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伏波录 > 第三十五章 三不书斋

伏波录 第三十五章 三不书斋

簡繁轉換
作者:人间诗酒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0 10:57: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出了垂柳堂,整个这一进院落坐西朝东建了一排精致房舍,都用做了书房。

沿书房外建有长廊,曲径通幽,每隔十数步设一小花台,摆放各式花草盆景。院内一湾玲珑水池,水波粼粼,碧水环绕着一座太湖石假山,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池畔茂竹叠翠,花草扶疏,鱼戏荷叶,风景悦目,正是安静读书的好处所。

陈家旺虽然已入门,可直到今天才第一次踏进书房。他日夜琢磨师父们传授的武功、火药学识,可毕竟时间太短,所获有限,因此心中有些自卑,只在自己房中专研修习,一次还没到书房来过。

午后福伯突然发病,那时心中慌乱,精神全集中在福伯身上,对书房还是没有什么印象。

陈家旺掏出钥匙打开房门。一进门,迎面墙壁上悬挂一副对联“诗书执礼,孝弟力田”,字迹古朴,一股苍劲力道扑面而来。

对联下放置了一张紫檀木条几,条几上摆放一株云壑松风盆景,一寸三弯,绿意盎然,衬着以天然树根做成的什景式几架,古拙飘逸。

进门右手边放置一张长书桌,一张扶手椅,桌上除了一只茶碗,一只毛笔和砚台,别无它物。

书桌后隔了二丈多远以紫檀木做成了一个透空隔断,隔断中间是仿太极阴阳形状制成的圆门,圆门也上了锁。圆门之后则是成排的书架,上高至顶,一排排书籍摆放整齐,放眼望去,书盈四壁。

王敬得示意陈家旺走上前。刚一走近太极门,忽然脚下地板发出“咯吱吱”的大响,在寂静的书房中显得特别突兀,似人迹罕至的山谷中突然响起了清脆的鸟鸣声。

陈家旺没有防备,吓了一跳,再起脚时轻提慢放。可无论怎么小心,只要脚步不停,地板“咯吱吱”的声音也是响个不停。

王敬得哈哈一笑,几步赶上来道:“你可别不在意脚下这普普通通的木地板,这可是本帮独到的法门之一。”

原来正对太极门的这块地板经过特殊设计,踩不得。轻功再好,只要一走上去也会吱吱作响,以便在夜里提醒有人入侵。

陈家旺好奇心起,忍不住仔细打量,可左看右看,都和平常所见木板一样,看不出有任何区别。这匠心独到之处,不得不令人佩服。

王敬得走上前道:“只要你脚下斜一些,不踩到这块地板就没事。书房的规矩是借书的弟子门人一律在书桌后等候,由你进去拿书,每人每次限定一本”。

他在前面领着陈家旺又折而向南,指着进门处的长书桌道:“以后你就坐在这里,所有来借书的弟子门人来此报上书名。”

隔着书房门,长书桌的对面错落放置了一些大小不等的桌椅,约莫可坐四、五十人,再往南是一道半透空的月亮门,目光所及,似乎里面还有空间。

经过南边那些桌椅时道:“弟子们将书借出后,就在这里参研。家旺可要注意了,不得让书带出书房之外”。

陈家旺口中答应,心中牢记。

再往南行,来到月亮门处。月亮门的位置靠东偏在一侧,门顶端镶嵌着扇形牌匾,上写“三不书斋”。此处设计采用半空式多宝架隔断,多宝架上层格子里陈设着各种陶器、瓷器、玉器和木雕古玩,下层用实木和外间隔开,既和外间相通,又保持了整体的独立性。

王敬得带着他穿过月亮门,眼前豁然是一间古朴书斋。

室内陈设简单,西墙正中挂着一大幅山水画图,景致层峦秀拔,画中一名道士,天庭峥嵘,两眼明澈有神。左右挂着一副对联,如颜鲁公字迹,其联云:“何处见春秋大梦,此间藏道德真经”。

