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當兵後兩天可以吃一次肉,同時還有提升改變身份地位的機會,因此幾乎所有男性白奴和土著奴隸都爭著搶著做民兵。
哈達爾和胡迪克、海格、奧拉夫研究後指定的民兵待遇是,契約白奴成為民兵後,訓練戰鬥的時間可以兩倍抵消契約時間,立下不等的戰功後會得到減少契約時間三個月到五年的獎勵、甚至最頂級的戰功是直接免去白奴身份,成為維京人進入維京雷當的獎賞,只不過這種獎賞要立的功勞也是常人難以辦到的,例如改進戰術、改進火槍火炮等,目前只是一個誘人的蛋糕,湧來提升白奴的士氣和鬥志。
土著奴隸由於身份地位的低下,待遇與契約白奴不同。
奴隸民兵的訓練戰鬥中表現卓越的會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立下戰功會給予隊長等職務獎勵,還可能提拔為十年期限的契約奴隸,成了契約奴隸就有了熬到做維京人的希望了。
即便是奴隸們也有著上進心,想要讓自己過的更好,讓子孫後代成為人上人,因此面對能改變命運的機會,他們都擠破了頭也想要把握。
經過挑選後,胡迪克和哈達爾、海格挑選了一千名年輕強壯的契約白奴和兩千名土著奴隸。
兩千名土著奴隸中有極少部分是直接從新奴隸中挑選的,大多數則是維京人的奴隸和哈達爾家族的私奴。
除了這三千名奴隸民兵,還有之前的胡迪克訓練好的六百名白奴民兵,正好組建為3600人的軍團,其中3500人為軍團兵,一百人為軍團長的護衛親兵。
由於現在歐洲各製不同,文蘭的維京軍團、白狼兵等軍製都比較混亂,暫時還看不出弊端,但是未來軍隊一多,戰鬥時難免出現指揮混亂的問題。
奧拉夫在意識到文蘭的軍事力量應該在沒有成熟固定的時候進行系統的改革,於是向哈達爾和胡迪克提出建議,應該製訂一套在文蘭乃至維京雷當領導下統一的軍隊建制標準,同時還要有配套的軍功勳爵制度,這樣有利於管理,方便同意,論功行賞也有依據,更加規范了。
奧拉夫的話語讓哈達爾和胡迪克一開始覺得為時過早,可是經過奧拉夫的勸說後兩人也意識到了軍隊應該有統一的建制標準。
所以就叫來海涅,四個人在房間裡研究了兩天,最終以奧拉夫的意見為主,出爐了一套軍隊建制標準和軍功勳爵制度。
按照哈達爾他們統一思想通過的制度要求,文蘭的軍隊以一千五百人為一個軍團,超過三千人的軍隊則為一個混合軍團。
軍團有軍團長領導,軍團以下是營,一個營500人,首腦為營長,營由四個連組成,連由隊組成,隊以下是小隊。
除了軍團建制標準以外,還有簡易的軍功勳爵制度,不過這個軍功勳爵只有維京人能夠享受,白奴需要立功免除奴隸契約後才能納入維京軍功勳爵范疇。
土著奴隸則更加困難,要先立功成為契約奴隸,然後再立功減少、免除契約,最終成為維京人,享受維京軍功勳爵制度。
維京軍功勳爵制度中從下往上是“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騎士”——“中等騎士”——“上等騎士”。
成為“上等兵”以後就能夠得到固定的薪水獎賞,級別越高待遇越好,等到成為“騎士”以後,就能夠享受配備親兵隨從的待遇,當然隨從親兵要自己尋找。
不過按照哈達爾他們的計劃,
能成為中士以上的維京兵就能擔任隊長以上的職務了,而成為騎士的維京兵一般都會做到連長的位置,配一兩個親兵也無可厚非,還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至於上等騎士以後的軍功勳爵,由於哈達爾自己現在還只是維京雷當將軍,因此暫時就不設置了。
在兩項制度推行下去以後,一千名士兵組成的維京部隊也開始在維京人中進行擴招,過了兩年目前有不少孩子長大成人了,所以哈達爾決定從14歲開始招募維京人擴充剩余的500兵源。
