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伏波录 > 第六十八章 奇计独妙

伏波录 第六十八章 奇计独妙

簡繁轉換
作者:人间诗酒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0 10:57: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直到第二天早上,王敬得等人才赶回来。三人头发上蒸腾着热气,眼睛熬的通红,实在是异常辛苦。

王敬得轻轻放下拎着的箱笼,从中取出小铜锅。铜锅稳稳架在小火炉上,火苗还在一伸一缩、吞吞吐吐。他长出一口气,道:“幸不辱命。”

陈家旺正准备上前接过铜锅,周心勤一使眼色,胡管家抢上前端起铜锅,揭开了锅盖。

锅中几根肥嫩的笋子泡在水中,水色清澈透亮,不见一丝杂质,偶尔几个水泡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释放出新鲜青涩的味道,让人仿佛嗅到了山林清新爽润的气息。

胡管家一瞥之下,锅里清清楚楚,不可能参杂荤辛的调味料。他反应灵便,忙对陈家旺道:“锅我来端,你不需要动手,等一下才需要你大展身手呢。”

陈家旺见他殷勤,点头致谢,转身向秦敬泉道:“弟子有个不情之请,恳请师父恩准:稍候烹饪时,如果没有外人在场,弟子才能完全放得开。事关祖上传下来的厨艺,虽然粗陋,可弟子敝帚自珍。”

秦敬泉一听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有各自不外传的秘方,譬如有些出名的牛肉店、老鹅店…都有传承经年甚至上百年的独门烹制秘法,从不外泄。陈家旺这番举动也是人之常情。

秦敬泉不以为意,点头允若。

这些都不算事,秦敬泉最盼的就是越快开始烹饪越好,当即道:“就按你说的办。”

陈家旺行了一礼向外走去,胡管家端了铜锅跟在身后。

堂上众人都焦急的等待着消息。这件事早已传遍全府,有疑惑的、有不解的、有骂傻瓜的、有看热闹的…宛如一出戏如今到了**,大家都要看看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剧情。

情况不停的传了回来:陈家旺净了手进了厨房…,厨房门关上了,小姐和胡管家等人都等候在外面…。

垂柳堂上众人屏气凝神,大气也不敢出。终于,最重要的消息传了过来:“黄泥拱笋”起锅端出来了!

陈家旺把食盒递给莺梦,本想跟过去瞧瞧情况,可是心中又是紧张又是担心,觉得有种心力俱疲的感觉,当下缓缓走回垂柳堂。

秦敬泉见他神情严肃,有心安慰他两句,但自己心中也乱成一团,张了张嘴,不知说什么是好,一时间觉得可能还有一丝希望,一时间又觉得希望渺茫。堂上众人压低了声音窃窃私语,垂柳堂上气氛压抑沉闷。

过了很久,消息还是迟迟不来。秦敬泉等得不耐烦,好也罢、歹也罢,准备亲自去瞧瞧。

正准备动身,堂外人影晃动,莺梦闪身进门。秦敬泉眼尖,见女儿眼睛有些红肿,貌似哭过了一般。

莺梦喊了声“爹爹”,声音有些哽咽,快步扑向秦敬泉怀中。

秦敬泉心里“咯噔”一下,抚摸女儿头发,心中酸楚。女儿从小就没了娘,自己忙于帮务,很少顾家,女儿基本上都是老太太带大的,老太太如有个三长两短,这个打击对她太大了。

他长叹了口气,正寻思怎么开导她,却见女儿抬起头来,泪痕虽未去,但嘴角上扬,一脸欢笑之色。

莺梦道:“爹,阿婆很喜欢“黄泥拱笋”的味道,大半碗笋子全吃了。”

秦敬泉这才明白女儿留下的是激动高兴的眼泪,刚才可把自己吓了一跳。

莺梦道:“‘黄泥拱笋’的锅盖一揭,仿佛漫山遍野的竹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沁人肺腑,”她笑盈盈的看着陈家旺,道:“老太太已经几十年不沾荤了,喝了口汤直赞鲜美,说比鸡汤还要鲜呢。师弟的独门绝艺果然不同凡响。”

陈家旺双手直摇,道:“我可不敢贪功。竹笋自古就被称为‘素中第一品’,文人墨客早传下‘嫩笋香如鸡舌汤’的美誉,老太太能够喜欢,其实都归功于‘黄泥拱笋’的品质好。”

