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不是袁术 > 一百零一 这是不是有一种钦定的感觉?

我不是袁术 一百零一 这是不是有一种钦定的感觉?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6 22:38: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什么思考,什么反驳,什么质疑,什么困惑,统统不存在。

只有四个字还存在。

预·备·圣·贤

这四个字反反复复、排列组合般重现在他的脑袋里、眼睛前,全心全意都是这四个字,别无他念。

他被这四个字围绕了,埋没了,他整个人都不由自主的沉浸到里面去了。

等终于回过神来的时候,他才惊讶的发现已经是深夜了。

而且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回到了住处,呆坐在自己的床铺上,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

肚子早已怒火中烧的咕咕叫,嘴唇也愤怒的干到起皮,整个身体都在拼命地向他表示抗议,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十分欠缺食物和水,饥渴的感觉几乎把他淹没。

于是他赶快站起身子出去觅食。

太学饭堂当然已经没有吃的了,于是他一路摸黑摸到了厨房里,在厨房里找到了几个冷掉的蒸饼和几条腌菜。

他抓起来狼吞虎咽般的将之撕咬下肚,又喝下一瓢水,勉强平复了身体的不满。

身体的反抗偃旗息鼓之后,智慧的思维重新占据了高地,张纮又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坐在了床铺上,回想着白天发生的一切。

他不是对袁氏心学一无所知,相反,读过《孟子解诂》和《知行论》的他,对袁氏心学有相当的了解,对于袁树提出的主张有自己的看法。

并且隐约有一点点认同。

但也只是一点点,没有太多,主要还是觉得袁术年龄不大,还没有他大,就提出这种救世治国主张,未免太过于儿戏。

可是这一次,他亲眼见到了袁树,亲耳聆听了他的讲学,这才意识到他之前好像犯了一个错误。

袁树的年龄的确不大,才十五岁,比他还小两岁。

但是人的年龄与抱负与才学好像在某些时候的确不成正相关的关系,用年龄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可靠,似乎并不正确。

他在太学接触到了太多四五十岁的老学究,一个个的饱读诗书,仿佛很有学问,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过“人人皆可成圣”以及“预备圣贤”的道理。

相反,张纮反正是经常听说某某博士和宦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之类的,或者说和其他权贵有不少来往,反正每个人都不像是表面所表现的那么伟光正。

那么这些人真的有资格去审判、抨击宦官吗?

正如袁树所说的,自己明明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却只说别人不好,不说自己不好,难道士人贪污就是一件好事?

这很明显是胡说八道啊。

在这种场合说出这样的话,在张纮看来是需要勇气的,党锢之祸发生至今,很多事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事不对人,而是单纯的对人不对事。

只要人不行,那不管做什么都不行。

宦官就是混蛋,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坏事,没一件好事。

党人都是人间楷模,不管做什么,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是用心良苦。

曾经,张纮也是这样认为的,可现在……

他动摇了。

袁树的演说从根本上否认了宦官和士人之间的二极管对比理论,拿出事实依据对大家所公认的事实进行勇敢的挑战,还顺便宣传了自己的学说,将袁氏心学的底层逻辑摆在了大家面前。

大汉国势江河日下,那的确是人不行的缘故,但不是宦官、外戚不行,是所有人都不行,所有人都是垃圾。

宦官是垃圾,没有精神支柱的士人也是垃圾,都是**的承载体,是行尸走肉,纯靠**驱动,没有其他驱动源。

被一群行尸走肉操控的国度,能好到哪里去?

所以,若要改变当前的局势,决不能只是铲除宦官和那些所谓的奸佞,杀一群垃圾,换上另外一群垃圾,情况会变好吗?

只有把垃圾清除干净,换上干干净净的人来治理国家,情况才会改善!

敌人不是宦官、外戚或者某一群特殊的人群,而是全体被**驱使的行尸走肉!

而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良知未泯、不愿同流合污之人,必须奋起,必须抱团,统合全部的力量,以良知立身,以良知为信念,以成为圣贤为目标,如此,才是真正的救赎之道!

“可是,我能成为圣贤吗?”

张纮忍不住的喃喃自语。

他把双手放在眼前,打量着自己的身体。

自己真的可以成为圣贤吗?

自己真的可以超脱**的束缚,成为圣贤吗?

良知?

良知在什么地方?

我真的有吗?

