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397章 齊王選妃

家兄朱由校 第397章 齊王選妃

簡繁轉換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4:37:36 来源:搜书1

“官營煉鐵場,都要煉製熟鐵鐵軌,這麽多鐵放在路上,萬一百姓貪財盜取,那……”

“罷了,齊王府下的令旨,聽從便是。”

比起朱由檢因為工業革命而開幕而高興,京城工部的官員在朱由檢返回京城後的一份份令旨而頭痛不已。

有軌馬車很早就應用在了各大礦場,因此工部官員對於鐵軌並不陌生,讓他們覺得陌生的是這次的鐵路規模。

京西鐵路、京隴鐵路、京津鐵路、京遼鐵路、昆佔鐵路、京廣鐵路、京門鐵路,京嘉鐵路、京杭鐵路……

九條鐵路,分別對應京城環河套至西寧,以及京城到隴川,京城至沉陽,昆明至佔婆,京城至廣州,京城至嘉峪關,京城至杭州等長距離鐵路。

除了這七條超長鐵路外,還有京城至門頭溝,京城至天津的兩條短距離鐵路。

總的算下來,九條鐵路長一萬八千七百裡,基本囊括了大明本土,除了貴州、廣西、福建、江西四省沒有經過,其他各省都經過了。

當然,這四省也會在之後修建,之所以目前沒有提及,是因為它們目前沒有太多災民需要賑濟。

這漫長的鐵路,工期預計十五年,需要花費五億七千萬斤熟鐵,和兩千多萬根枕木,以及數億碎石。

這個工程的總造價預計是一億六千萬兩白銀,每裡造價八千五百多兩,總動工六千萬人。

這九條鐵路的造價,預計是大明五年的稅賦,每年需要固定支出一千零七十萬兩。

當這個總報價單送到內閣的時候,作為內閣首輔的顧秉謙,他的手和心都是顫抖的。

“這……工期就不能再往後推一推?雇工折半?”

顧秉謙手裡拿著這份報價的奏疏,商量般的詢問工部的薛鳳翔,而薛鳳翔也無奈:

“齊王府那邊早就都算清楚了,殿下的想法,工部怎麽能更改呢……”

“這已經是殿下批準動用交趾六十萬囚犯修建的價格了,如果沒有這六十萬囚犯,估計能漲到兩億兩銀子。”

薛鳳翔的話,堵上了顧秉謙的嘴巴,同樣也堵上了文華殿內諸多閣臣的嘴巴。

作為戶部尚書,畢自嚴是有苦說不出。

每年支出一千零七十萬兩銀子,山西、陝西、河西、湖廣、南直隸、廣東還好,本來就需要以工代賑,也需要賑濟四百多萬人,但其他地方就不行了。

“又並非每年都有數百萬人需要以工代賑,殿下這手……唉……”

畢自嚴長歎一口氣,而當他看向自己桌上放著的那本奏疏時,心裡的苦楚更甚。

那是蒸汽機工廠建設的工部報價,三百萬兩,朱由檢眼睛都不眨就調動了。

到了賑災上,反而要用米麥,畢自嚴不明白為什麽。

他只能敲著算盤,一點點的計算賑災所需。

各地庫存的四千多萬石米麥已經調運,畢自嚴只希望今年的旱情不會擴大,不然地方上恐怕要遭難了。

“今歲才三月,國帑便已經用空,六部和地方就不要給朝廷添堵了。”

當薛鳳翔退下,顧秉謙將那本沉重的基建奏疏放在了桌上,歎了一口氣的同時,把頭頂的烏紗帽緩緩摘了下來,放在桌上。

坐在距離他很近的袁可立,施鳳來可以看到他額頭的細汗。

顯然,這本奏疏給他帶來了不少壓力。

只是即便這樣,有的事情還是得該說的說。

顧秉謙將旁邊的奏疏拿了過來,放在桌上並為其說道:

“北直隸的官學報名結束了,明天便是三月初一開學的日子,

合計要入學近九十八萬人。”“百姓入學輕松,但朝廷卻不能輕松,這六萬多教習的俸祿還需要解決。”

