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泼冷水

国潮1980 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泼冷水

簡繁轉換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0 22:58:0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生意就是时机,就是冒险和谨慎之间的战争。

这场全民奋起的抢购大潮之中,宁卫民就果断抓住了机会。

对他而言,那是用相当低廉的价钱,就把京城市面上的,和库存里的那些原本就被低估的宝贝吃了个够,囤了个遍,让他的个人收藏等级直追博物馆。

虽然他不敢说如今个人藏品的总价值能和国家级的博物馆相媲美。

毕竟无论是故宫,还是大英博物馆、日本博物馆里的藏品,那有太多华夏国宝级别的精品。

但他认为凭着自己手里上万张的名家字画,成箱的印章大料,从京城木器厂买走的紫檀家具,从文物商店购买的瓷器,以及近年来从国内和日本旧货市场捡的漏,还有欧洲友人们的馈赠。

起码在那些收藏华夏文物的个人藏家中,他当属名列前茅的位置了。

甚至如果不完全以古董来衡量的话,而是用藏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来衡量的话。

他都有自信,自己应该居于首位。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他这样的条件,能在经济环境相对比较封闭的国内,买到如此价格低廉的翡翠玉器,象牙犀角的。

更没可能,直接从这些工美特艺厂家里和名师工匠的手里购买到这些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足以摆进殿堂的国宝级艺术精品。

什么叫福气?

这就是福气啊,这场泼天的富贵,已经被他稳稳的接住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绝对不会只有宁卫民从中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并且懂得如何利用这点去增加个人的财富。

如今已经在改革道路中前行了十一年的共和国首都,其实早已经不再缺乏具有商业嗅觉,且大胆包天的人了。

毕竟改革最先富起来的人,靠的就是胆量和对金钱追逐的本能。

只不过,1988年就像是一次已经升级到2.0版本的经济大考,考题的难度一下提高了不少。

实际上,从这个时期开始,因为市场价格的放开,管控之手的松开,市场的情况已经变得复杂起来。

和过去大多数的商品价格受到国家想方设法的压制,一直在维持着单边上涨的市场相比,从今往后,任何商品都不再是只涨不跌。

如果恰如其分的形容一下,未来的国内市场就像是取消涨跌幅限制,但制定了严格退市新规的股票市场。

最终到底能不能赚不赚钱,能不能发财,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要买到股票就可以了,还要看你能不能选到业绩优秀的大牛股,有增长潜力的龙头股。

要是买到财务造假,业绩亏损的垃圾股,那对不起,就等着倾家荡产吧。

所以面对这场大考,如果还像过去那样,仅凭胆大蛮干已经不可能拿到满分了。

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商业智慧,对经济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才能过关。

但可惜的是,这个时候在商场搏杀的人,很多还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好消息,好消息啊,我们终于拿到货了。四千块一台的进口录像机,江浩一下子就从南方搞到了五百台……………”

年京一进家门,看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根本就等不及换好拖鞋,就兴奋的把好消息告诉给了江惠。

不过和他欣喜若狂的情绪相悖,抱着孩子正给女儿喂奶的江惠却惊呼一声,皱起了眉头。

“五百台!怎么这么多啊?那可是整整二百万的货啊。你们有那么多资金嘛!”

“怎么没有?你也太小瞧人了。不就二百万嘛。你忘了,我们可是刚刚从宁卫民的身上赚了一笔啊。何况这一两年我们也没闲着,我和江浩的公司账上已经有了百八十万的底子了,这次生意,我出一半,他出一半,这事不就

成了?”

