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伏波录 > 第一章 同游

伏波录 第一章 同游

簡繁轉換
作者:人间诗酒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0 10:57: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天便是正月十五上元佳节,霹雳堂众人三三俩俩相约出去游街赏灯。

周心勤找到陈家旺,道:“师弟这些天为了老太太,非常辛苦。明天是一年一度元宵节,去逛逛放松一下吧。”

他态度这么亲切和善,陈家旺一时不太适应。

“莺梦师妹看上去十分憔悴,担心她这些天积劳成疾生出病来。你可以请她一起出去散散心。”周心勤见他没吭声,干笑了两声,道:“我没别的意思,就是一片好心,谁让我手头事多抽不开身呢?对了,你们年前好像商量要去‘幽兰馆’的吧?正好可以一并成行。”

年前陈家旺和莺梦、小纤确实商量过春节期间要去“幽兰馆”看望马湘兰,这一阵子太忙没想得起来,没想到周心勤还记着。

下午陈家旺觑了个空档和莺梦说了,小纤大为赞同。她从京城回来后一直陪着莺梦闷在宅子里,早想出去透透气,劝道:“难得这个机会可以去看望四娘师父,再说为了老太太,咱们也应该出门走百病、祈太平。”

“走百病”又称散百病,是一种广为流传的风俗。元宵节这几天,女子穿着节日盛装相约出门,行路登高、走桥渡河,称为“走百病”。民间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家中有长辈患病的,甚至夜半始归。

莺梦道:“嗯,正好可以顺路去大报恩寺敬香许愿。至圣舍利子供奉在此处,孝顺长辈、祛病消灾最是灵验。”(注)

小纤雀跃道:“我去替小姐收拾明天出行的物品”。

莺梦微笑道:“又不是出远门,别费多大事。”

三人简单商量了明天行程,陈家旺起身告辞去找胡管家安排出行的车辆。

第二天陈家旺穿戴一新,早早就等着二姝。他今天穿着新衣,感觉浑身上下精神利索,但同时也感到背后多了很多双注视的眼睛。

大小姐出行,胡管家安排的马车甚是豪华。车厢上下用锦缎制成车围子,外层蒙着小羊皮,密不透风。车体装饰描金嵌银,车底铺垫着厚厚的羊毛毯,一脚踩下去,整个脚面都陷了进去。

有二姝同行,车帘一放下,便觉温暖如春。陈家旺不敢离二姝太近,尽量往边上靠,但车厢空间毕竟有限,处子的体香还是直透入鼻端,如兰似麝。陈家旺一颗心砰砰乱跳,但愿这条路就这样一直走下去,永远没有尽头才好。

正胡思乱想间,忽然觉得车后隐约传来马蹄声。他内力有成后,目力、听力都灵敏了许多,当下凝神细察,果然是有马匹跟蹑在后面。

陈家旺将帘子掀起一条缝向后看去,不远处焦湖水探头探脑骑着马匹遥遥跟在身后。

又是一个痴心于莺梦的人。也真难为了他,不知怎么得到消息,居然还及时跟了上来。

陈家旺把情况一说,莺梦皱起了眉头。

“多半是胡管家泄露了消息”,小纤哼了一声,随即脸上露出顽皮的神情,道:“前面就到码头了,咱们悄悄下车,乘了小船沿河而下。他精力这么旺盛,就让他跟着空车逛逛金陵城吧。”

莺梦也觉得有趣,笑着点点头。

前方正有一处街道拐角,挡住了后面视线。陈家旺吩咐车夫稍停,三人迅速下车,陈家旺又嘱咐车夫继续绕上一大圈然后再返程。

焦湖水果然没有觉察,仍然纵马跟着马车。等他过去后,三人到码头雇了艘小小画舫,船家问明去处,解缆摇撸,沿水道一路下秦淮。

金陵城内水系纵横、四通八达,画舫可直达秦淮河畔。离岸后,就听船娘唱起歌来:“去年元夜时,人约黄昏后,纱窗树影摇,画梁双燕绕,风流百般怜影俏,玲珑心思可知晓?…”

