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不是袁术 > 一百 人人皆读圣贤书,人人皆可成圣

我不是袁术 一百 人人皆读圣贤书,人人皆可成圣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6 22:38: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他们不晓得袁树一开始还在说之前的事情,还以为他要做一番澄清,结果他话锋一转,直接谈起了天下大势,甚至还说什么“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这未免有点危言耸听了吧?

大汉虽然有些毛病,但怎么就是“危急存亡之秋”呢?

大汉明明还很强大,很稳妥,怎么到了你袁某人嘴里却是一副亡国之相呢?

你是何居心?

不少人从这一刻开始就被袁树转移话题、带跑偏了,注意力也不在之前的事情上了。

另外一帮人虽然觉得疑惑,不晓得袁树怎么就忽然切换话题了,但是面对如此场合,他们也不知道该做何反应。

袁树也根本没有打算给他们留下什么反应的时间。

这是我的主场。

演讲,开始!

袁树于是将自己在茂陵讲学的时候所说的那一系列东西都给重新讲了一遍。

虽然内容大致相同,但是具体讲述的方式和遣词用句,他还是重新斟酌了一番。

他自己写了一份初稿,召集程立、贾诩、魏甲等人与他一同参详,好好儿的提炼了一些精华出来,方便人理解,也更能扣人心弦,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他首先从天下局势讲到了社会具体现象,将自己在茂陵县这几年的具体经历拿出来讲,分析这些具体事例,以印证自己提出的“危急存亡之秋”的观点。

他要让大家相信,现在是真的危急存亡之秋,不是虚假的。

从茂陵县一地所发生的社会乱现象就足以体现出来。

之后,他从社会具体现象讲到了事情的成因,讲到了地主豪强横行、官员贪污**,然后谈及了此事的表面缘由与深层原因。

接着话锋一转,从西汉末年的乱象与王莽篡汉讲起,把当时儒生理想破灭、自甘堕落的情况拿出来大书特书。

这里头,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有道理的,他就拿出了东汉初年大儒欧阳歙在太守任上贪腐千万钱的例子作为切入点,描述儒生理想破灭之后的群体迷茫、堕落现象。

连一代大儒尚且如此堕落,更何况其他人呢?

人有理想的时候,可以朝着理想奋力拼搏,并为此忍受一些艰难险阻,忍受一些**上的折磨。

克己复礼的理想破灭之后,人只剩下一具没有精神的空壳,想要让这具空壳活下去,只能填入**。

整个社会上层的人们集体堕落,本该追求治国平天下的人们都找不到理想、转而去追求**,这才是社会风气败坏、乱象丛生的缘由。

士人总是把国家衰颓的原因归咎为宦官乱政、外戚干政,可为什么不反思自身呢?

宦官外戚乱政,那士人官员就没有暴虐、贪腐、为非作歹的吗?

袁树连续举了七八个士人官员因为贪腐而被治罪的案例,表示士人若要反对宦官和外戚干政,那就必须要端正自身,连自身都端正不了,哪里来的脸面指责宦官和外戚?

“理想破灭,**丛生,**不制,贪腐横行,如此,吾辈士人与阉宦之徒何异?亦或是阉宦之徒贪腐便会危害国家,士人官员贪腐反而能振兴国家?这是何种道理?

自身不规范行为、克制**,便不能指责他人肆意放纵,这是最浅显的道理,这也是大汉所有顽疾最根本的缘由,治病除根,根不除,病不灭,大汉的顽疾,哪里是铲除一两个宦官就能够解决的?”

抛出这个结论之后,袁树也不给听众任何反应和反驳的时间,紧随其后就开始讲述了自己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想法。

那就是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那如何解决这最根本的顽疾呢?那便是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这是树所找寻到的治病良方,由吾辈心中最根本的良知开始发觉,以良知填补空缺,克制**,端正自身,重塑精神。

良知致,则精神立,精神立,则理想归,理想归,则**遁逃,**遁逃,人可以为圣矣!吾辈士人学习圣人道理,所为的,应当是追寻圣人之路,直至最后自己成为那个圣人。

读圣贤书,走圣贤路,行至终点,立地成圣,你是圣人,我是圣人,他是圣人,人人皆可成圣,人人皆为圣人!圣人治国,国岂得衰微?圣人治国,奸佞之贼安得存?”

袁树再次抛出了当初在茂陵县引起学子们大脑集体颤抖的“读书成圣贤”和“人人皆可成圣贤”的论调。

这些论调他没有在《孟子解诂》和《知行论》里详细阐述,为的就是给自己的演讲留下致命一击的武器。

他认为有些言论,当面讲出来和写在书上给人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就好比小胡子写书,那叫一个又臭又长,枯燥乏味,让人看了就想睡觉。

但是他演讲起来就激情洋溢、效果非凡,同样的内容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像是精神鸡血一样。

他是个牛逼的演说家,但绝不是一个合格的作家。袁树也参考了他的经历,决定把一些劲爆的东西留在自己这边,让人们用耳朵听,而不是单纯用眼睛看。

两大感官要一起用上,效果才能倍增,才能更加的深入人心。

要是再加上一些肢体上的动作,那效果就更好了。

他挥舞着自己的手臂,换上了严厉的表情和语气,用一种训诫的态度向众人发表演说。

“吾辈不可妄自菲薄,不能认为圣人只有一个,不能认为圣人只在过去,而不在未来,不为成圣,何必读书?不敢成圣,有何资格读书?”

“圣人修书传学,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让后进学子学到圣人道理,成为圣人的继承者,继往开来,一代接一代的圣人薪火相传,永不断绝圣人之道。”

“圣人会因为弟子虔诚如信徒一般而开怀吗?圣人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后人能够更胜前人、成就伟业吗?圣人难道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后人里再出现圣人吗?”

“读圣贤书,就是为了成为圣贤,若不成圣贤而读圣贤书,最后会有什么结果?那便是归附奸佞之辈的奸臣贼子!为何如今奸人遍地?为何如今奸邪当道?皆因吾辈士人不愿成圣!不敢成圣!”

袁树双手握拳,用尽浑身力气,撕扯着自己的声带,仿佛嘶吼一般的吼出了自己最后的话语。

“不成圣,就会堕落成奸佞!”

“不成圣,就枉读圣贤书!”

“不成圣,则天下再无希望!必将沉沦!”

“人人皆读圣贤书,人人皆可成圣!”

“无论尔等是否愿意成圣,是否敢于成圣,当尔等拿起圣贤之书开始学习的那一瞬间,尔等,便已经是——预备圣贤了!!”

“预备圣贤”这四个字,他吼的尤为凶狠。

吼出来的时候,他甚至感觉自己的身体连带着大脑一起在颤抖。

他整个人都为此颤抖的几乎要倒下去。

好在他最后还是稳住了自己的身体。

当然也有站在他身后的程立扶住他的功劳。

否则他可能真的要仰天倒在讲台上。

他太动情了,也太用力了。

他的言语通过扩音装置,传到了很远的地方,让一些哪怕看不清楚他的模样的人也能听到他所说的话。

他的助讲们忠实的执行传播他所说的话的任务,将他所说的话一字一句全部传播出去,也是一样的嘶吼着,用尽全身最大的力气,把所有的话语和情感倾泻出去。

太学内外的所有人,无论是否看到了袁树,听到了袁树的声音,【预备圣贤】这四个字倒是十分清楚的刻在了他们的脑袋里、心脏之上。

张纮听到了。

王朗听到了。

马日磾听到了。

蔡邕也听到了。

士子们听到了。

虫豸们也听到了。

每个人,都听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