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伏波录 > 第二十三章 折戟沉沙

伏波录 第二十三章 折戟沉沙

簡繁轉換
作者:人间诗酒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0 10:57:5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等众人的情绪平复下来,秦敬泉问起事发情况。

回到熟悉的环境,王敬得渐渐恢复过来,道:“掌门师兄,真想不到,这次我们还能活着回来。倭寇狡诈阴险,没孙氏父子相助,外面就是十四口棺材了…。”他恢复了一些精神,断断续续的说起了当时的情况。

从金陵出发后,一行十四人连夜赶路,没多久就到了福建,并且顺利的和“裕祥庆”接上了头。

“裕祥庆”的当家掌柜本想自己解决这帮倭寇,但想起之前王敬得的嘱托,因此隐忍不发,特意不远千里报信。

秦敬泉“嗯”了一声,心中盘算,其中原由不一定就像“裕祥庆”所说的这么简单。

“裕祥庆”本身也是有头有脸的商家,颜面所及,这种事一般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再不济当地还有衙门,按说不会千里迢迢的给霹雳堂报信。只不过现在没必要去探究其中细节,应该是“裕祥庆”想借霹雳堂之手解决倭寇。这也不是什么罪责,因为找到并擒杀柳帮主之流的倭寇,本身就是霹雳堂的夙愿。

当天中午抵达之后,稍做休整,王敬得即派周心勤随同“裕祥庆”的人一同前去侦探敌情。

倭寇的商铺此去有近百里,是在长乐县太平港的一处海边码头。长乐县位于闽江口南岸,呈半岛地形,海上交通贸易十分便利,常年有南洋、倭国等各地商人往来行商。太平港南北两岸各有东西走向的山脉作为屏障,是一处天然的候风良港,当年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太平港曾是驻泊舟师、伺风开洋的锚地。

倭寇商铺所处位置甚偏,不便抵近观察,结合前期掌握的情况和从室外晾晒的衣物来看,倭寇大约不过六、七人。周心勤心细,又从药铺了解到,近期确有倭寇商铺里的人购买伤药,而且当日早晨刚刚才购了药,说明伤者还没有离开。

王敬得和“裕祥庆”当家掌柜及弟子们商量后,认为机会难得。如果就是苦苦寻找的柳帮主等一行倭寇,那么柳帮主受伤,正好可以趁他病、要他命。如果不是要找的倭寇,也可以抓来仔细拷问,顺便铲除倭寇势力。

兵贵神速,王敬得担心夜长梦多,当即决定于寅时末动手。这个时辰天色未亮,但光线已经能够辨认人物、地形了,既利于隐匿行踪,也可以防止倭寇利用夜色逃窜。

“裕祥庆”提出可以派出帮手,但王敬得自重霹雳堂的江湖名号,不想假手外人,遂推辞婉拒,只是请他们派出一个向导。

一行人喂饱马匹,收拾妥当,枕戈而眠。到了半夜丑时,众人趁夜色连晚出发。赶到太平港时,正好是寅正时刻。

倭寇的三层商铺位于长长的石板路尽头,地势偏僻,周边并无其它商家。放眼看去,周遭环境一览无余,一旦动起手来也不会碍手碍脚,形势正中王敬得下怀。

敌弱我强、敌明我暗,敌弛我张,正适合一拥而上、以泰山压顶之势碾压倭寇。王敬得将何人破门、何人突入、何人掩护…,一一安排布置妥当。

众人稍事休整,寅时末,王敬得一声令下,众人悄悄杀上前去。

起初一切如常,但刚逼近倭寇商铺五丈左右,一名徒弟忽然踏上了地上的绊脚线。晨光半昏半暗,绊脚线又细又透明,肉眼很难发现。绊脚线被牵动,顿时铃声大响,搅动了宁静的夜空。

铃声一响,迎面便是一阵密集的弩箭锐啸而来,劲风扑面。

情况忽然有变,也不知道是触发了倭寇设置的自动机关还是倭寇早有准备,但众人一怔之下并不慌乱。为防不测事态,南下时大家带有既轻便又坚固的藤牌,足可以抵御寻常的强弓硬弩。

