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不是袁术 > 七十 我不接盘谁接盘?

我不是袁术 七十 我不接盘谁接盘?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6 22:38: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袁汤的长子袁成命不好,比袁汤还早死,所以袁汤死后,大部分传承都给了袁逢,少部分传承给了袁隗。

袁成的继承人袁绍那时候还小,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袁逢手握袁氏家族的主要资源。

所以由袁逢稍微操作一下,让袁树多拿一些政治资源,并非不可以。

真要操作成功了,那袁树另立门户的条件绝对比当年袁良、袁昌父子二人另立汝南袁氏时的条件要好得多。

这件事情确认之后,袁树就铁了心要留在右扶风发展自己的势力,决定要在这里把未来的“扶风袁氏”的根基给打下来。

不过袁逢到底还是有点担心,他还是觉得右扶风不够安全,想让袁树换一个地方发展。

“术,如果你当真有这样的想法,为父会支持你,不过关中之地到底艰险,又有羌人、匈奴人威胁,无论右扶风还是京兆尹,都很难说是立身之地,为父还是建议你选择弘农郡,你以为呢?”

袁树想了想,摇了摇头。

都决定走上一条高大上的造反之路了,越安全的地方就是越危险的地方,越危险的地方就是越安全的地方,这种事情袁树并非不懂。

关中、凉州固然危险,时不时的会有动乱,但是动乱,就意味着统治力的不足,就意味着朝廷掣肘的可能性降低,就意味着可操作性大大增加。

混乱,就是阶梯,不管是针对出身寒微者,还是出身高贵者。

但凡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没有混乱相助,那成就自然十分有限。

而且,他在这里获得了至关重要的成长,他的恩师马融就在这里长眠。

他也在这里战斗过,跟随他、保护他的一心会员也有一百多人战死,他们的血洒在了这块土地上。

所以袁树回绝了袁逢的好意,表示自己如果真的自立门户了,那么一定会在茂陵,在右扶风,如若不然,袁树总是觉得自己对不起那些因为相信他而死的人。

对此,袁逢也没有勉强。

他觉得袁树经历过一场战争之后,的确也成长了不少,对这片土地有感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便没有进一步劝阻。

随后,袁树开始积极营建良庄。

应该说袁树在右扶风获得土地的过程是非常顺利的。

主要右扶风那么大一块地方,在册人口还不到十万人,多的是荒废的无主土地,还因为战乱成为了人口净流出地区,想送人都找不到送的对象,土地价格自然不可能高到哪里去。

难得袁老爷心善,愿意点钱买走这些土地恢复生产,对于地方财政来说,还真是一件大好事。

就是之后的风险需要袁树自己承担,万一被羌人突袭了,被土匪抢劫了,那些损失官府可不会赔偿。

所以沈恪一开始还好心的劝说袁树不要买那么多土地,要买,也别在右扶风买,有些东西便宜是有便宜的道理的,他担心袁树想要经营田产不得,最后亏得血本无归。

袁树笑了笑,大义凛然地表示——大汉处在危难之中,为国接盘是王道!我不接盘谁接盘?

右扶风度则肃然起敬,对袁树刮目相看,表示大汉朝居然能出现您这样一位出身高贵的大冤……不,大善人,那可真是天子陛下的福气啊!

他可不知道袁树这是在为养军队做准备,所以二话不说,就用比较低廉的价格半卖半送,给袁树批了一百顷土地,火速办好了交接手续,快速交割土地,拿到卖地款项,生怕袁树反悔。

养军队,需要人,需要土地,需要粮食,需要装备,需要训练空间,需要其他的日常销,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良庄就是袁树的根据地。

他钱买那么多土地,就能搞起屯田了,就能自己培植武装力量了。

有了土地,有了钱,他就能收拢流民、难民,把那些离散在外的人口都收集到自己的良庄内,给他们提供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

