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不是袁术 > 七十三 他,就是良知!

我不是袁术 七十三 他,就是良知!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6 22:38: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完成二十六个月或者二十七个月的守孝期,就足以对外宣称是完成了三年守孝,不必真的守满三年。

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

不过袁树觉得这样不够,他还要更多的时间沉寂、写作,所以要加长守孝时间。

一开始卢植等人建议袁树把时间延长到两年半,也就是三十个月。

但是袁树听到“两年半”这三个字之后,顿时觉得自己的右肩莫名的骚动起来。

为了不成为守孝时长两年半的带孝子、小黑子,袁树还是坚持守满了三十六个月的孝期,踏踏实实的陪了马融整整三年。

他如此坚守信念、为马融守孝整整三十六个月的行为也为众人所称赞,人人都说袁树知恩图报、心怀感念,马融确实没有选错人,袁树的确是一个优秀的继承人。

当然,这的确也不是纯粹的吹嘘,而是实实在在的称赞。

马融所擅长的《左氏春秋》为代表的古文经学,袁树的确传承的很好,掌握的也很好,在后马融时代的学术层面,他一点儿也没有给马融丢脸。

每日惯例的古文经学讲学,他一点也没有落下,自己讲不了,就让卢植等人代替去讲。

更重要的是,在心学方面,他了三年时间把心学理论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的体系,还严明标点,细致解释字句用意。

之前写就的《孟子解诂》被他用标点符号加以改进。

新作《知行论》之中,不仅有正文,还有他自己给出的详细注解,难懂字句的简单释义,引经据典的来源,还有历史故事的背景和人物背景。

他都给一并标注上了。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那就是“经传合一”,解释齐全,基本不给他人误解、曲解的空间。

所以,袁树甚至算是第一个打破了学术界严苛的防自学机制的人。

他用更加简便甚至较为白话的语言句式解释心学的奥妙,抛弃了繁琐、难懂的古代句式和生僻字,如此一来,不仅自己人学起来方便,外人了解起来也方便。

肯定有人对此感到不满,但是他们又没办法说什么。

因为这是袁树自己钻研出来的学问,不属于五经体系,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没有那么多师法、家法的规矩,他就是祖师爷,他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旁人无法置喙。

除非这帮学阀愿意接受袁树的学问成为官学,给个编制,和自己分肉吃,然后才能用自己的规矩来规范袁树的行为,想方设法给他戴上“紧箍”。

他们能接受?

他们连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文经学都不愿意接受,又哪里愿意接受这个新生的心学?

再加上党锢之祸以后,他们被宦官穷追猛打,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仰仗袁氏家族的地方很多,所以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至于五经体系之中会不会也有人做出相同的事情……袁树不知道,也不干预、不评价。

他只管发展自己的心学,不断的收纳更多对心学有兴趣、愿意贯彻知行合一理念的人。

正如他所预料的,因为他对防自学机制做了突破,所以凡是能接触到他的作品的人,都能对心学有一番最基础的了解,传播起来也更加方便。

这在无形之中就大大的扩张了心学的受众群体,把心学的入学门槛降低到了能读会写这个层面。

他的会长秘书程立程仲德就是因为这层原因接触到了心学,然后千里迢迢不畏艰险来求学,被他收下,成为心腹。

这种情况在之前是不存在的。

学习经学,有很多前提。

其中最重要的,是你这个人气运榜身,被人看中,把你纳入学阀体系之中。

或者你出身好,是一个生来就有编制的人。

然后,你需要掌握句读,了解古代字体,了解古代字意,了解古代历史背景和人物背景,或者拥有一个掌握以上全部技能的老师。

具备上述所有条件之后,才能学习经学、学懂经学。

否则你就学不会、学不懂,乃至于“不配学”。

但是现在心学就没有诸多的大前提。

袁树不要你的出身,不要你的血统,甚至不要你有什么牛逼的老师,只要你识字,能读会写,剩下的,袁树都尽可能的帮你标注在了原文中。

《知行论》就是一本不需要额外注解的心学教科书,只要得到,只要认字,你就能自学,如果悟性高,自学能力强,甚至不需要亲自到袁树这边来听讲。

不过袁树倒也没有充分预料到他的这一行为让他在那些出身寒微的学子的心里占据了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比如在魏甲、窦云、程立等出身不太好的寒微士子的心里,袁树就是他们的光,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袁树帮助他们摆脱了最大的痛苦来源,引领他们走上了一条成圣之路,所以,袁树,就是良知的具现化。

他,就是良知!