歌中描绘了少男少女元宵节偷偷幽会的情景,曲调优美动听,没想到船娘身骨粗壮,却有一付好嗓子。

原来船娘见一行人都正当少年,男子风度俊逸,女子绰约多姿,三人结伴同行、神态密切,一定是趁着元宵节偷偷溜出来幽会心上人的小冤家。

陈家旺心神荡漾,偷偷瞄了眼莺梦,见她红晕上脸,有一股说不出的动人姿态。

小纤听的脸发烧,想要船娘别唱了。莺梦红着脸道:“由她唱吧,客人听的高兴了,才能得些赏钱。要是冒然打断她,说明客人不喜欢,她就不好意思来领赏钱,除了点船费,她这一趟就算白跑了。”

生活不易,对有些人来说是风花雪月,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持家糊口的手段。

水波荡漾,画舫一路向前。过了一阵,眼前出现了一座九孔青石拱桥,桥侧矗立着一座双叠三檐、斗拱翘角,气势雄伟的高大牌坊。

牌坊横檐下刻着“秦淮胜境”四个金色大字,坊柱上錾刻有太祖皇帝手书的楹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字迹雄浑有力,气派非凡。

秦淮河二源二流,北源出自宝华山,南源出自东庐山,在江宁县交汇后由东向西横贯金陵城区。而青石拱桥便是太祖皇帝建成用以锁住金陵王气的“九龙桥”,秦淮河水流经此处自此一分为二,一股顺城墙外侧南行西流,称为外秦淮河;一股穿过东水关西行入城,便是众所周知的金粉楼台、灯光浆影的十里秦淮。

画舫向西南缓缓而行,行经古青溪水道交汇处,莺梦伸手一指岸边的青石古渡,吟道:“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这里便是晋王献之迎送爱妾桃叶的‘桃叶渡’了。”

陈家旺见那渡口古朴苍苍,台痕上阶绿,青苔布满小径,没想到便是大名鼎鼎的“桃叶渡”。

往事越千年,才子佳人今安在?

再往前,河道稍稍收窄。“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沿岸建筑错落有致、飞檐出甍,回廊挂落,雕刻精美,仿佛置身在一副长画卷中。

南北两岸都建有水榭,挂着大红灯笼,隐约可见二三婵娟,卷上珠帘,倚栏而望,衣香鬓影,掩映其间。河面上时时有双桨掠波来去,传出莺声笑语。

这便是金陵四十八景中的“长桥选妓”,小纤脸色发红,轻轻一跺脚,催船家快快划船。

陈家旺一抬头,见到西南方一座五光十色的宝塔,巍峨壮丽,高耸入云,远远望去,眩人眼目。右手边又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大气得体,意气飞扬。牌坊上还有一行字,离的有些远瞧不清楚。

莺梦道:“那边的高塔是大报恩寺塔。那座牌坊么,在天下文人心目中至高至圣,便是‘天下文枢’坊。旁边便是开科取士的江南贡院及明远楼了。”

陈家旺想起小时候在乡间读书,私塾先生喜其聪明伶俐,极力鼓励他孜孜勤学日后好考取功名,可父亲一方面虽然要求其勤学,一方面却不希望他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

如果日子还像以前一样,自己是会听先生的还是听父亲的?会不会也像那些莘莘学子一样,有朝一日也会来此赶考?

小纤见他忽然沉思不语,打趣道:“是不是刚才见到了哪一位娥眉佳人,魂飞不见了?”

陈家旺道:“何须东张西望,眼前便是绝代玉人。”

他话一出口,担心唐突二姝,连忙把刚才心里的所想解释了一番。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世人无不盼子女能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便是贫穷人家也是尽量节衣缩食供子女读书好博取功名。像陈家旺父亲这样,十分少有。

小纤道:“令尊必然有他的考虑。可惜如今朝廷取士,只考八股文章,难免有失偏颇,致人不能尽其才。”

她忽然一本正经大谈国事,陈家旺和莺梦都诧异不已。正待听她能说出什么有见地的话,却听小纤接着道:“譬如家旺师兄厨艺高超,如果在八股之外再开设一门厨科,最起码也是探花解元。”

三人开怀畅笑。莺梦见陈家旺第一次来秦淮,左顾右盼很感兴趣,道:“‘幽兰馆’也不是太远了,咱们就近靠岸慢慢走过去吧。”

