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 第224章 结实的藤绳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第224章 结实的藤绳

簡繁轉換
作者:中郎将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5 23:09:3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宋阳和冯晓萱沿着蜿蜒的山路往家走,一路都顺顺利利,没碰上任何意外状况。

途经石河子大村子时,宋阳瞧见竹林里散落着些被人丢弃的坛坛罐罐,便一头钻了进去翻找起来。

山村里很多人习惯把废弃物品扔在竹林,使得这儿杂乱无章,看着十分邋遢。

“阳哥,你找那些东西干嘛呀?多脏啊!”冯晓萱皱着眉头,满脸嫌弃。

宋阳笑着解释:“拿回去种蕙草!家里刚置办好新东西,可没有能种蕙草的容器。这些破罐子,拿回去清洗收拾一番,种蕙草最合适不过。”

“种在门前那些石头缝里不就行了!”冯晓萱虽然喜欢蕙草,可想法过于简单。

宋阳耐心说道:“那可不行。要是种在那儿,等鸡仔孵出来会去啄,夜里老鼠也会来咬。而且光照太强,没多久就会被晒死。

你没注意到,蕙草都长在树林里,有树枝树叶遮荫吗?这棵蕙草很特别,在山里少见,可得好好伺候着,很多人喜欢蕙草,我觉得以后肯定很值钱。”

冯晓萱点了点头,见宋阳挑了两个半截的土罐还在翻找,忍不住问道:“找一个就够了,找这么多做什么?”

“这蕙草一大簇,我数过,一共有八苗,可以两苗种一盆,分成四盆来栽。等明年新苗长出来,就好看了。”

分苗是让蕙草一盆变两盆、两盆变四盆最快的办法,就这一簇蕙草,宋阳甚至能直接分成八盆。

冯晓萱见宋阳又翻出两个,便也钻进竹林,帮忙提了两个,随后一起回家。

村里正值农闲,不少人要么忙着进山采药、设陷阱抓野味,要么砍柴准备过冬。

好几个路过的村民瞧见他俩提着破罐子从竹林出来,都投来异样的目光,宋阳直接没理会,有人询问找这些东西干啥,宋阳只说拿回去种些花花草草。

宋阳办婚礼时,除了少数两三户人家,其他几乎都来了。

大家都没想到,曾经满是石头、无人在意的盘龙湾,经宋阳一番收拾,变得井井有条,比挤在大村子里还舒适。

就连院子里那些石头,似乎也变得顺眼了,种些花草倒也正常,毕竟各有所好,大家也没太在意。

两人提着破罐子回到盘龙湾,便蹲在河边,抓起河里的沙子,把四个半截罐子彻底清洗了一遍,这才拿回院子。

宋建国和王静雅在家,他们在王岳家帮了几天忙,房子已经盖好,就差铺设楼板和打造家具。

暂时没什么事,便回到家里,开始修整通往青沟的山路,用石头铺路砌台阶,就为了下雨时走路不沾满一裤腿泥。

看到四条猎狗先回院子,老两口知道宋阳他们回来了,也跟着回到院子。瞧见两人提着破罐子,满脸疑惑。

“拿这些东西回来干嘛?”王静雅也是一脸嫌弃,“都是别人扔掉的,有些还是死人用过的。”

确实,村里老人去世后,生前用过的不少东西会被搬到岔路口,能烧的烧掉,烧不了的就扔到山沟或林子里,王静雅觉得晦气。

宋阳倒没在意:“拿回来种些花草,总不能用家里的好罐子种吧……对了,妈,爸,你们要是上山,看到叶片跟普通蕙草不一样,开素白、素红和素黄的蕙草,记得挖回来。这些在山里少见,很难遇到一棵,我觉得以后会很值钱。”