甚至于加入一心会的那些出身比较不错的豪门士子,他们也基本认同这一观点,接受心学理论之后,他们也觉得袁树的做法实在是很伟大,很正确。

所以一心会内部对袁树的个人崇拜其实还是很有趋势的。

不说别人,单说程立,那就是袁树的绝对支持者、崇拜者,视袁树为希望之光,甚至认为大汉只有袁树这一个太阳。

所以出于对袁树的崇敬和忠诚,他再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无论如何,公子,您还是要做个准备,把党人都藏起来是最好的,以免真的被宦官抓住了把柄,不好收场。”

“这方面,我觉得我父一定会有所准备,我会等他的消息再行事,不急于一时。”

袁树思考了一会儿,又说道:“再有六日,丧期便结束了,该准备的也要准备起来了,之前没收下的门生要收下,弟子的考核也要开始,一心会也要开始收纳新人,总而言之要做的事情很多,宦官的事情,不是最重要的。”

程立抿了抿嘴唇,一肚子的郁闷到底还是没说出来。

在旁人眼中如猛虎一般恐怖的宦官们在袁树的口中就像是玩闹一样,他们的死亡威胁在袁树眼里好像根本不算什么。

但有意思的是,这搞不好还是真的。

他的起点就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触摸不到的顶点,因此那些看起来狂暴的宦官对于袁氏家族也不得不小心对待,甚至给他们加官进爵用以笼络。

比如袁树他爹原来是京兆尹,二次党锢之祸以后,担任太仆的杜密身为党人,自然被宦官们做掉了,空出来的职位就交给了袁逢。

这个非常亲近皇帝的职位就那么落到了袁家人手里。

九卿一般以太常为首,但是实际上最容易接触到权力核心、最容易有光辉前途乃至于成为三公的,其实就是太仆。

过去皇帝还能掌握皇权的时候,作为皇帝的个人马车夫就很容易成为皇帝的心腹,然后外出担任一些重要的职位,就算现在皇权实际上并不完全握在皇帝手里,太仆这个职位也一样贵重。

袁逢担任这个职位,说白了,就是给以后做三公当铺垫,让刘宏熟悉一下袁逢,混个脸熟,知道这个人以后就是咱老刘家最重要的肱骨之臣,您二位先处处,看看相性如何。

能处的好最好。

实在不行,那就再试试,处好了为止。

要知道,他这个位置比您作为天子的位置还要稳当呢!

天底下汉室宗亲那么多,不缺当皇帝的人选。

但是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可真没有几个家族。

宦官都明白且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可见袁氏家族的政治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在此基础之上,程立忽然想到,宦官那边如果不是真的掌握了一些确切的消息,是不会轻易对右扶风出手的。

之所以那么大张旗鼓的宣布对右扶风重点举钩党、巡查,搞不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袁树注意到了程立的表情,笑了笑。

“仲德,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程立闻言看向了袁树,顿了顿,还是开口了。

“公子,这件事情,难不成……是宦官有意为之?”

“对了。”

袁树笑着走上前,拍了拍程立的肩膀,缓缓道:“按照这帮阉人行事狠辣的风格,真要打算对我出手,用得着那么大张旗鼓对外宣称右扶风是重点巡查地方吗?根本不需要,暗中派人来查就是了。

他们就算不知道朝廷各部门里具体哪些人是袁氏的眼线,但是他们绝不会以为朝廷里没有袁氏的眼线,没有暗中行动,而是在尚书台公布出来,这就已经打草惊蛇了,我能不提前知道?

党人确实在我这里,但是右扶风那么大,我随便找个山洞把他们藏起来,这帮阉人要多少功夫才能找到他们?要找到什么年月去?他们当真能找到?

我看啊,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真的从右扶风找到党人,十之**,是想要在朝廷层面给袁氏施压,或者提个醒,让袁氏不要做得太过分,或者做得过分了也要给宦官一点好处,别那么肆无忌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