画像前摆设一张深黄色长桌,长桌左手边搁着一把拂尘、茶壶和几只茶碗,右手边分别放了砚台、笔筒等文房四宝,桌上放了一卷打开的书籍,桌前托放着一把青色蟒皮剑鞘、形式古雅的宝剑。

桌后放了一张弥勒榻,墙角摆放了个洗砚池。

窗前放置了一张红木扇形小几,上面摆放着虎头陶瓷盆,里面养了几尾红顶金鱼,摇头晃脑、优哉游哉。

整个书斋古朴典雅、简单别致,虽然没有一花一草,陈家旺却隐隐闻到一股纯木质降香,使人心情安宁。

书斋内外收拾的清清爽爽、一尘不染,想来都是福伯之功了。

王敬得一进书斋,先恭恭敬敬面向画中道士行了大礼,道:“这是本帮开宗祖师止止真人像。止止真人天才绝艳,深具慧根,在他手上开创了我霹雳堂数百年的基业。”

陈家旺见画中这位祖师爷衣袂飘飘,就和寺庙道观中塑的神仙也似,忙跪倒在地,连磕了三个响头,口中道:“祖师爷保佑霹雳堂兴旺昌盛。”

王敬得见他不需要自己提醒,机灵懂礼,很是高兴,道:“你以后也没必要天天都要磕头行礼。所谓道在心中,心中有这份尊师重道的情谊就行了。”

室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王敬得感叹道:“阿福真是个勤快本份人,无论什么时候来,书斋都是这般清清爽爽。”

陈家旺挺起胸膛道:“请三师父放心,我一定像福伯这般,把书房打理的井井有条。”

王敬得点点头道:“这处书斋名为‘三不书斋’,语出《中庸》‘智、仁、勇’三达德,取‘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意思。像你们这样的年轻后生来日方长,更要以此激励自己,勤学苦练,方能不负师门、不误终身。”

陈家旺恭敬受教。王敬得道:“这里掌门师兄和翟师兄来的多一些,你邓四师父倒是很少来。我们来时,你忙你的,不需要你伺候,你平常只需保持清洁即可。”

二人往回走,王敬得边走边讲书房的注意事项。书房每日午后开放一个时辰,晚间餐后开放,过了戌时即闭馆。平常事项倒也不多,除了清扫尘埃,保持室内干干净净外,最重要的就是负责书籍安全。

回到书房门口,王敬得让陈家旺留下来再熟悉熟悉情况,自己赶往后山火药库房帮忙。

王敬得走后,偌大的书房只有陈家旺一人,更显得空阔宁静。

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书香味,陈家旺取出钥匙打开太极圆门,看着书架上一排排齐整的书籍,莫名生出欢喜之意。

自己年幼时,也曾短暂的上过一段日子的私塾。和邻居家的孩子不同,当其它孩子满村嘻戏打闹或者和父母出船打渔时,父亲却坚持让他读书。

本村没有私塾,要走很远的路到镇上去,父亲宁可误了早潮的鱼汛,也要坚持每天送他到镇上去。

那时父亲身体已经不太好,后来更加不好了,有时在送他读书的路上,还咳出血来。父亲却抹抹嘴满不在乎,不让他告诉母亲。

每次这个时候,到了镇上,父亲就会买些糖食糕点给自己。糕点的香甜,小孩子哪能抗拒得住?等自己吃了糕点,父亲就笑眯眯的道,糕点既然吃了,就要守口如瓶,回去不能将咳血的事告诉母亲。糕点吃到嘴里虽然香甜,可后来自己却越来越怕吃到糕点。

家中日子艰难,只有私塾先生夸奖自己的时候,父亲才会露出难得的笑容。因此在念书的时候,自己特别用功,这时先生和父亲每每会夸赞自己长大了、懂事了,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只是想多看看父亲的笑容。

可是这样的日子很快也到头了。父亲药越吃越多,可身体还是越来越差。

有一天,母亲终于忍不住和父亲吵了起来,自己从门缝外向里偷瞄,看到父亲铁青着脸,胸膛剧烈起伏,一边咳嗽一边斩钉截铁的道:“你不能耽误他,不能不读书啊!咱不买药了,省点钱,我这病又不是一天两天了,熬一熬,能抗得住。可他年纪小,就像春天的花草,过了这一春,就没有那一季了!”

