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 第131章 滋补肝肾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第131章 滋补肝肾

簡繁轉換
作者:中郎将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5 23:09:3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宋建国他们匆匆忙忙去上工了,宋阳和哥哥宋军则不用。他们在家煮了面条,简单吃过之后,嘱咐妹妹云梅和云兰看家,兄弟俩便带上背篓、锯子、斧头和绳索,一同向山里进发。

在未来,剥取杜仲皮一般选在清明到夏至期间,挑选树龄十五到二十年以上的杜仲树,进行局部剥皮。之所以选这个时间,是因为此时杜仲树皮的含水量高,是最容易剥取的时候。

方法是只剥掉树干一半的树皮,另一半保留,剥掉的部位缠上薄膜,让树皮重新生长,三年后等树皮长好再剥,如此循环利用。

但在当下,根本没这么多讲究。人们通常直接把树连根砍倒,将树皮全部剥下。留下一半,就等于留给别人。尤其是在价格更高的那几年,人们不分季节、不论树龄,疯狂砍伐。许多才生长几年的小树也未能幸免,树皮不好剥,就直接用斧头砸,硬生生把树皮剥下来卖掉。

高价格催生了大量的杜仲种植,可到了九十年代,价格却暴跌至五六块钱一公斤,很多人辛苦养护多年,却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直接锯倒剥皮也无妨,杜仲树生命力顽强,砍倒后留下的树桩,来年还会发芽抽条,重新生长。只是再次剥取树皮,至少要等八年以后,与局部剥皮相比,周期长得多,树皮质量也会稍差一些。

不过,这对宋阳来说都不是问题。他还盼着这棵杜仲树抽出的新枝干,在**年后,能让他再剥一次皮,再赚一笔钱。那时候,正是价格最好的时候。

宋军跟着宋阳进了山,找到那棵杜仲树时,宋阳才发现,这棵树比他预估的还要粗大,直径将近五十公分,只是旁边有高大的水青冈树遮挡,才让这棵杜仲树不那么显眼。

宋军看到这棵杜仲树,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兄弟俩稍作休息,就用带来的锄头简单刨开树根周围的泥土和小树,然后轮流用锯子贴着杜仲树根锯断,还提前在顺坡的方向留了个楔形口。没过多久,整棵杜仲树轰然倒下,压断了不少周边的小树和树枝。

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了。

宋阳砍了根木棍量好尺寸,用锯子在树干上环形锯断皮层,再用斧头一点点把树皮分段剥下来。这活儿急不得,兄弟俩忙活了一上午,才把树皮全部剥完,就连粗壮些的树枝上的树皮也没放过。

整棵杜仲树的树皮,把兄弟俩带来的背篓装得满满当当,分量可不轻。

此外,宋阳还收集了杜仲树的种子,准备带回家。他还摘了些杜仲树叶,晒干后捣成细粉,能用来处理伤口。常在山上跑,难免会受伤,到时候有备无患。

种子晾干后,开春就可以播种。等过个二十多年,说不定还能赚上一笔。那时候价格趋于稳定,树干上的皮能卖十**块钱一公斤,树枝上的皮也能卖十二三块。反正自然放养,长成什么样算什么样,总归不会亏本,也算是一种积累。

