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不是袁术 > 五十四 天下无贼

我不是袁术 五十四 天下无贼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6 22:38: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杨彪的质问,袁树当然也考虑过这一点。

所以,他着重强调制度性建设。

这也是左传的态度。

左传认为,要进行制度性建设,确立制度,贯彻上下,如此君主再怎么想要为所欲为,就要面临打破社会契约而带来的反噬。

一般君主不敢这么做。

“按周礼,有小司寇一职专门负责外朝政务,当国君准备立储的时候,小司寇会询问除了君主之外的另外三个群体,即三公及州长百姓、群臣、群吏,上至朝廷官府,下至民间,都有知情权。

悠悠之口非一人所能阻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故事犹在眼前,君主若强行立爱而不得承认、拥护,所爱安得为君?昔日高祖欲废长立幼,为群臣所劝阻,亦无可奈何,如是而已。”

杨彪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想到好的辩驳方向,便换了一个进攻角度。

“若当真如袁君所说,德行一致就用占卜来决定嗣君,那么隐公、桓公的祸患犹在眼前,袁君就不关注了吗?如此作为,怎可为礼?这实在太荒谬了。”

其实袁树自己也觉得占卜是不靠谱的。

但是一来,这个事情确实发生过,二来,现在这个社会上谶纬、占卜之风盛行,杨彪所持有的对占卜不信任的说法,在现在甚至能算是政治不正确。

结果他就这样说出来了。

袁树于是摇了摇头。

“这一切都有先决条件,只有当万般无奈之时,才会使用占卜,没有嫡长,庶子德行能力都差不多,身份地位均等,这种情况下,才会使用占卜选择一人,如此选中之人,便是气运之所在,天意认可,可以为君矣。”

说白了,真到了要占卜的时候,所有条件都满足了,那就是凭运气看脸黑脸白的时候。

类似于现在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就看运气。

比起占卜,运气本身才是最大的玄学,却又时时刻刻存在于人的周边,时不时就彰显其威力。

现代人认为是运气,古代人就认为这是天意,所谓占卜,所谓运气,就是在看天意,天意如此,又能如何?

你再牛逼,还能反对天意?

果然,袁树这么一问,就把杨彪问住了。

他也发现了自己的逻辑漏洞,还发现了自己的政治不正确,顿时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寒冬腊月的,额头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要是反驳袁树,不就等于反驳天意吗?

天意如何反驳?

那可是天!

眼见杨彪无言以对,马融直接宣布了这场辩论的结果——袁树获胜。

不算方才的共同选题,第二轮辩经,袁树又获得了胜利。

这下,便是两连胜。

三世三公汝南袁氏嫡子对两世三公弘农杨氏嫡子的两连胜,袁树辩经狂魔的特殊技再次显露威力,把杨彪怼的无言以对、连连溃败。

这下杨彪要是输了,哪里还有脸面回去见自己的族人和家人呢?

他老爹杨赐会如何看待他?

族人会如何看待他?

杨彪不能接受失败的后果,于是再次发起挑战。

袁树当然应战。

于是两人接着就【结婚时先祖后配之礼】、【五侯九伯之制】、【周有无放臣之法】、【妾子可否为妾母服丧】、【摄政与摄位之义】等九个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驳。

这场大辩论从上午一直辩论到夕阳西下,袁树和杨彪的辩论过程非常精彩,针尖对麦芒、土匪遇流氓,两人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

以至于袁树多喝了两杯蜜水,杨彪也把他的那份蜜水喝的一干二净。

然后杨彪却始终没有能够战胜袁树一次。

最后,十一个议题之中,袁树战胜五次,杨彪战胜一次,剩下五次皆为平局,于是综合判断,袁树取得最后的胜利。

夕阳西下之时,马融当众宣布,本次辩论,袁树更胜一筹。

当然,为了顾及杨彪的面子,马融也没有把话说死。

“杨生学问精深,颇有见地,往后继续精进学问,定可为国之栋梁。”

对于马融的好意,杨彪只能勉强挤出一脸笑容。

“马公谬赞,彪……惭愧!”

本想博取一阵名声,结果面对袁树的犀利进攻,他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除却五次平局,六次大战之中,袁树胜利五次,他只是勉强胜利一次——而那一次胜利,杨彪也看得出来,袁树未尽全力,只是为了保存他的面子,所以才认输。

袁树的学问、辩论能力已经超过了他。

这个世界上,是真的有天才的。

对于出身门第、才华都胜过他的袁树,杨彪只能承认这场失败,不敢有任何怨言,以免落得个“以大欺小”“输不起”的坏名声。

对于杨彪果断认输这个事情,袁树倒也觉得杨彪很干脆,毕竟这家伙也是出身不凡,要是双方闹得不愉快,进一步导致杨氏家族对袁氏家族有什么行动,也会让袁氏家族很难受。

朝堂之上,袁氏家族虽然权势很大,但是杨氏家族的名望很高,在士人当中很有声望,比袁氏家族的名声好得多。

能不得罪,还是别得罪。

袁树知道自己的身份确实很牛逼,但是人生在世,哪能真的无所顾忌呢?

