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 第202章 娶妻娶贤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202章 娶妻娶贤

簡繁轉換
作者:皮皮的小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4 11:05:2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袁夫子也不是真生气袁攸将方子卖了,只是觉得袁攸身无长技,这方子是袁家谋生的法子,就该牢牢攥在手里。

且袁家长居禹州,即便要卖也该去其他地方卖,而不该只看重眼前的蝇头小利。

袁攸却将他的话当耳旁风,这令他非常生气。

没有功名在身的粗人能做官,他这个秀才公,还是教出举人老爷的秀才公却只是妄想。

大儿子对他远不如以往,尊重却疏远,偏疼的小儿子不听劝。

袁夫子觉得自己这一生太过失败,有了心结,整个人陷入自怨自艾中。

杨氏虽也不赞同袁攸的做法,可她的心还是偏向袁攸,柔声劝道:“做豆腐确实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银子,我觉着老二的做法也没什麽错。

况且,豆腐方子卖了咱们也能做。”

袁夫子将怒气发泄到杨氏身上:“慈母多败儿。”

杨氏委屈,抹了抹眼角说:“那怎麽办?咱家老老小小二十口人,你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你知道一年光买粮食和做衣裳要多少银?。

孙儿去书院念书的束修,还有将来娶媳妇,老二光靠每日买豆腐怎麽够撑起一个家。”

周诚一家三口到袁家时老两口还在争论,听郑氏唤了声“小姑子,姑爷来了”这才赶紧住了口。

除了袁牧夫妻,袁家人还不知道周诚受封为国公爷。

袁夫子将做官的希望放在周诚身上,苦苦等了几个月,等到的却是年纪过大不予录用的消息。

失望过後,这个理由袁夫子勉强接受。

他的年纪确实不小了,即便做官也做不了几年,只是心中对周诚莫名还是有丝丝怨怼。

周诚上一次见袁夫子还精神矍铄,不足一年老了许多,头发差不多全白,杨氏也苍老了不少,神色颓然,有些强颜欢笑。

周诚心想这两位断崖式衰老也不至於会如此夸张吧。

变化如此之大,八成还是因为袁夫子郁郁不得志。

周诚不动声色的送上礼物,双方互相见礼寒暄。

杨氏瞧着女儿和小外孙,满心欢喜,脸上的笑容真诚了许多,拉着母子俩亲亲热热说了好一会儿话。

袁夫子的心情也是难得的开朗。

袁攸和郑氏心虚,神色有些讪讪,全程陪着笑脸。

袁玉竹看出她爹连个眼神都不给袁攸,心中有了猜测。

看来,老爹并不愿意卖方子。

她和周诚都没提豆腐方子的事,没意思,懒得再为了这事闹得大家都不愉快。

爹娘年纪大了,说个不好听的,还有多少年可活,着实没必要说出来让他们难堪。

她二哥机关算尽,恐怕永远也想不到大哥大嫂一年能挣多少银子。

“你们要搬到湖州去种地?那村里的地怎麽办?租给村民种了?”袁夫子诧异的一叠声地问道。

毕竟周诚在大营子沟有数百亩地,且还有两年不用交田赋,不种庄稼岂不是白白浪费。

“嗯,村里的地都租出去了,湖州能种两季粮食,且适合种植的作物更多。”周诚简单解释。

袁夫子颇为不赞同,认为周诚太能折腾,连带着妻儿也跟着奔波受苦。

但因着他压下豆腐方子没给袁牧,在女儿女婿面前底气不足,就没将满腹反对的说出来。

就怕自己说了什麽让两人不爱听的话,将话题扯到方子上,弄得大家都尴尬。

而且,他也不想将袁攸要卖方子的事让女儿女婿知道。

这方子是女婿给女儿的嫁妆,按理说,他们是没有资格卖。

女儿知道了必定会跟他闹。

袁夫子心中不满袁攸,但对袁攸偏心了二十多年,再生气还是习惯性的偏向他。

一家三口在袁家留饭,袁夫子和杨氏没让人去喊袁牧一家,袁玉竹在心中暗叹一声。

得亏她是女儿嫁了出去,她若是男儿,爹娘如此厚此薄彼,以她的性格,绝对不会像大哥一家一般对爹娘。

她爹娘最大的幸运就是生了个孝顺的儿子,她二哥靠不住,但大哥永远不会不管爹娘。

黄达成一家来禹州不过两个月,豆豉和皮蛋生意做起来了。

不但供应禹州的酒楼,平日也在集市上卖。

黄达成夫妻都有做生意的经验,一家五口也都是勤快和气的人,有钱盛安暗中照拂,没人敢打他们手中方子的主意。

“这个月挣了三十多两银子,等挣了钱就先把阿衡的亲事办了。”黄达成难掩兴奋地说。

他年轻时雄心壮志,想将生意做遍全国,後来辛苦半生的家当全都没了,被打击的不轻。

如今早没了那份心气儿,不想那麽多,只想踏踏实实的置办一份家业,将三个儿子的人生大事办了。

儿子们日後要怎麽做生意是他们的事。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周诚笑问:“阿衡有没有中意的姑娘?”

