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楊廷和第一個念頭。
朱厚照怎麽敢的啊?
他以為他是太祖朱元璋啊?
這是楊廷和的第二個念頭!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大明太祖朱元璋挾開國之功,直接一舉廢除了傳承千年的宰相制度。
從此,中國大地這片土地上,就沒有了宰相。
不,更加準確的說,大明沒有了宰相。
在大明這裡。
皇權和相權之爭,在朱元璋這裡暫時畫上了句號。
皇權達到了幾千年以來的巔峰。
胡惟庸成了最後一個宰相。
而沒有宰相和宰相制度後。
朱元璋的集權達到了巔峰。
他一個人面對六部,大明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他親自過目和批閱。
朱元璋精力過人,對權力控制力幾乎達到了變態的地步,整個大明在建國頭三十年,可稱為朱元璋時代,只有他一個人的聲音。
他的存在感拉得足足的!
可以說是歷朝歷代開國皇帝當中,乾事最多,對王朝影響力最大的第一個皇帝。
在太祖裡面,論制定天下規則和折騰打破規則的,他絕對算得上第一人。
劉邦、劉秀、曹丕、司馬炎、劉淵、拓跋珪、楊堅、李淵、耶律阿保機、趙匡胤、成吉思汗等等,在這方面,都比不上他。
正是他的影響力太強,才使得他廢除宰相制度後,大明後來的皇帝,哪怕是朱棣,都不敢打破這個規則。
然而,朱元璋也給了一個錯誤示范。
權力太過集中後,必然會被分散。
沒有一個人能夠有他如此變態的精力每天處理這麽多的事情。
他的這種行為,反而為下一個皇帝挖了一個巨大的天坑。
大明第二個皇帝朱允炆就不行,隻得倚靠建文三重臣來協同治理國家。
然後這個時期,面對驟然接踵而至的巨大權力,無論是建文帝朱允炆和建文三臣都沒有好好的接住,甚至步子邁得太快,直接開始削藩,導致了朱棣被迫造反,被迫接棒大明第三任皇帝。
朱棣接手後,面對宰相這個權力,他算是接住了。
因為,他有太子朱高熾幫忙,接著就拉了幾個品級不高的官員,專門給他處理奏章,篩選一下國家事務的輕重緩急。
這幾個品級不高的人,成了內閣雛形。
朱棣死後,朱高熾繼位,也延續了這個內閣制度,才出現了所謂的三楊重臣。
朱瞻基上位後,內閣徹底慢慢固定了下來,而內閣也開始慢慢承載著宰相權力,朱瞻基甚至不上朝也可以使得大明良性運轉。
“三楊”可以說,成為了內閣重臣樣版。
甚至,內閣在朱瞻基死後,表現太過於完美了。
因為當時朱祁鎮九歲登基,皇帝年少處理不了國家大事。
只能由太后和內閣組成大明議事處理機構。
在朱祁鎮親政之前這段時間。
有朱棣、朱瞻基抗擊北元之威。
有王朝國力發展上升期。
再加上吏治總體上算是高壓後的放松期。
三期疊加,內閣在這幾大時代風口上,勉強算得上蒸蒸日上,從幼年期發展到了青年期。
而這個時候,好死不死就遇到了想要大展作為的朱祁鎮。
他親政後,內閣還政給他,恰好就遇到了土木堡之變這個大明黑天鵝。
皇帝被俘、大明又群龍無主,只能再次依仗內閣。
內閣被迫在這個時候,再度接棒巨大的權力,甚至可以選皇帝了。
而選出來的朱祁鈺,只能妥協。皇權在這個時候,徹徹底底低於內閣相權的。
朱祁鎮回來後,似乎發現了這個事情,想要分散內閣權力。
可惜已經沒有勳貴、武將等等來限制文官組成的內閣了,再加上他自身北狩的巨大汙點,也導致皇權受到質疑,沒成功壓住內閣。
他兒子朱見深上位後,只能依仗西廠、錦衣衛,甚至搞出了幾千人傳奉官制度,來對抗內閣……
這段時期的內閣,自然被打壓了。
萬安等紙糊三閣老這種嘲笑般的戲稱,就是內閣勢弱的最佳明證。
好在,朱見深活得不夠長,再加上后宮關系也有些亂,他才壯年就死了。
上台一個被深宮太后撫養、從小被欺負養成的討好型人格的朱佑樘……又是年輕皇帝。
於是,內閣再次勢大!