目前的文蘭有三千多的維京人,其中女性孩子佔比達到了一半,剩下的有九成都是年輕力壯的男性,不過白維京人不足三百,剩余都是黃維京人。
因為黃維京人都的子嗣旺盛,新招募的500兵源中八成是黃維京人少年,兩成是白維京人。
在軍功勳爵制度頒布後,原來的1000名維京兵都成為了上等兵,個別首領授予了下士到上士的勳爵,新選拔的500維京士兵則都是列兵,每天由胡迪克進行訓練,奧拉夫在一旁協助。
之前組建成的3600名額的赫魯特城民兵則改組成兩個軍團和一個加強營,由哈達爾親自進行訓練。
在1630年的8月,赫魯特城組建的四千余人的軍隊每天就在城外訓練戰陣、打槍等。
由於這一次挑選的都是最為忠心的野人奴隸和契約白奴,所以哈達爾第一次讓維京人以外的人成為火槍兵。
五百名維京兵全部訓練為火槍兵,三千六百名奴隸民兵中挑選了一千八百人為火槍兵,剩余一千七百五十人為長矛兵,還有五十人哈達爾準備訓練為騎兵,補足文蘭軍隊唯一的不足。
在軍隊摩托化之前,騎兵的機動性和快速切近戰場的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在槍炮發展到一定層次前,騎兵是一個國家武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在後世槍炮威力越來越大,而且有摩托車汽車等勝過馬匹的交通工具後,騎兵才在戰爭中被淘汰掉。
目前歐洲大戰中,各國雇傭兵基本上都是以騎兵和步兵為主,炮兵為輔,而騎兵也裝備燧發槍,屬於遠近全能的兵種,因此很多時候在大戰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騎兵。
哈達爾和胡迪克一直想要組建一支騎兵隊伍,但是由於文蘭符合戰馬標準的馬匹太少,所以一直不能實施。
可是今年海格從倫敦帶回來了三十匹不錯的戰馬,其中有純血馬, 也有盎格魯馬,不過大多是閹割馬,只有五匹公馬和七匹母馬。
有了這三十匹戰馬,再加上之前的三十多匹可堪一用的戰馬,文蘭完全能夠組建一支小型騎兵了。
大英護國公克倫威爾在1642年嶄露頭角時也只是組建了一支60人的騎兵團,並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擴張到了七八千之眾,而後來的“鐵騎軍”、“新模范軍”,實際上都是以最初的60人為核心的。
哈達爾和胡迪克經過真正的戰場戰陣,也在文蘭指揮過上千人的大戰,對於騎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心知肚明。
而且考慮到文蘭和新大陸土地廣袤且沒有修路,即便是傳達消息也有必要組建騎兵,培養戰馬,況且通過戰鬥,哈達爾和胡迪克、海格都發現土著人十分畏懼騎兵,大力發展騎兵十分有助於未來征服大陸的印第安土著。
現在文蘭的人口越來越多,口糧和衛生防疫的保障讓文蘭的人口可以大量增長,只要等個幾年就會迎來急速膨脹,所以說兵源已經不再是需要擔心的問題。
可是足夠使用的戰馬短時間內還是難以解決。
馬在歐洲也是戰略稀缺的物資,乾農活的挽馬還好一些,可是足夠應用於戰爭的純血馬、阿拉伯馬等價值昂貴,各國都不舍得大量外流,即便賣也是少量的銷售。
所以僅靠采購和自我繁殖,文蘭想要有足夠組建龐大騎兵的數量的戰馬,恐怕要十年二十年以上了。
哈達爾和胡迪克、海格都清楚發展戰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他們都不急,但是奧拉夫卻覺得時間太過漫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