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 > 補明:明朝的特色――8股文(上)

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 補明:明朝的特色――8股文(上)

簡繁轉換
作者:青煙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4:27:30 来源:搜书1

而舉薦制度的好壞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到了國運上面。

比如我們楊廣吹之中,對他最大的誤解就是他對科舉的貢獻。

而對於宋朝的詬病也絕對免不了恩蔭制度下的冗官之策。

所以在這種局面之下,科舉和八股文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那些需要談論的話題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八股文已經被痛罵了許多許多年了。

當年明末清初的顧炎武先生就直接開口,八股之害等於焚書!

對於這句話想來我們也是很認可的。

可如果這個樣子一弄,那麽問題就真的出現了。

我們一邊對隋唐時期開始出現的科舉制度讚揚不斷,歌功頌德,另一邊對於八股文,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口誅筆伐。

恨不得讓他們從來未曾出現過一樣,這麽做是因為八股文模式就真的是科舉的倒車?

那既然如此,他是怎麽出現的?

那可是一個關乎國運的舉薦制度,說句不好聽的,這個東西和任何的利益掛不上直接的關系的。

就算不說隋唐科舉和八股取士都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系,這倆也是分不開的。

難不成當年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比明清時期的更加的先進了?

就算不說隋朝那扯犢子一樣的科舉制度,唐朝的科舉制度比明清更加的先進?

不至於啊,畢竟論思想大爆發那也是明末,而不是唐末啊。

這沒有理由說,越往後這越退步了。

但如果今天我們把科舉的程序挖一挖的話,你就會明白,這玩意,說白了並不是更加的退步了。

反倒是符合潮流的,只不過中途走得不是那麽個地兒了。

首先我們要說隋唐之間的科舉,先說隋朝,不管是隋文帝還是隋煬帝。

他們時期的科舉那就和舉薦差距制度每個屁的區別,說句不好聽的,可能還不如九品中正製呢。

最起碼九品中正製還給小世家們來點活路呢,隋朝的科舉必須由正五品及以上的官員舉薦。

你但凡勢力小點你都沒這個關系,那是真不給下面人活路了。

也不怪眾多世家都看不上他,吃相太難看了。

而到了唐朝之後,這件事情有所改觀了沒有?

有,但著實是改變的不大,因為整體來說隋唐科舉也是毫無章法,流程不是一般的混亂。

無論是考試方式還是錄取方式,那說白了還是用得曾經的那一套。

這句話不僅僅說的隋,連唐也一塊帶進去了。

從唐初到唐末,他們的確是在改變,但是所做出來的改變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麽大,甚至可以說遠遠不是我們想象之中的那個樣子。

整個過程你都能夠看得出來四個大字:

漏洞百出!

反倒是你去看八股文的萌芽就能夠看得出來,他出現的原因就很簡單,修整科舉的混亂。

可以說它是一個對於科舉制度的重要補丁!

另外必須要說的,“八股文是明朝的原罪”這句話那簡直就是胡扯了。

因為你但凡看點史書就知道這玩意和老朱家沒啥關系。

為啥會這麽說?

你但凡看點史書你就知道,老朱家從老祖宗那一輩兒開始,就沒有一個學霸的苗子,就他們那點學術水平。

你讓他們搞出來八股文的模式,你這不是逼著他們趕母豬上書麽?

就八股文這個東西,說到底是人家王安石同志弄出來的東西,也只有這位爺才有這個心情搞這個東西出來。

在王安石之前,

尤其是隋唐時期,他們的科舉制度為什麽說漏洞百出。因為他們批卷子的時候,那考生都不用糊住名字的啊!

你但凡在社會上歷練兩年你也應該知道這麽做的後果是什麽。

那世家門閥的子弟要是落了榜,這家夥得多麽不招人待見,是不是得考慮考慮自己活了這麽多年到底有什麽存在的意義?