秦敬泉手抚长须心情舒畅,道:“家旺就别谦虚了。前几天请了那么多名厨,有好几道菜也都是用的笋子,可老太太就是不喜欢。两相比较,高低立辨。”

周心勤凑上来道:“笋子虽然是上好食材,可单独烹调时带有一丝青苦的涩味,用来做素菜并不容易调和入味。师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竟然比那些名厨都要厉害。”

陈家旺咳嗽了两声,道:“老太太宅心仁厚,冥冥之中自有福报,再加上本帮福泽延绵,注定老太太只是有惊无险。我不过就是运气好,可能正赶上老太太这时候饿了,想吃东西,恰逢其时而已。”

这么多天下来,老太太要吃早就吃了,哪有这么凑巧偏偏让陈家旺赶上?这明显是推托之词。

秦敬泉见他并没有洋洋得意居功自满的意思,十分高兴,道:“家旺这次立了大功,想要什么奖赏?”

“有事弟子服其劳,这是本分。家旺不敢邀赏,侥幸能为师父分忧,已是万幸。刚才做事时不在意,现在反而觉得有些困顿乏力,弟子想先回房间休息一下。”

秦敬泉点点头,道:“你费心费力不易,先去休息吧,等过几天老太太大好了,再好好奖赏你。”

陈家旺行礼告退,回到房间长长出了一口气,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

过了半晌,方才感觉精力渐渐恢复。他站起身,脱去外套,从腰间抽出四四方方一块干净的棉纱布,小心的放好,畅畅快快的舒展了身腰,仿佛终于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刚准备歇一歇,忽然传来敲门声,陈家旺一边把棉纱布藏好,一边问道:“是谁啊?”

“是你武伯。”

武长信进来后返身关上门,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成功了没?”他一天一夜没睡,又困又累,回来复命后,就一头倒到了床上,可想睡反而睡不着了。他不常骑马,几百里下来,大腿内侧、臀部皮肤都磨破了,又疼又酸,但心里又牵挂着“黄泥拱笋”的结果,辗转反侧了一阵子,从床上爬起来找陈家旺。

陈家旺笑着点点头。武长信喜不自禁上前一把抱住他,道:“还是大侄子聪明,想出这么绝的办法。”

陈家旺道:“不是我聪明,只是事有凑巧,想起了小时候曾经听先父讲过的一件趣事,受了启发。”

每到三伏酷暑季节,暑热难眠,乡民消暑纳凉,最喜在村头桥边老槐树下摆开“龙门阵”。

白天为了生计,大家忙忙碌碌,此时幼儿相绕膝下、家人亲情相聚、邻里喜笑颜开、猫狗奔走追逐,凉风习习,仿佛能吹走白天的一切烦恼苦闷,这也是一天中最惬意的那么一、两个时辰。

识文断字、口齿清晰、见识广的人是最受欢迎的,陈家旺记得父亲也是其中之一。伴着桃园三结义的征鼓、景阳冈的打虎英雄、百岁出征的佘太君、七夕的鹊桥会、西湖边的白娘子…陈家旺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月明星朗的夜晚。

有一次父亲喝了点酒,趁兴谈起了外面的奇闻轶事。

有一年,府衙胡大人的母亲突然没有胃口,几天不吃东西。因为她念佛吃素,胡大人便请了很多厨子来作素菜,可没一道菜让老太太喜欢。后来有人推荐了一位道士,这人也爽快,就提了一个要求:为了防止厨技泄露,做菜时不许其他人在场。胡大人当然答应了这个条件,果然这人出手不凡,做出来的菜清香鲜美,从而救了胡大人的老母亲。

大家议论纷纷,都想知道这个道士到底是怎么烹饪的,可道士口风很紧,任凭大家怎么问,都守口如瓶、讳莫如深。很多人也想偷偷的一窥究竟,可道士十分警觉,几次偷看都没成功。

过了几天,老太太身体复原了,胡大人设宴款谢道士。道士喝了些酒,再去烹饪时就不像平时那么警惕。胡大人身边有个侍卫,见状就悄悄跟了过去。

只见道士关上厨房门,从身上掏出一方抹布,又取了一个大碗,将抹布放到碗里,用滚水浸泡,再用这碗水烹制菜肴。

谜底也就此揭开:秘密就在道士的抹布上。道士用干净的棉纱布特制成数层厚厚的抹布,将抹布放入老母鸡、火腿、干贝、猪棒骨等制成的高汤中反复熬煮,直至让高汤鲜味全部吸入抹布中。再将抹布取出晾干后备用。此后做素菜时,只要用开水将抹布一烫,便可浸泡出一碗“高汤”,用此来“吊鲜”,烹饪出的素菜鲜美可口。

