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四十六章 艰辛历尽谁得知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四十六章 艰辛历尽谁得知

簡繁轉換
作者:陈恶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8 10:40:1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三月初三,张孝祥在北固楼准备宴席之时。

安丰军,寿春,八公山上,幽燕人刘蕴古望着面前的火堆,呆呆的出神,难以言语。

他身边的数百人乃至于整座山中的成千上万人皆是如此,饥饿与困倦使得他们已经丧失了最基础的交流**。

与这些春耕时被逼反的农民不同,刘蕴古并不是一个农人,手里也没有一寸田亩,身为归正人,在没有位高权重之人作保的情况下,他并没有资格在宋国购买田产。

也因此,刘蕴古是经商为生的。

但是一名自幽燕逃难而来之人,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在南方立足的?

刘蕴古十分聪明,另辟蹊径,找到了一个很冷门的门路。

珠宝生意。

这个生意之所以冷门,是因为世道有些过于乱了,金银储蓄才是正经,打扮得珠光宝气是要招贼人的!

然而这个行当又不可避免的要沾染行贿受贿的贪污**,这也就导致了刘蕴古成为了某种白手套般的人物,并且结识了许多朝中大人物。

原本刘蕴古也只是想要安此一生罢了,然而身为低人一等的归正人,他在南朝那些贵人面前总会有一个关键话题。

你究竟是怎么看金国,又是如何看待宋国的?

刘蕴古自然也是懂的,无非就是金国犹如生死仇敌,宋国犹如再生父母那一套嘛。

刘蕴古说着开心,宋国贵人听着也开心,大家都开心。

然而开开心心着,事情就有些不对味了。

宋国贵人看着刘蕴古对宋国如此忠心,又是与金国有深仇大恨的归正人出身,就开始运作让这厮去充当搅乱金国的先锋。

这下子刘蕴古惜了,但牛皮已经吹出去了,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苟见用,取中原,灭大金!

宋国贵人也同样大喜,直接给了刘蕴古浙西帅司准备差遣之职,让他准备北上。

正当刘蕴古陷入两难之境的时候。

完颜亮来了。

所有计划也都随之成了泡影。

刘蕴古虽然也损失了许多财货,但在八公山中有庄园,还是存了一些安家立命的本钱,他心中对完颜亮充满了感恩,若不是这厮南侵,他可要真的回到金国九死一生了。

然而刘蕴古还没有开心几天,淮北等地突然就乱了,百姓杀官造反,不少人逃到了八公山中。

为首的起义军领袖东来带着三四千乱军到处乱跑,有了流民军的架势。

原本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但饿疯了的流民不管这个,怎么都是死,为什么不能吃了你?

但都东来却是有些想法的。

他觉得刘蕴古虽然是归正人,但却有勇力,有名声,是一条好汉,不如赚上山来,坐一把交椅。

面对这种局面,只带着五十多亲信的刘蕴古别无选择,干脆打开了庄园大门,将其中粮食都拿出来劳军,在东来面前慷慨陈词并要了一套枪法之后,坐上了这支还没有名字的起义军的二把手位置。

如果是这般也就罢了。

想当官,杀人放火求招安。

这个路数刘蕴古也算是比较熟,但谁知道欣赏自己的那名宋国贵人在今日又托人传来了消息。

刘蕴古,你准备一下,带着所有流民军到淮河以北,金国境内屯田去!

我就操了!

刘蕴古终于勃然大怒。

怒了一下之后就是深深的无力感。

这都叫什么事啊?!

然而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刘蕴古家底再厚,也不可能养活这么多的流民,他必须得在这两日之内做出选择。

想到这里,刘蕴古再次深深叹了一口气,起身向着所谓的聚义大厅而去。

说是聚义大厅,其实就是在刘蕴古庄园外面搭了几个窝棚,让几个流民帅鸠占鹊巢,充作了议事的厅堂。

“大哥,祸事了祸事了!”刘蕴古走到聚义大厅的门口,整理了一下表情,脚步慌乱的向大厅跑去。

郝东来与几名心腹正在烤着火吃酒,听到二当家的话,手微微一颤,洒下来了些许酒液。

他心疼的看了看酒杯:“二哥,你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如何这般毛毛躁躁?”

刘蕴古深吸一口气:“大哥,祸事了,朝廷有意让咱们到淮河以北去屯田!官府就算想要招安,也不会让咱们当官人了!”

出乎刘蕴古预料的是,郝东来只是在初期惊愕了一下,随后就有些心动,甚至跃跃欲试起来。

“这么说,他们还能继续种地?”