今日是二月的最後一天,北直隸的報名徹底結束。

由於是朝廷強製的基礎教育,因此基本所有百姓都將家裡的男孩送到了官學。

盡管朱由檢早就有過口諭,說內閣不用擔心銀子的事情,但顧秉謙為了讓朱由檢滿意,還是特意把這事情拿出來說說。

“海外三省得跟上進度,尤其是瀛洲的金銀礦,每年送回國帑的銀子必須達到三百萬兩。”

顧秉謙毫無壓力的開口,因為他從齊王府那邊知道了,楊文嶽目前已經收復瀛洲除北州府北海道以外的絕大部分地區。

這些地區裡有包括石見、左渡等金銀礦豐富的地區,在幕府時期的產量就高達三百多萬兩。

因此瀛洲每年運回朝廷三百多萬兩並不艱難,甚至遊刃有余。

哪怕顧秉謙不開口,楊文嶽估計每年都會運三四百萬兩回大明。

顧秉謙這話如果不說出來,楊文嶽是表功,但他說出來了,楊文嶽就是完成任務了。

估計楊文嶽知道顧秉謙的操作,得被氣的臉黑。

眾人也知道這老狐狸是為了向齊王表態度,因此表面點頭,心裡不屑。

說了半天,沒點什麽建設性的意見,倒是在攬功上能力出眾。

“幾年大旱的范圍縮減,各地的蠲免是不是可以停了?”

朱燮元開口詢問,而蠲免這事情是朱由檢當初下的政策,即所有地方遭遇大旱,當地賦稅蠲免。

眼下南直隸、廣西、四川三省的大旱消退,蠲免自然減除。

這三省如果恢復交稅,那大明的賦稅能增加幾百萬兩。

“這個……”顧秉謙瞥了一眼施鳳來,發現施鳳來不說話,便點頭道:

“自然是要停的,不過眼下停,未免有些突兀,不如蠲免夏稅,征收秋稅如何?”

顧秉謙不想得罪下面的人,也不想得罪浙黨,但他得向朱由檢交代,因此他選擇了這個折中的辦法。

夏稅主要是麥子,南直隸的夏稅佔據大明五分之一,但並不算多,每年也就一百二十幾萬石,折色後七十萬兩。

用七十萬兩堵住下面人的嘴,然後征收五百多萬石的秋稅稻米,這是個不錯的交易。

估計朱由檢知道後,也不會苛責他。

“既然這樣,那我派人轉告禦馬監,讓禦馬監的村官征收。”

畢自嚴看到有額外歲入,自然高興的站了出來。

三省的夏稅不過一百五十余萬石,但秋稅卻有七百多萬石。

這三省的秋稅收上來,大明今年的田賦可以重新回到五千六百萬石的水平。

加上瀛洲沒有免稅的資格,因此今年戶部的田賦歲入基本可以達到六千二百萬石。

有了這六千二百萬石米麥,加上五司一監不出問題而二千九百多萬兩稅銀,折色下來,今年大明歲入可以達到五千四百萬兩。

按照去年大明的支出,加上新增的官學司支出,以及工部五百萬雇工的支出,今年大明終於可以結余了。

“今歲不出意外的話,國帑應該能結余七百萬兩。”

大明的國帑支出已經三年為負數,難得聽到“結余”二字,不止是畢自嚴高興,內閣其他六位閣臣也紛紛松了一口氣。

今年能結余,那明年日子就會過的舒服一些。

眾人已經習慣性不把朱由檢留著的鑄幣金銀算作國帑收入了,因為那筆銀子只要朱由檢不開口,不管是誰上疏,都不能動用。

“雖說秋後會結余,但眼下國帑已經花光了錢糧,僅僅只有地方上的千萬石常平倉糧。”

“因此,朝廷還是得勒緊玉帶,熬過七個月。”