然后,他们就是良庄的一份子,就是袁树和一心会的铁杆支持者。

一心会成员是袁树的骨干,那么良庄里的农户就是血肉,一方面是助农的旗帜高高飘扬,一方面则是暗中积蓄人力、物力。

一心会旗下有很多逐渐成长起来的农业人才,他们背靠袁树和一心会,拥有充足的物资,所以大行代田法,推广农具、牛耕,将最精良的农耕技术传授给良庄的农民们。

这些操作大大提高了良庄的农业生产水平,使得良庄的粮食产量远高于其他地区的粮食产量。

且一心会还有配套的一心钢铁有限公司。

良庄建立起来之后,袁树就把位于右扶风和京兆尹的两家作坊都给迁移到了良庄内,从此主要为良庄提供高品质农具。

随着时间推移,良庄收纳的难民和流民越来越多,甚至还有来自羌地的逃难的羌人,袁树二话不说,一并收下,使之与汉民杂居。

人数多起来了,土地就要继续增多。之后的两年里,袁树又打着助农、恢复生产的大义旗帜分批购置了更多的荒地。

这些行动也非常顺利。

主要新上任的右扶风度则干脆就是袁氏故吏出身,对袁树更是予取予求,而且袁树经营良庄、恢复生产对于当地是挽留人口、增长繁荣度的好事情。

且袁树和其他纨绔子弟不同,十分守法,也不忘记给官府纳税,每季税收那是稳稳当当送到官府,一点都不少,以至于袁树和良庄在右扶风官方系统内的印象非常良好。

这种对自己对袁树都有好处的事情,身为袁氏故吏的度则怎么会拒绝呢?

半卖半送,度则就又把一百三十顷无主耕地、荒地交给了袁树的良庄,使得良庄的规模直接翻倍,更加扩大,袁树也从三辅之地、汉中乃至于凉州收下了数目更大的汉胡流民进入良庄。

从永康元年年末到建宁三年,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良庄总共收下了八千多户、四万五千多口人进入耕种、生活。

有土地,有粮食,有人,那就初步具备了建立军队的基础,就可以拉出一支正儿八经的武装力量来保护自己了。

袁树也是这样做的。

一心会保卫部是袁树最关注的一个部门,也是他直接负责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就是他打造的军队的根基。

最初,保卫部只有三百五十名成员,扩编之后,里头已经有八百名正式成员和两千五百名外围协助人员,总人数达三千三百人。

正式成员很好理解,就是有编制的人,都是一心会会员,对于军事有兴趣,未来就算无法通过孝廉、茂才的渠道做官,也能通过勇猛知兵法等特科进入仕途,获得官身。

某种意义上,他们算是良庄的“职业军人”。

不仅精于武艺,也了解兵法,技战术齐全,文武双全,属于绝对的高素质群体,是非常接近受过良好教育的近现代职业军人的“职业军人”。

他们都因为袁树和董宣的约定,受到了正儿八经的射术、骑术锻炼,就算不当军官,也能成为技术兵种。

而外围协助人员都是良庄内的农户出身。

他们平时需要从事生产,但是农闲的时候会跟着正式成员参加军事训练,算是某种意义下的寓兵于农、且耕且战。

而且经过永康元年冬天的那一场战斗,袁树再也不管朝廷禁令,私下里命令一心会所属钢铁作坊打造盔甲、弓弩。

尽管朝廷明令禁止私人持有盔甲和弓弩,但是那是相对于一般人来说的,对于袁树这种级别的人,只要不明晃晃的拿出来显摆,还让人看到,还让皇家知道,那就等于没有。

而且身在右扶风,经营那么大的产业,面对羌、匈奴、鲜卑和各类土匪的威胁,没有这些武装又怎么能站稳脚跟呢?

三辅大乱之后,新任右扶风度则也明白这里头的要命之处,袁树也没有完全欺瞒度则,而是告诉度则自己有五十盔甲和三百弓弩。

度则也不惊讶。

私下里,他对袁树说——你们有就有了,官府也知道你们不容易,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你们别随便亮出来,不然的话官府也不好交代。

其实对于度则来说,良庄有这样一支处在灰色地带的战斗武装,他也很高兴。

因为这就意味着他这边即使没有足够的直辖武装,即使没有军费,靠着良庄的武装,他也能应付一些不那么严重的军事冲突了。

张奂出击之后、段颎出击之前,右扶风为代表的三辅之地处在一个兵力极度空虚的状态之中,

右扶风最重要的军事武装力量——雍营被打废了,还没来得及休整完毕,就又被羌人围攻,营兵损失惨重,几乎不能继续作战,亟待重建。

但重建进度缓慢。

新任都尉数次请求朝廷拨款送人,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度则也心慌啊,害怕羌人卷土重来,他没有力量自保。

但是良庄部曲出现之后,他就有了依仗。

他这边庇护着良庄的武装部曲,良庄也会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对不对?

所以度则就和袁树约定,要是出了什么事情,直接把良庄的武装拉出来充当右扶风直辖武装,给个官面上的身份,让给官府临时统领,对于官府和良庄都是好事。

为此,度则那边还会定期向良庄部曲提供军械援助,帮助武装、训练良庄部曲,使得良庄部曲越发具有正规军的气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