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两千七十一章:悲催的高拱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两千七十一章:悲催的高拱

簡繁轉換
作者:雪泥鸿爪ad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7 23:1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两千七十一章:悲催的高拱

杭州的一切虽然很多波折,但还算是平稳。

即使是那些在股市亏钱的,只要自身工作没问题,生活也过得去,无非就是家宅不宁而已。

但回到京城,眼看要过年了,这日子可就云波诡谲多了。

腊月二十六,高拱第一年当首辅快收尾了,气得一个人在内阁值房里面大骂。其余的人完全不敢吭声。

哪怕平日里敢于说话的张居正也一声不吭。

高拱完全想不明白,为什么严嵩在时没这么多事,徐阶在时也没这么多事,结果自己刚接手,事多得完全忙不过来,完全就跟烫手的山芋一般。

意外一件接着一件。一件比一件棘手。

首先是三月末泰西诸国的使臣国礼问题。非藩国觐见,怎么搞,大明这么多年还真的没搞明白。

结果这事还没完,就是徐家人整了出朱雀国建国了。

同样还没完,就是河南黄河决堤。

再然后就是西北羊毛纺织大停工,所有机器设备损坏严重。这可是高拱以首辅信用强行动用了三十万两银子打造的西北羊毛纺织布局。带动地方衙门乃至民间投资那就更多了。现在说不定趁着过年赌咒发誓骂高拱呢。

紧接着是倭国求援,天皇被打得快招架不住了,关键还是东洲那边的大明逃难势力支持的。

没过多久就是东洲也建国了。甚至还来信说愿意向大明称臣,还与朱雀国说好了,到时一起组成大明联邦诸国体系,只要进了这个联邦都是华夏正统,都是同胞兄弟。

除了这些,言官对浙江新学的指责就没断过。这些都是常规操作了,关键是下半年来,言官们居然调转口径批评其河南了。

这个转弯直接让高拱有些措手不及。

原本还想大力推广河南经验的,直接在六科那里就走不过去了。

高拱原本是想把河南的经验作为自己施政的一个工具的。结果没想到直接一开始就有些行不通。

河南的最大经验就是朝廷通过衙门与都律司双重机构管到每一个人。可不是像以前地方所有的事情都扔给巡检司,这玩意几乎意味着地方完全是放养状态。

新的改革,直接相当于是把权力从地方乡老族老收回来。自然是困难重重。要知道,这些官员致仕后自然就是地方乡老了。

这完全是在断大家未来的财路。

以前大家都一个劲反对新学,还不是因为良民结社下面,地方乡老的作用空间有限。只是两相对比,发现河南这一套坏多了。

因为浙江,良民结社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且跟朝廷衙门也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官员返乡后还可凭借家族的规模在良民社团中占据优势,另外犹豫杭州的各项政令复杂,回去了就靠解读政令也能吃到一波红利,多少是个退路。

而河南在基层是游民无赖等组成的互助组,这些都是不要命的主,官员但凡有个回乡,想拿朝廷身份压人,跟血流五步比起来就不够看了。

关键大明朝的祖制就是小衙门低税收的。太祖皇帝当初就是觉得官吏越多,成本越高,对农户百姓的欺压越重,毕竟官吏又不事生产。所以定下了几乎是各地最小规模维持运营的小衙门低税收模式。这可是天大的仁政啊。这帮人现在拿祖制来反对,高拱还真没有太多的手段可以回击。

而且高拱也无非承诺朝廷的官吏就比原本的乡老族老要官吏得好。

好在浙江还是比较给力,先后织造局与浙江衙门解送了五批税银,算是解了燃煤之急

但现在四处漏风就算了,从麓川撤回来的军士还没犒赏呢。

钱钱钱,银子银子银子,作为一个标准的儒生,高拱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渴望银子过。难怪严嵩当年要拼命在地方搞各种强行摊派呢。

多谢多谢书友江船星雨十年灯、lhpdw的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