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为您好

国潮1980 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为您好

簡繁轉換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0 22:58:0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扇儿胡同二号院的争执,本质上其实是一场老辈儿人和年轻人不同思想,不同生活态度的大碰撞。

这些老人们确实是穷怕了。

他们一辈子经历过的风浪和苦难,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敬畏。

唯恐一时不慎,让原本平稳安定的生活变得摇曳动荡,让自己的儿女也去经受命运的鞭挞。

他们对幸福的指望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只求亲人平安,吃饱穿暖。

就像老舍笔下《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一遇到生活中的危机和灾难,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去看家里的粮食和咸菜够不够支撑三个月的数儿一样。

多数儿他就能踏实点,不够就得赶紧想方设法的补足,这就是上一代人面对生活出现动荡征兆的本能。

或许在没挨过饿,没受过冻的下一代人眼里,显得有点可笑,觉得他们不合时宜。

但作为年轻的一代,作为未来的主人,下一代人却不应该嘲笑他们。

反而应该心疼他们,庆幸自己的幸运。

因为如果不是生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年代,又有一个以民生为己任的政府。

以他们的生活哲学,又怎么可能笑得出来?

怕是连成为韭菜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饿死了。

这一点,宁卫民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因为说来多少有点好笑,就连打美国来的江念芸,宁卫民的四姑姑,此时也被这场共和国突然爆发的涨价大潮闹慌了神儿,让康术德急着找他回来商量呢。

而且宁卫民从皮尔卡顿公司赶回芸园的时候,来到江念芸住的院儿,发现不光康术德在,就连沈存都从办公室赶回来了。

而江念芸正跟康术德争个不亦乐乎了,沈存则左右为难,身处两个老人的争执之中,不知该如何是好。

“哎呀,你真糊涂。我说念芸啊,你是怎么了你是?你怎么也跟着街上那些老太太瞎起哄啊。你好歹也是个有文化的人啊。何况还是从美国回来的,见识也有。怎么听风就是雨的?我告诉你,闹不了粮荒......”

“哎呀,外头都成什么样了,你也出去看看。这不是我空口白话说的,现在所有人都在抢东西,我怕要是晚了,什么都买不到了。再说了,粮食可是开玩笑的?什么没有,粮食也得有。没吃的那可是要出人命的。我说,你是

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忘了当年吃‘共和面儿‘的日子了?”

“哎呀,你这都扯哪儿去了。共和面是京城沦陷时候,日本**害咱们时候干的事儿。那能和现在一样吗?不能这么比,根本就是两回事。”

“怎么就是两回事?只要是涨价,本质都是通货膨胀。无论是伪币,还是法币,又或是金圆券,都一样。我告诉你,什么都不怕,你也不能不怕涨价。你还别当我不知道,大陆啊一直都缺少物资,何况我都听人家说了,六十

年代,京城也闹过粮荒。是不是?你怎么笃定,就不会来二回啊?”

“哎哟,我是没法跟你说了。你就是铁了心,打算把这辈子存的那点钱都扬出去是吧?反正都是糟践,要不这么着吧,您真有钱没处花,您那美元都存我这儿啊。”

“你还甭说这风凉话,我手里要都是美元就好了,那我还不着这个急了。我就是因为办芸园,把手里一部分美元刚刚换了四百万的人民币我才着急。钱要毛了,什么都不顶,哪有粮食靠谱。我们江家就因为吃过这个亏,五十

万银元才最后变成一个小烧饼了。再说了,我买粮食也不是为了我自己啊,我们娘俩怎么都好说,再不济我们娘俩手里还有些美元呢。可这一园子的人又该怎么办呢。到时候人民币要什么都买不到了,芸园这些职工该怎么办?只

有买了粮食,到时候发粮食,才能保证大家的生活。”

跟着转头问沈存,“儿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沈存被母亲这么一问,多少有点为难。

他既不想让母亲难堪,也不想伤康术德的颜面,也只能斟酌着说,“康大爷,主要这事儿确实闹得太快了些,上个月,这个上面还说准备工作没做好,全面放开价格会引起经济的混乱,《人民日报》还呼吁发展速度要降低,

以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这突然间就要‘长痛不如短痛了,也真是让人意外。不瞒您说,我也有点担心呢,我一直在怀疑是不是咱们这儿真的缺粮了,可上头又不好说啊。我可是开餐厅的,如果真要人民币巨幅贬值了,我那生