三人当即下了船缓步而行。金陵城是六朝烟花之地、金粉荟萃之所,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但见沿河两岸商家、酒家林立,人头攒动,“扬州戴春林名香宫皂”、“张家京式小刀”、“上细官窑名瓷”、“应时细点名糕”、“万源号通商银铺”、“郭四郎茶坊”…商铺一间间一字排开,吃穿用度应有尽有,当真是美酒笙歌,歌舞升平。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此句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所作,描绘的便是元宵佳节热闹繁华的景象。到了本朝,为了展示江山升平、普天同庆之意,元宵节自初八就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之久,各种热闹之处不胜枚举。

三人一路走来,沿途随处可见卖艺的、走绳的、顶竿的、唱曲儿的、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刷百丈旗、表演各类幻术杂耍的,甚至还有深目鹰鼻的红毛洋人在街头卖艺。

小纤见陈家旺看得入神,道:“元宵节白天有白天的好,晚上有晚上的妙。白天有各种杂耍百戏,晚上有花灯巡游,到时候你可要打扮的精神点。”

陈家旺道:“还要打扮?”

小纤道:“金陵花样多。到了晚上,大家都要把自己打扮的亮闪闪的。巧匠们把灯笼做成枣儿一般大小,再用珍珠做点缀,女子往头发上一插,远远看上去荧光闪闪。至于男子,则将干枣磨粉,混合炭屑、浇上油蜡,团成圆球,串到铁树上,点着了放在头顶,看上去很亮眼。”

陈家旺听的目瞪口呆。金陵毕竟是天下第一等的繁华都市,这些花样繁多的热闹自然层出不穷。

这时身边一阵风跑过来几个孩子,嘻嘻哈哈的拿着几枝鲜花,几个人你挤我、我推你,一个胆子大些的孩子走上前道:“恭喜少爷功成名就跨骏马、小姐凤冠霞帔乘春风,才子佳人一辈子和和美美。”

这些孩子把他们当成了佳偶璧人。莺梦脸涨的通红,别过头去,轻轻一跺脚道:“什么才子佳人…和和美美的,别胡说…。”

几个孩子站着不动,眼巴巴的望着他们。陈家旺拿了两枝鲜花,掏出一串铜钱。几个小孩拿了钱,笑逐颜开蹦蹦跳跳的走了开去。

小纤伸出手指刮刮脸颊,道:“鲜花是卖给才子…的,旺财厚脸皮,插根芦花假装大公鸡,把自己当成了大才子,羞羞…。”

陈家旺道:“这些小孩察言观色,专门找结伴同行的年轻男女兜售鲜花和其它一些小玩意。他们人小鬼大、童言无忌,专挑喜庆吉利的话说。年轻男女脸嫩,小孩的话往往又说在心坎上,买起东西来自然毫不犹豫、出手大方。”

说到这里,蓦然想起自己刚才出手也是毫不犹豫,莫非那些话也正说在自己的心坎上?

陈家旺顿时心里有些发虚,脸上发烫,偷眼瞧向莺梦和小纤,见她们虽然粉面带羞,却没有着恼,这才放下心来。

他清咳一声,将鲜花递给莺梦和小纤,道:“拿着花,下面就不会再有其他小孩来打扰了。”

果然又有一队顽童呼啸而来,见她们手持鲜花,当真不再来打扰,闪到了一边。

小纤笑道:“看不出来你对这个挺在行的。”

陈家旺笑道:“被你说中了,我上能识文断字,下能捕鱼捉虾,这也是我的老本行之一。”

“金陵有夫子庙,我们乡下也有庙会。每到此时,十里八乡的老老少少便来赶集,卖出自家的东西,换来油盐和农具。最热闹的便是元宵庙会,除了有卖吃的、卖穿的,还有许多的玩场,斗鸡、说书、唱戏、下棋等等。那时候年龄小,经常一疯就是一天,哪里喝彩声响就往哪里挤,夜深了也不想回家。”

想起往事,陈家旺情不自禁笑了起来,道:“最重要的,这个时候也是我们小孩子发财的好日子。”

莺梦道:“小孩子能发什么财?”