所以這個時期你不能說沒有真正的貧寒子弟上位,但更多的資源還是在那群世家子弟手中握著。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社會的資源就在那裡,怎地你要掀翻桌子開暴君流?

唯恐趙匡胤同志出現的太慢了?

玩呢?

所以說在那個時期,你經常會聽到這種話語啊。

清河崔氏世家望族,一共十二位宰相門楣顯赫!

還有那進入凌煙閣二十四臣的蕭瑀一脈一共竄出來八個宰相。

你認為這個東西正常,他也真的挺正常,畢竟人家無論是基因還是資源都在那裡擺著。

他們出不來人才那倒不正常了。

但你覺得這是啥好事兒?

很明顯,不是啥好事兒。

而隋唐時期的科舉內容吧.....那叫一個隨意啊。

儒家經義就算了,還有北宋儒家經典也沒關系,但是動輒讓你寫詩作賦這就很奇了。

這玩意和治國有什麽關系?

當然了,這也是為什麽唐朝大詩人那麽多了,因為這玩意他科舉考啊。

換而言之,你讓高考考足球試試,等到打世界杯預選賽的時候,只要國足別上,隨便抽出來一個全國重點高中足球隊的,他也輸不了越南啊。

所以在這個龐大的基本盤之下,出些妖孽級別的大詩人那還不是很正常的事情麽。

但是還是那句話,治國的官員考寫詩作賦,這玩意你感覺和八股文哪個更加的不靠譜?

畢竟你要知道除了這玩意在治國上有問題之外,你考官怎麽選也是一個問題。就比如你讓一個唱了一輩子輕柔舒緩的音樂家去評判搖滾.....

這是它不好麽,這是我不喜歡啊。

你還不是匿名,看著你沒啥關系,我不弄你幹嘛?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詩賦還是儒家經義的分析,那都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

畢竟對於“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的理解,我就覺得這是孔子再告訴自己的弟子。

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已經被我打得沒有以後了。

你想怎地,我是考官,別和我扯別的,我不聽!

你就說我這麽解釋有沒有道理吧。

我就非要說,這《論語》是當年咱們的至聖賢師孔仲尼給當初中原道上的兄弟們制定的規矩。

怎地你有意見?

對吧,我是考官,我覺得是這個樣子,你能怎整?

有種讓你爹來咬我。

這些問題就直接導致了很多問題,最直接的就是詩賦的形式比那八股文還要空洞,反正摸不清上面考官的想法。

那就弄點模棱兩可,哪兒哪兒都說得通的唄。

所以說到了王安石時期,這位北宋宰輔一口氣來了一連串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科舉的改革。

畢竟經歷了五代十國這種掀翻桌子的局面之後,想要重新來點什麽也不是那麽難了。

所以說,廢詩賦,取經義也就成為了八股文萌芽了。

當然了,既然是萌芽那就說民這個階段和八股文的完整版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他只是規定了考試內容就是四書五經。

但是並沒有去規定用什麽格式去寫。

當然了,我們不可否認的一件事情就是,無論是什麽時代都有那種閑得蛋疼想要蹬鼻子上臉的。

俗稱炫技。

然後八股文的初步模式也就這麽慢慢的出現了,用一些特殊的手法去寫文章,讓這文章看著就更加的精彩,雖然內容上沒什麽鳥用。

但是你進不如看著好啊。

不過雖然廢掉了詩詞歌賦這方面空洞的東西,可之前的那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比如我堅定的認為《論語》就是當年孔夫子給中原道上定下來的規矩,而且我還有十足的理由。

比如孔子的體格子,還有動輒帶著三千小弟....徒弟給你將德行,你說你要不要慫?