这下轮到刘蕴古惊愕了。

合着你还真是表里如一,只想着种田啊!

有一名郝东来的心腹皱眉出言:“二当家,不是俺疑你,你是如何得知这消息的。”

刘蕴古:“我之前是贩卖珠宝的,自然有些官面上的交情,有个贵人给我带话,说让我火并掉大当家,然后带着所有人渡淮河,到寿州去开荒。”

郝东来闻言再次愣了愣,随后诚恳说道:“二哥,你真的想要如此吗?”

刘蕴古当即哭笑不得:“大当家说的哪里话,若我真的要火并,如何要跟大当家说这些话?”

郝东来点了点头,老农一般的黑脸上露出憨厚的微笑:“也对,种地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恩赐,对于二哥来说却是惩戒了。哪有用惩戒来拉找人的道理?”

刘蕴古面对此等大实话再次无言以对。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这样一来,岂不是说他刘大头是没有义气之人吗?

然而郝东来恍若未觉,只是兴致勃勃的看着刘蕴古:“二哥,你说那贵人要怎么将咱们送过淮河,是要建立浮桥还是用大船?”

刘蕴古终于不耐:“大哥,你为何要想这些事情?淮北寿州那是金人的地方,官家说是把咱们送过去屯田,其实就是让咱们自生自灭,到最后肯定会被金贼当作奴隶!“

郝东来依旧是那副乐呵呵的模样:“二哥多虑了,金国还能不让百姓种田不成?至于大宋还是大金.............”

说到这里,郝东来叹了一口气:“又有什么区别呢?金国将他们当奴隶,大宋不是也将他们当贼配军吗?”

这哪能一样?

这要一样,刘蕴古至于千里迢迢,连宗族妻子都不要,从幽燕逃到宋国来?

但他还要再劝,只听到门外急匆匆的脚步声响起,一名年轻人喘着粗气,冲了进来:“阿爹,二伯,山下来人了。”

“谁?”

“听他说是难大军的人,说要给咱们一条活路。”

刘蕴古心中一动:“山东人?”

年轻人摇头:“俺听不出来。”

郝东来却说:“不管是不是山东人了,总该见一面的。”

年轻人慌忙点头,随后来到山下,躬身说道:“何先生,大当家请你上山一叙。”

身着锁子轻甲的何伯求啧了一声,随后回头让自家儿子稍待,就单骑跟着年轻人入山。

八公山南麓其实并不好走,骑马行进片刻之后,绕过了几个弯子,就只能下马步行了。

慢行也有慢行的好处,最起码何伯求可以将周围那些流民的模样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何伯求刚刚想与年轻人攀谈,却又想起好像不知道他叫什么,当即开口询问:“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似乎并不想说,但终究也不敢晾着贵客,沉默半晌之后方才瓮声瓮气的说道:“乡民没有大名,俺姓,小名狗儿。”

郝狗儿。

何伯求顿时无语,这什么破名字?怪不得这年轻人不愿意说。

“你在家行几?“

“行二。”

“好,那我就唤你郝二郎了。”何伯求也不客气,直接指了指周围那些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幼:“你给我撂一句实话,死了多少人了?”

如果说一个老成之人,现在没准就要开始胡说八道了,但郝二郎是个实诚人,闻言摇头:“不知道,但几千人,又是青黄不接,死上一二百人也实属寻常。”

“都是饿死的?”

“这倒不是。”郝二郎摇头说道:“有的伤着了,有的病死了,还有粮食可分,饿不死那么多人。”

何伯求有些玩味的看向郝二郎:“哦?你们是怎么分粮食的?”

郝二郎比划了一下:“就是找几口大锅,放上水和粟米,然后一起煮,每人一碗,都不多拿。”

“你们的大当家就没有想过要省一些粮食?”

“这种情形,哪能省粮食呢?今日少一顿,明日老少爷们就要互相吃肉了。”

何伯求点了点头,结合着打探出来的情报,对东来与刘蕴古二人有了一些初步印象。

说话间,两人已经抵达了聚义堂。

几个当家的外加几名亲信已经在大门口迎接,还有几名穿着破烂皮甲的侍卫在一旁手持刀肃立。

如果还要喊两句黑道切口,那么这副场面与杨子荣拜威虎山的山门差不多了。

但关键在于,郝东来与刘蕴古这一农一商毕竟不是什么黑道人物,此时也是为了壮声势罢了,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马威。

何伯求却是沂水大豪,黑白两道通吃,属于身经百战见得多了,见到这副架势,直接就将马缰绳一扔,随后双手叉腰,摆出姿态来,就准备应对接下来的责难。

保证场面上绝对不落下风。

然而双方大眼瞪小眼,气氛就这么僵住了。

见到何伯求一副气势汹汹的姿态,郝东来有些莫名其妙,挠了挠头,随后就向聚义厅一指:“官人请进。”

何伯求憋了半天的气势,见状也是瞬间泄气,有些好笑的摇头,随后也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上前抓住了郝东来的胳膊,与他一起把臂而行。

进入聚义堂之后,郝东来忍耐不住,直接询问:“官人......”