对现在的宋阳来说,这不过是顺手而为的事。到时候,只要让别人知道这些杜仲树是他种的就行。盘龙湾周边有那么多别人看不上的山石荒地,用来种这些东西再合适不过。

这些树皮还需要进行简单的炮制处理。

两人把剥下的树皮搬到楼上,让内面相对平叠放好,又找来稻草把树皮围起来,再搬来石磨压在上面。这样放置六七天,这个过程叫做“发汗”,等内面皮层变成黑褐色就可以了。

然后,把杜仲树皮取出来压平晒干,再削掉表层粗糙的外皮,就可以拿去药材公司卖了。

事情做完后,晚上宋阳还要去守号。兄弟俩随便弄了点吃的,填饱肚子。

宋阳去补觉,而早就过了上工时间的宋军,背上背篓,带着两个女儿,去打猪草。

接下来的几天,宋阳晚上守号,白天抽空去盘龙湾,带着熬制好的桐油,给新房子的木料刷桐油。

厨房里的灶台和客厅中的壁炉,只用了五天就做好了。

宋阳烧火试了试,烟囱排烟效果很好,火力也很旺,做饭很快。

灶台里面用砖头砌成,外面贴上青石,看起来十分美观。

壁炉也是一样,顶部特意放了一块平整厚实的木板,以后可以摆放装饰品。炉灶里的柴火烧得很旺,火烟抽排顺畅,热量能很好地扩散到客厅,关键是一点也不呛人。相信到了冬天,取暖效果肯定很棒。

木匠师傅打造实木家具的工作还在继续,毕竟慢工出细活,这事儿急不得。估计还得大半个月,才能把桌椅板凳、木床、衣柜等家具打造好。

宋阳没有完全按照老式家具的样式打造,比如衣柜,采用的是后世的设计,让木匠师傅们大开眼界,都觉得新奇不已。

渐渐地,屋子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不再像以前那样空荡荡的,越来越有家的感觉。

宋阳花了大概十天时间,才把房子的木料都刷了一遍桐油。

桐油自带清亮的红褐色,刷上之后,木料看起来古色古香,整座房子的格调一下子提升了不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这几天,宋阳两次听到一阵声势浩大的嗡嗡声。他跑出屋子一看,只见密密麻麻的蜂群从远处飞舞而来,自然而然地钻进了石崖的石窟里。

原来是飞逃的蜜蜂自己找到这儿来安家了。

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石壁上,加上他之前收回来的那一群,已经有六群蜜蜂了。

他相信还会有更多蜜蜂来,尤其是到了明年分蜂季节,会有更多蜜蜂入住。到时候,满石崖都是蜂群,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他也有些担心,明年会有好几个月的雨水灾害,这些蜜蜂在野外可能很难采集到花粉和花蜜,日子怕是不好过。也不知道到了秋天,还能剩下多少。

初步估计,这些蜜蜂明年很难有收获。

在这段时间里,蒋依娜再也没去号棚找过宋阳。

不过,她知道宋阳在忙着装修房子,就时不时在中午上工之前,去新房子转转。看着屋子一天天变样,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主动跟宋阳说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近。

事实上,他们俩的事,村里人都心知肚明。

不少人问过宋建国、张翠兰和宋军两口子,一家人都只是微微一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但在旁人看来,这就相当于默认了。

屋子里的家具做好之后,宋阳找了个大清早,背着那些晒干、经过简单炮制的杜仲树皮和几个猪肚,去桃源镇上。

到镇上的时候还早,收购站还没开门。宋阳也不着急,就把背篓里捆绑着的几十公斤杜仲皮,连背篓一起靠在路边等着。

直到太阳升得有三尺高了,才看见冯叔背着背篓从镇上的黑市出来。

“冯叔!”宋阳迎上去打招呼。

“小阳啊,好久没见了!”冯叔也满脸笑容。

“是好久没见了,您都挺好吧!”

“都挺好,你们家呢,宋老哥和嫂子也都好吧?”

“都好!”

“这次又带了啥好东西?”

“就四个猪肚,还有些杜仲树皮。”

冯叔看着那些杜仲树皮,眼里满是欣喜:“这些树皮年份不浅啊!”