“元宵庙会规模大,便有外地的客商来做生意。做大生意的要挑选地方、搭棚支锅,但不必商人自己动手,都由本地的大人们代劳,庙会结束付一点租金就行了。”

“更多的是小本生意、摆个小摊子。这个就是孩子们负责了。提前一两天,我们把家里的小木板、桌椅搬到集市上占住一块地盘,到庙会结束这地方就归你了。”

莺梦抿嘴笑道:“原来师弟是小地主呢,失敬失敬。”

“为了抢到一块好地盘,往往还要争夺一番。比摔跤、比弹弓、比单脚跳‘斗鸡’…。不过不打不成交,往往斗的越厉害,过后双方越容易成为好朋友。”

莺梦笑侃道:“师弟当年战绩如何,在武林中排行第几啊?”

“哈哈,当年名声一般。后来一盘算,这样下去可不行,便投奔霹雳堂了。学成文武艺,回去抢地盘。”

三人一起笑出声来,十分舒畅。

“庙会当天便有小商小贩赶来,看中了哪块地方便和占地的孩子打交道。他们知道孩子们一年到头就盼着这个呢,都不亏待孩子,先付了钱再做生意。”

“地盘租出去了,我们就再去贩些鲜花,专门兜售给庙会上那些同行的少年男女。”

小纤伸手指指跑过去的那帮孩子,笑着对陈家旺道:“怪不得这么照顾生意,原来你们是同行,算起来应该是一伙的。论年龄叙起辈分来,你可是大师兄,他们应该都要听你的呢。”

“大师姐在此,辈分更高,应当一切以师姐马首是瞻。我这就去将他们招安,咱们一起在师姐率领之下,开宗立派,树雄心壮志,誓要一统秦淮两岸。行人从此过,留下买花钱。”

二姝笑的打跌,莺梦道:“果真如此,伍捕头就要请我们吃饭了。朝廷宴请,非同一般,衙役一字排开,专门侍候着,可威风的紧。连吃还带送,免费赠送枷锁一付,餐后还有专门的处所免费下榻呢。”

平时在霹雳堂内还有些拘束,此处风景如画、游人如织,三人边漫游边说笑,放开了那份拘谨。

莺梦道:“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一个人在家,爹爹要忙帮里帮外的事,没空陪我,老太太虽然慈爱,但没有玩伴,总感觉冷冷清清的。这样说起来很是羡慕师弟呢。”

陈家旺摇摇头道:“小孩子没心没肺的,只知道穷闹腾,再大一点懂事了,知道日子艰难了,只会羡慕师姐还来不及。”

“别看庙会上孩子们三五成群、嘻嘻哈哈的,也就是图个热闹,懂事的孩子还会把庙会赚的钱交给父母。”

莺梦道:“父母还会要孩子的这点钱?”

陈家旺微微叹了口气,道:“庙会赚的钱父母不会要,归孩子自己所有。起早贪黑,勤快一点的话,三天庙会下来,能得七、八分银子。乡下的孩子懂事早,多少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很多父亲平常不苟言笑,这时接过带着孩子体温的铜钱,常常会落下眼泪。”

提到这些,他有些辛酸又有些骄傲,道:“可别小看这点钱,有了它,可以扯几尺布做件新衣服,过年可以包二顿饺子,看不起病的人也可以抓一剂药了。”

“在我之上,其实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就是因为没钱治病,不满周岁就夭折了。”

“等到母亲生下我,父亲按照渔民的风俗给我起了个小名叫‘拦网子’,意思就是用网拦住我,把我留在人间不让阎王爷带走。小时候,母亲也喊我‘旺财’,乡下风俗,孩子名字越贱越好养活。所以小纤姐喊‘旺财’的时候,我…反倒有八份感到亲切。”

小纤神情有些羞涩又有些难为情,道:“我喊你‘旺财’,是开玩笑的,你可别见怪。其实小姐养的‘旺财’,又驯服又听话,可讨人喜欢啦。”

莺梦道:“没想到师弟吃了那么多的苦…”。她的境遇和陈家旺是天壤之别,有心安慰安慰他,一时也不知该从何处说起。

陈家旺恬然道:“其实吃苦也未必不是好事,能早早学会许多道理。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二次,一次是挨过打之后,一次是受过骂之后,一下子好像明白了很多道理”。