年京笑嘻嘻的来看自己女儿,一边逗弄吃奶的孩子,一边嘴里还吹嘘呢。

“你瞧着吧,就冲外面这么疯狂,现在录像机卖四千多一台,过不了一年半载的,准涨到五六千。到时候我们一出手就是一半的利。”

只不过孩子却不卖他这个亲爹面子,也不知道是因为正在吃奶不愿意有人打扰,还是刚从外面回来的他,身上烟酒味道太重。

孩子的脸蛋才被年京的手指一接触,就敏感的哆嗦了一下,然后就止不住的哭闹起来。

为此,江惠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嫌弃地把年京给撵开了。

“瞧你,家里什么事儿都不管,一回来还就添乱。去去,一边去,先把你那双全是细菌的手好好洗洗………………”

年京登时闹了个没趣,脸上多少有点讪讪然。

但这还不算什么,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去卫生间洗手的时候,自己老婆居然还给自己泼凉水,竟然又质疑起他的生意来。

“我说你们啊,有一想十,没个知足。刚挣点钱就又全砸在生意了。什么时候能靠谱点啊......”

“瞧你这话说的,啊,难道赚了钱就让钱躺着睡觉,当画儿看着呀。”

他擦着手,出言反驳。

“我不是说你们不该做这笔录像机的生意,我是说,你们不该一股脑的把所有手头的钱全砸进去。别忘了,那不都是你们的钱,你们身上都有贷款呢。不留点资金,万一出事儿怎么办?昏头了,你们!”

江惠明显反对的是他们不顾风险。

可年京却对此不屑一顾。

“你瞧你,你又来了。你怎么现在这么婆婆妈妈的,前怕狼后怕虎,就跟七老八十的老太太似的。难不成,你还怕我们还不起你那点贷款啊?不就几十万嘛,你也至于的。谁不清楚,本钱投入越大,赚的才越多。像你这样,

只能做小生意,胆小怕事,一辈子也发不了大财!”

“可你们也不能太冒险了吧。这叫急功近利。”

“胡说,我们这是乘胜追击。做生意不冒险,人家白送给你好不好?”

年京露出了轻蔑的神色,振振有词地说,“商场如战场,风险越大,利润越高。怕风险?连种地都有风险,赶上天灾就颗粒无收,怎么办啊?那全国的农民还都得家歇着啊。不冒险,能挣钱?喝西北风去吧。”

为了一份安稳的日子,江惠算是拿出了全部的耐心,苦口婆心地劝说。

“我还是觉得你们有点太贪了,做生意不能太短视,也不是只争朝夕。你们还是应该好好掂量掂量。起码你得为家里,为咱们孩子考虑考虑吧......”

然而年京却是完全不为所动。

“还掂量什么?这是机会。机会抓不住,飞了,看人家发财,哭都找不着调门!你还别跟我提家里。你先好好看看你自己,再看看咱们这个家吧。你们娘儿俩,吃的喝的用的戴的,哪件我少了你们的?我不就是为了这个家,

为了咱们闺女才得多挣点钱呢。要不,你们娘儿俩哪儿有这么舒服的日子?”

江惠真的有点感觉自己是对牛弹琴了,她不由叹了一口气,眉头也皱了起来。

“不管你怎么说。我觉得你也得留一点周转资金,像你们现在这样,把所有钱都砸在货上,那就一点后手没有了。你们公司运营的费用怎么办?职工的工资怎么发啊?你是公司的一把手,得考虑的周全一点。”

“你呀,真是杞人忧天,瞎操心。你也不看看现在外面是什么情况?我要说出来,你恐怕都不相信,哎,就头前儿,我去前门大栅栏的一家电器商店看看有没有什么货,所有的电器都被抢光了。就剩下一台没有门的冰箱了。

售货员还对一个顾客说呢,要买赶紧买,要不一会儿就没了。你猜怎么着?那人还真就给买走了。”

年京嘿嘿笑着,不无得意地说,“听明白了嘛?要说咱老百姓就这么一个毛病,越涨价吧,越是买不着东西吧,他越哭着喊着非买不可。不涨价不买,一涨价就跟白给似的往家抢。所以等我这批录像机到了京城,出货就能进

钱,留什么周转资金,没事儿!我还告诉你,现在只有傻子才往外甩货,聪明的都在库里压着呢。就像你哥说的似的,做生意得沉得住气,越往后抻着,利润越高。我们之前就是沉不住气,见点利润就跑。否则早发了......”