“是有些年头了,这是山上野生的,砍的时候,直径有五十公分呢,这么大的可不好找了。”

“那这树皮,可真是好东西,分我一半吧。”

“要这么多啊?”宋阳有些惊讶。

“你不知道杜仲树皮能用来炖汤吗?巴戟天杜仲炖牛鞭,炖猪尾巴,补肾壮阳;核桃杜仲炖猪腰,滋补肝肾,强筋健骨……这种地道的山野好药材,这两年不太好找了,我不得多收点带回去备着嘛。”

活了这么多年,宋阳才发现,自己对这方面了解得太少。

就凭能补肾壮阳这一点,就能吸引不少人。

“倒也是……”

宋阳解开背篓上的绳索,冯叔从背篓里拿出树干上剥下来的好树皮,用自己带的小秤称了好几秤,一共称了十八公斤。

宋阳把布包里的猪肚也递给他:“这几个野猪肚,在家里熏过了,风干十多二十天了,您看看还行不。”

冯叔接过去看了看,随手就放进自己的背篓里:“怎么不行,都是好东西!”

宋阳偏头看了看,他背篓里收的,也就两只野兔、一只野鸡和两只竹鼠,不算多。但加上这四个猪肚和这么多杜仲树皮,背篓也装得满满当当了。

“野猪肚算你两块五一个,这些杜仲年份足,我比收购站多给点,十三块一公斤,你看行不?”

“那肯定行!”

“一共二百四十四块钱!”

冯叔当即从兜里掏出钱,数给宋阳,顺便说道:“我女儿回去跟我说,你这儿又有张熊皮和一个熊胆,我帮你问了下,暂时没人要。毕竟这些东西价值高,舍得花钱买的人没几个。你要是急着用钱,这次就送去收购站吧。下次有人要,我提前跟你打招呼。”

这事儿,宋阳倒不觉得意外。

毕竟,这年头条件好的人家,也很难一下子拿出几百块钱买熊胆和熊皮。舍得花这么多钱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要通过冯叔这个渠道,以更高的价格卖掉这些东西,还得碰运气。

“没事儿,我懂……谢谢冯叔上次帮忙解决村里那事儿。”

“说这些干啥,就是打个招呼的事儿,能帮到你们就好。”

冯叔说到这儿,顿了顿,微微皱着眉头说:“也不知道我家丫头为啥这段时间,都不愿意往镇上跑了。以前她可喜欢天天来,还经常住在她外公家,能帮我收点东西。现在倒好,天天呆在家里,不管我多忙,她都不愿意再来,也不知道到底咋回事,害得我只能自己跑。她在这儿除了她外公一家,就跟你们家熟点,你知道她在这儿遇到啥事儿了吗?”

宋阳知道冯叔说的丫头是冯晓萱。

他心里也纳闷,这种反常,难道冯晓萱真在山里碰上啥事儿了?

可他们交集不多,宋阳还真不知道。

他当即摇摇头:“我也不清楚,上次卖了熊掌以后,我就出来买过一次建灶台和壁炉的材料,一直没见过她。”

“唉……”冯叔长叹一口气,“都不知道到底咋回事,问也问不出来,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愁死人了……行了,我还得赶回去,就不跟你多说了!”

宋阳点点头,帮冯叔把那些杜仲树皮装进背篓,提起来让冯叔背上。看着冯叔走远后,他重新把背篓里剩下的杜仲树皮捆绑好。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背着往镇上收购站走去。

到了收购站,以十二块钱一公斤的价格,把这些杜仲树皮过秤卖掉,宋阳手里又多了一百八十六块钱。

一棵杜仲树的树皮,卖了四百二十块,都快赶上一个熊胆的价钱了。这让宋阳因为打灶台、做家具而有些亏空的钱包,一下子又鼓了起来。

就这笔钱,足够把宋军的家具和设施都弄好,剩下的钱,就算结婚也够了。

回去就该去提亲,请先生算个好日子,把婚结了。

省得和蒋依娜在一起,她还躲躲闪闪的。

早点生个孩子,明年土地到户,还能多个人的土地。

分田到户是按人头分,反正生儿育女迟早的事,早点也没坏处。

房子弄好了,也该把家搬出来了。早点离开老宅,他也能早点安心!

至于以后,走一步看一步吧!

喜欢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