意可怎么办啊?原本姜饼人就是走薄利多销路线的,以后可怎么经营啊。所以依我看啊,要不还是按照我妈的意思办吧。我有现成的进货渠道,咱买个几千吨大米白面还有糖和油的先存着呗,有备无患嘛。啊对了,我听我妈说

过,过去,这西药也也值钱,要不要我也弄个几百箱...………”

这话说到这儿,康术德简直被气笑了。

“行了行了,你就别跟着裹乱了。不是我说你,你比你妈更糊涂,还存药?你以为这是过去打仗那会儿呢。盘尼西林早就不值钱了,在这儿,只要是有正经单位的正式工,谁去医院随便开,还公费报销呢,自己一分钱不用

花。你要弄几百箱来,那真是等于把钱扔河里了......”

而就在沈存闹了个大红脸,江念芸也为了儿子挨训有点光火的时候,宁卫民掐着时间点,赶紧进来打圆场来了。

他来的恰到好处,笑眯眯挨个叫了一声“老爷子”,“四姑姑”和“大哥”,一下子就缓和了屋里的气氛,不过很快他也同样被卷入了这场争论之中,康术德和江念芸也拉着他来表态。

说心里话,宁卫民肯定得赞成康术德的意见啊。

不但因为康术德是他师父,关键是他很清楚这场大抢购就是一个笑话。

共和国早已经进入了能满足国民基本生存物资的阶段了,现在缺的就是怎么让经济往高层级发展的原料而已。

可他不能这么直接说,否则一样会伤江念芸的面子,弄不好会激起老太太的逆反,反而不美。

于是他先避而不答,反而先当上好奇宝宝了,倒是跟江念芸一个劲打听,“四姑姑,刚才门口,我别的没听见,就听见您说什么五十万银行变成一个小烧饼了。这是怎么回事啊?真的假的,听着也太邪乎了,您不是说笑话呢

吧?”

“笑话?你呀,还是太年轻。我告诉你,这个世界有很多听着像笑话的事儿,偏偏是真的。”

“那您今儿就跟我说说到底怎么回事?我还真想知道知道,长长见识。”

“那好,我就给你念叨念叨。”

江念芸也不推诿,就像对着自己的儿子一样,给宁卫民讲起了自己家族的过往。

“这事儿啊得往民国三十八年上说,民国二十三年,我父亲从德国学成归来,手头儿还剩下五十万银元,就给存在岳家的盐业银行了。时间不长,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实行了,五十万银元合法币也是五十万。可卢沟桥事变之

后,京城沦陷,天下大乱。日本人推行伪币,这法币和伪币是二兑一,五十万法币合伪币二十五万。赶着再后来呢,就是光复了。然后日本人走了,行市就倒过来了。是伪币二,兑法币一。等于这笔钱又合了法币十二万五,后来

国民政府又发行了金圆券,说是法币三百,兑金圆券一,法币合金圆券四毫一丝,而金圆券兑银元又是二兑一,法币合银元二毫零五息,后来啊,买个烧饼就需要金圆券三百,你说说是不是五十万银元买一烧饼?”

“好嘛,还真有这事?我说四姑姑,那要这么说,你们家可是亏大发了。”

宁卫民听得出了神儿,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啊。

哪怕他知道国民政府够黑,哪怕他见过投资游戏是怎么割韭菜的。

可也没想到在过去的那段日子里,居然一国政府能做出这么无耻的盘剥百姓的行径来。

这已经不是不要脸了,而是不想让人活了啊。

要说心里话,如果他活在那个年代,怕也只有低头认栽的份儿。

没辙,因为这种由国民政府亲自持刀的金融陷阱,没人能够躲得过,逃得开。

“可不,就是我们家经历的,否则之后我去美国,哪儿还用为了生活做生意啊。所以我说啊,这社会上不怕什么都成,就是不能不怕通货膨胀。”

宁卫民此时连连点头称是,“没错,没错,您说的太对了。”

他如此的表态,让江念芸倍感高兴,只是谈及究竟要不要购买粮食的事儿,宁卫民却没一口答应,表示赞成。

“四姑姑,您说的这事儿够我好好琢磨琢磨的,就冲您说的这故事,我就能理解您的心情了。不过,我也得说,您这毕竟是民国时的黄历了,那是国民政府的行径。而我们这儿自打解放之后,再没有过这种事儿了。现在的共