宋阳没忘记,过些年兰花被炒作时,很多人漫山遍野寻找的场景,就连不少县城里的人也整天往山里跑。

一听兰草可能值钱,王静雅便没再多说,宋建国主要回来看看两人有没有出事,见他们都好好的,便叫上王静雅折返,继续修小路。

冯晓萱到仓房抱出晒席铺在院子里,把两人布包里的草药倒出来分类,趁她挑拣整理时,宋阳换了个背篓,提着锄头往后山走去。

他在林子里捡了不少掉落的腐烂松球、松树皮,又在一些灌木根部找到些疏松、颗粒好的腐殖土,背了回来。

然后到屋里找来锉刀,把几个破罐子边缘的锋利处磨平,又在底部钻了几个排水孔。

经他这么一收拾,几个罐子竟变得有模有样,接着,他把腐殖土和腐熟的松球、树皮混合,用这些材料将那一簇蕙草小心分苗,修剪掉腐烂的老根,分别种在四个准备好的花盆里。

找来青苔护住表层,浇透水后,又专门在院墙边的树荫下搭了个架子,把四盆蕙草放了上去。

“被你这么一弄,看着舒服多了!”冯晓萱没想到,自家男人摆弄花草竟如此细心。

“那可不,也不看看我是谁……以后浇水别太勤,要么不浇,要浇就一次性浇透,不然容易烂根死掉。其实放在这儿,除非太干旱,不然不用怎么管,每年换一次土,修剪一下根就行!”宋阳得意之余,也不忘交代注意事项。

他把花草种好时,冯晓萱也把药材整理好了,拿了些白芨去厨房,洗净后和饭一起蒸。

晚上吃饭时,宋阳惊喜地发现,蒸熟的白芨带着一股独特的香气,味道还不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几天,小两口每天都上山。看到山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只能往更深的山林里去。当然,每天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一晃十天过去,院子前晾晒的草药堆成了小山,可天麻只找到两窝,个头都不大。他们用米麻和白麻,又在院子里多弄出五个天麻窝。

这天早上上山,刚进山里没多久,路过一面崖壁时,宋阳看到上面长满红藤,当即决定不走了。

“今天就在这儿弄这棵红藤,不去别的地方了。”

“行!”

红藤,是山里人对大血藤的俗称,它的茎秆褐色扭曲,有条纹,砍断时会渗出红色液体。这也是一味常用草药,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

这么一大片血藤,能收获不少茎秆。拿回去简单清理表层,切成薄片晾干,就能卖给药材公司。虽说收购价才一两毛钱一斤,但胜在量大。

而更让宋阳看重的,是红藤延伸出去的藤蔓。

米仓山里的先辈一向把红藤视为珍宝,原因很简单,红藤藤蔓是编制绳索的优质材料,尤其是农历八月后的红藤最佳。

先辈们就是靠着红藤制作的绳索,穿梭于悬崖峭壁之间。

别看那些悬崖峭壁满是大石头,光秃秃的,上面却藏着珍贵的宝贝,当然,要采摘这些宝贝可得有胆量,这也是个玩命的活儿。

在这种时候,红藤制作的藤绳无疑是绝佳的保命工具。

现在把红藤采割回去,正是时候。宋阳叫上冯晓萱朝石崖走去,到了崖底才发现,这竟是一整棵红藤。

从山石缝隙里长出的茎秆,粗得像人的腰,扭曲着攀附在山石间,宛如虬龙。这少说也有几百年的树龄,在山里十分罕见。

宋阳立刻拿起柴刀,砍下主干上分出的手臂粗的枝条,这些都能当药材。而小指头粗的藤条,则用来编制绳索。

两人相互协助,爬到崖壁上,把攀附的枝条一根根割下来,收拢后一小捆一小捆地捆好。就这一番清理,就花了一早上时间。

弄出来的药材和藤条太多,一次根本背不完。

宋阳像挑柴火一样,挑了两捆,冯晓萱也是如此,挑的是藤蔓。就这样,两人各挑了一挑,还有大半留在山上。

他们一路往家赶,到了家放下东西,简单吃了点东西,宋阳又叫上宋建国和王静雅,再次进山。

四个人一起,把剩下的东西带回去就轻松多了。

至于那像虬龙般的树桩则留了下来,这玩意儿扦插都能成活,相信明年又能长出不少枝条藤蔓。

接下来两天,一家人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些红藤上。

那些粗大的茎秆清理好后,宋建国去队上借来铡刀,在王静雅的帮忙下,切成薄片,切面渗出红色液体,断面的纹路像一朵朵花。

而宋阳则到宋军那儿,借来杀猪烫猪毛用的大铁锅,在院子里烧起柴火,把细藤一捆捆地放进去煮。

一次煮不完,就分几次煮,每次煮一小时捞出,趁热剥皮。

随后两天,一家人就在家里用剥下来的树皮搓绳子。

这样的绳索,只要保管得当,既有强度又有硬度,还不生虫,能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几天折腾下来,大家都很辛苦,但看着院子里两根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宋阳却兴奋不已,有了它们作保障,那些悬崖峭壁,还有哪里去不得呢?

喜欢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