“我叫何伯求,家中行三,是靖难大军总管后勤勾当公事,也算是个大管,来此与你们做保证,说话是能算数的。

面对何伯求一阵严肃的发言,郝东来愣了半晌,苦笑摇头:“何三爷,你说的这些,什么勾当公事,确实不懂。”

刘蕴古连忙抢过话头:“大哥,其实何三爷最关键的就是那句说话算数了。何三爷,你说话算数是一论,但具体这些话我们要不要听,还得看一看我们能否受得住。

何伯求看了刘蕴古一眼:“明人面前不说话,我来之前与杨抗杨大使有些交流,他向我提过你的。”

刘蕴古呼吸一室,没想到何伯求的地位竟是如此之高,自己所依仗的那名宋国贵人与他也是平级论交。

“你知道杨大使是如何说你的吗?”

刘蕴古脸上扯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在下实不知道。”

何伯求似笑非笑的说道:“杨大使说你一个幽燕人,父母妻儿全都留在幽燕,只身来到宋国,然后不停的结识官员大族,而且不停的说金国的坏话,实在是过犹不及,八成是个金国的间谍。

以现在宋金的局势,你怕是要归心似箭,只要将郝东来郝大当家弄死,你就能带着这些造反的流民到淮河以北,到时候是死是活就随你们便了。”

刘蕴古听着何伯求的言语,嘴巴越张越大,到最后竟然突兀落泪,哽咽出声:“我在金国活不下去,来到宋国,想要立足,如何不得奉承于他们?却没有想到,我如此拿低作小,他们竟然还疑我......”

“他们竟然还疑我!!!”刘蕴古仰天长叹,泪如雨下,嘶吼出声。

这就是归正人在宋国的艰难处境了。

如历史中辛弃疾那般身居高位之人,属于特例中的特例,只能说辛弃疾真的很有水平。

而大多数归正人则是受到了宋国主流社会的排斥。甚至只能操持贱业,碰到个如同秦桧这般的王八蛋相公,一纸命令下达,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到时候就被撵回到敌国等死了。

如果按照专业术语来说,这就是标准的主客矛盾。

包括南北朝在内的一系列南北分裂的乱世中,这种矛盾屡见不鲜。

比如刘蕴古,如果按照正常历史发展,他会被更多的宋国高层结识,并且被陈康伯、辛次膺、张浚等宋国相公看重。

在隆兴北伐左近,刘蕴古甚至当上了军事主官,想要率领万余兵卒渡过淮河屯田,试图改变淮河以北的局势。

然后因为隆兴北伐的失败,主战派再次失势,史浩只是略施小计,就“发现”了刘蕴古的间谍身份,并且将其处死。

这件事还被岳珂细细记录在笔记上,用以佐证不该接纳北人南来。

当然,这是后话了。

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宋国怀疑刘蕴古是间谍的窗户纸被提前戳破,这导致了这名已经经历过许多的北地汉子当场泣不成声。

何伯求对此也是心有戚戚。

北人到了江南当归正人不是什么好路数,他那两位兄长的家小已经用命运展示过一遍了。

若非如此,何伯求如何会对宋国有如此巨大的恶感?

另一边,见刘蕴古哭泣不止,郝东来叹了口气:“何大管,你不用杀俺,俺也是可以到寿州种田的,只要能让俺们种田,俺们啥都愿意干。”

何伯求微微一愣,随后说道:“还不知道大当家是为何要反的,是因为有人能在我靖难大军眼皮子底下抢占你的良田吗?”

郝东来摇头:“俺不是淮西人,是从淮东逃窜而来的,给俺们分地的是陈大相公。”

何伯求点了点头:“这就对上了,因为淮西是我靖难大军主持的分田,当时我们就已经说明白,谁敢耽搁春耕,到大军中鸣冤即可,到时候会有人为他们作主。”

靖难大军主力都在淮西,在池州大军与鄂州大军各自回到驻地休整之后,靖难大军属于无人敢惹的状态。

何伯求又是恨不得直接扯旗造反的反动分子,由他来主持军中事务,行事风格就一个字。

硬!