顧秉謙說了一些寬慰人的話,隨後便起身,示意眾人可以各自離去了。

眾人也不想在這桌前假笑,因此紛紛離席。

在他們離席的同時,朱由檢和朱由校二人卻在京城的南苑散步。

二月末,青草已經長了出來,兄弟二人難得沒有了奏疏的纏身,得以放松一日。

“燃兒的事情,我想了想,還是在宮中好些,官學可以去旁聽,但不能常往。”

兄弟二人走在草地上散步,走在前面的朱由校說了自己的想法,而跟在後面的朱由檢也明白,這是自家哥哥顧及自己感受而做出的妥協。

宮裡面,朱由校和張嫣幾次交談,都認為不應該送朱慈燃三人去官學。

只是顧及朱由檢的提議,朱由校幾番猶豫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這些事情,王安早就告訴朱由檢了,因此他聽後並不覺得驚訝,而是點了點頭。

“朝鮮那邊送來了三百秀女,甘孛智和蘇祿、勃泥、南掌、葉爾欽也各自送來了或多或少的秀女。”

朱由校突然說起了秀女的事情,朱由檢眉頭一皺,大概知道了對方要說什麽。

“算下來,這些秀女有六百多人。”

眺望南苑的大片湖泊沼澤,望著在湖泊便飲水的麋鹿群,心裡暢快之余也轉身道:

“我覺得是差不多了,不過你皇嫂說,最好還是選我大明女子,並且選正妃一位,側妃兩位。”

說到這裡,朱由校笑了笑:“不過我倒是覺得,弟弟你可以多一些側妃,因此立側妃四位如何?”

朱由校的話讓朱由檢無可奈何,他只能說道:

“選妃一事,還是按照規矩走吧,由宣懿太妃和皇嫂把關吧。”

宣懿太妃是萬歷皇帝身邊最早的妃嬪之一,雖然不受寵,但她一生無子,性情謹厚,對朱由校和朱由檢還是不錯的,因此朱由校讓她掌太后印璽。

由她和張嫣一起把關,朱由檢還是比較放心的。

不過為了避免有心人,朱由檢還是特意說道:

“正妃,最好還是不要和勳貴文臣染上關系,平頭百姓也無妨。”

朱由檢很清楚,此刻天下勳貴文臣都在等著他大婚。

他們自然不敢像曾經的孫如遊、朱國祚一樣催促朱由檢就藩,之所以盯著他大婚和選妃,所為的不過便是正妃位置。

大明的藩王正妃,雖說一般都是從民間選拔,但也不是說絕對要求平頭百姓,而是還摻雜著一些衛所背景和勳貴背景、低級官員背景的秀女。

朱由檢不反對選妃,也不在意選誰,但他不可能讓一些盤根錯節的貴族和士紳之女來做自己的正妃。

朱由校也明白自家弟弟的難處,因此他臉上露出一抹歉意,安慰道:

“這點我會轉告太妃和寶珠的,弟弟寬心便是。”

或許是為了活躍氣氛,朱由校笑道:

“多娶幾個妃嬪,多些子嗣,好等他們成年後派往齊國,為弟弟你就藩做準備。”

“成年?”朱由檢繃不住了,無奈道:“等他們成年,臣弟恐怕已經年過四旬了。”

“哈哈!倒也是……”朱由校沒忍住笑了出來,隨後拍了拍朱由檢的後背,便繼續向著前方散步而去。

望著他的背影,朱由檢也是十分無奈的歎息了一聲,隨後跟了上去。

兩人沒有談國事,而是聊著以前的一些趣事,比如在宮廷內練習馬術,還有去燕山遊獵等等。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等太陽西斜,二人散步來到了一條小河邊,順著河邊走向南苑行宮。

“我記得,弟弟小的時候說過,想做一個賢王,每日在王府讀讀書,繪畫丹青……”

朱由校突然提起了以前的事情,而朱由檢聽後也點了點頭。

“眼下弟弟還是這種想法嗎?”

