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烽火十国 > 第四百九十九章 扬州(三)

烽火十国 第四百九十九章 扬州(三)

簡繁轉換
作者:青璃居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3:1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扬州百姓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楚军的手段而已。为了将这座土山夷为平地,李源事前命人将土山内部基本挖空了,然后将百余个炸药包贴着山包的顶部安置,引爆之后自然是天崩地裂,山包塌陷,彻底夷为平地。

事实上在引爆之前,因为挖空泥土的行为,导致土山上的凉亭差点倒塌,还是用巨木在下边撑住了才没有露馅。

为了挖开土包,千余名楚军兵士硬是挖了三个晚上,将挖出来的泥土全部用沙包装运至营后堆积,不让城头看出破绽,为了配合城里的流言,李源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军中新补充了几百个炸药包,李源曾经想过要通过在城墙下安置炸药包的手段炸塌城墙的,但他发现这个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却是不可能的。要在城墙下放置炸药包,达到炸毁城墙的目的,或许在其他的城池可行,但在这里绝对不行。

挖地道通向城下那是痴心妄想,光是那十几丈宽,数丈深的护城河便不可逾越,更别说要想炸塌城墙,必须得挖透城墙根部的地基,将炸药防止在城墙地基之下才可。

那可不是一般的工程量,有那手段,何不干脆直接挖穿城墙,还费那个劲作甚?所以宝贵的炸药便成为了李源演戏给扬州城中军民看的手段,给城里火热的流言再加一把火。

这个消息也确实迅速地让城中的流言达到了沸腾的状态。原本不太信的人们因为所谓“天雷”的存在也开始相信整件事情。

高明的撒谎者一般都是谎言夹杂着真话,一旦真话被证实,人们便会连谎言的部分也都认可了,这便是人类普遍的心理。

满城风声,自然不可能不被上层得知。张文表早就对这些流言有所耳闻,但他却无暇去处理,因为时间紧迫,他现在一门心思要做的便是抓紧将扬州城防加固,抓紧训练新兵,抓紧准备守城的的物资,一刻也不能耽搁。

他知道,城外的楚军是不可能一直驻扎不攻的,随着即将进入春夏之交,天气的多变也逼着楚军做出选择,他们要么在雨季来临之前撤走,要么便会在那之前发动攻城,更有可能发生的是后者。

张文表不在乎,但不代表其他人不在乎。

张洎从城中开始流传这些流言的时候便已有耳闻,城中这样的流言越来越沸腾的时候,张洎终于忍不住去见了李从嘉,告知了扬州城中流传之事。

李从嘉闻听此事后将张洎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斥责他道:“眼下众志成城防守扬州之时,你拿这些市井流言来跟朕说,这到底是何用意?你该去全力协助淮王办事才是,而不是背地里说他的坏话。扬州城一旦有闪失,朕该如何应对?!”

张洎满脸羞愧地退了出来,气得心中大骂,但他没有放弃,他觉得这件事大有文章。而张洎当然并不在乎流言是真是假,聪明如他怎会看不出这如风般突然刮起的流言,必是城外的有心人所为?他只是想好好利用此事,让李从嘉下定决心与张文表决裂,而不是再傻傻地被张文表当棋子使。

一日后,当城外所谓天雷坠山的消息得到证实之后,张洎再一次进宫,详细描述了天雷将那座土山夷为平地的经过,并找来十几名亲眼目击此事的兵士加以证实。

李从嘉这时候才感到有些紧张。这天雷威力如此之大,那这城墙工事修建了又有何用?扬州城岂非危如累卵么?张文表为何无动于衷?难道当真是如传闻所言,他是要带着整个扬州城与李源死磕,为他陪葬?

一旦心中有了疑惑的苗头,接下来便是源源不断的猜疑。

李从嘉本就是个疑心重的人,可是张文表前番在他面前用匕首割破手掌对天发誓,誓死效忠大唐,表示愿与皇帝化解隔阂,待保住扬州后将大政奉还,故而李从嘉才选择与张文表同心同德,他并非轻易相信张文表的言语,而是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命运同样与扬州城联系在一起,已然别无选择。

但此时张洎又在旁不断地添油加醋,着实加了一把猜疑的火。李从嘉没有轻易表态,他并不完全相信这种玄之又玄的事情。

不过问题在于,李源引下天雷一事如果属实,扬州城的安危确实堪舆,这件事他准备问问张文表,看他如何应答。

李从嘉立刻召见了张文表,先是询问了城防的进展和对战事的展望,张文表条理清楚地回答了李从嘉,这些本就是他在心里千遍万遍想好的事情,自然是胸有成竹。

然后,李从嘉话锋一转,问到了天雷的事情。

“淮王,城里近日疯传那李源能引下天雷,可击碎山石,可轰破城墙。这是不是真的?”

只这一句,张文表便知道李从嘉已经听说城中的那些流言了。

张文表正色回道:“陛下,你乃大唐天子,应该耳清目明,此时此刻如何能被城中的那些市井传言所左右?所谓的天雷纯属子虚乌有之事,陛下不要相信。扬州城只要城防坚固,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绝无被破之虞。”

李从嘉皱眉道:“可是听说李源在城外引下天雷夷平了一座土山啊!难道没有这件事么?”