什么淮西地主豪强,江南世家子弟,我倒要看看你的关系还是我的刀子硬。

来软的也行,礼物全都收下作劳军,所托之事一点都不办。

而且靖难大军也不是朝中没人。

虞允文也不是当摆设的。

宰相陈康伯也是要收拾两淮烂摊子的。

阴阳的,硬的软的都不行,面对如此不讲理之人,淮西豪强彻底偃旗息鼓,只等着把这群瘟神送走再说。

郝东来目露希冀:“真好啊,有人能为淮西作主,真好啊。俺们却不是有人抢地,而是要被征成贼配军了。”

“不对,也不能叫配军。”郝东来说着,又摇头否定了之前的说法:“因为张大相公开了恩典,脸上不刺字了,倒也不算是刺配。”

“可来征兵的,却并不只是征发那些少年人,也不是征发一轮,而是没完没了。如同俺这种庄稼汉,虽然不值一文,却也是家里的顶梁柱,走了,俺家人根本耕不了许多地,非得活活饿死不成。”

“俺也不知道当时是谁杀的阎王吏,就这么乱乱哄哄的开始喊杀人了,那些被捆成一个串的贼配军也挣脱了绳子,开始杀人了。”

“俺稀里糊涂的跟着走,护着家人到处乱跑,第二日,俺家里人就全跑散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只能带着几个亲信兄弟接着跑。”

“他们有些勇力,跟着他们一起跑的人越来越多,俺也只能带着他们到处找食吃,立了几个当家的。”

“然后就来到这八公山上了。

相比于刘蕴古,郝东来讷于言辞,许多话都说不明白,然而到了最后,却还是眼中闪烁着泪花:“何三爷,你说他们想过个安生日子,怎么就这么难呢?”

何伯求闻言长叹,也不再绕弯子,径直说道:“你们不要去淮河北的寿州了,涡口还有金贼,虽然打不过淮河,但你们去了,就是去当奴婢的命。

跟着我们回山东吧,那里分田分地,开荒地三年免税,但是冬日有劳役修河。不敢说能让你们大富大贵,最起码还是能安生种地的。到时候会有船过来接你们。”

这一路上何伯求已经看得明白了。

这支流民军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流寇,而是有些类似逃荒农民群体。

如果时间再长一些,为首的大当家尝到了权力的甜头,要么堕落成真正的贼人,要么被更为奸诈的人物火并掉。

到时候流民军就会裹挟更多的人,到处破坏生产,积少成多,直到局势彻底不能收拾。

事实上,盱眙那边几支聚啸在都梁山的农民起义军就已经向流寇发展的趋势,已经不可能仅仅用言语就能平定了。

张白鱼已经率东平军精锐出征,无论如何都得将带头人斩杀了才能论及其他。

这就是历史的黑色幽默之处了。

农民起义军当然是正义的,但他们领导人的短视与堕落却使得绝大多数农民起义军迅速变质,成为了祸害天下的盗匪。

而任何想要安定天下之人,首先就必须要镇压农民军,成为所谓的双手沾满农民起义军鲜血的封建阶级走狗。

从刘备到岳飞无不如此。

不过还好的是,何伯求行动迅速,来的十分及时。

刘蕴古此时已经止住了泪水,闻言先是点头,复又摇头:“难道就不能在淮西给他们分地吗?”

何伯求沉默半晌,摇头说道:“不成了,虽然此时依靠朝中与军中的威势,将田产度清楚,但难大军不可能一直在淮西,待到我们走了之后,此时分到田的人还能不能保住田地......唉......难说。”

说着,何伯求再次摇头。

“既如此!”郝东来低头思片刻,终于重重一锤手心:“俺跟你走!反正他们在淮南待不下去了,还不如搏一把。”

何伯求见到东来如此豪气,也不由得精神一振,刚刚要说一些场面话,却见郝东来面色狰狞的继续说道:“谁都不能不让俺们种地!金贼不成,官家也不成!”

“狗儿,狗儿,拿酒来!俺今日要跟何三爷歃血为盟,立下盟誓!”

郝二郎从门外闪身进来,面露难色:“阿爹,二当家里的那些酒,都被阿爹你喝光了。”

“啊?”郝东来目瞪口呆:“俺才饮了几口,这就没了?!”

何伯求摇头失笑:“我们难大军中自有规矩,军中不许饮酒,今日就以茶代酒,祝来一路顺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