和国啊,是个以民生为己任,对人民负责的好政府,和三民党完全不同。”

这话一说,江念芸就有点不乐意了,“看样子,你还是站在你师父那头啊。是赞成他的意思。合着我刚才说的全白说了。”

“不白说,怎么能呢。”宁卫民嬉皮笑脸,“四姑姑,我真是向着您的。甚至我都能保证,就连我师父那也是向着您,才阻止您买粮食的。”

“什么?”江念芸晕了,完全不知道宁卫民这满嘴车轱辘话是个什么意思。

“您想啊,如果您错了,那没别的,钱就算糟践了。可就算是让您说对了,您就有好吗?真要闹粮荒了,可您提前囤积这么多粮食能不遭忌?这不是一二百斤,一两千斤,那是几千吨啊。真要有粮荒,您是什么罪名?不?您

说,自打我做生意,我师父教给我的第一个道理,就是不能碰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更不能囤货居奇。挣钱可以,别把命搭里头。”

还别说,这话算是说到江念芸的心里去了。

她和儿子沈存对视一眼,彼此都是后背一凉,发现他们的确疏忽了。

粮食,那可是绝对影响到国计民生的东西,大举囤积,让政府产生误会更是极可能的。

这事儿还真没法解释,这么多粮食,你们想干嘛?你们要干嘛!

“其次啊,您和大哥对我们共和国的政府还真是不够了解。所以你们才会不信我的话。可没关系啊,您要不信我带您去霍司长那儿看看去啊。您一去,您肯定就踏实了,因为人家压根就没去凑热闹,那么大的官儿,该怎么过

日子还怎么过呢。就靠每月二百多块,钱要不值钱,他一家子怎么办?您别说,我知道,您认为有别人早给霍司买齐了,送去了吧?我保证没有,因为要是这种差事,没有谁比我更合适的。”

听宁卫民这么说,江念芸母子虽不免吃惊,却也更踏实了些。

毕竟在她们的印象里,华夏的官员从来都是有好处自己先上的。

如今这种局势下,连这么大的官儿都没动,那情况估计还真没她想的那么严重。

这还不算,宁卫民还有定心丸呢。

“再有啊,我还得埋怨您两句,四姑姑,您和大哥怎么都忘了,我和农业大学有合作啊。每年还有京西稻的供应指标,谁缺粮食,咱们也不可能缺啊。大哥的餐厅就更不用愁了,我还有一半股份呢。哪怕真要缺什么,大不了

我从日本往这发货不完了......”

没错,怎么把这给忘了,这下别说江念芸笑了,就连沈存也忍不住自我检讨起来。

“对对,哎呀,怪我怪我,还真是糊涂,怎么把你的粮仓给忘了。还真是,你人又在日本,原本许多调料就是靠你搞来的嘛。真要是京城这边供给有问题,还有你呢。”

然而这还不算,宁卫民随后的话,别说让江念芸和沈存耳目一新,真心佩服,就连康术德也不由欣慰地夸奖起他这个徒弟来了。

“小子,行啊,你算是吧生意经学通了。”

怎么回事?

敢情宁卫民吃透了经济的原理,这事儿上他不靠时空作弊,他提前看到的东西就和所有人都不一样。

“各位,我最后还要说的是,物极必反,大热之后必有大冷。你们想啊,这场大抢购是突发性的,人们都是受情绪的驱动去购买。咱们的老百姓啊,都是被涨价吓成了惊弓之鸟。其实不是经济受不了,而是人的心理受不了。

那问题来了,大家把压箱底的钱,还有银行的存款都拿出来买东西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呢?老百姓的钱都是有限的。多年积蓄,钱花光了可就没了,那后面的市场什么样还用说嘛。要我说啊,还是现金为王,等到这股风过

去,大部分的消耗品,不但不涨价,没准还得降价呢。所以我刚才在皮尔卡顿公司还劝他们呢,鉴于现在的局面,不让他们再进布料了,一是布料价格飞涨,不划算。二是要考虑市场的消费能力。我认为现在应该是趁着老百姓手

里还有钱,赶紧清库存。能卖赶紧卖,否则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到时候等老百姓钱花光了,商人们又吃满了货,那就谁都没钱了。到时候,也只有少量的硬通货才能实现囤积保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