众人迅速取下背上的藤牌,或闪或挡,护住了要害。弩箭虽然力道十足,却射不透藤牌。

忽然一名弟子闷哼一声,摔倒在路边。他在闪避时让开正面,选择反方向斜侧急退,可脚一落地,竟踩到了路边埋设的捕兽夹上。这一下受伤不轻,只怕打断了腿骨。

绊脚线、弩箭、捕兽夹…,看来倭寇防范甚是严密。

偷袭不成,为今之计,也只有放手强攻,趁弩箭发射的间隙贴身攻上去。

王敬得手一挥,喝令大伙儿并肩子齐上。齐友礼和姚善瑞一手持藤牌一手仗剑,掩在队伍前面,其他人散开队形,跟在他们身后奋勇直杀向前。

冲在最前面的齐友礼和姚善瑞二人艺高人胆大,脚一蹬地,身体如离弦之箭,冲到门前,一脚就将厚重的大门蹬倒。

大伙儿跟着他们纷纷冲了进来。动静这么大,四周却静悄悄的十分安静,门厅又阔又深,门边点着几只巨烛,将门口附近映照的一片通明,反衬的里间光线模糊黯淡。

众人陡然进到这里,眼睛一时还不适应。王敬得心里咯噔一下,直觉情况不妙,提醒大家小心谨慎。

齐友礼脾气急躁,早按捺不住,仗剑扑向后堂。

他的身子刚刚跃起,突然之间爆起了一声霹雳大响,在封闭空间里连续回荡,震耳欲聋。

齐友礼忽然如同一个漏了气的破口袋,一下子从空中坠落到地上,洒下一路血迹。姚善瑞见势不妙,合身扑上,以藤牌护住两人要害,竭力救助。

霹雳般的爆裂声再次响起,姚善瑞手中藤牌应声炸开。他顿时一个踉跄,胸口处绽开了一朵血花,一头栽倒在齐友礼身上,手足抽搐不止。

“裕祥庆”的向导大惊失色,喊道:“铁炮、铁炮!”

秦敬泉听到这里,脸色大变,道:“这些倭寇竟然还有铁炮?”

少年插话道:“禀掌门,倭寇称呼火绳枪为‘铁炮’,时间长了咱们本地人也这样称呼。”

周心勤脸色惨淡,道:“事出意外,奇祸陡生…,我们冒着飞矢流弹将两位师弟救回来,他们头部、胸口中弹,当时人就不行了。不是我们不尽力,实在是倭寇火器太过锐利…。”

翟敬承眉头一皱,道:“咱们的藤牌挡不住枪弹一击?难道倭贼的铁炮比朝廷火枪营的鸟铳还要厉害?”(注)

霹雳堂的藤牌精工制作,选用南山四、五年生的山藤双层交错制成,以桐油浸透,中间用生牛皮二层钉之,皮里又衬有以盐水浸润阴干过的蚕绵,既坚硬且柔韧,寻常刀剑弓弹难以穿透。

程筹量跑到外面,不久捧着一堆物事回来呈给两位师父。这是几面藤牌,上面血迹斑斑,有的洞穿了几个弹孔,有的牌面都已经破碎裂开,一看便知当时的惨烈境况。

客观的讲,当时王敬得等人突入屋内,距离过近,致藤牌也无法抵挡。不过藤牌损坏至此,也说明了倭寇铁炮的独到威力。

一堆藤牌中还有一件扭曲着的怪模怪样的物件。秦敬泉打量了片刻,问道:“这便是倭寇的‘铁炮’?”

程筹量点头称是。可惜“铁炮”残缺不堪,大半个枪管扭曲变形,枪身留有明显的打砸痕迹。原来“铁炮”虽然威力猛,施放速度却不快,倭寇后来溃败时心有不甘,但却来不及将它彻底破坏,被程筹量捡了起来。

秦敬泉看了一阵子,见这铁炮残缺的厉害,没有什么价值,便搁到一边。

王敬得想起了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犹然心有余悸。他喘了两口粗气,等心情稍稍平静,才接着讲了下去。

“裕祥庆”的向导话音未落,角落里连续响起了一声声炸响。不仅如此,从二楼、三楼居高临下,也传来射击的火光和连续的炸响声。

伴随着那一声声霹雳大响,房间里弥散了一股呛人的味道。这气息霹雳堂众人再熟悉不过,正是火药独有的气味。

电光火石间,王敬得也已经明白,这一声声如雷声般的炸响,正是火绳枪声。

王敬得浸淫此道多年,直觉倭寇的火枪之利甚至还要超过朝廷火枪营的鸟铳。

“乐善堂”的倭寇居然会有这等利器?

