊郡胡族,極重招攬,安撫甚厚。故建議元稚率部東投夏育,衛猛率丘林部東投幽州,暫避董刺史。還道已投書夏育、劉虞,文稚、衛猛二部途中資費,自有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