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固請,被堅辭,遂道:“恩師放心,都亭侯由學生陪侍。”
說話二月初,盧植所薦士子先後來到涿縣取齊,皆系二十余歲的寒士。公孫瓚見狀,置辦寒暑衣服,士子每人一套,又贈士子每人百金,使人分送其家。
衛猛見公孫瓚周道,感激不盡,以兄事之。公孫瓚笑道:“賢弟勿須客氣!為兄家中頗具資財,千金之數,不在話下。”又道:“若盡如所期,為兄不久將出任遼東屬國長史,那時你我兄弟二人,互為援手,抗擊鮮卑胡虜,豈不快哉!”
衛猛遂與公孫瓚同行北返。行至幽州廣陽郡薊縣,公孫瓚邀請衛猛同去拜見刺史楊熹,道:“賢弟不知,遼西郡前任太守劉其,乃為兄嶽丈,與楊熹有舊。楊熹深得議郎蔡邕歡心。蔡邕乃文宗巨儒,享譽士林,若能替賢弟說上幾個好字,必能抵銷宵小毀謗之詞,挽回鹹平縣清譽。”
見公孫瓚恩深義重,衛猛不忍推辭,遂與其進見楊熹。見衛猛言辭流暢,應對得體,楊熹甚是喜歡,遂問去歲鹹平縣戰馬換糧之事。衛猛隱去古淬冶鐵,詳報之。楊熹道:“元稚內欺君子,外詐鮮卑,誠取禍之道。濟威立於危牆之下,何以自安?”
衛猛道:“國事維艱,百姓貧困,猛唯似飛蛾,向火而生。”
公孫瓚道:“賢弟知其不可而為之,彌天大勇,為兄佩服!”
楊熹又問鹹平置縣之事,衛猛先講丘林部智取鹹平之地,再講元稚削官免職之故,又講抗擊扶余、高句麗之功。楊熹道:“濟威諸人用世立功,朝廷自然不昧,耿臨一世英明,晚來糊塗,何故結交中官疏通,以致明珠蒙塵!”
衛猛道:“猛等諸人出身寒微,粗鄙少文,耿太守劍走偏鋒,薦舉猛等諸人,純屬好意,如此深恩,不敢稍忘!”
公孫瓚道:“賢弟爵位官職,雖違清議,然自洽於功,不違儒門大義。”
楊熹笑道:“伯圭勿憂,本使非腐儒之輩,知權變之益。”
衛猛又言豐城設縣之事。楊熹道:“如今鮮卑強大,不宜結怨高句麗。濟威官拜散騎中郎將,對邊事有便宜之權,但行勿言,以待時機明告朝廷不遲。”
二人辭別楊熹,又至烏桓校尉府,拜見夏育。夏育道:“春荒將至,鮮卑定然南下。伯圭任書,不日即下。二位皆我臂膀,請速回,整軍備戰!”
公孫瓚大喜,辭別夏育,與衛猛一行北上,倍道兼程,不及十日,即達遼西郡城。公孫瓚道:“為兄欲招募勇士,置幽州突騎,只是缺馬,賢弟可有辦法?”
衛猛道:“鹹平正有良馬千匹,現送於兄長。”
公孫瓚笑道:“為兄知道鹹平艱難,願以市價購之,望賢弟勿辭。”又道:“若有純色白馬,更願重金購之。”
衛猛道:“陣前對敵,白馬亮眼,易招攻擊。”
公孫瓚笑道:“賢弟勿憂,為兄一直犯愁胡虜不識公孫瓚,今置白馬,正為顯目揚名。”遂令李移子、樂何當率部曲百騎,與衛猛同行,到鹹平購馬。
衛猛遂辭公孫瓚,過醫巫閭山,沿遼澤西北岸,東渡遼水,經望平、高顯二縣,回到鹹平,時已二月底。
獨孤雁率元稚、扶沈等人郊迎三十裡。衛猛細陳南下經過。元稚檢閱盧植所贈典籍。扶沈接待安置盧門士子。高休引樂何當選馬。賴丹向李移子請教織機之術。獨孤雁與衛猛同去衛過家中,賀其女弄玉滿月之喜。凡此種種,諸人盡皆忙碌,盡皆喜慶。
待送歸李移子、樂何當,衛猛、元稚二人於貝水岸遛馬。
元稚道:“公孫瓚此人,濟威以為如何?”
衛猛道:“勇武豪邁,當世英傑。”又道:“鮮卑宇文部,左師以為如何?”
元稚心頭一顫,道:“此部追慕中國,普回、莫那皆有梟雄之姿,久後必為漢朝之患。”
衛猛道:“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
元稚道:“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衛猛、元稚相視一笑,策馬回城。
三月中旬,衛康急報,扶余國余秋泰王子從東部舊都發兵,侵入豐城縣。元稚大怒,令賀突率右校尉部六百騎馳援,依托山林川道固守,又率童山左校尉部和休利、伏羅部共千騎,奔襲五百余裡,攻打扶余王城。
原來自去冬懷德嶺戰敗,扶余國內嘩然, 余秋泰糾集東部諸道,矢志復仇,與西部諸道分庭抗禮。及元稚攻來,扶余王無奈,督兵抵抗,然元稚只是在扶余王城外打一照面,並不對陣,反而遊騎攻打周邊道邑。
扶余王一因備戰不足,二因心悸元稚戰力,三因被余秋泰內訌分兵,應對失措,使王城周邊百余裡的農耕精華區,被元稚兵馬橫掃一空。
及余秋泰得報,回軍前來救援之時,元稚已率軍挾裹降民6700余戶共計46000余男女,押著擄掠而來的粟豆等糧食近百萬石、良馬2000余匹、牛羊五萬余隻,渡過了南蘇水。
時已四月,南蘇水冰面開始融化,又被元稚在險要處破冰駐守。扶余王和余秋泰追至北岸,望洋興歎,退兵歸去。
半個多月之後,扶余國王和余秋泰再次翻臉,余秋泰佔據東部舊都,雖未稱王,扶余國實際一分為二。
扶余王遣使至鹹平,願以南蘇水為界,與鹹平通關盟好。元稚即令賀突、童山出兵,佔據南蘇水河源南北山林淺丘之地,又得扶余遺民千余戶共計6800多男女。
元稚、扶沈一面組織境內墾田春耕,一面修書上報州郡。因幽並邊郡在三四月份鮮卑南侵中多有敗績,楊熹、夏育聞報大喜,急上表朝廷,為衛猛、元稚請功。適逢天子整頓吏治,奮發圖強,聞報大悅,下旨增設鹹平郡,暫轄五縣,任衛猛為鹹平郡太守,拜偏將軍(五品軍階),封狐奴亭侯,食邑200戶;任元稚為鷹揚將軍(五品雜號),領鹹平郡都尉,任扶沈為忠義將軍(五品雜號),領鹹平郡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