朱由校轉頭看向了朱由檢,只是這次朱由檢沒有當即回答,而是沉默了數秒後才說道:

“若是可以,臣弟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教習,去那鄉野中,開一處官學,育那十名孩童,清晨授學,午後耕種……”

“……”朱由校停下了腳步,朱由檢見狀也隨之停下。

過了片刻,朱由校才繼續走動,而朱由檢也跟了上去。

“等……罷了……”朱由校欲言又止,而朱由檢雖然疑惑看了他一眼,卻也沒說什麽。

二人就這樣回了行宮,一言不發的吃了晚膳後,各自返回了臥房。

只是在休息前,朱由校讓人將齊王選妃的事情,命人傳回了京城皇宮。

他的本意是讓劉太妃和張嫣準備,只是這消息到了宮裡後,沒過幾個時辰便在京城各大府邸傳開。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英國公府的張維賢,而得到消息的時候,他正在書房裡挑燈夜讀。

在得知朱由檢終於要選妃之後,他立馬就放下了手裡的朱筆。

他左右渡步,而站在他桌前的張之極則是作揖道:

“父親,齊王恐怕不會選勳貴和文臣背景的女子做正妃。”

“這我自然知道,但你別忘了還有兩個“貴妃”的位置!”張維賢站在了原地,緊皺著眉頭回應。

他口中所說的“貴妃”,並不是內廷的那種貴妃,而是隻藩王側妃中,出身顯貴的妃嬪。

一般來說,側妃中是不存在“貴妃”的,因為一般的側妃也就兩位。

不過、從內廷傳來的消息,這次選妃要選五位,其中一位正妃,四位側妃。

如果是四位側妃,那一般有兩位是“貴妃”,這也就代表各大勳貴和大臣可以角逐了。

“貴妃”不是哪個藩王都可以有的,因為正常來說,只有掌握權力和極其受寵的藩王有資格擁有“貴妃”。

因為“貴妃”終究是為了好聽而取得外號,但實際上她們的身份還是側妃,而側妃說難聽一些也就是妾。

各大勳貴還要臉面,自然不可能送自家明珠給藩王為妾。

哪怕是明成祖朱棣,在其尚為燕王的時候,也沒有哪個勳貴文臣送女兒給他充當側妃,而朱棣也在意徐王妃的看法,因此一直沒有怎麽納側妃。

只是勳貴的臉面隻存在於明初和明朝中期,到了後期便開始立不住了,等朱由校即位,朱由檢嶄露頭角,勳貴的臉面更是被其踩了幾腳又幾腳。

眼下的勳貴還有什麽?除了手上的田畝宅院,以及爵位那每年幾千兩的俸祿,還有幾十個家丁外,他們什麽都沒有了。

自從朱由檢革新勳貴後,勳貴便徹底喪失了朝堂的話語權,成了給朱由校兩兄弟祭祖的吉祥物。

即便是英國公府,也只有年紀較輕的張世澤擔任軍職,並且也不過是東軍都督府的一個參將罷了。

五軍都督府革新後,參將不過是正四品官職,而大明的參將有二百八十余位。

就這,也是諸多勳貴裡拔尖的存在,南北京師數十勳府,數萬勳貴子弟,能當上參將的也不過寥寥數人,大部分不過擔任守備、總旗罷了。

由此便可見,眼下的勳貴到底落魄成了什麽模樣。

以朱由檢定下的制度,恐怕用不了百年,這數十府勳貴便會凋零的只剩個位數。

因此,想要保住爵位,要麽就是催促子弟學習,然後參軍立功,要麽就是找關系。

找關系很簡單,要麽就是聯姻海外已經就藩的強藩,要麽就是聯姻皇子。

然而,皇子雖然地位崇高,但誰都知道,眼下三位皇子的地位並不穩固,甚至可以說朱由校的龍椅也坐不穩。

比起坐在龍椅上的那位,坐在齊王府裡的那位才更像皇帝。

因此,貴妃這種以往各大勳貴看不上的“妾身”,此刻卻成為了搶手的香餑餑。

朱由檢如果真的成了皇帝,那即便是庶子也能稱藩王。

朱由檢如果前往了齊國就藩,那庶子也能稱郡王。

雖然百官看不到《大明坤輿總圖,但他們也聽說了,朱由檢的齊藩就藩地十分廣袤,哪怕郡王也能分封數省之地。

加上朱由校當年下過口諭,說要對齊藩遷移數百萬人。

這各種原因加起來,不管怎麽說,齊藩都是最強的強藩,押注在齊藩身上,並不丟臉。

“府裡的女子,選出最好的三個,將她們都送去選秀,哪怕不能成為“貴妃”,成為側妃或者侍妾也可以!”