一般人谁也不会留意这块抹布,因此道士凭这个法子是屡试不爽。

那天父亲还借着酒兴,说其实故事中的那个侍卫就是他本人。

钟阿伯曾说父亲年轻时给大官当差,肚子里的见闻比县太爷还要多,看来钟阿伯说的是对的。

其实给不给大官当差,陈家旺小小年纪并不懂也不在乎,村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伙伴都十分喜欢听父亲摆龙门阵,只凭这一点,陈家旺内心就骄傲无比。

事隔多年,父亲讲的这故事以这种方式在陈家旺心中又活了过来,或许不是故事本身活了,是父亲一直没有离开过,一直活在心中。

这故事一浮现出来,陈家旺便冒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正好柳伯的笋子又给了灵感,再仔细推敲行动的细节,计划便越发清晰可行。

笋子无疑是这季节的上佳食材,不过整个计划只有这一点是“实”,其它的都是“虚”。

非宜兴“黄泥拱笋”不用、必须上山现采、采摘后立即下锅保鲜、请无念大师造势…,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引开所有人的注意。

当大家都在讨论宜兴的“黄泥拱笋”,牵挂着王敬得一行人的行程,争议铜锅保鲜、快马运笋到底有多少效果时,便不会再有人留意陈家旺随身携带了一块小小抹布。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之前那么多名厨都遗憾败北的情况下还敢毛遂自荐,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了。不如此大费周章,事情败露好心没好报还在其次,老太太可就命悬一线了。

陈家旺各种农活都做过,在家也常帮厨,但不以厨艺见长。为了达到设想的效果,他找到武长信和盘托出计划,请他指导如何制作极品高汤并帮忙演这出戏。

为掩人耳目,烧高汤等等这些事情不能放在府内。陈家旺利用出府替老太太烧香祈福的机会,在府外精心制成了特殊的抹布,此后果然计划顺利、一举成功。

武长信按捺不住兴奋之情,搓搓手道:“掌门的奖赏不会少吧?”

陈家旺道:“奖赏还在其次,最主要是救了老太太”。他见武长信微露失望之情,道:“掌门也说了,过几天老太太大好了再行奖赏。”

武长信高兴的转了两圈,道:“我先去赌上两把。你辛苦了,好好歇歇。”他赌瘾极大,虽然又累又乏,却还是要先去赌几把过过瘾。

到了晚上,陈家旺原样做了“黄泥拱笋”,老太太仍然吃的津津有味。

她这毛病来得奇怪,去得也莫名其妙,就好像“黄泥拱笋”是药引子一般,把失去的味觉又勾了回来。这时老太太的胃口也逐渐恢复了,居然还吃了一点果酥零食。

好事连连,第二天上午薛乙也从外地回到了金陵。秦敬泉早派人留了口信,薛乙一回来得到消息就赶了过来。

经过诊断,老太太身体并无大碍,突然不思饮食,除了本身年老体衰外,可能也与过年期间睡眠少、起居作息紊乱有关。薛乙嘱咐老太太饮食规律,按时休息,所谓“食其时,百骸理”,同时又开了方子进行调理,一剂即基本恢复正常。

还未到中午,来府上拜访的客人突然多了起来,原来“黄泥拱笋”救了老太太的事已传遍了半个金陵。

陈家旺陪着师父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事已至此,他一概归功于宜兴“黄泥拱笋”的食材地道。

事情流传开去,金陵达官显贵对“黄泥拱笋”追捧不已。以他们的财力,别说是“黄泥拱笋”,便是龙肝凤胆,也一样不吝靡费、一掷千金。

后来又有名厨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或加干贝、或加瑶柱海鲜,荤素皆可,竟形成了一道道名菜,流传开来。

-------

注: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扬州个园主人黄至筠,喜食竹笋,尤爱“黄泥拱笋”。不过这位饕鬄客总觉得笋子出土后经过长途周折再端上餐桌,便少了那股山岚清气的味道。有一日他翻阅前朝文人笔记,正记载了霹雳堂当年这段趣事。于是便按照书中记载,让人设计了一种可以移动的火炉,在山上砍下嫩笋,与肉一道放到锅里焖煮,等快马赶回扬州,肉烂笋香,正好起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