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不是袁术 > 一百三十四 危险的刘悝

我不是袁术 一百三十四 危险的刘悝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6 22:38: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要是继续明目张胆的插手到军队里,宦官必然察觉,其他各势力也会有所察觉。

这一千七百人,能对抗的了宦官的八千人吗?

所以正常情况下,袁氏家族实在是无法在雒阳对宦官形成力量优势,宦官们也正是依靠这八千多人的武装力量在雒阳地区形成了对反宦官势力的实力优势。

依仗这个优势,他们在雒阳地区一通乱杀,把士人们杀得惨兮兮,士人们却各自为战,无法抗衡。

袁氏这边,就算出动袁树明面上能拉出来的一千人,加在一起也就两千七百人,对上八千中央军,胜算不是很大。

而就算袁树通过种种手段把茂陵良庄里接受过军事训练的两千五百名农户和所有保卫部精英都拉到雒阳这边,也就再加上三千人左右。

其余人或许也有武力,也有战斗力,但是不成体系,没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对上能用军阵战斗的正规军,肯定是打不过的。

对付正规军,还是要用正规军。

等于当前这个时期,袁氏家族最多能在雒阳地区拉起五千七百左右受过军事训练、有战斗力的正规军。

五千七百人,对上八千中央军,显然是不足的。

当然,袁氏家族树大根深,为了守护庞大的家业,手上不可能没有私藏起来不为外人所知的武装部曲,或者说全天下数得着的豪族其实都有一些私兵部曲,只是不为人所知。

不说能拉出几万人的军队,能拉出个数千武装部曲,对于汝南袁氏来说并不困难,但是那么多人如何名正言顺拉到雒阳来,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帝国对于大规模人口迁徙还是很敏感的,小规模的话,又要费更多的时间,那么多人在雒阳地区的吃喝拉撒住宿也是个巨大的问题。

宦官们是名正言顺的拥有国家财政养着的八千军队,袁氏这边主要靠自己,这笔庞大的支出绝非动动手指就能搞定的小事。

袁树能够动用武装力量主要还是靠嘴炮轰击打下来的威望和获得的经济利益,现在养着那么多人都不需要自己钱,但要是搭配上袁氏从外地拉来的那么多人,肯定是比较吃力的。

所以三袁聚在一起头脑风暴了许久之后,还是决定采取就地开的办法。

对于宦官的基本盘,暂时不去动,而要从其他没有明确所属的地方入手。

屯骑营和长水营这两支部队可以尝试派人接触、拉拢。

城门校尉所属其他门卫也可以尝试接触拉拢。

另外可以顺着此番宦官的认怂,推动袁氏家族的人出任执金吾,把那七百二十人掌握在手。

他们虽然没什么战斗力,但是负责守护雒阳武库,一旦要发动兵变,打开武库拿取武器装备就很重要,所以趁着执金吾空置,赶快抢占,意义也很大。

要是以上计划顺利实施,那么再加上袁树这边能够拉出来的人手,双方勉强就可以势均力敌了。

到时候,以有心算无心,再加上袁树的嘴炮能力,未必不能对宦官一击必杀,将其彻底铲除,完成袁氏大业。

“总而言之,儿以为,最重要的莫过于掌握雒阳之兵,能掌握多少就掌握多少,不能掌握的,则尽量争取不与之为敌。”

袁树的这个看法,袁逢和袁隗都很赞同,但是对于如何争取统兵者投效袁氏,或者如何争取他们不与袁氏为敌,很值得商榷。

“宦官势大,与雒阳驻军军官多有往来,或给钱财,或给权势,雒阳驻军多为之拉拢,更何况在此前围攻窦武、陈蕃,也主要是雒阳驻军与之配合,想来双方已有默契,若要争取,难度很大,我儿可有什么好办法?”

袁逢习惯性地向袁树询问计策。

袁树想了想,说道:“宦官能用来收买人心的,除了钱,就是现下的权势,不过宦官素来贪婪,给钱,又能给多少呢?至于权势,难道袁氏给不了吗?

更何况宦官自己都是无根浮萍,能给的自然也是眼下的东西,风一吹,便不知踪迹,而我袁氏能给的,却是能传承下去的,只要舍得给,没有拉拢不了的人。”

袁逢看了看袁树。

“我儿的意思是?”