于是他虽然狂胜杨彪,却还是故意输了一阵,让杨彪好歹有点挽尊的可能。

他觉得杨彪应该是明白的,当天晚上杨彪亲自上门拜访之后,他也确认了,杨彪的确是个聪明人。

“袁君学问精深,辩才无双,杨某不及之,若不是袁君有意回护,杨某可能就真的颜面无存了……”

“杨君何须如此?袁某还觉得有些对不住,辩论过于激动,差点伤了互相之间的和气。”

“呵呵呵呵呵……袁君何须自谦?”

杨彪只是苦笑。

没人比他更清楚袁树到底有多能说。

他带了一些礼物上门拜访,目的就是向袁树表达谢意,感谢袁树没让他颜面尽失,给他保留了最后一丝体面。

袁树则让春莲和秋桐做了一桌好菜,与杨彪相对而食,与他话起了家常。

“杨君早已加冠,家中应该也有门路,为何不进入仕途呢?”

杨彪喝了一杯酒,摇了摇头。

“也不是没想过,主要是家中长辈认为杨氏子弟应该养望,而不是追求一时的功名利禄,就算要入仕,也要等待天子公车征召,余者皆不做考虑。”

“杨氏还是有想法的。”

袁树笑道:“不像我袁氏,子弟加冠,便迫不及待入朝为官,生怕迟了晚了就耽误事,把功名利禄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袁树说出这样的话,杨彪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袁树之前就曾公开表示过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所以才会专精于学术,并且提出致良知之学,创立一心会。

“袁氏的行动……外人不便评价,不过袁君小小年纪,却有如此长远之见,实在是不容易,杨某今日方知何为神童啊……”

“外界虚名罢了。”

袁树摆了摆手,笑道:“神也好,庸也罢,袁某无非是想让天下更加安稳一些,想让天下生民少受点苦,多享些福,想让吾辈士子文人找回丢失的理想,不要继续沉溺于物欲之中罢了。”

“这些可不是【罢了】二字能够解释的。”

杨彪心中惊奇,忍不住问道:“以袁君的出身,怎么会想到这些呢?”

这确实也是杨彪心中的疑惑之一。

志存高远者他见过,出身高门的也不在少数,不过大家无一例外都是把目光投向朝堂、投向官场,要在权力场上做出一番事业。

可是出身袁氏那种典型的功利家族的袁树,居然把目光往下放,关注起了最普通的农民和出身寒门的士子。

据他了解,加入一心会的人大部分都是出身一般的寒门士子,甚至还有不少只是普通平民出身,家中往上数几代人都没有官员。

而且一心会现在主要的目的也就是两个字——助农。

出身优越的世家子弟就算不走朝堂,也更多的向往边疆,想着开疆拓土留名于史,很少有人会关注农业。

甚至整个国家关于农业方面的官员等级都不高,权力也不大,很难进入决策圈子。

说白了,帝国说是重农,可那只是嘴上说说,正儿八经的扶助农民的政策没有给出多少,税倒是玩了命的往农民头上加。

所谓重农,应该是重农赋才对。

杨彪以前在家里也听说很多自耕农难以忍受朝廷的高压赋税,选择向豪门投献土地,甘愿卖身为佃农求取庇护,也好过被朝廷当牛做马。

如此作为,哪能算是重农呢?

大家都知道,却没人说过要更改什么,也不见有人身体力行的去做。

唯有袁树,不仅说了,还真的在做。

之前的关东饥荒引起了弘农、雒阳等地的粮价飞涨,到处都是囤积粮食抬高价格的奸商,人为的在不缺粮的地方造就了大量难民,引发了不少人间惨剧。

但是听说三辅之地受灾情况比较轻,尤其是茂陵县周边。

袁树组织的一心会出了大力,他本人也出了大力,到处筹集粮食稳定粮价,安抚人心,更是强烈要求处死一名哄抬粮价的粮商,震慑宵小。

所以茂陵县没有饿死人,也没有出现流民,为此茂陵县令韩进还得到了右扶风沈恪的褒奖。

虽然受到嘉奖的是韩进,但是本地人都知道,没有袁树和他的一心会,整个茂陵估计也会出现大量流民和饿死的人,又有很多家庭要妻离子散了。

于是乎,袁树和他领导的一心会在茂陵当地非常有名望,甚至平陵、高陵等地都传扬着袁树和一心会的名声。

学子称颂,庶人感激,袁树在这一块地区简直就是个活菩萨。

恍惚间,杨彪甚至觉得袁树的所作所为有点墨家风范,但是他所谓致良知之学又的确是儒家的思想之一。

搞来搞去搞不懂,杨彪便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没成想袁树的回答很是轻飘飘。

“没什么,就是想这样做,所以就这样做了,所谓致良知,助农在我看来就是天经地义的,生来我就认为助农是正确的事情,既然是正确的事情,我就该去做。

而且在助农的过程中,也能让跟随我学习这一学说的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知行合一,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的明白致良知和致良知可以带来的成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天生的?