张文表道:“有,那座土山确实被夷平了,但臣并不认为那便是什么天雷。那李源乃是山野村夫凡夫俗子,哪来的怪力乱神之说?城中流传的所谓天雷在李源和洞溪之战中的事情也是假的,臣亲自做过调查,当时李源使用的是一种大型的投石机破城杀敌,而绝非是什么天雷。”

李从嘉“哦”了一声又问道:“你怎知李源无法引下天雷?万一他真的会呢?”

张文表皱眉道:“陛下,切不可听他人胡言乱语。李源若真能引下什么天雷的玩意儿,为何不直接破城?反而在城外的土山上用?威慑我们么?用意何在?如此明显的破绽,陛下怎么会想不明白?这些相信这等荒谬传言之人岂非愚蠢透顶?”

李从嘉变了脸色,张文表言语甚是不敬,话中之意当然也是在映射自己也是愚蠢之人。

张文表也立刻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似乎早就习惯了这种居高临下的教训的口吻,继续道:“陛下,此时此刻,你不能去信那些传言,现在必须上下一心,切忌心浮气躁,更不必去管那些流言蜚语。

待此战之后,臣必将查出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散布谣言。此刻臣确实无法分身去查,臣现在一门心思都在守城之事上,陛下便不要添乱了。”

李从嘉沉吟半晌,淡淡道:“嗯,你去办事罢,朕知道了。”

张文表感觉到李从嘉情绪中的冷漠,但他此刻也无所谓这个吉祥物的想法,他只想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守城之事上,他认为,只要能守住扬州,其他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问题。

五月十四,张文表被李从嘉召见后的第二天午后,楚军大营中一骑快马在扬州城头数万兵士的注视之下来奔到城下,城头弓箭手立刻弯弓搭箭对准来人,那骑兵却高举双手对着城头上高声喊叫。

“城上的人听着,我家陛下有一封书信呈上郑王,烦请转交。”

城头守将闻听忙命弓箭手收手,但见那送信的楚军骑兵弯弓搭箭,将一封挂在箭支上的信笺射上城来。那封信密封得死死的,盖上了李源的印玺,还加了漆封,写着郑王亲启的字样。

守将不敢怠慢,忙拿着书信下城来,下意识欲先行送往淮王府呈报,但张文表并不在王府当中,而是忙着四处督巡城防,而不久后,这封信破天荒而诡异地先到了皇宫中李从嘉御书房的桌案上。

李从嘉接过这封信看了一眼,脸上微有愠怒之色,那信封上写的是郑王亲启,那便是李源没把自己当皇帝来看待了,这厮当真可恶之极。

因为担心安全问题,信封由内侍代劳拆开,辨识无异之后,方交到李从嘉手中。

李从嘉展开信笺,只看了一眼,脸上便露出惊讶的表情来。

“大唐旧臣李源叩请陛下圣安。”这第一句完全出乎李从嘉的意料之外,已然登基称帝的李源,竟然自称为臣,又称自己为陛下,和信封上的称呼完全不同,不知他到底是何用意。

“臣李源叩请陛下圣安,臣有言告于陛下,臣出身山野之间,本为草芥之民,庸庸之辈。然受先帝皇恩浩荡,皇家恩典,方有寸进之荣。

旦夜之间,早晚之时,臣皆扪心自问,暗自告诫自己,臣今日之所得,皆来自于皇家恩赐,臣有寸功,非臣之功,乃皇家恩赐之功。臣该竭尽全力,报效大唐,方可报答皇恩之浩荡,圣人之恩典。”

“呸!逆天僭位的虚伪小人!你便是这么报答我李唐皇族的。”李从嘉恶狠狠地啐了一口,但还是继续往下看去。

“自保大十年以来,大唐入多事之秋,内忧外患,国祚不稳,朝堂难安。乃至于十一年初,江北三镇叛乱而起,更是河山动荡,天下烽烟,百姓流离,四海难平。当此之时,臣自楚地起兵,为报效朝廷之恩,立誓杀尽叛贼,还大唐社稷之安。

这之后臣想尽办法,欲以绵薄之力荡尽叛贼,不负皇恩。然臣万万没想到的是,江西刀兵再起,国都金陵城破,先帝蒙难东狩,而后臣又惊闻风凌渡之祸事,彼时臣远在楚地千里之遥,远水难救近火,闻之痛断肝肠!

然大唐江山不可以败亡,朝廷不可以崩溃,臣不得已于楚地收拢有志报国之贤臣,重建朝纲以正国声,却不料陛下又于东都奉诏即位,乃至于误会丛生,猜忌遍野,实乃臣料之未及也。臣一片清心昭昭若明月之悬,无奈乌云蔽月,误会其多,臣百口莫辩,心忧若狂。”

李从嘉看到这里,咬牙冷笑道:“呵呵,你确实百口莫辩。”

“臣知道这些话陛下必是嗤之以鼻,但臣今日只将心里话说出,至于陛下信不信,非臣所能左右。臣知道,当初在朗州,陛下便被逆贼周行逢所迷惑,曾对臣多有猜疑,乃至于如今陛下孤身于扬州,不顾朝廷礼法悍然登基为帝,实乃走了一步错棋。

若当初陛下昔日能前来楚地,与臣多接触沟通,今日之事断不至于走到如今这一步,断不至于两国对立,兵戎相见,断不至于天下三分乱事未平,依旧纷争不休。臣见情势若此,实乃心忧如焚,夜不能寐。”

“无耻!世间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李从嘉破口大骂道。

内侍忙道:“陛下,若是李源那贼言语无礼,陛下便不要去看他的信便是。奴婢拿火盆来,咱们烧了它。”

李从嘉摆摆手,继续低头看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