“步兵校尉董宣之孙已经是一心会成员,更有袁氏弟子的名号,董宣遂愿为我所用。”

袁树开口道:“儿以为,宦官能收买人心,我袁氏也可以,更兼三叔即将登上三公之位,我袁氏将成为四世三公之天下第一豪族,届时声望大涨,正是结交权贵、收买人心的好机会。”

袁逢想了想,觉得也是。

不过袁隗却有些自己的看法。

他不反对袁树想要进行的尝试,但是他建议袁树接触之前一定要搜集完善的情报,不要随意接触那些雒阳驻军的军官们,以免消息泄露。

看起来,他似乎对自己府上之前的家奴背叛事件心有余悸。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袁隗明显更加谨慎了。

对此,袁树自然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谨慎当然是对的,知道的人越少,成功的可能就越大,很多事情败就败在了知道的人太多这个点上。所以目前这个事情还是只有他们三个人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

就算是袁逢派去打探刘悝和刘硕的消息的人也不知道袁氏到底有什么打算。

“话又说回来,兄长,平原王和渤海王那边该有消息了吧?咱们在这里商量的很顺利,但是归根结底,能一锤定音的还是这两位,如果这两位不愿意配合,这个事情也挺难做的。”

袁隗这么一问,袁逢也点了点头。

“第一批人应该快回来了,这几日应该就能得到消息。”

袁逢的预料也没错,仅仅一天之后,第一批前往河间府打探消息的人已经回来了。

带回来的消息有很正常的,也有让人感到意外的。

正常的消息就是刘悝的风评。

比起一系列不怎么当人的贪官污吏、皇子皇孙们,刘悝在地方的风评相对较好,没做过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人比较低调。

虽然销不少,但也没有搞得天怒人怨,手底下人也比较老实,没什么仗势欺人的传闻,看起来算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皇族老实人。

但与之相对的、很诡异的事情是,当地流传有关于刘悝的流言。

流言内容是刘悝依靠刘志遗诏恢复渤海王爵位之后,似乎对刘志并没有太多的感念,反而还有些埋怨的话语。

具体好象是觉得刘志不把皇位传给他,实在是不够意思,他们是亲兄弟,难道关系不比刘宏更近吗?

甚至还有传言说,建宁元年正月,皇太后窦妙和大将军窦武策立冀州河间国解渎亭侯刘宏继承大统,派人前往河间国迎驾,当时刘悝愤恨刘志没有传位给自己,想带兵抢夺迎驾诏书。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事情就此作罢,而朝廷似乎也对此没什么反应。

除了这个消息之外,打探消息的人还意外从渤海王府上刺探到了另一个消息。

据说当初刘悝因为口而惹得刘志大怒、削了他爵位之后,曾经派人联系当时权势很大的大宦官王甫,希望王甫给他美言几句,让他恢复爵位,并且许诺事成之后给王甫五千万钱的好处费。

后面王甫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努力了一把,反正刘志直到病重弥留之际才下诏恢复了刘悝的渤海王爵位,有点遗愿的意思。

后面王甫派人问刘悝要好处费,刘悝就表示自己恢复爵位是哥哥的遗愿,和王甫没有关系,就把这笔钱给赖掉了。

“如此说来,王甫和渤海王之间还有一些旧怨?”

袁逢对此很是意外,忙说道:“难怪之前我曾听到宫里的消息说王甫好像上表给天子说过渤海王的坏话,要天子小心渤海王之类的。”

袁树听后,皱起眉头,有了一些想法。

“父亲,三叔,我觉得有点奇怪,这种事情怎么会堂而皇之在民间流传起来呢?”

袁树这么一说,一时没有注意到的袁逢和袁隗也反应过来,纷纷皱起了眉头。

对啊,这种抢夺诏书、埋怨死鬼老哥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事情不应该传的连民间都知道这个消息吧?

这种犯忌讳的事情都能传出来,那不是等于直接把自己的罪证交到朝廷手里,等着朝廷来处理自己吗?

而且刘悝的身份本来就敏感。

作为刘志的亲弟弟,在皇位继承这件事情上理所当然具有一席之地,且继承皇位的理由也远比刘宏来得更扎实。

比起被窦氏外戚强推上位的刘宏,刘悝如果登位,则更显名正言顺。

而且更重要的是,刘悝也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有儿子,如果上位,自然更有利于汉帝国皇权的传承和秩序的安定。

就这么一个人,居然在渤海国封地之内被传出了窥视皇位的事情,如何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

顺着这个思路一想,袁隗忽然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兄长,树,我们能知晓宦官扶持天子,依靠天子掌权,那么宦官自己应该也是清楚的,没有当今天子,宦官自然就是无根浮萍,所以,对他们来说,打击党人很重要,与此同时,将一切可能威胁今上皇位的风险给排除掉,也很重要啊。”

袁隗的话提醒了袁树。

他瞬间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不好,父亲,三叔,宦官估计已经盯上了渤海王的性命了。”

——————

ps:在某书高强度网上冲浪之后,我算是看明白了,要说剥削,还得是牢美啊,什么叫帝国主义啊,这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