声声炸响如雷似电,慑人心魄。一片混乱中,便是再高的武功,也施展不开。周心勤俯身拽住王敬得,道:“师父,不走来不及了!”用力拉住他往外便走。

王敬得眼见一多半弟子已倒在血泊之中,另外一小半弟子仍然在苦苦支撑,但已然左支右绌、命在旦夕。他心如刀绞,猛一跺脚,嘶声道:“快撤!”

一众弟子片刻之前还是生龙活虎,可转眼间遍地躺满了一具具毫无生气的尸体。丢下弟子们的尸体而不顾,这决定对他来说无比困难、无比痛苦。但此时已来不及多想,他只盼余下还活着的弟子能平安脱险。

剩余的人撤到门外,但仍不安全。室外空旷,无遮无挡,有利于追击的倭寇发挥弓箭火枪的威力。

身后七、八名倭寇“呜哩呜啦”的追了上来。“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裕祥庆”派来的向导也死于刚才的混战。事不宜迟,王敬得当机立断,带着众人打横窜向不远处连绵的群山。

按照江湖恩怨江湖了断的规矩,此次己方只带了些飞镖、蝗石之类小巧的暗器,不能及远,而倭寇的长弓火枪,均是战阵杀伐的利器,双方对垒,霹雳堂因此吃了大亏。

逃匿的过程中,随行的徒弟一个个被射杀,好不容易到了山脚下,只剩下了王敬得、周心勤和程筹量三人。

此时天色渐亮,借着黎明的晨曦,王敬得发现掩身在倭寇队伍后面、指挥倭寇追杀的正是仇人柳帮主。他看来有伤在身,行动不是很灵活,需要一个倭寇帮忙搀扶。但此人确是一个狠角色,不顾自己有伤,竟然还亲自指挥追击。

王敬得看得清楚,心里滋味复杂。幸亏柳帮主在大报恩寺负了伤至今未愈,否则现在余下的几个人恐怕无一幸免。但是仇人就在眼前,己方不仅拿他没有办法,反而仓皇逃窜,实在是奇耻大辱。

王敬得几次欲回身杀敌,又几次忍了下来。自己轻身是小,却不忍心仅剩的两个徒弟再出现闪失。

倭寇紧追不舍,情况正危急时,碰到了孙兵卫父子。孙兵卫父子古道热肠,二话不说带着保镖出手相助。

山中沟壑起伏、树木纵横,倭寇的长弓火枪也失去了优势。孙氏父子练过功夫,又带了保镖,王敬得师徒得到他们的鼎力相助,渐占上风,一连杀了几个倭寇。

要论真实武功,倭寇大大不敌王敬得师徒,柳帮主又负伤在身无法动手,形势霎时逆转。柳帮主见势不妙,转身就逃。王敬得等人杀红了眼,怎么可能轻易放走仇敌?众人又回身追杀。

倭寇也颇为强悍,为了掩护柳帮主顺利脱身,皆死战不退。一场血战过后,除了柳帮主和另外一名倭寇得以逃脱,众人终于杀尽了其余倭寇,可孙兵卫父亲却不幸身亡。

孙兵卫父亲临死前,拜托王敬得照顾他这个儿子。王敬得感其义举,一口答应。

之前在商铺遇伏,情况危在旦夕,王敬得不得不先丢下众徒弟尸体匆忙撤退。此时倭寇死的死逃的逃,王敬得遂带领众人乘胜再次杀回商铺。

商铺里空无一人,一片狼藉,徒弟们的尸体还保持着奋勇搏杀的姿势。

此时不是追悼的时候。周心勤从镇上购买了几辆马车,众人将死在商铺及途中同伴的尸体装上马车,又将孙兵卫父亲的尸体一起放上车。

王敬得自感脸上无颜,不愿露面,派了周心勤护送“裕祥庆”弟子的尸体回“裕祥庆”报信,同时请“裕祥庆”协调官府打理相关事宜,自己和孙兵卫将霹雳堂死者及孙父的尸体先送到孙家。

孙家据说在县城有很大产业,但祖坟地却位于乡间偏僻的山里。为了方便办理后事,孙兵卫带路直接来到了乡下祖堂。

此处只有一户孙氏族人,专门看守孙家祖坟。孙兵卫当即安排他们回城报丧。

不多时,孙兵卫的家人及家族里的亲友陆陆续续赶到,众人听说了来龙去脉,都哀声恸哭,悲痛不已。

孙兵卫母亲几次哭的昏厥过去,醒来后拉着孙兵卫拜倒在王敬得身前,请求他收下孙兵卫为徒,日后好替父亲报仇。

众人哀声戚戚、同声相求,王敬得颇受感动,答应下来。

孙兵卫精明能干,悲痛之余各项事务安排的忙而不乱。他做事妥帖周到,在替自己父亲发丧的同时,安排了下人殷勤服侍王敬得等人,还不忘派人整理霹雳堂死者的容颜,给他们换上整洁考究的衣物并购置了上好棺木加以收殓。