黄衡脸红了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我听爹娘的。”

黄衡今年十九岁,很多同龄人的孩子都能打酱油。

这小夥子跟黄淑娟不同,他知道自家不会一直待在乡下,即便村里有姑娘跟他暗送秋波他也当没看见。

到禹州后家里安定下来他就有了想成亲的念头。

郑氏笑说:“我请了媒婆帮忙物色,娶妻娶贤,咱们这小门小户的也没资格挑剔,姑娘人好勤快,是踏实过日子的就行。

什麽家世容貌都是其次。”

郑氏没明说周诚也听出她话里的意思,绝对不能找个像黄淑娟那样的媳妇。

也就是自己亲生的,没办法,不然郑氏只会叉腰看好戏。

黄衡深以为然:“娘让我娶谁我就娶谁。”

袁玉竹跟周诚商量好,去了京都她先将脂粉铺子开起来,等铺子里的事整顺了再去湖州团聚。

周诚当然不会反对,六个老婆在身边,再是天仙下凡他也是会累。

小别胜新婚,偶尔的分离也是好事。

要他说,他更希望老婆们都留在京都享福,有一人跟他去就行了。

袁玉竹要开脂粉铺子,珍珠粉面膜和珍珠膏少不了珍珠,就得将珍珠带一部分去京都。

这几年袁牧为袁玉竹收了上千斤珍珠,全都是品相歪瓜裂枣的珍珠,价格低廉,用来研磨珍珠粉正好。

商船上吃的实在是太过粗糙,这次去京都周诚选择走陆路,除了珍珠还有还有各种海里的乾货,量太多不方便带走。

只带走少量珍珠,其馀的等海面化冻後用商船运过去。

周诚见到第一次来禹州时帮过的少年冯海潮,是何大海带他来的。

周诚借给他一两银子,冯海潮一直惦记着还钱。

这几年他跟着何大海下海采珠,捡海货,倒恭桶,努力养活自己和弟妹,并攒银子还债。

冯海潮不是正宗的渔民,也没有土地,爹娘死後三个年幼的弟妹就成了他的责任。

家中最值钱的财产两间屋子,在他娘死後卖了屋子买薄棺请人帮忙办後事。

兄妹四人有爷爷奶奶,有叔伯,但家家日子过的都艰难,没人收留他们。

可以说爹娘都没了,他们兄妹也就成了连个落脚地都没有的孤儿。

幸亏何大海拉了他一把,不然四兄妹会活的非常艰难。

这几年也只是住在渔村废弃的屋子。

周诚正是用人的当口,便问冯海潮要不要带着弟妹跟他去湖州种地。

何大海劝道:“海潮,能跟着周大哥是你的福气。”

他要是没有成亲他也想跟着去。

冯海潮从何大海口中得知周诚跟知州大人私交甚好,且周诚帮过他和何大海,他相信周诚。

冯海潮只迟疑了一瞬便高兴应下。

户籍是限定平民百姓的牢笼,即便要逃荒也得有官府签发的过所,否则就是流民。

一不小心就会被抓去边关和烟瘴丶苦寒之地开荒种地,一辈子都回不来。

周诚即便不是国公爷,在禹州和青州也是能横着走的人。

一个小小的过所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办新户籍也非难事。

在禹州停留两日,一行人启程去京都。

临行前袁玉竹私下劝爹娘。

“大哥其实挣的不多,他也有一家人要养,可他最是孝顺,对爹娘从不吝啬,我倒不是说二哥不孝。

只是同样都是爹娘的儿子,我认为爹娘不要做的太过伤了大哥的心,平日里还是多走动的好。”袁玉竹说的委婉。

她爹娘最听得的她说袁攸不好。

她要说袁攸不孝,不但劝不了二老,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挑拨离间。

并非人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成心胸豁达的智䭾,更多的老人反倒年纪越大越固执丶昏庸。

只听自己喜欢听的话。

她爹说她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确实也是如此,日後袁攸不孝她顶多出银子给爹娘养老,不可能将爹娘接到身边养老。

袁攸那人过河拆桥,无利不起早,爹娘还是得靠大哥。

袁夫子和杨氏脸色有些不自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