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两千五十七章:俞大猷的期望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两千五十七章:俞大猷的期望

簡繁轉換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23:1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两千五十七章:俞大猷的期望

刚回到布政使衙门,关于麓川战事的更多消息则是雪片一样传过来。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戚继光从前线寄回来的手信了。

原来得益于杭州新发明的等高线画法,戚继光还创造性地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表地貌。比如绿色代表森林、墨绿则是浓密的原始森林。

结果就是从上半年领兵驻扎对峙开始,戚继光就在让二十多个画师昼夜不停地画等高线了。

为的就是向朝廷阐明攻伐不易。

只是后来朝廷层层加码,又想要借麓川为跳板攻打朱雀国。戚继光更要借此打消朝廷的心思了。

开玩笑,步行穿越几千里丛林去打仗,这是去送人头还是打仗?送人头都未必能送上门。那地方太潮湿了,又难以转运,对现在已经大量依靠火器的明军来说,纯属送命。

这东西,要是以前劝诫就难了,朝廷的一帮头头脑脑,只会在地图画直线,然后表示这么短的距离,一个冲杀就过去了。赶紧给我上。

有了这个等高线彩色地貌图,朝廷特别是内阁、司礼监就能直观感受到地形有多不友好了。自然知道傍山走之字形盘山斜线。再考虑丛林,也就明白这是个什么难度了。

而一击即退也是戚继光给朝廷的献策。只有把麓川王朝的国土让给东吁国,其才能在此大面积驻军,也才能分散兵力,不至于那么紧密地跟朱雀国站一起。

事实上,一个老牌王国,最近又实现了大扩张,怎么还可能老老实实跟朱雀国合作。

后续,如果是安排海上攻击就好了。

麓川这条线,如果真要走得花数十年修凿出一条官道来才行。

看完了戚继光的信,则好巧不巧又看到俞大猷的来信。

很明显,朝廷是真的想直接海上强攻了。要不然也不会去找人试探俞大猷了。其实就在安南的杨将军就是最佳人选,再不济两位严将军也行。

但杨文将军已经转为驻地总督了,再让其领兵,输了还好,要是赢了,万一尾大不掉怎么办?

两位严总兵则因为貌似倭国那边也有问题,两人怕是还得留着防备那边用兵。

这一圈下来,一盘算,打胜仗后还不会造成君臣相疑的,且经验军功威望足够的就只有俞大猷了。

总不能什么都让戚继光上吧,万一这人也有点徐家那样的创业想法呢。关键是戚继光办事也太活泛了,完全具有创业的手腕。不像俞大猷,完全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将军。想创业,怕也是给别人做嫁衣。

而俞大猷被询问后,第一时间就写信过来询问了。主要是俞大猷确实年迈了,这要真出征就得随时做好船板裹尸的准备了。当然,万一条件不允许,都不一定有船板。

俞大猷是见过之前赵真善的那些镖师的。这次来问,自然是要问这些镖师的整体实力、训练周期、招聘难度、以及最近杭州流失的镖师、火器工匠这些。俞大猷好以此推算朱雀国精锐的大致实力。

很显然,虽然年迈,但俞大猷还是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信里倒是很直白,皇上拿了个侯爵做诱饵。

大明的功爵,别看是个侯爵,这可是太稀罕了。从宣宗过后军功封侯的一只手都能数出来。排除明英宗前后年间的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曹钦之乱前后的,那就几乎只有蒋贵、朱晖两人。

这要成了侯爵,岂不是成了大明两百年间的第三人。这次戚继光去麓川挨虫蛇瘴疠,传出来的风声也就是个伯爵。

虽然俞大猷以前不在意这些,但现在看到后辈戚继光都有了,也没来由地期望起来。

多谢多谢书友lhpdw的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