王敬得要付钱,被孙兵卫婉言谢绝,言道家业殷富,区区花费不值一提,且自己如今已是霹雳堂一员,能尽些微薄之力也是理所当然。

长乐、长乐,本应该是长安久乐,谁知王敬得这一趟的行程却落得一个这样惨烈的结果,他心中绞痛,再也不想多停留在这伤心之地。

孙兵卫看出他的心思,主动提出陪同王敬得一起扶棺北上。王敬得让他先办完父亲的丧事,孙兵卫担心倭寇卷土重来再生变化,一再请求同行。

孙母也明理大度,道孙兵卫既然已经拜入霹雳堂门下,理当事师如父,应该陪同王敬得随行,至于丧事及今后家族的事情,还有长子可以承担。

王敬得其实也不放心,虽说杀了不少倭寇,柳帮主也已逃遁,但难保没有倭寇的残余势力妄图作祟,即便没有大的威胁,但是己方还要护送十一具同伴的尸体,万一有个闪失可就不好了。他见族长及孙母情真意切,也就没再拒绝。

只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孙兵卫便随同王敬得他们启程踏上归途。孙兵卫聘请了一队保镖同行,虽说这些人武功不见得有多高明,但江湖经验丰富,沿途打尖住宿、棺木装载运输等大小琐事不需要王敬得师徒再操心,服侍的很是周到。

周心勤半路赶上来和大家会合,一行人就此匆匆返程。

叙述完毕,一旁的莺梦和小纤已止不住泪眼婆娑。王敬得顿足捶胸,道:“死了那么多弟子,他们都还那么年轻啊!为什么偏偏是我活下来?我怎么对得起霹雳堂、怎么对得起掌门师兄?”

众人好言劝慰。秦敬泉见王敬得睹棺思人、伤心不止,忙请翟敬承先带他下去休息,自己强忍痛苦,操办后事。

经历了不久前常志捷的丧事,没想到再遭到这么大的打击,意外接连袭来,饶是他饱经风霜,也觉得锥心泣血、不堪承受这苦难。

财去可以再来,物尽可以再生,情断犹可重续,但人死却不可复活。尤其是此次门中精锐几乎全部折尽,弟子凋零,在霹雳堂历史上还前所未有。

这一场丧事办下来,各人心神俱疲,不仅是身累,更是心苦。

-------

注:火枪在日语中写作“铁炮”。日本仿自葡萄牙的火绳枪质量相当优秀,万历年间壬辰倭乱中,朝鲜大臣柳成龙在《惩毖录》里描述道,朝鲜军的弓矢发射后数十步就坠地,而日军火绳枪却能隔远杀伤,近距离则能贯穿击伤三四人,在日军第一次攻克平壤时,火绳枪在城下发射,竟能越过城墙射进城楼柱子达数寸。他由此感慨“其(铁炮)致远之力,命中之巧,倍于(朝鲜)弓矢……来如风雷,其必不能当矣”。朝鲜的民族英雄李舜臣便是在露梁海战中被日军铁炮击中而身亡。

明朝史书中也有描述:明军攻平壤城,倭寇铁炮弹丸如雨下,中者无不立毙,近距离能一弹穿透二人。“鸟铳(倭寇铁炮)铅子飞下如雨,中者无不立毙,有铅弹一枚而穿透两人者…,如骆尚志者有铅子伤胸,血流至踵…,李如梧铅子击穿左臂…”。

碧蹄馆之战后,在上报朝廷的《叙恢复平壤战功疏》中这样记载:“游击李宁争前杀贼…铳子击穿左肋甲叶…”。据日本史料《丰臣秀吉谱》、《续本朝通鉴》中记载,碧蹄馆之战中阵亡的李如松副将李有升,也是因为中了铁炮落马而被杀:“隆景(小早川隆景)之兵屡欲击如松,李有升救之,手斩数人,忽中铁炮…”。临阵时这些明军高级将领都穿着重甲坚盔,但仍然受创甚巨,可见日军铁炮的威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