弘治三君子!
弘治三閣老!
威震大明官場!
內閣的權力,更是發展到了巔峰。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內閣的話。
太祖朱元璋:內閣,啥玩意?它有胡惟庸難殺?
建文帝朱允炆:內閣?怎麽還有這麽好的東西?
太宗朱棣:內閣,這不就是一個小小的秘書處嗎?
仁宗朱高熾:內閣,這不是咱的好幫手嗎?
宣宗朱瞻基:內閣,還可以,咱有些時候還挺怕他的?
正統朱祁鎮:內閣,什麽是內閣?王師傅高見!
景泰帝朱祁鈺:內閣,你們看看我兒子能不能當太子?
天順朱祁鎮:內閣?你們手伸得太長了吧!朕才是大明皇帝,你們會後悔的!
明憲宗朱見深:誰說內閣紙糊的?在朕這裡它才是紙糊的!
明孝宗朱佑樘:內閣各位大人,你們看朕哪不對,朕改。
正德朱厚照:內閣,莫挨老子哦!
嘉靖朱厚熜:內閣,你們不太禮貌!朕來教你們什麽是禮貌!
所以……
弘治帝的縱容,終究讓他們飄了,皇帝不放在眼裡?
最終讓朱厚照也忍無可忍,想要再次仿照朱元璋,搞出一個廢除宰相的行為?廢除內閣?
他們,還是急躁了?
朱厚照雖然不敢,但他年輕啊,年輕人做事不計後果,只顧自己舒服!
難道,自己一生如履薄冰、矜矜業業才爬到今天這地步,就要因為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一時任性,徹底葬送了幾十年的努力?
回光返照的閃過了大明內閣發展歷程。
楊廷和反思之中,又冒出了第三個念頭。
他的一生努力,全都要浪費?
就在這即將走向權力巔峰的最後一步?
他十二歲鄉試中舉, 十九歲中進士,歷經成化八年,弘治十八年,二十六年兢兢業業的努力打拚,家族的投入,就要化作烏有?
憑什麽要因為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一時任性,都化作烏有?
“不!絕對不能讓陛下在金陵另立內閣!”
“不能允許!陛下這是在全盤否定我們內閣這麽多年來的努力!”
“他憑什麽啊!?”
刹那間,楊廷和便是下意識的大吼而出,也不知道從哪兒來的力氣,他甚至隻感覺一股憤懣從腳底板衝到腦門,直接讓從這個打擊之中回過神來。
一股莫名的危機,也是讓他徹底清醒過來。
這一聲吼,倒是讓謝遷、以及慌忙救助劉健的所有官員們都愣住了,被他吸引了注意力。
然後,看到楊廷和眼中堅定後,一瞬間有些被衝擊的謝遷也反應過來了。
“對!介夫說得對!絕不能讓陛下另立內閣!”
“他這是全盤否定我們所有人的努力!”
“大家先別慌,先冷靜下來!想個法子,想個章程……”
“對!那,那誰……”
“你不是剛剛念叨到楊一清什麽邊疆不穩的奏折嗎?”
“對!八百裡加急送金陵!直接告知陛下蒙古來犯,請陛下天子守國門!”
“讓陛下趕緊回來!”
情急之下,謝遷倒還是真的想到了辦法,當前只能用這種辦法強迫朱厚照回來了。
他不是一直想要打仗嗎?
那就給他製造一場仗打!
這場仗,就算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給他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