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知道豫州是個陷阱嗎?
他當然知道。
但卻不得不飲鴆止渴,吞下這個帶刺的陷阱。
原因也說過,他不取豫州,就一點退路都沒有了,完全被朝廷包圍。
而二十級軍功制度就更加讓他恐懼。
說句實在的,到現在曹操都不明白,朝廷哪來的錢和底氣恢復前漢時這個前漢時幾乎讓武帝崩潰的制度。
要知道, 這個制度的本質就是用錢買士兵的命,用大量獎賞,讓士兵悍不畏死。
敢於這麽做首先得需要國庫極為充實。
漢武帝敢發動那麽多次戰爭,完全是靠著文景之治幫他打的底子。
兩代帝王用了七十年的時間才幫漢武帝打造出了一個充盈的國庫,在漢武帝繼任之前,國庫的錢幣堆積如山。
饒是如此, 幾次大戰也差點把大漢打沒。
而現在可是漢末亂世, 朝廷更加缺錢不說, 到處都在花錢打仗,哪怕青州有海鹽之利,也絕對支撐不起二十級軍功制度的狂熱。
朝廷到底從哪裡來的錢呢?
難道青州境內,還有一座容易開采的巨型金銀銅礦?
這個問題縈繞了曹操許久,他在青州也不是毫無內線,他爹和一些宗族大多都在青州。
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消息呀。
只聽說青州推行黃銅,以黃銅鑄幣,而這黃銅是由青銅煉製。
這讓曹操基於此問題有三個判斷,一是劉備在別的地方發現了金銀銅大礦,而且還必須是露天容易開采的。
但這個可能性很小,因為大漢四百年,礦產都是有數的,哪那麽容易開采和找到。
二是朝廷利用少量青銅加上別的什麽礦物煉製黃銅,如此減少了青銅成本,代替原來的青銅五銖錢,就能夠大肆增發黃銅貨幣。
但什麽礦物能與青銅煉製出黃銅?
黃金嗎?
而且如果銅的比例太少, 百姓願不願意用,濫發的後果是什麽?會不會導致像前漢末年公孫述那樣的鐵錢出現,造成物價飛漲, 民生艱難?
三是黃銅依舊是青銅,只不過用特殊方法洗了色,就如鐵是黑色,煉成鋼後會變成銀灰色一樣。
那樣的話,就說明朝廷並沒有增加錢幣儲存。
劉備正在勒緊褲腰帶,打算利用這幾年休養生息,青州和冀州積攢的一些底子,以二十級軍功制度一波把他推平。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一切就都解釋得通了。
朝廷依舊是那個朝廷,它也沒有大量的錢幣出現,劉備是想利用目前的儲備,直接破釜沉舟,盡快拿下河南!
定陶縣。
此次曹操諸多謀士齊聚。
之前這些謀士皆在各地有職務,如今聚集在一起展開會議。
會議內容是首先確定了他打算開赴豫州的想法。
雖說是飲鴆止渴,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眾人確實有很多擔憂,奈何現在已經是這個局勢,他們也沒有任何辦法。
第二個會議內容,自然就是討論這次朝廷窮兵黷武的目的。
二十級軍功制度看上去只是個制度, 但它的威力在此時相當大, 因為它能夠極大提高士兵軍心和士氣。
冷兵器時期作戰, 人數多寡其實往往並不是決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乃是戰爭三**寶。
其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這裡面人和可以理解為民心,也可以理解為軍心。
如果士兵們舍身忘死,奮力拚殺,往往能取得以一當十的效果。
巨鹿之戰,井陘之戰都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士氣旺盛的情況下,一支一千人的軍隊打敗一支一萬毫無鬥志的軍隊,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
因此在發現朝廷兵力比他強大,甚至啟動了二十級軍功制度這個大殺器之後,曹操也非常地慌張,必須搞清楚為什麽朝廷敢這麽做的底氣。
“大漢各地的金銀銅礦產地大多位於南方,如金礦產地在漢嘉、鄱陽、豫章、陵陽、永昌等地,銀礦就更少,只有朱提產銀,銅礦較多,但數百年開采下來,北方銅礦也不可能一夜之間產量劇增。”
戲志才分析說道:“至於朝廷是否在哪裡發現大型金銀銅礦,這應該是不可能的,朝廷現在佔據的區域,無一不是漢土,春秋戰國到現在一兩千年,怎麽可能誰都沒有發現?”
曹操深以為然地點點頭道:“不錯,青州雖有海鹽之利,富甲天下。可短時間內想聚攏大量錢幣,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也在想朝廷到底在幹什麽?”
“我聽聞青州有黃銅錢,會不會是利用其它什麽礦產與青銅合煉而成?”
陳宮詢問。
“不排除這個可能。”
戲志才說道:“青銅本身就是用銅和鉛合練而成,也許用了其它手段。”
“不可能,絕地不可能。”
曹操搖頭道:“銅本是赤黃,煉了鉛之後才變成青色,而青州黃銅亮如金,難道是參雜了黃金在裡面?劉備哪來的這麽多金?”