“从小到大的印象中,父亲只打过一次、骂过一次。挨打的那次,是因为父亲病重没钱买药,我不听嘱咐,没有在家读书练字,偷偷出去打渔换钱,结果被打了一顿。挨骂的这一次,是有一年在庙会上收了钱,后来在处置时不合父亲心意,被狠狠骂了一顿。”

二姝都了解陈家旺,知道他从小受苦懂事,赚了钱必定是交给父母的,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

“那一年庙会规模很大,着实赚了不少钱。可无意中听到父亲和母亲商量,准备借些钱,加上家中积余的和我庙会赚的钱,一起凑起来给徐师爷做为盘缠。”

莺梦问道:“徐师爷…,是‘多笔即败笔’的徐师爷吗?”

“正是。父亲说徐师爷为人狂傲,一辈子不想麻烦别人,虽然现在生活没有着落,但不想叨扰我们,早就想走了。后来父亲还是借教我读书画画的名义,方才留下徐师爷住了一阵子。但徐师爷最忧心的是自己学识后继无人,空有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所以去意坚决。”

小纤撇撇嘴道:“这徐师爷也是眼高于顶,你这么聪明,收你做徒弟就行了。”

“我曾听父亲讲过,徐师爷胸有安邦济民之策、鬼神莫测之计,文章绘画对于他来说不值一提,都是雕虫小技。”

莺梦道:“能有‘多笔即败笔’的见解,徐师爷就不是一般人,师弟当时如果苦求拜入他的门下,说不定日后成就更高。”

陈家旺挠挠头道:“父亲和徐师爷交情不浅,可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不做这样的考虑。”

有名师又不安排陈家旺拜师,让陈家旺读书又不想他考取功名,当真好生奇怪。莺梦歪着头想了想,也是疑惑不解,问道:“那后来呢?”

“我偷听了谈话,想到家里本来就贫穷,父亲有病都不敢治,还要出去借钱,就悄悄藏起了一半的钱,只把剩下的一半交给父亲。父亲好似看出了什么,沉声要我把钱一起给他,我就装佯。父亲当时就怒了,我从来没见过他这样子。以前他都是讲道理的,从来没骂过我,这是第一次骂,而且特别严厉。”

小纤有些抱不平,道:“你已经很懂事了,再说做事也要量入为出,不能全考虑了外人不照顾妻儿。这一通无名火好没有道理。”

陈家旺道:“时间过去很久,其他的话已经记不清了,依稀只记得父亲义正言辞,说徐师爷为了对付倭寇殚精竭虑,全然不顾及自身安危进退,如今落到这种地步,怎能忍心薄待他?当时母亲责备父亲,说孩子还小,你讲这些大道理谁懂?其实母亲不知道,我虽然那时还不能全听明白,但心中能够感觉到父亲说的是对的。”

“这是我仅挨的一次骂”,说到此处,陈家旺心中惆怅,道:“现在就是想再挨父亲一次骂,也是不可能了。”

莺梦从小没了母亲,最能体会他此刻的心情,情不自禁伸手握住陈家旺的手,柔声道:“令尊虽然不在了,你在这里还有师父、还有师兄弟,还有我们,不会孤单的,以后会越来越好。”

肌肤相触,她的一双小手暖腻滑嫩,隔着肌肤传过来的体温一瞬间将陈家旺包容其中,这是一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感觉。

陈家旺又是喜悦又是兴奋、又是激动又是惶恐,竭力想保持平静,却不由自主的面红耳赤、手足无措。

-------

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两句诗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指的金陵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始建于三国孙吴时期,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永乐十年,明成祖敕建大报恩寺,发工匠十万人,前后历时二十年乃成,规模宏大、世罕其匹。其中大报恩寺中的琉璃宝塔通体用琉璃烧制,其内、外表层全部用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琉璃构件榫合而成,整个建筑当中“不施寸木”,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报恩寺塔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称为“天下第一塔”,当时的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2008年,从大报恩寺的地宫中出土了“感应舍利”、“诸圣舍利”、“金棺银椁”以及“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物,其中还有世间唯一一枚释迦牟尼佛顶舍利,震惊了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