一贯忍让的母亲这一次说什么也不让步,父亲火了,拿起桌上的铜脸盘砸了过去。母亲没有避让,铜盘砸在额头上,咣啷啷滚落到地上,母亲额头上顿时一片乌青。

父亲声音小了下来,眼里满是歉疚:“你为什么不让让啊!”

“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只要你心里能舒坦些就好。”

父亲猛然转过身,良久良久,一言不发。

陈家旺还清清楚楚的记得自己当时的举动:自己一下子推开门,捡起地上的铜脸盘放回桌上,对父亲道:“我不想念书了。诗文太难了,不懂…,记不住…,读不下去…,”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说谎,也才明白,谎言比真话更难说。

父亲背着身始终没回头,也没吭声,母亲却泣不成声,将自己紧紧搂在怀里。

第二天,自己到镇上向先生辞别。说了什么已经记不得了,眼已花了,心也空了,离开私塾的时候,只记得满屋散发着书籍的墨香。

午后一阵清风吹过,陈家旺看着书房里一排排的书籍,宛如见到了儿时失散的旧友,心里莫名的喜悦。

他静静心神,仔细打量起书房。书房藏书很多,书架都高高的几乎到顶。每排书架后都有一个小小木梯,四角按有轮轴,可以移动,方便上下取书。

陈家旺随手取下最近的一本书,翻了一翻,是部道家养气的书,写道“色空不二,混混沌沌,鸿蒙未判,杳杳冥冥,一性独觉,空灵奇生…,”内容深奥,诘屈聱牙。

他看了两眼将书放回原处,又随意抽了几本书,有记载道家炼丹养气的,有记载内外功修习的,有记载火器制作的,还有其他一些门派的武术典籍,包罗万象。

陈家旺心中暗自欢喜。有师父的教导,再按图索骥,这些书籍日后必然大有助益。

转到最后几排,书架上的书换成了诗词歌赋、儒道经典、佛家经卷、官修正史、稗官野禅、各类笔记等等,琳琅满目。

他前前后后转了一圈,整个书房干净整洁,没有要收拾的地方。

回到书房门口,坐到扶手椅上,想到福伯平日对自己的种种关照,如今不知怎么样了,心中既难过又牵挂,决心近日找个时间去看望福伯。

书桌抽屉都没有上锁。正中的抽屉放着一本簿子,记载着借还书的情况,何人借,借的何书,几时借几时还,清清楚楚。

陈家旺心中了然,此后跟着这个样子做,便不会有错了。

簿子下方还另外压着一张纸,纸上写着“家旺”二字,字后面还有日期,算算应该就是后天。

这张字条很是奇怪,除了“家旺”二字和日期,没有其它注解,从墨迹上看,写了有几天了。

府上也没有其它人叫“家旺”,一定与自己有关,但时间距离今天这么近,福伯又什么都没说,不知是什么意思。

注:日本京都的知恩院,始建于公元1234年,后由于地震、失火等原因,经历重建。寺院规模宏大,院内一座殿的大厅地板经过特殊设计,走上去会吱吱作响,以便在夜里提醒僧人有人入侵,称为“莺鸣廊下”,时岛国人引以为傲。不过有识之士称此设计是“文禄之战”期间从东土中华传来,始于当年江南霹雳堂。其时霹雳堂有女貌美如花,声如黄莺,故以“莺鸣廊下”纪念之,亦有人称取这个名字的缘故是该女子名字中有一“莺”字,惜乎资料缺失已不可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