戲志才說道:“明公說的確實有道理,只不過青州現在大肆發行黃銅五銖錢也是事實,讓人想不明白呀。”
曹操沉思道:“也許是用了某種辦法洗掉了銅的青色,正如鐵原本是黑色,打造後亮如銀。”
古人對於冶金造詣可以追溯到商周之前。青銅並不是純銅,而是銅錫合金,古人把錫稱之為鉛,比例是錫三銅七,合成出青銅,以此打造青銅器、青銅劍,流行於商周時代。
自從戰國盛行鐵器之後,青銅器就退出戰爭舞台。但作為錢幣、禮儀器具、裝飾品以及炊具和家具的意義依舊留存下來。
特別是錢幣,漢朝的五銖錢就是用青銅製造。
而青州製造的黃銅幣跟黃金相似,如果是合金的話,那就是用金銅打造,金的價格比銅貴不知道多少倍,再財大氣粗,也不可能這樣做。
因此曹操完全不相信黃銅幣是某種合金,他更相信黃銅幣應該是通過某種特殊的辦法洗掉了原來的青色,變成明黃色。
戲志才思索道:“明公的意思是青州並沒有發現大型礦產,只不過是將原來的青銅洗練成黃銅?”
曹操點點頭:“只有這個可能,不然如果有新的礦產,或者是某些礦合煉而成,從商周至如今兩千余年,之前怎麽可能會沒有人發現?我更願意相信朝廷現在擁有的財產,跟之前差不了多少。”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就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朝廷的國庫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麽多,那麽朝廷恢復二十級軍功制度的原因在哪裡?”
陳宮說道:“他們就不怕窮兵黷武,最終造成如武帝時國庫空虛,國家動蕩的結果嗎?”
“公台說的不錯,二十級軍功制度雖然厲害,可花費的錢糧無數,士兵殺一人就得獎賞大量錢幣,殺三人乃至十人功勳累積,足以購置幾十畝良田。”
程昱也沉吟道:“既然朝廷沒有發現巨量儲備的金銀銅礦產,那是否說明,朝廷這是打算窮兵黷武,強行進軍河南?”
“我懷疑朝廷想利用二十軍功制度,激勵士氣,盡快奪取河南,穩定關東!”
曹操說出了他的推測。
一波流?
所有人腦海裡冒出同一個想法。
這倒不是眾人腦中出現這三個字,而是大家想的都是這個意思而已。
當年長平之戰,秦國和趙國都屬於這種打法,兩邊都勒緊了褲腰帶,比拚雙方國力,最終趙國慘敗。
那麽河南有什麽值得朝廷花那麽大代價的嗎?
谷湟
有!
整個關東地區,以河南和河北最富庶,如果能夠把河南迅速拿下,手握整個華北平原,將處於不敗之地。
到時候再修養幾年,立即能夠恢復元氣。
屆時江東、荊州、益州之地,因為整體實力不如中原,遲早要被吞並。
“打仗打的就是國力。”
戲志才沉聲道:“朝廷這是打算舉國之力討伐河南。”
曹操覺得很有可能,立即說道:“若是如此,我只要堅持一下,是不是意味著朝廷會處於崩潰狀態?”
“這就要看朝廷的這三年積攢了多少底蘊了。”
戲志才回答道。
眾人頓時陷入了沉思。
郭嘉保持沉默,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說過話。
其余人則是在想,朝廷真的打算窮兵黷武的話,他們堅持多久能讓朝廷崩潰?
要知道即便是漢武帝,靠著文景之治七十年給他打的底子,也因為幾次大戰差點鬧得國家崩潰,完全是靠四處鎮壓強撐著才沒有讓前漢提早敗亡。
後來王莽篡位,未嘗沒有漢武帝窮兵黷武留下的後患。
而當今朝廷是從大亂中建立的,底子薄弱得可憐,即便青州靠著海鹽之利而富庶,可再富庶能撐多久?
打仗拚的就是財力,本身就那麽大一個攤子的情況下,依舊要窮兵黷武,選擇二十級軍功制度獎勵士兵,強行提升士氣,那麽一旦戰事吃緊,遲遲拿不下敵人,耗費的就是朝廷的財力。
漢朝的金銀銅礦產量是很有限的,銅礦產量最高,大漢十三州,各郡或多或少都有。銀礦產量最少,只有永昌郡的朱提產銀,位置是在後世雲南昭通一帶。
諸葛亮曾經說過“漢嘉金,朱提銀,采之不足以自食。”。
因此銀子作為貴金屬,幾乎毫無流通價值,並不是說它不能流通,而是它的產量太低,屬於有價無市,少得幾乎沒辦法拿來當做貨幣,只能用銅錢購買來製作銀質飾品。
所以雖然漢朝的官方貨幣是五銖銅錢,但銀和絲綢絹帛一樣,由於它的價值較高,民間就用來以物換物,幾乎等同於錢幣。
金也是如此。
漢朝金的產量比銀還高一點,因為從春秋戰國到漢朝的所有史書記載,大型銀礦只有雲南有,而大型金礦則有好幾處,如益州、荊州、揚州、淮北等地,都有大型金礦的記載。
這些地方換成後世地圖就是四川、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以及福建一帶,幾乎都處於南方,北方完全沒有任何大型金礦的記錄。
正因為如此,西漢時期,王公貴族們才有大量的黃金首飾作為隨葬品,如海昏侯墓光出土的黃金就達120公斤以上。
但問題是這些金銀礦目前都不在朝廷的控制范圍內,朝廷要想利用金銀發財不現實。
銅礦北方倒是有,然而漢朝的主要銅礦也都處於淮河長江流域以及四川一帶,北方的銅礦屬於中小礦,產量不多。
因此現在朝廷必然是處於入不敷出的階段,同時戰亂讓大量的錢財流失,即便開足馬力挖掘,勉強維持目前朝廷控制區域經濟體系就已經很難。
像歷史上袁紹給士兵們發工資,用的是桑葚果和棗子,袁術更絕,發給弟兄們的是水草和田螺。曹操良心一點,由於屯田的關系,糧草還算充足,因此給士兵管飯的時候,還發點糧食。
至於錢?