雖然這是一句笑話,但是你不可能否認的就是,哪怕到了現在,對於四書五經裡面內容的具體解釋仍然是有著很多不同的看法的。

這個東西很難有標準答案,畢竟每一個人的經歷不同,看到這些東西語言之後的想法,自然也就不同了。

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這個東西僅僅是學術研究也就罷了,大家互相討論討論。

但是這可是要考試啊,而且還是對官員考核的這種考試。

你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你這不胡扯呢嘛。

所以直到元朝中期,元仁宗終於將朱熹給請了出來,直接將朱熹對於四書五經的注解作為了考試的標準答案。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其原因的確是有二。

第一,那個時候的理學已經和朱熹時期最開始的理學有所不同了,已經經過了一次次官方的改變之後更加的適合當初的皇權朝廷。

第二,所有人也必須承認的一件事情,在那個時期,朱熹對於儒家的注解的確是最全面也是最細致還是最新的那個版本了。

能力在那兒,你說啥都沒用。

而在規定了標準答案之後,那麽後面的事情也就出來了,那就是炫技容易引起考官的重視。

畢竟這個時候大家的名字已經被糊住了,沒有了辦法直接作弊那麽就只能看文章寫下來的高能如何了。

而用各種精妙特殊手法寫踹了的文章雖然看上去很像炫技,對於一些名臣來說這也是胡鬧。

可你禁不住大多數的考官並沒有這個想法,甚至他們本身可能也就是靠著炫技進官場的。

所以,不管是有沒有能力的,想要用這種辦法寫文章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畢竟這麽做的錄取率是真的高,因為他考官看著這種寫法的人,那是真的不累。

具體的參考....請看你現在的語文作文。

畢竟就當初的那種考官也是和當年的高考閱卷老師一樣,一看就是好幾天,著了一堆蠅頭小字的文章,突然看到這麽一篇對仗清晰的文章,你也得感覺舒爽。

他舒爽了,你還能不舒爽?

這個道理,千古不變。

而另一個千古不變的道理就是,有人需要就有人創造,比如元末的王充耘就是這麽一個人。

作為一代狀元,他的能力毋庸置疑,而在考上了狀元之後他也致力於造福天下,將自己成功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從而他把自己的科舉考試心得外加自己的寫作技巧就分享給了大家,還專門出了一本書。

名字就叫做《書義矜式》。

同時這本書也就是那八股文的正式由來。

之後時光來到了明朝,在大明王朝的中前期,因為大家都不是玩得十分明白,所以對於這些東西並沒有那麽多的感悟。

基本上還是按照前面人的辦法去做,只不過做這些事的人換了而已。

但到了成化年間,八股取士也就正式出現了。

其原因也非常簡單。

第一,這玩意寫的人越來越多了,這就像是你高考之前是不是也有過一本書,叫做高考滿分作文匯總。

如果這裡面有很多格式你還能選一下,但如果這裡面就一種....你還選個屁。

不得跟著前輩走嘛?

第二,也就是這種格式的確是有好處,那就是和對儒家經義理解不同一樣,用統一的模式和格式也省得你們一個個的這個喜歡那個厭惡的。

大家都一樣,就看內容。

但所有人都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規定格式之前,其實內容也已經被規定好了。

所以在這一刻,八股取士的三要素也就被徹底的確定了下來。

第一,以四書五經為考試內容。

第二,以程朱理學為標準答案。

第三,以八股文體為寫作格式。

事情走到這裡,如果我們站在歷史的製高點上來看的話,這就已經不對勁兒了。

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是來看這個過程。

從最開始的隨心所欲到現在的八股取士,哪怕是從王安石開始計算,也已經有數百年之久了。

著數百年的時間裡,每一次科舉制度的改革,我們是不是亦可以說是,為了讓這個科舉制度變得更加的完善,更加的公平。

比如,糊住考生的名字,對吧。

比如,給出一個統一並且接近合理的答案。

比如,有一個讓所有人都更加接受,讓考官也更加接受的格式。

這些事情,你如果單拆開來看他都沒有問題,因為不僅僅當初我們在這麽做,哪怕是到了現在我還是在這麽做。

可,八股取士到底是怎麽做到了禍國殃民的?

喜歡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請大家收藏:()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