你小子天生就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

这倒确实是致良知,把心中的良知贯彻到行动中,救了很多人,所以茂陵县民多把袁树视作救命恩人,他做的事情也的确是相当的正确,是在做好事。

这个人,和他所做的事情,说起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真的出现在眼前、真的出现在现实中,杨彪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袁君,若是依我来看,吾辈士子的致良知,更多的应该是针对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在于铲除宵小之辈,重塑士人精神这一点我也赞同,但我没想到,袁君先从助农开始。”

袁树闻言,笑了笑。

“杨君所言,很多人都问过我,我对此的回答是,外戚、宦官乱政,是大汉近二百年来积累的沉重疾病,不是除掉一两个外戚、宦官就能解决的。

此前五侯被天子铲除,大家都以为不会再出现同样的情况,可几乎是立刻的,新五侯又上来了,杀掉一个人很简单,诛心却难了。”

“杀人……诛心?”

杨彪紧锁眉头,皱眉道:“袁君的意思是,我们在朝野之中,无论怎么针对宦官、外戚,也没有用?”

“袁某是如此看待的。”

“可这……不会吧?”

杨彪不可思议道:“满朝诸公奋力与宦官、外戚抗衡,扬天下正气,振奋人心,难道,都没用?”

“人患咳疾,有痰,便有庸医认为只要祛痰就可以。”

袁树伸手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可是真正的病灶在五脏六腑之中,只是祛痰,不治五脏六腑,又如何能痊愈呢?”

“所以……”

“从心出发,从心中良知出发。”

袁树一把抓住了心口的衣物,正色道:“祸乱天下之贼不在朝堂之上,而在人心中,解决之道,亦不在朝堂之上,而在人心中!致良知,就是一味心药,医好心中病,朝堂之上自然无贼,朝堂之上无贼,则天下无贼!”

“天下无贼……”

杨彪愣愣地看着袁树,从他那略显稚嫩的脸庞上看出了极为坚定的神色,他一双眼睛十分清澈,一丝一毫的迷茫都没有。

他是真的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确信的,并且顺着这条思路去做的。

杨彪为此震撼良久,好一会儿都没能说出话来,小屋子里安静极了,只听得风声和细细的响声。

“袁君,我……”

杨彪张开嘴巴,迟疑了一会儿,缓缓道:“袁君所言,实在是太过震撼人心,杨某实在是难以想象……”

“无妨。”

袁树恢复了一开始的温和,笑道:“这只是我一家之言,我以为过去的老方法都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所以就找到了我自己的新办法,能不能成功,谁也不知道,我当然也不知道。

但是我可以知道的是,在朝堂上和外戚、宦官乱斗,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斗得过还好,斗不过,则会招惹杀身之祸,而且我真的很不希望诸公与宦官斗争太甚,斗争太甚,会得罪天子,天子一怒,就很难说了。”

杨彪低下头想了想。

“之前,天子已经下令逮捕、禁锢党人,不让党人继续做官,如此固然伤及正直之士,但是也让正直之士得到激励,维持天下正气,吾辈所作一切,皆是为了大汉,天子又如何看不出吾辈拳拳之心呢?”

“看不出,真的看不出。”

袁树摇头道:“天子看到的只有争权夺利的贼,看不到什么拳拳之心,这一次,袁某感觉天子还是留了手的,没杀太多人,要是还有下一次,就真不一定了,杨君,我还真的挺担心事态继续恶化的。”

杨彪顿时来了兴趣。

“还能如何恶化?眼下不已经是最坏的结果了吗?”

“非也,非也!”

袁树缓缓道:“就怕诸公把官面手段用尽也奈何不了宦官,就要动用一些非官面的手段了,那可就真的难看了。”

“非官面的手段?”

杨彪一愣,随后大惊失色:“袁君的意思是……”

“当今天子是如何除掉故大将军梁冀的?”

袁树低声道:“既开先河,难保不会有后来者,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天子,恐怕会更加恼火,届时,难保不会血流成河、人头滚滚啊……”

袁树的话语进了杨彪的耳朵,被他听进去了,就在他的脑海里不断回荡着,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于是他急急忙忙赶回了弘农,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正好休沐返家养病的父亲杨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