要命一條,要錢沒有。
從這一點上來看,可見當時的經濟體系有多糟糕。
漢末的情況就是生產力低,百姓吃不飽。沒有鑄造體系,錢幣缺失,民間和官府手中都沒有錢。
因而劉備入蜀後搞直百錢,再加上官府平抑物價,才勉強控制住了季漢經濟體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魏蜀吳三國當中,蜀國是經濟最繁榮的一國。
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
劉備朝廷靠著青州底蘊再加上冀州大量的土地,免費給百姓人口,吸納流民,又讓白波軍、黑山軍進行屯田,恢復了生產力。
但貨幣體系卻本應該也崩盤才對,畢竟錢幣不是靠種田長出來,北方銅礦少,經濟沒那麽快恢復。
可劉備還敢搞二十級軍功制度,拿出大量錢幣激勵士兵。這在曹操看來,是典型的窮兵黷武,要把整個國家搞崩潰。
他思考了許久,緩緩說道:“如果,我是說如果,要是朝廷的錢幣不足,一旦開戰的話,大量錢幣賞賜給士兵,會造成什麽樣的結果?”
“會造成國庫空虛,無錢可用。”
戲志才答道。
“那如果朝廷無錢可用,又會怎麽做呢?”
曹操又問。
戲志才沉思道:“錢幣的價值在於商品交易,朝廷無錢,要麽收重稅,要麽鑄小錢。”
“那會怎麽樣?”
“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何解?”
“當年董卓毀五銖,鑄小幣,這種錢幣大量流入民間,它的價值又不能與五銖錢相等,導致谷價暴漲,百姓苦不堪言。”
“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我能夠堅持得更久,朝廷就會因為二十級軍功制度而崩潰的越快?”
曹操每問一句,眼睛裡的光都亮了一分。
戲志才頗懂經濟,點點頭道:“漢武時期,國庫錢幣都用來打仗,為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漢武大肆收重稅,導致民間物價暴漲,國家幾近崩潰。王莽時期,國家無錢,各地鑄造鐵幣,百姓民不聊生。”
只要懂一點經濟學的就應該明白,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這兩個詞的含義。
一個是生產力不足,國家大肆印鈔票,導致物價越來越高。
一個是生產力很足,國家的錢卻很少,導致物價越來越低。
《漢書·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漢人早就明白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會造成什麽後果。
目前劉備朝廷靠著休養生息,以及陳暮重視農業生產,大力發展科技,製造出了不少利於農耕的工具,再加上各種政策,使得北方的生產力足夠,朝廷的糧草非常充足。
但糧食充足不代表錢幣充足,一旦錢幣不夠,劉備還敢用二十級軍功制度,把錢都花出去,那麽結果就是財政赤字,國庫一毛錢都沒有。
到時候會是什麽結果,即便是不懂經濟學的人應該也會明白。
而曹操手下能人倍出,雖然不會專業名詞,但這些比較粗淺的經濟學還是懂,因而很清楚,如果劉備如此急功近利,想靠大肆撒幣來征伐河南,事情順利還好,一旦不順利,僵持越久,他就越難受。
所以聽到戲志才的話,曹操頓時精神大振,說道:“若是我采取守勢,則必然拖垮朝廷!”
戲志才問道:“明公的意思是?”
曹操深邃地看向西北方,冷然道:“此戰我打算分段阻擊敵人,拖的時間越久,對我們就越有利!”
眾人互相對視,緩緩拱手道:“謹遵明公令!”
曹操目露笑意。
劉備想要大肆花錢砸死自己。
那麽自己就拖住,把劉備的財政活活拖垮!
然而曹操絕對想不到,自己並不是在跟一個貧窮的朝廷打仗。
而是在跟一座金礦,一座銀礦以及數座銅礦在打仗。
日本是個資源十分缺乏的島國。
唯獨盛產金銀銅礦。
明清時期大量金銀銅流入我國,幾座著名的金銀銅礦山,如佐渡金山、石見銀礦、足尾銅山、別子銅山一直挖到近代都沒有采枯竭。
所以曹操以為劉備用二十級軍功制度來討伐自己是一個昏招,卻不知道,家裡沒礦,哪敢大肆撒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