年京的话着实让江惠感到吃惊。

她每天的心思大部分都放在孩子身上,真没想到外面已经疯狂到这个地步了????居然连没门的冰箱也能卖出去!

但与此同时江惠越也无比的郁闷,她觉得自己的丈夫现在已经掉进钱眼里了,除了钱,眼里已经看不到任何的东西了。

“我看出来了,根本不是国家要涨价,就你们这些商人啊趁机哄抬物价。库里明明有,就是压着不卖。借着机会挣老百姓的血汗钱。你们亏不亏心啊。难怪老百姓都骂你们这帮人呢?合着你们呀,才是这大乱子的根源。我

说,你能不能适可而止啊?也算是给孩子积点德啊。”

年京听她这么说,也有点不高兴了。

“你这叫什么话,我们这么干也不违反法律,也没逼着谁非买不可啊。还是那句话,这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老百姓骂我们?只能说他们这些人的消费心理太不成熟。一有风吹草动,居然就慌神。那叫活该!”

既然如此,江惠也懒得再说什么了,即便是两口子,但如果生活的价值观背道而驰,那还真是无法沟通了。

“哼,你别得意。我言尽于此,你自己掂量着办吧。我最后再说一句,别看外头现在人都在抢着买东西,可这注定不会是常态,市场状况早晚得回归正常。你最好货到了赶紧出手,否则那些东西早晚非砸你手里不可。”

可年京又哪儿肯认错?

“你说什么笑话呢?那可都是录像机,而且都是进口的日本货。头几年那都是免税商店才能买着,还得要指标的。我们不找他们额外要票就不错了,还砸我手里?你放心,绝对不可能!永远没你说的那一天!”

一直在自己老婆面前卑躬屈膝的他,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挺直腰杆子的机会。

过上了男主外女主?,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日子。

真要听得进江惠的话,那对他来说也就等于回到了过去。

是让他承认自己的才干还不如自己的老婆呢。

自然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

所以他这话说的是斩钉截铁,无比自信。

然而客观世界的一切,都不是以人的主观为转移的。

即使他说绝对不可能!永远没有那一天,就真的没有吗?

不!当然不会的!那才是绝对不可能的!

常言道,大乱必有大治。

所以大抢购风起,随之而来的是治理整顿。

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人们要在直路上割出一道沟壑,放下一个障碍。

为了熄灭过度的热情,需要关闭不切实际的梦境。

甚至不惜用破袜子去堵上激进人士的嘴,给那些害了一夜暴富病症的人灌上一头凉水。

总之,上面采取一切措施放慢速度,防止局面彻底失控,甚至有些地方还重新实行了不久前取消的凭票供给制。

1988年的9月,就这样被加套上了一个遮光罩。

结果到了这个月,那些不理智的人们才发现,市场的货物仍然能保证持续的供给。

涨价的情况也有效得到了遏制,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想的物价大飞涨。

恰恰相反的是,人们从这时起,开始体验到了一个新的经济词汇??疲软。

这个词儿对于表述消费市场的不景气现象,其实要比“萧条”和“停滞”之类的字眼更温和,至少不那么刺激人们脆弱的心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疲软毕竟是一种病态,也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接受的。

这种病,最早出现在柜台、地摊上。

然后借助风,空气,思想和情绪流行开来,在银行潜伏,在工厂寄生,在市场上发作。

这种病的症状是喊叫????忍痛大甩卖!疯狂大减价!跳楼大出血!诸如此类的词汇。

于是很快,便犹如一股潮流,一场风暴,势如破竹的摧毁了价格的防线,使得市面上成千上万种商品价格直线下跌。

它的并发症是消费萎靡,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出现了负增长。

接着,企业停产,公司倒闭,人们的收入也减少。

而疲软本身更是因此进一步加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