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昔洛答話,扶沈又道:“他剛才任命李樂為郡功曹掾、胡才為閣下令史!”
昔洛笑道:“這二位我了解,李樂智勇雙全,胡才悍勇無比,丘林汗給封個官,有什麽不好?”
扶沈道:“你懂個啥!郡功曹掾雖然秩百石,但主管全郡人事,實際上還參與理政、軍事等,幾乎無所不管。在別的郡內,多由當地強宗擔任,其實權遠遠大於像我這樣的長史、郡丞。再說閣下令史,秩百石,負責太守的儀仗執事,實際上又做腹心內衛。”
昔洛聞言吸了口涼氣。扶沈道:“六月出征前,丘林汗架空一次左師,北征剛一回來,又壓了我這個右師一頭,不得了,不得了,他才不滿十歲呀!”
說話到了十二月中旬,北征所獲百姓開始陸續到達鹹平,扶沈等人畫地安置,忙得團團轉。衛猛則率元稚等人來到遼水東岸,巡視邊防。路上,衛猛打問劉難之才,元稚道:“此人自幼好學,志向遠大,不同常人,自任鹹平縣主簿,恪盡職守,才具頗高,足能勝任鹹平縣令之職。”
衛猛又向元稚介紹李東、胡才二人。元稚盯著李樂、胡才看了半響,問道:“白波鄉有一個叫郭泰的,二位可識得?”
李樂道:“他是當地豪強,行俠仗義,頗具人望,曾數次使人招納胡孟華和職下。”
元稚道:“何故未曾投之?”
李樂道:“當時家父病故,職下正在孝期。此前七月從軍,若不是家母奪情,定然無緣得遇君侯。”
胡才道:“他是我舅舅,與家父家母有隙,故未去。”
元稚笑道:“怒我走眼,未識二位乃忠孝之輩!”又道:“如今鹹平郡百業興旺,如童山、衛康、李樂、胡才等有家眷的,若願來鹹平,可使人遷來,請君侯示下?”
衛猛道:“左師所言極是!”
李樂、胡才聞之大喜。
說話到了遼水之濱,衛猛鞭指西岸,道:“前番草原征戰,經行那裡,可真是個好地方!”
元稚道:“上古之時,黃帝有個女兒叫女妭,是位火神,著青衣,異常美麗。黃帝大戰蚩尤,被風伯雨師所困,遣女妭施法降服,女妭因此失去法力,無法回到天上。黃帝遂封女妭為赤水之主,封國就在遼水西方。因女妭所居之處,天就大旱,下民怨之,遂稱其為女魃,奉為旱神。後來匈奴人、烏桓人、鮮卑人先後佔據女魃故國之地,稱為‘火兒慎’,意為火神之地。”
衛猛道:“火兒慎之名,甚是不雅!”
元稚道:“火神上應大火星,位於蒼龍七宿中的心宿,依周禮,乃夏官居所,而火兒慎之地甚為廣大,在幽州之北、遼水之西,不知幾千裡,不如名之‘夏州’如何?”
衛猛道:“那遼東之北、夏州之東,叫什麽地方?”
元稚道:“東北曰‘薄州’,鹹平郡乃薄州一隅。”又道:“薄州不薄,乃豐美之地,只是諸夷並立,苦寒難墾。”
衛猛笑道:“近居火神之地,何不取之一隅,驅寒取暖?”
元稚道:“鹹平貧困,軍力不足。”
此時從遼水西岸,踏冰馳來一隊斥候,報稱彌加部拔營西撤。
元稚笑道:“定是素利兵敗遼西郡。此乃天賜良機,可速令童山率部追擊,搶佔遼東鮮卑之地。”
童山得令,仍率原阿塔部騎兵,尋跡出擊,旬日之內,盡得大遼水之西、遼水之南、遼西郡之北之地,直逼烏侯秦水,並得鮮卑部眾2000余男女。
就在童山橫掃遼東鮮卑之時,衛過從遼西郡傳來消息:太守趙苞雖敗鮮卑,然其老母妻兒卻被素利所殺。衛猛遂留元稚主持軍政,率李樂、胡才親赴遼西郡陽樂縣吊葬慰問。
經公孫讚細說,方知趙苞初到遼西赴任時,未帶眷屬同來,待至十月,才使人回甘陵東武城,接老母妻兒到陽樂縣團聚。及其家人收拾停當,一路風塵,經盧龍道,趕至柳城時,竟被鮮卑素利部虜獲。素利遂執趙苞老母妻兒,率部攻遼西郡,威脅趙苞開關投降。趙苞不允,素利遂於陣前斬殺其老母妻兒。趙母臨害前,趙苞號哭,道:“為兒該死!本欲接母朝夕侍奉,孰料反為母招至禍害,本可相救,然兒子身為朝廷邊臣,不能顧及私恩,自毀忠節大義,只有拚死一戰!”趙母聞言,大呼:“人各有命,何得相顧!”趙苞遂率部進戰,大敗素利。
衛猛道:“趙母如何被擄?是否與烏桓人有關?”
公孫瓚道:“當時我就在柳城,與烏桓大人丘力居在一起,得報趙母被擄,已追之不及。”
衛猛道:“即便與烏桓人沒有關系,也是他們關防不緊密所致!”
公孫瓚面露慚色,道:“賢弟所言極是,為兄治軍不嚴,也有錯!”
衛猛、公孫瓚入見趙苞,趙苞執衛猛之手,哭道:“食君奉祿,避戰免禍,不是忠臣;殺母而全忠義,不是孝子。如此,苞豈有臉面苟活於世間!”
衛猛寬言慰之。趙苞情傷不已,吐血昏迷,左右趕緊救起。
及出,衛猛歎道:“河北多義士,我今已見之!”
李樂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趙太守讀書之人,性情過於執拗!”
衛猛歎道:“求全責備,也是讀書人厲害之處。儒林之士,不可小覷!”
及趙母和趙苞妻兒下葬已畢,衛猛率眾人回到鹹平縣,已經是熹平七年二月間。
是時,天子下詔:衛猛隨夏育北征鮮卑失利,致使雁代等地大損,又私受匈奴單於封官,原本罪不可赦,念在能夠絕地反攻,善保遼東,今褫奪狐奴亭侯之封和匈奴左校王之偽職,仍為鹹平郡太守、偏將軍。
此時狐奴亭侯庶子在鹹平,原是前來送封貢的,聞知衛猛封地被撤,遂辭別南歸。衛猛送之出城,贈之良馬並百金。庶子感其恩義,遂道:“觀鹹平縣內,河流縱橫,湖泊遍地,夏季暑熱雖短,然追節掐時,亦可種稻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