张纮的心中,对自己的质疑和对未来的向往交织在一起,互相碰撞、摩擦,思维的火四溅,搅的他心乱如麻、无法自持。

他一夜未眠。

同样一夜未眠的还有王朗。

跟随杨赐学习欧阳尚书以来,他还是很骄傲的,杨赐地位高,杨家家族门第高,跟随杨赐学习绝对是青云直上的通天路。

可就就那么短短的六七天时间里,尤其是白天的那一场讲学,使得他过去的认知与他全部的骄傲仿佛都烟消云散了。他从来不曾想象过自己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如此之大的认知动摇。

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和权力,而是为了成为圣贤。

当今天下局势之所以处在危急存亡之秋,就是因为读书人不敢成为圣贤,不愿成为圣贤,失去了成就圣贤的理想,沦为行尸走肉。

袁树的意思,是不是说,我也是行尸走肉?

是不是说,我的朋友们、同学们,也都是行尸走肉?

是不是说,杨赐也是行尸走肉?

王朗被自己的这一想法弄得都有些恐惧不安了。

而后,他忽然想起了之前在弘农的时候,几个同窗因为被杨赐斥责学习不用心而心怀不满,于是说杨赐坏话的事情。

他们说杨赐表面上瞧不起袁氏,却依然安排袁氏家族的女人和自己的儿子成婚,所谓的无非是通过袁氏家族的关系避免被宦官针对,这一点就和荀氏家族一样。

嘴上对宦官如何不满,但是身体依然诚实,为了避祸,不惜利用姻亲关系,却又在政治层面自我标榜,实在是虚伪。

王朗当时对这些同窗很不满意,认为是他们被老师斥责之后怀恨在心的污蔑,并不认可,可回想起之前的一系列事件,还有杨赐带头抨击袁树的事情,他实在无法不从这个角度去考虑。

就算抛开这些都不去在意,袁树所说的“预备圣贤”这四个字也实在是震撼了他的心灵。

当他开始学习儒学开始,就已经是预备圣贤了,那他这么多年以来,其实都是预备圣贤吗?

他也能成为圣贤吗?

圣贤什么时候成为如此这般的大路货了?

王朗困惑、惶恐、担忧,却又情不自禁的对圣贤二字产生向往,无法自拔。

年轻人如此,稍微年长一些的马日磾和蔡邕也无法超脱其中。

他们倒是没有张纮的恍惚,没有王朗的惶恐,在袁树讲学结束之后,他们倒是安安稳稳的回到了住处,但是回到住处之后,两人不约而同的坐在软垫上就开始发呆,一言不发。

一个时辰之后,蔡邕才首先开口了。

“翁叔,袁术的讲学,你……没有什么看法吗?你之前都不知道吗?”

蔡邕打破了沉默,马日磾也没有继续维持沉默。

他摇了摇头。

“我一直都在雒阳做官,在东观与你一起校书,哪里来的空闲了解他的学说?只是偶尔听说,不曾深入了解。”

“那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这…………”

马日磾看着蔡邕,蔡邕也看着马日磾,两人再度陷入了沉默之中。

无论他们是否口头认可,精神状况做不了假,两人沉默着,思考着,回味着当时听着袁树的声音的时候的那种发自内心共鸣与震颤。

他们……

想成为圣贤吗?

不想成为圣贤吗?

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吗?

种种问题萦绕在心间,总觉得还有太多太多的困惑没有得到解答。

不得不说,袁树的这一次公开讲学有着极其爆裂的作用。

除了少数本身就仇视袁氏、袁树,与之为敌的人之外,大多数中立派甚至是乐子人都已经选择性的忘却了他们去听讲学的最初目的是想要搞清楚袁氏的八卦,想要知道袁氏在如此狼狈的处境之下到底还有什么作为。

他们是去找乐子的,他们是去凑热闹的,他们想要看到血流成河!

结果血流成河没看到,自己反倒是陷进去了。

听了一大段评论时局的言论,听得心潮澎湃脑袋发热,然后一个不小心没躲过去,莫名其妙的被袁树扣了一个“预备圣贤”的大帽子。

然后就莫名其妙成为了走在圣贤之路上的预备圣贤。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得他们错愕、惊诧不已。

心想自己混日子那么久,怎么就混成预备圣贤了呢?

他们觉得自己也不是谦虚,实在是感觉自己这副混子的模样不配当一个圣贤啊。

可袁树偏偏说,你们都已经被圣贤选中了,你们就是预备圣贤、未来的圣贤。

这是不是有一种钦定的感觉?

他们这种混子,也能当圣贤?

迷茫啊,困惑啊。

以及,莫名的期待啊……

——————

ps:又加更了啊,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