張維賢催促著張之極,而張之極也明白自家父親的想法。

說白了,只要能用正規的手段進入齊王府,那英國公府的秀女就有機會侍寢。

但凡侍寢成功,誕下一個庶子,也能保英國公府三代興旺。

張之極得了吩咐,便連忙轉身去辦正事去了。

不止是英國公府,便是成國公府的朱純臣,定國公府的徐希皋,還有各大侯府、伯府……

總之只要收到消息的勳府,都在為了選秀而準備。

要準備的不止是他們,還有身處皇宮的張嫣和劉太妃。

諸多勳府已經在準備時,二人才在慈寧宮碰了面。

五十二歲的劉太妃坐在慈寧宮主位,張嫣坐在她旁邊的位置。

二人頭戴龍鳳珠翠冠,身穿大袖衣,衣上加霞帔,而內藏紅羅裙,紅褙子。

首服特髻上,更是加龍鳳飾,衣繡都使用了織金龍鳳紋,加點翠繡飾。

這華貴的衣服,看得出朱由校對二人的用心,可以說尊劉太妃為母,視張嫣為摯愛。

只是,朱由校如此關心的二人,在面對朱由檢的選妃問題上,也是頭疼不已。

兩人本來就是婦人,雖說都出身官吏世家,但基本都是下三品出身。

加上朱由檢的性子和兩人生分,而他權柄極大,因此《皇明祖訓、《大明會典的規矩根本就不適用在他的身上。

正常來說,選七十七名秀女便是最高規製,然而張嫣和劉太妃面對的秀女遠遠不止這個數。

僅僅宗藩體系下藩屬國送來的秀女便有六百二十七名,這些秀女都是各個藩屬國從本國數千、數萬秀女之中選拔而出的優秀女子。

這其中,又以朝鮮國準備最為充足。

從天啟六年開始, 朝鮮國王李倧便開始選拔秀女,僅僅第一次就選拔了三千多人,後續留下一百人後,朱由校卻按照朱由檢的話,勸退了李倧想要送秀女的想法。

但架不住李倧不死心,第二年又選秀女三千,留下一百人,再次申請,再次被拒。

第三年,李倧又選秀女九千,隻留下一百人,聯合前兩年選拔的秀女,合計三百送往天津。

人言事不過三,朱由校一是無奈,二是朱由檢的年紀也確實“大”了。

藩王之中,從未有二十還沒有婚配的存在,因此便答應了下來。

朝鮮不是個例,各國實際上都在準備,哪怕西域葉爾羌這種名義朝貢的汗國都送來了西域的秀女。

外藩秀女六百二十七名,國朝自然不能太差。

況且,朱由檢的正妃只能是大明女子,因此哪怕規矩在前,張嫣和劉太妃也沒有辦法,只能破例。

“九百名如何?從天下選拔,最多七月便能盡數進京。”

坐在主位的劉太妃和張嫣溝通,張嫣聞言也沒有什麽拒絕的理由,不過她還是記得朱由校的交代,因此說道:

“九百名裡,只允給勳貴文臣三百名額,剩余六百從各府選拔。”

“不錯……”劉太妃性情敦和,知道張嫣的話實際上便是皇帝的意思,因此沒有拒絕。

二人商量了一下,隨後用太后的印璽寫了懿旨,將懿旨發往了內閣。

這份懿旨送抵內閣的時候,當夜文華殿班值的內閣、六部、六科、都察院、五司等上百名官員都下意識的攥緊了手。

諸黨等了十年的事情,總算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